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遂宁市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Changge****183;we... 文档编号:115993517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2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遂宁市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四川省遂宁市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四川省遂宁市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四川省遂宁市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四川省遂宁市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省遂宁市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遂宁市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遂宁市柳树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总分150分 用时150分钟)第I卷(共45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中国文化在文化拯救过程中出现了大量误区。第一是生吞活剥,比如当下流行的汉服运动。穿上那些被简单复制的汉服,就像与日常生活格格不入的演员。当年的上海裁缝们引进了满族直筒式旗袍的概念,然后加以彻底改造,测量人体的18个尺寸,从而打造出东方窈窕淑女的身体曲线,而这才是有价值的传承方式。其次是文化造伪。浙江某商人要重建圆明园,这个消息让许多人目瞪口呆。你不可能使用原来的建材,也无法还

2、原传统的工艺,结果势必弄出一堆低劣的赝品。还有就是民族节日,借元宵节推销汤圆,借端午节推销粽子,借中秋节推销月饼,这不都是商人进行文化造伪的例证吗?道德过度也是一个需要反省的问题。一方面道德匮乏,一方面却又道德过剩,最典型的例子是那些针对个人道德的人肉搜索事件。人肉搜索是一柄双刃剑,在社会正义方面,比如说对贪官的追踪方面,它扮演过非常正面的角色。有些贪官被摘掉乌纱帽,就是缘于网民的人肉搜索,它是民间政治监督的有效手段。但是对普通公民的搜索和道德围剿,我认为还是过度了。搜索权力的边界究竟在什么地方?这是需要尽快加以界定的。篡义阐释往往也是灾难性的。我们今天阐释古代文献时,一定要注意原典的初始语义

3、,当然你可以在这个前提下发挥,但不能严重脱离原义。论语中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这句话是儒学现代化的价值瓶颈,今天很多人要继承儒家传统,却从这句话里发现它是愚昧落后的东西。为了完成儒学的现代化,必须对这句话开刀,加以全新阐释。于是就有人说,这句话表明孔夫子对妇女和儿童的尊重,因为“小人”可以解释为儿童,“难养”的意思就是要尊重他们,好好地伺候着他们,这不是非常符合现代价值观吗?但是“小人”在孔子的语典里是有特定含义的,它有时是指底层百姓,但更多是跟“君子”相对,指那些道德卑下的人。你怎么能把“小人”随意阐释为“儿童”呢?对历史器物的胡乱开发,常常会制造出新的文化笑柄。奥运开幕式上“击缶而歌”

4、,就是一个典型的礼制错误。这个缶从先秦以来就是专用的丧器,庄周死了妻子,“鼓盆而歌”,敲的就是这种玩意儿。秦国也流行过击缶作乐,那是因为它虽然军事上很强大,音乐和文学却很低级,六国都瞧不起它。汉灭秦之后,缶就只剩下丧器的含义了。到现在湖北民间还有丧歌队的传统,正在申请文化遗产,也就是集体击缶,专门给死者唱挽歌。在奥运会开幕式上,让几千个士兵在那里奋力击缶,在下请问导演先生,你到底想说什么?(摘编自朱大可中国文化的危机与复苏)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想要恢复汉服,使之融入日常,就要依据所测量的人体的18个尺寸来进行改造。B. 商人重建古迹以及利用传统文化节日大肆推销

5、食品都属于文化造伪的行为。C. “小人”在孔子的语典里是指那些道德卑下的人,不能随意阐释为“儿童”。D. 庄周妻子去世时,庄周“鼓盆而歌”,把生活中使用的盆临时当做丧器使用。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为总分结构,条理清晰、论析精当,体现了逻辑思辨性和社会干预性。B. 文章辩证分析了人肉搜索问题,认为应该尽快界定搜索权力的边界。C. 文章针对文化拯救过程中存在的误区进行举例论证,所举实例古今兼顾。D. 文章对中国文化拯救过程中的误区从两个方面做了分析和论证,见解深刻。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对传统服饰的传承应该充分考虑到生活因素和现代审美观念

6、,不能完全照搬。B. 当前社会道德匮乏,但那些针对个人道德的人肉搜索事件又是道德过剩的表现。C. 今人阐释古代文献时,要注意原典的初始语义,可以有所发挥,但不能脱离原义。D. 对历史器物开发要严肃谨慎,应当充分了解其文化内涵,否则容易沦为文化笑柄。【答案】1. B 2. D 3. C【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A项,“想要恢复汉服,使之融入日常,就要依据所测量的人体

7、的18个尺寸来进行改造”错误,选项条件关系不成立。文章第二段只是以旗袍为例说明这才是有价值的传承方式,但并非说都要和旗袍似的要“测量人体的18个尺寸”进行改造。C项,“小人在孔子的语典里是指那些道德卑下的人”错误,选项说法太绝对,文章第五段说的是“是小人在孔子的语典里是有特定含义的,它有时是指底层百姓,但更多是跟君子相对,指那些道德卑下的人”,可见,“小人”在孔子的语典里还指底层百姓。D项,“把生活中使用的盆临时当做丧器使用”错误,从文章最后一段来看,文中认为“盆”是专用祭器。故选B项。【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

8、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D项,“从两个方面做了分析和论证”错误,从文中来看,是从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证。如“第一是生吞活剥”“其次是文化造伪”“道德过度也是一个需要反省的问题”“篡义阐释往往也是灾难性的”“对历史器物的胡乱开发,常常会制造出新的文化笑柄”。故选D项。【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

9、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C项,“但不能脱离原义”错误,文章第五段说的是“我们今天阐释古代文献时,一定要注意原典的初始语义,当然你可以在这个前提下发挥,但不能严重脱离原义”,文中是“但不能严重脱离原意”,而选项变成“不能脱离原义”。故选C项。【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

10、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

11、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

12、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各题。一个失血的村庄林纾英我在等待,在守侯着,我等待村庄回归,等待那条融入我灵魂的河流。我

13、用文字记录,用文字去完成对一个村庄的坚守。我希望千百年后,生息在这块土地上村庄的子孙会在我显白的文字里寻到他们灵动跳跃着的那个绿色村庄,尽管我不确定这块土地上还能不能生长出它的子孙,照此下去!题记村庄是什么?是水流潺潺,遍地长满了野草与野花,有山峦,有梯田与瓜果,还有乡亲自足自乐的笑脸。村庄是铺陈于大地上的一幅农耕画卷,是我的精神家园。打开村庄尘封的门,我就看到了这个村庄,看到了一方小院里养着的一群鸡鸭。我还看到一条老黄狗烦璪又无奈地耷拉着硕大的舌头满院子转悠,转了一圈后,就在门楼下阴凉地方卧下来,一边哈达哈达喘着气,一边看院中系着围裙忙碌的女主人。傍午,天越来越热了,从各家各户院墙内不断地有

14、母鸡下蛋后抻着脖子,一个比一个起劲地“咯咯哒、咯咯哒”自豪而又炫耀的声音传出来。寡妇三翠家的大门一如既往死死地紧闭着,她紧闭着的狭窄门缝从来就不曾透出半丝的闲言碎语。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汉叼着一只老木头烟袋沿河边慢悠悠地走着,在他的肩上有一付木骅犁,他身后不远处跟着一头老黄牛,牛不时地甩着尾巴驱赶那些不即不离一路追随着的牛虻与苍蝇。牛背上有一捆青草,后面还有一条追着老牛尾巴撒欢的狗。我从村庄那扇尘封已久的门后轻易地就捡拾起这幅泛黄的老照片,照片上落满了时光厚重的灰尘。当我一点点地拂拭去尘灰、当我细细审视照片的时候,我看到了时光的冷厉,它已经褪去了村庄昔日的温柔与明丽。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

15、希望能够回到我从前的村庄。多年来,无论梦里梦外我一直就在追寻这个村庄,我的车轮不停地在城市与乡村之间滚动,从城市到乡村,再从乡村到城市。我的灵魂也跟随着我的脚步在这三十几分钟的路上徘徊,就像一只飘忽在半空中的风筝。我在这一头,家乡在另一头。那条长长的路是连结我和村庄的丝绳。我的村庄名字带一个“沟”字,针对这个村庄,后来我查了很多资料,在众多的史志中我没有找到关于村庄的历史记录,只在一本乡志中发现了对于村庄人口数量与土地面积的简单介绍,可见这个村庄在历史上,在人们眼中有多么微不足道。村庄隐于沟深林密的群山交叠处,实际上就是群山皱褶处一条大沟里的百多户人家。而就这样一个深居简出的小村庄,多年以后竟

16、被人们发现了它存在的价值,被人像名贵古董一样从深山里开发与挖掘了出来。许多年来,这个大沟里的村庄一直就像一棵深深根植我心底的枣树,我能记起它开出的花、结出的果,还有沟里潺潺流淌着的小河。我是闻着它的花香,吃着甜果,喝着甘美河水长大的山里孩子。如今我的肉身走出了村庄,我的灵魂却从来就没有从那里走出来,从没有一刻将这个村庄忘记过。我一直被诱惑着,我总惦记着,渴望着能回到它的从前,去采摘,去收获;我渴望着再次走进村庄的河,用它的清波洗去我一路走来的风尘,滤去我历经红尘的千百沧桑。只是,我没有想到村庄会长出那么多的刺。小河干涸了。没有河水滋润的村庄开出了更多的花,是变异的花,无香无色。它结的果越来越少,却长出了越来越多的刺。村庄在时间久远的干涩与无情磨砺下,青葱被一点点地锈蚀掉,一天天地露出了它的瘦骨嶙峋,像一个病入膏肓、无药可医的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