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公开课课件剖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995614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2.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游褒禅山记公开课课件剖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游褒禅山记公开课课件剖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游褒禅山记公开课课件剖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游褒禅山记公开课课件剖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游褒禅山记公开课课件剖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游褒禅山记公开课课件剖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游褒禅山记公开课课件剖析(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游记写法:即事明理。 2.理想追求:尽志无悔; 治学态度:深思慎取。 3.学习积累:相关实词。 【注释】飞来峰:在浙江绍兴城外宝林山。 千寻塔:形容塔很高;古时一寻等于八尺。 缘:因为。 1、疏通文意。 2、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可从思想内容、写 作特色两方面考虑) 字号 古代,我国对人的称谓比较复杂。 直称姓名;称字、号、斋名、谥号;称 官名、爵名;称籍贯。有时几项兼称,这种 称谓一般是先称官名,次称籍贯,后称姓名字 号。 年号 古代,我国最早的纪年法是用王公 即位的年次表示,叫年号纪年法。唐武则天在 位21年有17个年号。宋仁宗登基第一年为至和 元年。明以后,基本上一个皇帝一个年号。

2、 字介甫,北宋临川人。仁宗 庆历进士,神宗熙宁二年授参知 政事、次年任宰相,以为“天变 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 恤”,积极推行新法,遭到以司 马光为首的保守党反对,熙宁七 年被罢相,后复位再罢。封荆国 公,卒谥文。王安石在文学上也 是个革新派。他反对北宋初年浮 华的文风,主张文章应“有补于 世”。散文遒劲清朗,直抒胸臆 ,每涉时弊,在唐宋八大家中独 树一帜。词“一洗五代旧习”, 风格豪放。 11世纪中国 的改革家。 (10211068) 王安石 旧称华山,在安徽省含山县城北15里处, 风景秀美,由两山组成,东西走向。其西原名 华山,为慧空禅院所在地;禅院东五里,为华 阳山,因其在华山之阳

3、而得名。今统称褒禅山 。慧空禅院建筑宏伟。距院约200米,山腰有大 小二塔。现两山洞尚存,前后洞并不相通。前 洞在慧空禅院遗址东二三里,洞口大而平,洞 深约三间房子大小。洞口左侧有一泉,流水潺 潺。出前洞翻过一座山至后洞。后洞窄处仅能 容一人通过,宽处如大殿。后洞之深,王安石 时“好游者不能穷”;至今也无人 褒禅山 能探其底。 华阳洞口 褒禅山也称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当初 在这山麓筑室居住,死后葬在这里;因为 这个缘故,后人就称这座山为褒禅山。现 在人们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和尚死后 弟子们盖造的守墓院舍。距那禅院东边五 里,是人们说的华阳洞,因为它是在华山 南面得名。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座石碑

4、 倒在路旁,上面的文字已被剥蚀,近乎磨 灭,只有字迹还可辨识,是“花山”的字 样。现在将“华”读为“华实”的“华” ,原来是读音错了。 华山洞(前洞)下边平坦空阔 ,有一股山泉从旁边涌出,到这里 游览、题记的人很多,这就是人们 说的前洞。经由山路向上走五六 里,有个洞穴很幽深,进去便感到寒气 逼人,打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 历的人也未能走到尽头,这就是人们说 的后洞。我与同游的四个人打着火把走 进去,进去越深,前进越困难,但见到 的景象越奇妙。 有个懈怠想退出的伙伴说:“再不出 去,火把就要熄灭了。”于是都跟他退出 来。我们走进去的深度,比起那些喜欢探 险的人来,大概还不足十分之一,然而看

5、 看左右的洞壁,来这里并且题记的人已经 很少了。洞内更深的地方,大概来的游人 就更少了。当(决定从洞内退出) 时,我的力气还足够继续前进,火 把还足够继续照明。我们出洞以后 ,就有人埋怨那主张退出的人,我 也后悔跟着他出来,不能尽享游洞 的乐趣。 由此我有感慨。古人在观察天地、 山川、草木、虫鱼、鸟兽的时候,往往 有心得,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深邃并 且非常广泛。平坦而又近的地方,前来 游览的人就多;危险而又远的地方, 前来游览的人就少。但是世上奇 妙雄伟、珍异奇特、非同寻常的 景观,常常在那险阻僻远的地方 ,是人们很少到达的,所以没有 志向的人是不能到达的。 (即使)有了志向,也不盲从别人中

6、止,但是体力不足的,也不能到达目的地 。有了志向与体力,也不盲从别人懈怠, 到了那幽深昏暗、使人迷乱的地方,却没 有必要的外物来帮助,也不能到达目的地 。可是,力量足以达到目的(却未能达到 ),在别人看来是可以讥笑的,在自己看 来也是感到懊悔的;尽了自己的主观努力 却未能达到,便可以无悔了, 难道谁还会讥笑他吗?这 就是我这次游山的收获。 我看到倒在地上的石碑,又因此感叹 古书没有保存下来,使后世的人以讹传讹 不能明白名称的真实情况,哪里能说得完 呢!这就是治学的人不能不深思熟虑和谨 慎采用的缘故。 同游的四个人:庐陵的萧君圭字君玉 ,长乐的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 父、安上字纯父。至和元

7、年七月某日,临 川王安石记。 游褒禅山记写于宋仁宗至和元年,时王 安石34岁,在舒州通判任上辞职。回家途中,与 两位朋友和两个弟弟同游褒禅山后,写成此文以 记游,并抒发自己的感想。4年后他给宋仁宗上 万言书,力主改革政治;10余年后拜相。 这篇游记写的是作者一次没有尽兴的游历。 作者曾为自己轻易地放弃而懊悔不已。启示是深 刻的:其一,见世上雄伟奇特的景观,常在险远 处,昭示行事“尽志”的无悔追求; 其二,感仆碑“华实”读音的谬 谬传,难以说得完,推求治学“ 深思慎取”的务实精神。 记游与治学 这篇游记因事说理,阐释治学的道理。正 如古文观止编者所说:“一路俱是记游, 按之却俱是论学。古人诣力到

8、时,头头是道。 ”开篇对华山、慧空禅院、仆碑的考释,即非 一般写景文字,颇具学人的实证精神。文中写 游华山后洞的经过,意在以探幽寻胜比喻学人 治学,入之愈深,所获益精,以求达到“世之 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的至高境界。末了再 点路边仆碑,归于“深思慎取”,又与篇首呼 应,使文思清晰。 在作者看来,治学的非常之境,常 在险远,要具备三个条件:一为“有志 ”,二为“足力”,三为“相物”。险 远境地不足畏,先要有追求险远的抱负 ,再应有征服险远的力量,还要有战胜 险远的物质条件。而在这三个条件中, “有志”是最根本的。因为“尽吾志也 而不能至者”,可以无讥、无悔。这便 是作者游华山最大的心得体会。

9、注音释义 禅: 址: 庐冢 阳: 仆p: 漫灭: 窈yo然: 咎ji: 观: 相xin: 梵语译音禅那,静思之意。 基址,指山脚。 zhn:守墓的屋舍。 山南水北为阳,反之为阴。 倒伏。 指因磨蚀而致模糊不清。 深远幽暗的样子。 责怪。 景象。 帮助。 词类活用 慧褒始舍于其址 名之曰“褒禅” 有泉侧出 问其深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而其见愈奇 筑舍定居,名词作动词 命名,名词作动词 从旁边,名词作状语 深度,形容词作名词 走到尽头,形容词作动词 见到的景象,动词作名词 词类活用 则其至又加少矣 火尚足以明 不得极夫游之乐 常在于险远 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到的人,动词作名词 照明,形容词作动词 尽

10、情享受,形容词作动词 险远的地方,形容词作名词 弄错,形容词作动词 流传的文字,动词作 名词 代词 副词 连词 其 舍于其址 以其求思之深 余亦悔其随之 第三人称,“它(他)的” 第三人称,“他们” 第一人称,“我、自己” 其其 则或咎其欲出者指示代词,“那(些)” 择其一二扣之指示代词,“其中的” 其济,君之灵也表假设,“如果” 则齐国其庶几乎? 其孰能讥之乎? 吾其还也 表推测,“大概” 表反诘,“难道” 表婉商,“还是”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表期望,“可要” 其信然邪?其梦邪? 表选择,“是还是” 后洞 慧空禅院 前洞 东行23里 翻过一座小山 全文从褒禅山写起,说山, 识碑,记游,感事

11、,补记。三个 部分,重点在第二部分,即事明 理。 第一部分 说山识碑 慧空禅院 华阳洞 仆碑(识谬) 探幽记游 前洞 后洞 奇观(悔随) 王安石游山其趣味似并不在山水风光,却更 留意于事物原委。先为华山正名,顺势引出华山 洞;考证“花山”,看似多余,实在自有一番用 意。这些,为下文的展开设下伏笔。 记游文字重点在后洞探幽未穷,不能极乐, 引出心中悔意。所即之事非山、泉、洞本身,而 在探幽游客的多寡。由“记游者甚众”到“好游 者不能穷”再到“已少”“又加少”,全不爱惜 笔墨。这样写,使下文的议论得以借题发挥。 第二部分 感事言志 古人:观,往往有得 思深无不在 我:观,在于险远 尽志以无悔 识,

12、后世之谬 深思而慎取 游山有顿悟。先明古人观物,思之恒在往往 有得。借此将议论展开:人生践行必须有“志” ,有“力”,有“物”的帮助,做到“尽志无悔 ”;至于研究学问,则要“深思慎取”。感慨既 发,瞬间纵横古今,所悟之理也就和盘托出。要 指出的是,借仆碑发挥,并非闲置的笔墨,它使 至“险远”要有“志”“力”还当借“物”的三 者不可或缺的观点,得到实例支持,行文显现周 密。不妨这样理解,要有坚定志向,具备客观条 件,有力有物,还当讲究方法,深思而慎取。 1.试解释下边各句中的“其”字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距其院东五里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13、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其孰能讥之乎 那,指褒死时 那 ,指禅院 它,仆碑 它的,洞穴的/那些,指好游者 它的,指褒禅山 自己 他们,指古人 难道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活用现象不同类的 一项是 A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B火尚足以明 C不得极夫游之乐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答案】D/形容词作使动,使 昏惑;其它,形容词作动 词。 3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答案】C/ A所以:短语,的缘故;/连词 ,表

14、结果。B非常:短语,不同寻常;/副词, 十分。D至于:短语,至,到,动词;于,介 词;/连词,另提起一事。 4下列各句中“以”作介词的一项是 A而无物以相之 B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答案】B/以之,以,介词。 A 连词, 表目的; C连词,表修饰; D连词,表 原因。 5.对这段文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要到达奇伟、瑰怪和非常之观的地 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之中,志最重要。 B.作者认为治学尽“志”,即使不能到达险远 、 非常之境,也是没有什么可以后悔的。 C.作者赞美古人求思之深之广的治学精神,古 人自己没有得出这样的结论,殊为可惜。 D.平坦和近旁的地方,游览的人就多;这样治 学的人也多,其学问当然难有深、广度。 【答案】C 6.翻译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译文: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译文: 后世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译文: 【答案】因为他们探究、思考得非常深入并 且无处不在。到了那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 地方,却没有外物来帮助他,也不能到达。 后世人误解了那流传的文字,进而没有人能够 说明白的事,哪能说得完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