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人民版1期2-3章节.FIT

上传人:f****u 文档编号:115992405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426.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三人民版1期2-3章节.FIT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三人民版1期2-3章节.FI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三人民版1期2-3章节.FIT(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编:高海石责编:李雪审读:刘 丽美编:丽萍录排:丽萍家贫志不移, 贪读如饥渴。范仲淹 学案导航每周 一 练 广东 欧远强 一百家争鸣 高二 M 第1期 课 堂 在 线 高二 M 第1期 沙 场 练 兵 一、 选择题 1. 中国传统文化中注重个人修养,追求人格完善 的美德传统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 下列不能反映这一传 统美德的是() A.“地势坤, 君子以厚德载物” B.“富贵不能淫, 贫贱不能移, 威武不能屈” C.“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D.“忠、 孝、 廉、 节” 2. 春秋战国时期, 儒家学者认为 “礼” 是 “国之干” , 坚持以 “礼” 作为对历史人物的评判依据。 这里的

2、“礼” 主 要是指() A. 风俗B. 贡赋 C. 礼仪D. 秩序 3.孟子 滕文公上 中写道:“夫仁政必自经界始, 经界不正, 井地不均, 谷禄不平; 是故暴君污吏必漫其经 界。 经界既正, 分田制禄, 可坐而定也。 ” 这表明孟子认为 () A. 实行仁政, 要将田地分给农民 B. 实行公平, 要反对暴君和污吏 C. 实行仁政, 要厘清土地归属权 D. 实行平等, 要均等地分配谷禄 4. 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曰:“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 积水成渊, 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 而神明自得, 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 下列 各句中与这段话在含义上近似的是

3、() A. 乐民之乐者, 民亦乐其乐; 忧民之忧者, 民亦忧 其忧 B. 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 C. 天时不如地利, 地利不如人和 D. 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5. 有专家认为:“他们崇信宇宙间的一元组织, 愿 意回归到原始的简朴, 抵抗各种侵害自由的措施, 不管 其为威迫或是利诱。他们主张的极有限度的政府, 也在不少农民造反的场台里赋予大众性的意识, 成为他 们解放的宗旨。” 材料中的他们指的是百家争鸣中的 () A. 儒家B. 道家 C. 法家D. 墨家 6.“万乘之主, 千乘之君, 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 以其威势也。” 这一政治思想是属于哪一学派() A. 法家B.

4、 儒家 C. 墨家D. 道家 7. 春秋战国时期某思想家提出:“日出而作,日入 而息, 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下列观点中, 属于 该思想流派的是() A.“兼相爱, 交相利” B.“鸡犬之声相闻, 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C.“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 D.“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 8. “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 异 。” 这段话反映了() A. 孟子 “仁政” 学说B. 韩非子的变法革新 C. 墨子 “兼爱” 思想D. 庄子 “齐物” 观点 9.“古者舜耕历山, 陶河滨, 鱼雷泽, 尧得之服泽之 阳, 举以为天子。” 后世的哪一思想最能说明这一现象 ()

5、 A. 儒家 “仁爱” 思想B. 墨家 “尚贤” 思想 C. 道家 “无为” 思想D. 法家 “法治” 思想 二、 非选择题 10.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稷下学宫” 是齐国君主在临淄稷门附近 设立的学宫。 稷下学宫在其兴盛时期, 曾容纳了当时 “诸 子百家”中的几乎各个学派。各派学者们互相争辩、 诘 难、 吸收, 成为真正体现战国 “百家争鸣” 的典型。 材料二战国时期的 “百家争鸣” 与今日我们需要 的 “百家争鸣” 并无多少相同之处。 第一, 战国时期的 “百 家争鸣” 的参与者大都没有学术理念, 与其说是 “百家争 鸣” , 毋宁归为 “百家争宠” , 即 “争” 君主个人

6、的 “宠” 。他 们贡献的大都是帝王之术、 治国之道, 这些当然有其历 史价值, 但却把学术问题简单地政治化了。 第二, 战国时 期的 “百家” 大都没有容忍不同学术见解的宽阔胸怀。 传 说孔子担任鲁国司寇七天, 就杀了与自己意见不合的少 正卯; 孟子破口大骂道家杨朱和墨子 “无君无父, 禽兽 也” ; 法家更是 “焚书坑儒” 。与其说 “百家争鸣” , 毋宁归 为 “百家叫骂”“百家残杀” 。 郝铁川 新民晚报 请回答: (1) 结合材料一分析, 稷下学宫的出现有何意义? (2) 结合所学知识评论材料二的观点。 (3) 有学者认为, 战国时期出现了以民本思潮和专 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

7、文化, 举例说明两者的 表现及原因。 (参考答案见第 3 期) 【预习指导】 1.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 及其主要观点。 2. 孔子、孟子和荀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 要贡献。 【要点阐释】 问题一: 早期儒学的代表人物与其活动、 主张各是 什么? 1. 孔子 (1) 提出 “_” 与 “礼” 的学说, 主张在 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2) 注重政治与人事, 对鬼神持敬而远之的态度。 (3) 开创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 主张 “_” , 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4) 开创了儒家学派, 以 诗 书 礼 乐 易 春 秋 为基本文献, 被称做 “六

8、经” 。 2. 孟子 (1) 发挥孔子的 “_” 思想, 提倡 “仁政” 学说。 (2) 提出了 “_” 学说, 成为中国早期民 本思想的基础。 3. 荀子 (1) 广泛吸收各家思想的精华, 丰富了早期儒家的 思想内容。 (2) 在天人关系上, 强调 “_” , 又指出 人道有为, 提出了 “制天命而用之” 的重要思想。 (3) 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 “礼” 。 问题二: 老庄之学的特点、 思想主张及影响是什么? 1援 主要特点: 以 “虚无” 的 “道” 为世界的根本, 以因 循自然的 “_” 、“逍遥” 为处世的方法。 2援 老子思想 (1) 认为 “_” 是世界的根本, 是永恒 不变

9、的。 (2) 指出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 蕴涵 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 提出 “弱者道之用” , 阐发了以柔克刚、 以弱胜强 的方法论原则。 (4) 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 幻想 回到 “小国寡民” 的社会。 3援 庄子思想 (1) 把 “道” 作为世界最高的原则, 宣传天道与自然 无为。 (2) 他认为 “道” 无所不在, 没有界限与差别, 万物也 是没有界限和差别的,“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 而泰山为 小” , 这就叫 “_” 。 4援 历史影响: 老庄崇尚自然, 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 精神自由的倾向, 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问题三: 法家思想的代表人

10、物、 思想主张及影响是 什么? 1. 李悝 (1) 推行 “尽地力之教” , 提高农业产量, 从而增加国 家 _ 收入。 (2) 主张用严酷的刑罚确立起新的政治秩序。他所 著的 法经 , 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 2援 商鞅 (1) 废除世卿世禄制度, 根据军功制定尊卑爵秩的 等级。 (2) 奖励耕战, 废除 _ 制度, 并加强 中央集权, 使秦国的实力逐渐强大起来。 3援 韩非 (1) 集法家思想之大成, 将 “法” 、“术” 、“势” 三者糅 合为一, 又吸收道家思想, 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2) 主张加强君主集权, 厉行 _, 奖 励耕战。 (3) 提出 “不期修古, 不法常可”

11、 ,“事异则备变” 的 主张。 5援 影响: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 始皇统一全国, 都起到了重大作用。 汉代以来, 独立的法 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 成 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问题四: 墨家的特点和主张什么? 1援 特点 (1) 学术团体以纪律严密著称。 (2) 推崇夏朝的政治, 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精神。 2援 主张 (1) 主旨是 “兼相爱、 交相利” , 墨子进一步提出了非 攻、 尚贤、 尚同、 非乐、 非命、 节葬、 节用等一系列主张。 (2) 认为认识以 _ 为来源, 提出判 别知识的三条标准, 即 “三表” 法。 (3) 建立了 “类” 、“故”

12、 等中国最早的逻辑学术语, 建 立了由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推理的 _ 基础。 3援 演变:墨子死后,他的一些弟子专门探讨逻辑 学, 历史上称之为 “_” 学派。 汉代以来, 墨 家学派逐渐湮没失传了。 【问题探究】 探究: 儒家思想的现世意义 材料在孔子文化节开幕式上,第六届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孔子教育奖、 荣誉奖分别授予来自美国、 刚果民主 共和国和巴基斯坦的三个组织或个人, 还有浓郁儒家特色 的大型歌舞 大哉孔子 上演。 孔子文化节的举办源于孔子 对中国传统文化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结合材料谈谈儒家思想中哪些主张对现代中国社 会仍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答案见本期 4 版) 一百家争鸣 下马陵 下马

13、陵的由来 西汉政权刚刚建立的 时候, 由于多年的战乱, 国 家十分贫困,需要休养生 息。 出于政治的需要, 统治 者崇拜道家的思想,主张 “清静无为” , 即减轻赋税, 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 让大量的士兵回家,给与 天地和房屋并免除一切的 徭役和赋税。目的是让老 百姓都安于现状,不必有 所作为。 到了汉武帝时期, 汉 朝经济发展, 国力强盛, 对 内要加强中央集权,对外 要打击匈奴, 保卫边疆, 道 家的 “清静无为” 、“小国 寡民”的思想就不再适用 了。统治阶级迫切需要一 种新的思想体系,这种思 想体系既要符合统一局面 的要求,又要为皇权专制 寻找理论根据, 于是, 著名 学者董仲舒的大

14、一统的思 想便应运而生。 汉武帝时, 董仲舒献举 “贤良” 之策, 加之他极力鼓吹“君权神 授” , 提倡 “三纲五常” , 对 汉 武帝的封建统治很合 用, 因而颇受青睐。 汉武帝 采纳了董仲舒提出的“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 议,在中国文化思想上产 生了极大影响。 董仲舒去世后,汉武 帝亲自为他选择安葬之地, 并在陵前修建董子祠。 出于 对董仲舒的尊敬, 据说汉武 帝每次经过他的陵园时, 三 十丈之外便下马步行, 随从 臣子照例这样做。 从此后也 便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 矩: 上至达官显贵, 下至平 民百姓, 骑马者, 乘轿者, 凡 经过董仲舒的墓前, 都要下 来步行, 下马陵的名称便由

15、 此产生。 下马陵的传说 明朝初年,朱元璋封 他的儿子朱木爽为秦王驻守 关中。 朱木爽特烦儒术儒生, 在重建长安城时,便下令 把 “下马陵” 拒之城外。谁 知动用了 10 万民工修了 整整 10 年,长安城建好 后,“下马陵”不知怎么搞 的仍在城内。朱木爽十分恼 怒, 杀了监工不说, 又下令 把建好的南城墙拆掉, 在 “下马陵” 以北重新修建。 3 年后, 工程告竣, 当朱木爽再 次巡查时,“下马陵”还在 城里 。 朱木爽大怒, 又令推倒 重修, 务必把 “下马陵” 甩 出城外。 这回他亲自坐镇, 把南城墙设计在离“下马 陵”几十丈远 的地方, 并 且专门修了一条又宽又深 的护城河用以阻隔。谁知 到了第二天,“下马陵” 却 还在南城墙以内。遇此情 形, 朱木爽屡惊屡气, 从此一 病不起, 差点身亡。 因为朱木爽三番北移南 城墙,使长安城的南大街 越来越短, 一直到现在, 南 大街成了四条大街中最短 的一条。这一传说很有现 实意义,把今天南大街的 “短处” 归咎于古人,“下马 陵” 的威力看来不可小视, 怪不得汉武帝也敬畏几 分。 在封建社会里, 皇帝是 不能随便 “俯首称臣” 的, 除非被俘虏被废,像汉武 帝这样的皇上在臣子墓前 早早下马, 真是难能可贵, 值得称誉。 一、 选择题 1. 秦始皇实行 “焚书坑儒” , 汉武帝推行 “罢黜百 家, 独尊儒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