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再融资与股权结构优化问题研究(doc 15页)

上传人:千****8 文档编号:115990504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再融资与股权结构优化问题研究(doc 15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企业再融资与股权结构优化问题研究(doc 15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企业再融资与股权结构优化问题研究(doc 15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企业再融资与股权结构优化问题研究(doc 15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企业再融资与股权结构优化问题研究(doc 15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再融资与股权结构优化问题研究(doc 15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再融资与股权结构优化问题研究(doc 15页)(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市公司再融资与股权结构优化问题研究摘要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够合理已是不争的事实,配股和增发新股是我国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进行再融资的主要方式。配股和增发新股能够直接导致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变动,使上市公司股权结构进一步优化。在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中,配股和增发新股是上市公司再融资的主要方式。近日,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新股发行管理办法和关于做好上市公司新股发行工作的通知,对配股和增发新股政策进行了重新规范,进一步降低了配股和增发新股的财务指标要求,提高了配股和增发新股的市场化程度。随着上市公司配股和增发条件的宽松、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市场中出现了上市公司积极申请再融资的状况。2001年6月14日

2、国务院发布了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其中规定:“减持国有股主要采取存量发行方式,凡国家拥有股份的股份有限公司(包括境外上市公司)向公众投资者首次公开发行新股和增发股票时,均应按融资额的10出售国有股。”这样,增发新股又与国有股减持直接联系起来。在当前国有股股东普遍放弃上市公司配股权的条件下,配股和增发新股本身都能够改善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即流通股比例的相对上升和非流通股比例的相对下降。但是,这一比例的变化程度如何,在改善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方面有无显著意义,上市公司能否利用再融资方式优化股权结构并实现对经理层的激励,在国有股减持补充社保基金方案出台后,符合条件的上市公司应如何借再融

3、资这一契机来改善其股权结构,对这些问题?幕卮鸺染哂兄匾睦砺垡庖澹簿哂泻芮康南质狄庖濉?/P一、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现状及其再融资特征1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现状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是在国有企业公司化框架下进行的,按照这一改革框架,大批国有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造。在当时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国家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按照所有者的性质进行了划分,分为国有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股,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都属于国有股权。国家对国有股和法人股有明确的规定,即要保证国家股和国有法人股的控股地位。为保持上市公司的国家控制权,作出了国有股暂不上市流通的初始制度安排。这种制度安排在保证国有股控股地位的同时,也造成了中国股市的

4、二元结构,即纯粹市场化的流通股市场和非市场化的国有股市场。截至2000年12月31日,沪深股市发行的总股本已达3709亿股,市价总值已达48473亿元。但是,沪深股市的流通股仅为1329亿股,占股本总额的358,有2380亿的国家股、法人股和其他少量内部职工股、转配股处于沉淀状态,占股本总额的642;流通股市值仅为16219亿元,占市价总值的3346,非流通股票市值高达32254亿元,占市价总值的6617。在非流通股份中,国有股所占比例超过80。我国向国有股倾斜的制度安排,导致了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呈畸形状态。上市公司股份过度集中于国有股,使得其难以建立起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上市公司的大股东仍然

5、是国有企业原来的上级主管部门或企业,对大股东负责实际上是对国有企业原来的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或企业负责;又由于这种持股主体是一种虚拟主体,它对上市公司经营者的监督和约束缺乏内在动力,上市公司的经营体制出现向国有企业复归的现象。另外,由于上市公司股权的流动性不同和持股集中度不同,导致了“同股不同价”和“同股不同权”的情况。为了使上市公司建立起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管理绩效,股权结构的调整有其必要性。2特殊股权结构下的上市公司再融资资本结构理论认为,融资方式的选择受资本成本影响。对债务融资而言,债务资本成本与债权人所要求的收益率相关;对股权融资而言,股权融资成本与股东所期望的收益率相关。在资本市场发

6、达国家,公司的管理层受到股东的硬约束,经常面临分红派息的压力,股权融资成本并不低,而且由于债务的避税作用,债务成本往往低于股权筹资成本。它们的实证研究表明,上市公司一般先使用内部股权融资(即留存收益),其次是债务融资,最后才是外部股权融资。我国上市公司虽然也表现出优先使用内部股权融资的倾向,但是,国有股“一股独大”的特殊股权结构和国有的控股股东普遍不到位的现象,已经严重削弱了股东对经理层的约束,导致经理层过分追求对资本的控制权,其结果必然是上市公司对股权再融资有明显的偏好;再加上上市公司没有分红派息压力,外部股权融资成本即成为了公司管理层可以控制的成本,所以我国上市公司一般将国内债务融资的顺序

7、排列在外部股权融资之后。前几年,由于新股增发比配股审批困难,配股自然也就成为了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首选方式。19982000年深沪市场A股筹资规模的统计数据,清楚地显示了近几年配股融资和增发新股在我国资本市场筹资中所占的地位。见表1。表11998-2000年A股筹资规模统计年份市场筹资总额(亿元)配股筹资总额(亿元)配股占市场筹资额的比重(%)增发筹资总额(亿元)增发占市场筹资额的比重(%)1998736.12286.8138.9648.296.561999809.25290.5635.9056.316.9620001535.63500.1932.57297.2019.34资料来源:深交所巨潮资讯

8、网。虽然我国上市公司热衷于配股、增发与其特殊的股权结构有关,但是反过来,配股和增发也会影响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配股和增发导致的股权结构变动程度如何呢?我们通过下面的实证分析对这个问题进行深入讨论。二、上市公司再融资与股权结构变动的实证分析1上市公九涔扇谧视牍扇峁贡涠氖抵煅?/P从理论上讲,配股是向公司的原有股东按照其持股比例发行股票,如果全部股东都全额认购,上市公司的股权比例不会发生变动。但是在我国证券市场中,上市公司的国有股股东往往会放弃配股权。因为在国有股股东配售的股份仍是非流通股份的情况下,国有股股东若与流通股股东按照相同的价格配股,容易造成股东资金的沉淀,其结果自然是国有股股东不愿意参

9、与配股;再就是有的国有控股股东在发起成立股份公司时,已经将资产全部投入,配股时根本无力参配。而在非流通股股份普遍放弃配股权的同时,流通股的配股往往由券商进行“余额包销”,所以一般都能够全额参配。在这样的条件下,势必造成上市公司流通股股份的相对上升和非流通股股份的相对下降。2000年沪市上市公司中实施配股的有82家,在此其中只有13家公司国有股股东实现了全额参配,其余69家公司的国有股股东均部分或全额放弃了配股权。我们对这69家公司配股前后流通股占总股本比例的变动情况进行了考察,以分析国有股放弃配股权对股权结构变动的影响情况,并进行了公司配股前后股权结构变动的配对T统计检验,以查明这些公司在配股

10、前后股权结构变动是否显著。见表2。表2配股前后流通股所占比例变动的检验项目样本个数最小值最大值均值标准差配股前流通股占总股本的比例690.190.690.3540.112配股前流通股占总股本的比例690.220.70.4050.114T值(双尾检验)19.043显著性水平0.001资料来源:上市公司年度报表。结果表明,由于持有非流通股份的股东放弃配股权,使得这些上市公司流通股占总股本的比例相对上升,平均上升了51(即04050354);与此相对应,非流通股份所占比例平均下降了51;进一步,配对样本检验结果也显示配股前后股本结构变动显著(显著性水平为0001,双尾检验)。2上市公司转配股与股权结

11、构变动的实证检验转配股是上市公司在配股时,国有股或法人股股东将配股权转让给社会公众股股东,由社会公众股股东认购的股份。而放弃配股则是指国有股、法人股股东既不参与配股,又不将配股权转让与他人的情况。原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于1994年4月5日发出的关于在上市公司送配股时维护国家股权益的紧急通知规定:(1)有能力配股时不能放弃,以防持股比例降低;(2)在不影响控股地位时,可以转让配股权;(3)配股权转让的限制及通过购买配股权认购的股份的转让办法,均按照证券监管机构的规定执行。中国证监会于1994年10月27日颁发的上市公司办理配股申请和信息披露的具体规定指出:“配股权出让后,受让者由此增加的股份暂不上

12、市流通。”转配股这种做法在19951997年间最为集中,1998年停止。由于国有股、法人股股东转让配股权后,转让的部分不得上市流通,因此,随着上市公司送股、转股和配股的实施,待处理转配股的总数逐渐增大。我们对96家转配股的沪市上市公司由于转配而导致的股本结构变动进行了统计分析,从中能够看出转配股份对股权结构的影响程度。见表3。表3转配股前后股本结构变动的检验项目公司数级差最小值最大值均值标准差转配这前非流通股份所占比例960.520.450.970.680.13转配上市后非流通股份所占比例960.610.320.930.590.13T值(双尾检验)10.99显著性水平0.00资料来源:根据中国

13、证券报公布相关数据整理。结果显示,转配股使非流通股份(国有股和法人股)占总股本的比例平均降低了9(即059068),配对样本的T检验表明转配前后股本结构变动显著(显著性水平为000,双尾检验)。从股权结构角度分析,我们认为上市公司的配股权还是允许转配为好。这是因为,在允许转配的情况下,股权结构的变动程度要明显强于仅仅是放弃配股的情况;进一步分析,如果允许将配股权转让给其他机构投资者,将对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优化极为有利。3上市公司增发新股与股权结构变动的实证检验增发新股是上市公司除配股之外的另一种再融资方式,近两年来越来越多的沪深上市公司增发了A股。1998年5月,太极实业、申达股份、上海三毛、

14、龙头股份和深惠中5家纺织业上市公司开创了增发A股的先河,之后,新钢钒、上海医药相继增发。1999年,上菱电器、深康佳、真空电子、东大阿派几家电子类上市公司也完成了增发,并且在发行方式上进行了创新。2000年,吉林化工、深招港、江苏悦达、风华高科、托普软件、南通机床等公司进行了增发。到2000年底,实施增发的上市公司已经达到了35家。增发新股与配股的区别在于前者面向所有投资者,后者只面向公司现有股东。龇鹿傻亩韵笾饕巧缁峁冢让嫦蚬鞠钟泄啥裁嫦蛩行碌耐蹲收撸?999年的增发中,还引进了战略投资者的概念。三、上市公司再融资与股权结构优化的理论分析1上市公司通过再融资优化资本结构能够实现国有资本的退出有

15、数据表明,目前上市公司处于绝对控股地位的大股东有56是国有股股东。由此看来,国有股比例过高与国有经济战略调整的“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政策导向确有相悖之处。在国际资本市场上,作为上市公司主要发起人的企业通常可以用2030的资本调动、支配7080的其他资本,而我国资本市场中国家用62的国有资本仅调动38的社会资本,这是很大的资源浪费。目前上市公司国有股主动放弃配股或将配股权转让,以及上市公司增发新股,既是相对降低国有股比例的有效途径,也为上市公司进行国有股回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还能够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实证分析表明,放弃配股、转配、增发新股公司的股权结构都会发生变化,变化的幅度为510不等,按照我国公司现有的股权结构,国有股占较大比例的公司应能经得起两次以上这样的“冲击”。另外,对于国有资本拟进行战略性退出的上市公司来讲,上市公司利用配股和增发的资金进行国有股的回购或配合增发新股直接出售部分国有股,将国有股的比例降至30左右甚至以下,保持相对控股地位,应该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退出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财务报表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