有声电影的鼻祖——皮影戏

上传人:sh****d 文档编号:115998585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X 页数:28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声电影的鼻祖——皮影戏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有声电影的鼻祖——皮影戏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有声电影的鼻祖——皮影戏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有声电影的鼻祖——皮影戏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有声电影的鼻祖——皮影戏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声电影的鼻祖——皮影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声电影的鼻祖——皮影戏(2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7、有声电影的鼻祖皮影戏 皮影,也称“灯影戏” 或“影戏人”,与木偶 戏相类,古代统称为傀 儡戏,是在我国民间广 泛流传的一种独具特色 的表演艺术形式,具有 悠久的历史。其表演的 形式是借助灯光照射于 影幕,并配以音响,由 艺人结合故事说唱,同 时操纵皮影人表演各种 动作,由此产生艺术效 果,虽然场面、规模不 大,却是一门综合艺 术。 渊源 两千多年前,汉武帝爱妃李夫人染疾故去, 武帝思念心切神情恍惚,终日不理朝政。大 臣李少翁一日出门,路遇孩童手拿布娃娃玩 耍,影子倒映于地栩栩如生。李少翁心中一 动,用棉帛裁成李夫人影像,涂上色彩,并 在手脚处装上木杆。入夜围方帷,张灯烛, 恭请皇帝端坐帐

2、中观看。武帝看罢龙颜大悦 ,就此爱不释手。这个载入汉书的爱情 故事,被认为是皮影戏最早的。 中国皮影戏起源于何时,无法确知。可确定的是 最迟在北宋时,中国影戏已极成熟,在中国传统 戏曲表演尚未发展成熟之际,宋代的影戏已能表 演完整、生动的三国故事,一些记载宋人生活的 著作如东京梦华录、梦粱录、武林旧 事等,都述及宋代(主要是南宋)影戏的盛况 ,除了一些有名的艺人,南宋杭州甚至有绘革社 的影戏组织出现。宋代以后至明清,影戏一直盛 行,受到宫廷和民间的喜爱,普及全国各地,与 各地曲艺、语言、习俗结合,发展成各具地方特 色的影戏艺术。 从清人入关至清末民初,中国皮影戏艺术发 展到了鼎盛时期。很多皮影

3、艺人子承父业,数代 相传。无论是从影人造型制作、影戏演技唱腔和 流行地域上讲,都达到了历史的巅峰。当时很多 官第王府豪门旺族乡绅大户,都以请名师刻制影 人、蓄置精工影箱、私养影班为荣。在民间乡村 城镇,大大小小皮影戏班比比皆是,一乡一市有 二三十个影班也不足为奇。无论逢年过节、喜庆 丰收、祈福拜神、嫁娶宴客、添丁祝寿,都少不 了搭台唱影。连本戏(连续剧)要通宵达旦或连 演十天半月不止,一个庙会可出现几个影班搭台 对擂唱影,热闹非凡,其盛状可想而知。 然而,中国皮影艺术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 ,它曾历经风雨劫难起落兴衰。清代后期, 曾有些地方官府害怕皮影戏的黑夜场所聚众 起事,便禁演影戏,甚至捕办

4、皮影艺人。皮 影艺人还曾受清末白莲教起义的牵连,被以 “玄灯匪”的罪名遭到查抄。日军入侵前后 ,又因社会动荡和连年战乱,民不聊生,致 使盛极一时的皮影行业万户凋零,一蹶不 振。 1949年后,全国各地残存的皮影戏班、艺 人又开始重新活跃,从1955年起,先后组 织了全国和省、市级的皮影戏汇演,并屡 次派团出国访问演出,进行文化艺术交流 ,颇有成果。但到“文革”时,皮影艺术 再次遭“破四旧”的噩运,从此元气大 伤。 一、传统皮影的造型特征 1.传统皮影的造型特征 人物造型平面化 皮影和剪纸一样,不能塑造三维立体空间的造型。 2.传统皮影的造型特征 人物造型艺术化 皮影形象处理不用太写实,可以进行

5、艺术加工。 3.传统皮影的造型特征 人物造型卡通化 皮影体现了能动性,它被公认为是电影的先祖。 4.传统皮影的造型特征 人物造型戏曲化 传统皮影和戏曲有着密切的联传统皮影和戏曲有着密切的联 系,所以人物造型戏曲特征明显。系,所以人物造型戏曲特征明显。 小结 传统皮影的造型特征 1.皮影造型平面化 2.皮影造型艺术化 3.皮影造型戏曲化 4.皮影造型卡通化 二、传统皮影的制作方法 其制作一般分为 制皮、描样、雕 镂、着色、烫 平、上油、订缀 七道工序。 1.制皮以新宰的牛皮或驴皮为最佳。 先用清水浸泡数日,取出后将皮的两面 反复刮制干净,再刮薄至透明。洗净后 于木框上绷紧阴干。 2.描样将制好的

6、皮料切块,经湿布捂 软后,用硬木推扳打磨光平,再用钢针 描绘图样。 3.雕镂将描好图样的皮料垫在木板或 蜡板上刻。镂刻的技法很多,雕镂完毕 后,擦洗干净,双面着色。 4.着色现今常用透明色料取代过去 的传统色料,既方便,透光效果又 好。着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 绿、黑五种纯色,一般互不调配,但 可分深浅色区分层次,进行平涂,双 面着色。 5.熨平:皮影着色后阴干,熨平。 6.上油东北部地区的皮影在压平后 还要上一层清漆,以增强透明度和耐 用性。 7.订缀在影人的两手、两下臂、 两上臂、上身、下身和两腿十个部 件的关节点处,用线订缀起来,再 用一皮条包围在上身的脖领处作为 安装影人头的插口。

7、最后在脖领前 订上一根铁丝作为支撑影人的主 杆,在两手端处用线各拴一根铁丝 为耍杆,插上影人头后,一件完整 的皮影人即告完成。 三、皮影与剪纸有何异同点三、皮影与剪纸有何异同点三、皮影与剪纸有何异同点三、皮影与剪纸有何异同点 皮影和剪纸的对比相同点 皮影的艺术处理和剪纸一样,体现的是黑白对比关系。 皮影和剪纸的对比相同点 都采用了镂空的视觉效果,正好符合皮影以光造型的特点。 皮影和剪纸的对比不同点 制作材料不同:剪纸为了使用方便一般采用质地柔软的纸张, 而皮影为了表演的需要则只能用质地较硬且透明的皮质材料。 四、欣赏不同地方的皮影戏四、欣赏不同地方的皮影戏四、欣赏不同地方的皮影戏四、欣赏不同地

8、方的皮影戏 陕西皮影 陕西皮影造型质朴单纯,富 于装饰性,同时又具有精致 工巧的艺术特色。陕西皮影 人物造型的轮廓整体概括, 线条优美生动有力度,有势 有韵,在轮廓内部以镂空为 主,又适当留实,做到繁简 得宜、虚实相生。 晋南皮影 山西皮影严谨规范, 艺术风格及工艺手段 与陕西皮影相似。皮 影的用线除了虚线、 实线之外,虚实线、 绘线及暗线的运用更 为别致 。 陇东皮影 甘肃的陇东皮影主要分布于 平凉、庆阳各县 。陇东皮 影戏大约在明清时就已经十 分流行,皮影造型俊俏大方 ,外轮廓挺拔概括;镌刻精 细流畅,重视图案的装饰效 果;着色对比强烈,活泼明 快;影人肢体部分之间的组 合、分解合理,因而表演十 分灵活,充分体现了粗中有 细、豪放有致的艺术风格。 唐 山 皮 影 皮影艺术是以 民俗生活为基 础而生存和发 展的,另一方 面,皮影艺术 又深刻地反映 了丰富多彩的 民俗生活,是 民俗文化传播 的重要载体之 一。 1、( )是有声电影的鼻祖。 A、皮影戏 B、黄梅戏 C、京剧 2、皮影戏形成并兴盛于( )时期。 A、东汉 B、北宋 C、明清 3、皮影的造型吸取了( )画像砖的风格,主要刻 制手法有阳刻和阴刻两种。 A、汉代 B、明代 C、清代 4、下面哪种材料不是皮影所用的?( ) 、羊皮 、牛皮 、猪皮 选择题:选择题:选择题:选择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