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纪念白求恩》知识梳理

上传人:简****9 文档编号:115992066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2《纪念白求恩》知识梳理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2《纪念白求恩》知识梳理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2《纪念白求恩》知识梳理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2《纪念白求恩》知识梳理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2《纪念白求恩》知识梳理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纪念白求恩》知识梳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2《纪念白求恩》知识梳理(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纪念白求恩【原文】(1939年12月21日)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列宁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要拥护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无产阶级要拥护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世界革命才能胜利。白求恩同志是实践了这一条列宁主义路线的。我们中国共产党员也要实践这一条路线。我们

2、要和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要和日本的、英国的、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以及一切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才能打倒帝国主义,解放我们的民族和人民,解放世界的民族和人民。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

3、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晋察冀边区的军民,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

4、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从这点出发,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字音】殉(xn)职拈(nin)轻怕重狭隘(i)【注释】(1)选自毛泽东选集第二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91年版)。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党员,胸外科医生。1936年德意志法西斯侵犯西班牙时,他曾经亲赴前线为反法西斯的西班牙人民服务。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他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中国,3月底到达延安,不

5、久赴晋察冀边区,在那里工作了一年多。有一次为伤员施行急救手术时受感染,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2)不远万里:不以万里为远,不顾万里长途的遥远。远,以为远。(3)五台山:在山西省东北部。1937年10月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以五台山区为中心,建立晋察冀抗日根据地。(4)以身殉(xn)职:为忠于本职工作而贡献出生命。(5)列宁主义认为世界革命才能胜利:参见列宁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初稿和民族和殖民地问题委员会的报告(列宁全集第39卷,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59166、229234页)。 1 (6)拈(nin)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拈,抓,捏。(7)

6、晋察冀边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位于山西(晋)、察哈尔(察,原来是一个省,1952年撤销)、河北(冀)、热河(原来是一个省,1955年撤销)、辽宁五个省部分地区。(8)精益求精:好了还求更好。益,更。(9)一班:表数量,用于人群,常含贬义。(10)见异思迁:看见不同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这里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11)鄙薄:轻视,看不起。(12)狭隘: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宽广。(13)麻木不仁:本意是肢体麻木,没有感觉。这里指缺乏热情,对集体和人民的利益不关心。【作家、作品简介】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生于

7、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曾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主席和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创作背景】1938年3月,加拿大共产党党员、医生诺尔曼白求恩率领加拿大美国医疗队抵达延安。同年4月,白求恩东渡黄河,前往晋察冀边区。他带着战地医疗队转战多个战场,冒着枪林弹雨,在极端艰难的环境中抢救了成千上万的伤病员。1939年冬天,白求恩在抗日前线涞源摩天岭抢救伤员时,手指感染中毒医治无效,

8、于1939年11月12日不幸逝世。延安各界于12月1日为其举行了追悼大会,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了挽词,并于12月21日写下了这篇文章。【主要内容】第一段着重论述学习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在介绍白求恩生平事迹的基础上, 先以一个长句从理论上将列宁主义所主张的国际主义作了具体说明, 然后指出: “ 白求恩同志是实践了这一条列宁主义路线的。” 这就不言而喻论证了白求恩是国际主义者, 从而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他的“ 不远万里,来到中国” , “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 的精神, 当然是国际主义精神。紧接着以第二个长句从我国当时的革命斗争实际出发, 提出中国共产党员要实践列宁主义路线的具体要求和目的, 并归结

9、为“ 这就是我们的国际主义, 这就是我们用以反对狭隘民族主义和狭隘爱国主义的国际主义” 。至此, 深刻阐明了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 以及学习这种精神的重要性和怎样学习的问题。文章的第二段重点论述学习白求恩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利己”和“越他”是两种世界观的表现, “ 利己” 的思想根源是私有制。无产阶级担负着消灭阶级剥削和压迫的历史使命, 必须同私有制和由私有制而产生的传统观念彻底决裂。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 是他的共产主义精神重要的组成部分, 而他的共产主义精神最本质的一点, 则是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作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可以有许多方面的表现, 然而作者写得非常集中, 抓住对

10、工作的态度和对同志对人民的态度这两个关键, 使读者立刻领会到这确实是“ 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对工作极端负责, 也就是对党交给他的革命任务极端负责,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 也就是对群众对无产阶级极端热忱。应该说这都是无声阶级党性最强的表现。这一段第一层概活地指出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在对工作、对同志对人民的态度上的突出表现, 号召“ 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 。第二层与白求恩这种精神相对比, 严肃地批评革命队伍里某些人在对工作、对同志对人民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自私自利的恩想和作风。以此反衬出白求恩精神之可贵, 显示出学习的必要。第三层回笔写抗日前线的军民为白求恩精神所感动的事实, 采用否定词

11、的登用, 进一步有力地表明和赞扬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证实前面写的“ 两个极端” 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再次号召学习他的精神, 同时点明这种精神就是“ 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第三段论述白求恩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联系上文, 可以了解, 他专心业务, 对技术精益求精, 正是他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的具体表现, 也是他国际主义及共产主义精神在业务工作上一的反映。这一段鲜明地指出, 白求恩以对技术精益求精为精神,对于见异思迁、鄙薄技术工作的人, 是一个极好的教训。这就是说, 应该学习白求恩, 热爱本职工作, 钻研技术, 精通业务。最后一段为纪念白求恩、学习白求恩的题意作结。前

12、五句作者回忆与白求恩生前的交往,表达沉痛悼念的感情。“只见过一面” 中的“只”,“仅回过他一封信”中的“仅”,这两个词都表示了无限怅惜、遗憾的心情。这样优秀的同志的逝世,最值得纪念的还是他的革命精神,而纪念他的革命精神的最好办法是学习他的革命精神, 继承并发扬光大他的革命精神。因此, 毛泽东同志在叙述了他伺白求恩的交住后,提出“ 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最后论述了学习白求恩的出发点以及多然的结果,突出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堵神” 的无比可贵,说明了学习这种精神的极其重要。只有学习这种精神,才能做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作者将对白求恩的热烈歌颂和对大家的恳切勉励结合在一起,使纪念、

13、学习白求恩的意义充分发挥出来。【主题思想】纪念白求恩是一篇意义深远的纪念文章, 无论思想内容, 还是语言艺术, 都是典范。这篇文章, 对于提高思想政治觉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发展逻辑思维能力都有极大的作用。文章从介绍白求恩的生平事迹入手,使读者对他先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同时为全篇论述他的革命精神提出事实根据。因为白求恩当时是在敌后根据地和游击区工作,很多人还不知道他,加之又是一篇纪念他的文章,在论点提出之前,非将生平事迹交代清楚不可。文章的重点既在阐述他的革命精神,叙述生平事迹的文字就愈省愈好,这样才能使文章的主旨突出。因此,作者用两个复句、七十多个字,将白求恩生平事迹的最主要部分介绍得清清楚楚,而且在“ 五十多岁了”、“ 不远万里”、“ 不幸以身殉职”等词语中, 饱含了赞扬和悼念的深厚感情。生平事迹介绍完了,作者立即以一个设问句过渡到全文的论题上来。为了启发读者进行思考、推论,设问句先说白求恩来中国的动机和目的,然后才问“ 这是什么精神”,最后予以确切的回答:“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这一回答的前两个分句,是递进句式,而不是并列句式。因为从广义解释和文章分析,共产主义精神是包活国际主义精神的。所以,该文的论点是号召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思维导图】 5 / 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