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之道.pdf

上传人:da****in 文档编号:115992315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41.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之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论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之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之道.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之道.pdf(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高中语文写谙又作教学之道吉林写作是语言驾驭能力高下的标杆,只有经过经年累月的刻苦练习,才能够逐步提高写作能力,正确地表达自身的情感与逻辑思维。语文教学历来都将写作视为教学重点,有关语文写作教学的研究不胜其数,但这些研究多集中于技巧方面,或多或少忽略了写作心态的教学。大道则无术,只要写作用了真心、投入了真情,纵是言词选择略有不妥、布局不甚完善,亦不失为一篇好文章。正如近日网上广为流传的一篇名为泪的作文,这篇作文是一个小姑娘所写,她汉语水平不高,文章立意较浅,字词间也偶有脱节,但由于文字间反映的是她的真作文教学实经历,读来不禁令人动容,尤其是一句“饭做好了,去喊妈妈,妈妈已经死了”,令人掩卷长叹

2、不已,这就是“本真”写作的影响。高中语文教师需要在写作教学中注重“本真”,以此作为写作教学内容的“灵魂”,养成学生“本真”的写作态度,这才是语文写作教学之道。一、细节描述源于对生活的观察“唯有发自心灵深处的作品才能够获得桂冠”,这是叔本华留给世人的写作圣言。他强调:文字在纸间的流淌只是表象,实质上是心灵在世间的映射,这充分说明了唯有加强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才能积累足够的写作素材,并堂管理能力,由于苏教版高中语文写作教学课堂是开放式的,特别是在探究过程中,学生积极讨论、交相辩难,务必保持高超的课堂管理能力。学生要善于观察,然后进行作文写作。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要主动去观察每个细节,仔细挖掘事物后面

3、的秘密,把握细节,从生活中获取丰富的写作素材,充实写作内容。在仔细观察的前提下,学生有丰富的写作资源,再加上自己的思想和感悟,融人情感,就能写出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有真情实感的作文。学生要重视实践,在参与实践过程中对事物有真实全面的认识和感悟,从而产生更为真实的心理感受,将情感表达在文字当中,从而让作文变得生动,有真情实感。因此,学生要利用校园生活、家庭生活、外出活动等机会,积极参与实践,感知周围的事物,亲身体验其中的每个细节,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使之成为写作不竭的动力和源泉。教师应引导学生反复进行写作训练,克服枯燥心理,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要善于修改自己的作文,对文中字句反复推敲,确保语言

4、流畅,用词恰当,形象生动,结构合理,能打动读者。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众所周知,高中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所在,对于提高高中学生的写作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苏教版高中语文充分利用情感教育的积极因素,为广大高中学生营造了开放广阔的写作空间,善于在写作教学中发现学生的优点,有效激发了学生写作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增强了高中学生写作的信心。但是,在具体实践教学中,教师务必善于发现不足之处,结合教学实践进行更正,从而达到提高高中学生语文素质的目的。201511珏丈K-k:作者单位:江苏省如东县马塘中学(226401)作文教学不断内化为自身的写作“数据库”,从而厚积薄发,将

5、文章做得繁花似锦。要做到这一点,没有全身心的投入,是不可能的。如郁达夫先生的江南的冬景中关于景致的描述:“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这一段话读来,字句平和,自然而然地就在我们脑海中勾勒出了一幅栩栩如生的图画,这就是一例成功的细节描述。基于对日常事物的细节性观察是如此重要,教师应当充分调动学生观察事物的主动性,除了向学生说明重要性之外,还可以布置一些趣味性较强、学生主动参与程度较高的练习,如要求学生对某张人物画像进行文字描述,要求抓住其中的显著特征等。通过这些方法,使学生在平日养成用心观察周边事物细节的习惯,

6、在写作时,这些真实的观察素材,都将成为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情感流淌源于对现实的感悟一篇好的文章,除了真实的细节描述,还必须能够以情动人,以事感人,这一方面需要学生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技巧,另一方面也需要在写作中投入真感情,展现真性情,要达成这一目标,除了在写作时真情投入外,还需要在对日常事物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打上自己情感的烙印,做到下笔如有神。高中生人生经历简单、社会阅历不深,如果一意强求学生据真实经历写真实故事,是有些强人所难了,但教材中有大量的经典文章,教师带着学生遨游于这些文章的意境之中,引导学生进人作者所处的时代,感受作者的真实心境,是一种加强“本真”写作体会的好方法。如流浪人,你若

7、到斯巴一文有大量的细节描述:“色彩斑澜、威风凛凛的希腊重甲胄武士,头上插着羽毛,看上去像只大公鸡。就是在这个楼梯问里,墙壁也刷成黄色”这些细节的描述,最终引导读者感受到了作者那迷茫、不安、惊慌、自欺、绝望的心理变化。这固然与作者精湛的写作技巧有关,但不可否认的是,真正引导我们的,是文字间那种时闪时没、孤独而疲惫的情感线索。文中的故事虽非作者亲身经历,但他将自己在那战乱时代的感悟投入了进去,最终形成了这一篇传世佳作。三、理论逻辑源于对事例的分析日本著名作家小林多喜二曾经说过:“为了使文章更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我们常常从生活中撷取题材作为佐证,这些材料本身是没有顺序和关系的,但这就如同积木一般,将

8、其拆散后重组,即可展现出全新的面貌。”从这段话我们可以感受到,原始的素材积累非常重要,但仅仅储备原始的素材是远远不够的,一篇好的文章,它既需要客观性的描述,也需要经过加工提炼,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进行合理搭配。特别是高中阶段的学生,对其写作的深度和广度都有一定的要求,教师就更需要引导他们对现实进行思考,收获感悟,在这一过程中塑造其逻辑思维习惯。这一方面可以通过教材内容进行引导,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对重大时事新闻、热点进行讨论的方式进行辨析。上述两种方法虽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对原始材料进行再思考、再加工的重要性,促使他们形成良好习惯,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更有助于完善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综上所述,文字是个人的记录,但从文章停笔成形的那一刻起,就有了自己的灵魂,它不再仅仅属于作者个人,而是属于每一位读者,他们依据自身的经历,从文章中收获不同的感受,体验不同的心境。因此,“本真”不仅是一种写作态度,更是一种认真对待生活、严肃对待学术的人生态度,让学生以“本真”的态度对待写作、对待人生,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的职责所在。64记太天j201511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实验中学(2266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