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之二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全面推进改革和开放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15993445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十二五”规划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之二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全面推进改革和开放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十二五”规划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之二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全面推进改革和开放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十二五”规划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之二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全面推进改革和开放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十二五”规划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之二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全面推进改革和开放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十二五”规划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之二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全面推进改革和开放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十二五”规划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之二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全面推进改革和开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十二五”规划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之二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全面推进改革和开放(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十二五”规划的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之二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全面推进改革和开放张占斌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三、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第三个问题我们跟大家讨论一下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我们说“十二五”规划中,一个很重要的或者很突出的一个亮点就是把改善和保障民生放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上,大家也注意到今年两会时期在讨论“十二五”规划的时候,也包括讨论温家宝总理政府工作报告的时候,很多代表都对改善和保障民生提了很多建设性意见,也有一些政协委员提出了“民富优先”的发展战略,我想这个都是说把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放在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上,应当说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好所反映这些问题和中央高层、决策层所考虑的问题应当说越来越具

2、有共识。因此,在“十二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如何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是国家发展中的一个切切实实的一个大问题。因为我们大家也都注意到,我们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国家已经进入到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已经进入到一个由生存型社会步入到一个发展型社会的新阶段,我们作出这样一个归纳,所谓生存型过去是更多的是能够生存,能够活着,稍微活得好一点就已经很不错了,所以30年改革开放大体上把生存型问题解决了,生存不是什么问题的,甚至说我们吃饭不是什么问题了,但是我们要真正的追求更好的生活,更高的生活质量,有更好的民生,有更好的幸福,那么我们说我们过去就是生存型社会那些物质保障,乃至其他方面的一些保障还远远不够的。那么

3、我们进入“十二五”时期,改善民生,保障民生,就是说我们要进入这么一个发展型社会,发展型社会老百姓也好,人们有越来越多的需求,越来越多的需求有些需求是人们自身能够解决的,但是也有很多需求是要求政府要认认真真加以推动了解决,就是说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求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这是改革开放之初,但是进入发展型社会以后,我们说关注民生需求和实现人的这么一个全面的发展,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一个条件,我想可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一个更加重要的任务,甚至也可以说成是首要任务。正是因为如此,我们说着力改善和保障民生就越来越重要,我们搞了这么多年的社会主义,如果民生搞不好,老百姓怨天栽道、怨天尤人,这个社会很难

4、搞得好,如果民生搞得好,老百姓对这个社会满意,这个社会一定是和谐的,对执政党也好,对政府也好一定是很拥护的,所以把民生这件事情做好,让老百姓感到满意,让老百姓感到高兴,我想这是我们党和政府在“十二五”乃至更长时期的一个很重要的这么一个战略性的任务。我们怎么改善和保障民生呢,“十二五”时期实际上有很多内容都涉及到这个问题,“十二五”规划中的很多问题都涉及到改善和保障民生,其中在第八篇改善民生,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中,用了七章来解决这个问题,由此可见改善民生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一)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而且第一章提到的就是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我理解这个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是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

5、说我们要能够建立起来一整套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应当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破除城乡二元经济上下了很大工夫,大量的农民工进城,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中国这么一个大的国家,跟世界上有些法家国家走过的路,正在经历有些国家走过的路,大量的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里来,不断的破除着二元经济结构,应当说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我们说这个力度远远不够,任务也远远没完成。我们国家二元经济结构应当说跟西方国家二元结构又不完全一样,由于建国以后我们为了巩固国防,快速实现工业化,我们采取了一种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这种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要求政府动员资源,控制资源,组织资源,因此后来我们看到我们实行了一整套的计划经济体制,包括

6、对金融进行管制,对贸易进行管制,对市场也进行管制,所以后来我们看到国有经济是一股独大,民营经济也好,其他经济也好,逐渐逐渐的衰败,甚至有些可能就退出历史舞台了。为了保证优先发展重工业,我们采取了城乡分治的办法,把农民固定在农村土地上,靠强制性的农民来种粮,强制性跟农村收粮,压低农产品价格来为国家工业化提供积累,所以我们说建国以后我们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后,中国农村农民为我们国家的工业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很大的牺牲。因为这个问题过去有些民主党派领袖还有不同看法,53年的时候,著名的民主人士梁漱溟先生和毛泽东,因为怎么看待农民问题,怎么看待工业问题,曾经发生过激烈的争吵,甚至在政协会上,很多委员面

7、前发生争吵,梁漱溟先生在晚年在回忆这段历史的时候讲,他说他和毛主席从早年就是好朋友,一直保持着很多年的友谊,但是因为这件事情后来两位朋友就没有机会见面了,为什么呢,梁漱溟先生说说我们不是一个个人之间的恩怨,我们是怎么看待中国这个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是怎么对待农民的问题,是怎么搞工业化的问题,当然了毛主席和梁漱溟所讨论的问题,所争论这个问题,我想即使到今天这个问题也没有说完全能够解决。但是总的来看,我们这几年几大了对“三农”问题的投入,这几年我们一共出台了八个中央一号文件,我们大大地对“三农”问题一些严重问题有了一些缓解。所以我们说“十二五”规划提出改善和保障民生,有很大一块内容是要怎么来正确对待

8、解决“三农”问题,很重要。所以我们说这里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就是讲要在城乡都能够建立起基本的公共服务体制和机制,现在来看,这方面我们还没有完全做得到。刚才我们讲我是说城乡二元经济导致了城乡在基本公共服务方面也存在着很大差距,我们过去也经常在电视上、报纸上、新闻媒体上看到,说农村缺医少药,缺少教师等等等等,为什么它就缺呢?是因为我们在政策上过去这块有遗漏,在制度上也有歧视,也许那个时候领导人也没有带着一种歧视的眼光去制定政策,但是我们在很多政策的结果上出现了这个问题。因此怎么能够把这一课补上,尽快的补上可能是我们今后发展中一个很重要的内容,所以我们说“十二五”规划在基本公共服务这块要建立一个

9、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在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过程中,我们也要给大家讲,就是要注意一个问题,这次“十二五”规划专门用一节来把它讲出来,就是什么呢,要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过去我们理解一讲公共服务肯定都是政府在做,对,政府要做公共服务,而且政府它存在的价值有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提供公共服务。但是我们说从西方国家,我们到国外去看,到欧洲,到美国,包括到日本去看,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有多种多样,可以多元化,主体可以多元化,提供方式也可以多元化,可以让社会资本进入,政府可以购买服务,政府可以提供标准,可以购买服务,这一点是需要政府可以在很多领域加以尝试和改革,就是说我们要逐渐推进一些公共服务领域的市场化,有

10、些该市场化的还是要市场化,允许多元资本进入来进行供给,我想政府供给加上市场一些主体,一起来参与公共服务的供给,我想可能对公共服务的保障,意义就更大一些。否则完全由政府一家来做,做起来可能很吃力,很困难,有些还不是政府的强项。(二)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在改善民生中,我们讲在规划中,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这一条我觉得很好,讲的非常好,就是把就业放在一个国家优先的战略来考虑,我们到国外去考察,我们看很多国家的领导人竞选也好,上任了以后也好,把提高就业率,改善民生放在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上。所以这几年我们国家领导人根据中国这个实际情况,越来越重视就业。实施了很多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通过减免税,通

11、过政府创造岗位,通过社会培训,政府补贴等等等等,采取了很多措施来带动就业,也包括政府投资一些项目,重大项目,实行一些援助政策,开发一些公益岗位,开展对外劳务合作等等很多方面来推动就业,我觉得这个非常好。“十二五”规划中尤其强调我们政府要加强公共就业的服务,前些年我们实行大部门制改革,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合到一起,就是要加强城乡统一的人力资源政策,所以我们说要真正的建立起一个统一、规范、灵活的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这个是我们加强公共服务的一个重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有很多很多细的工作要做,比如说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完善城镇失业率的调查,健全失业监测预警制度,开展就业需求预测

12、,推广全国就业信息网等等,这都是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再一个就是说“十二五”规划中专门用一节讲到了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大家可能已经注意到了,这几年学术界也好,舆论界也好,对劳资关系有很多很多的关注,议论也很多,过去国家很穷,没有钱,所以引进了很多外资,甚至给很多外资很多政策,这是对资本给了很多政策,甚至后来又资本参与分配这样的政策,资本、技术、管理等等要素都可以参与分配,因此资本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资本的作用重要了以后,也确实为中国经济的繁荣也作出了贡献,但是我们后来我们逐渐看到发现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就是随着资本力量越来越大,劳动报酬相比之下可能越来越少,劳动者在整个和资本劳资关系

13、上出现了一些矛盾,好多工资多少年十多年都没涨过工资,所以我们说过去从经济的竞争力上讲,这可能是我们经济的一个竞争优势,但是从社会角度,从社会管理,从民生角度来考虑的话,这又是我们一个弱项,我们不能长期地靠低工资来发展经济,我们要改善民生,要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我们也希望通过劳动关系的调整让我们这个人民、老百姓,特别是农民工能收入更多一点,所以这几年国家很重视,要在劳资关系上,劳动关系上要作出一些积极的措施,同时又不至于给国家的经济带来过大波动,在这个问题上比如我们提出了建立劳动合同制度,扩大集体合同的覆盖面,全面推动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另外规范劳工的派遣,改善劳动条件,加快劳动标准体系建设等等

14、,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加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加大劳动的监察执法,维护劳动者权益,这都是我们将来“十二五”时期的一个重点。我想这也是一个长期的一项重要工作。(三)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另外,改善民生就不然要涉及到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所以“十二五”规划中第32章就是专门讲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问题,在这里边它讲了几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深化工资制度改革。一个是健全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制度。第三是加快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第四个是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这四个问题我再稍微展开一点。第一个问题是讲深化工资制度改革,大家也都注意到了我国工资制度改革,改革开放以后实际上一直在推进的,过去是大锅饭体制,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小平同志后来说要让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先好起来,先富起来,小平的意思是什么呢,是通过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发展起来,先好起来,先富起来来带动更多人好起来,发展起来,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