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臂挂篮施工技术解读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989185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0.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悬臂挂篮施工技术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悬臂挂篮施工技术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悬臂挂篮施工技术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悬臂挂篮施工技术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悬臂挂篮施工技术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悬臂挂篮施工技术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悬臂挂篮施工技术解读(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一、工程概况 n 本工程为武汉天兴洲大桥铁路引桥和相关配套工程 部分TZQ-1合同段 ,桥梁施工部分共有特大桥9座。属 于第三项目分部施工的悬臂连续梁共有4联,其中3联为 (32m+48m+ 32 m ),1联(36m+64m+36m)。 n 滠口左线引桥1号桥全长1237.64m, 共计37墩1台, 中心里程为WDK1176+447.68。全桥大部分在滠水河泛 洪区内。主跨为32m+48m+32m(7号10号墩)等高 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弯梁跨越滠水河。连续弯梁为单线 悬臂浇注连续梁,位于R=800m的圆曲线及缓和曲线上 ,线路坡降为+5.2。 二、挂篮设计 n 依据施工图纸要求设计,设计原

2、则:自重轻、结 构简单、受力明确、坚固稳定、变形小、前移和装拆 方便、具有较强的可重复利用性。 n1.挂篮选型 挂篮是悬臂施工中的主要设备,按结构形式可分 为桁架式(包括平弦无平衡重式、菱形、三角形、弓 弦式等)、斜拉式(包括三角斜拉式和预应力斜拉式)、 型钢式及混合式4种 n1.1.设计要求 n 箱梁结构参数:等高度单箱单室箱梁,截面梁高 3.3m,全桥箱梁顶板厚0.25m,箱宽4.2m,桥面板宽 7.4m,腹板厚跨中部分为0.35m,支点附近为0.60m,底 板厚从跨中部分至支点由0.25m变至0.6m;全梁共设5道 横隔板,全梁共分35个梁段,中支点0#梁段长6.0m,一 般梁段长3m,

3、合拢段长2m,边跨直线段长7.5m,全梁采 用双向预应力体系。 n 挂篮最大重量不得大于33t; n 悬臂浇注砼最大重量57.72t。 n1.2.类型选定 n 根据混凝土悬臂施工工艺要求及设计图纸对挂篮要求,综 合比较各种形式挂篮特点、重量、采用钢材类型、施工工艺等 。菱形挂篮受力非常明确,各构件均为轴向拉、压杆,整体稳 定性强,结构简洁、拆装锚固方便,为施工提供了宽阔的作业 空间。本联连续梁采用菱形挂篮。 n 主梁杆件的选择:主梁杆件均采用H型钢。H型钢有以下优 点: n 双向截面性能比较接近,压杆稳定性好; n H型钢加工非常简便,只需钻孔配节点板连接即可; n 挂篮需必需现场加工,简单的

4、加工工艺有利于质量的保 证。 n2.挂篮结构材料 n 挂篮菱形组合梁采用300300H型钢,内导梁、底纵梁、 横梁均采用I36a工字钢,吊带采用32精轧螺纹钢,滑道采用 250125H型钢。 n3. 挂篮结构检算 n荷载传递路径: n检算内容包括: n 菱形组合梁。按最大重量节段荷载对组合梁各杆件进 行强度、刚度及稳定性检算; n 上下横梁、吊杆、导梁、滑道、压紧器、前支腿、后 锚、底纵梁进行强度和刚度检算; n 各连接螺栓、连接板、焊缝进行强度检算。 n 4. 挂篮技术参数 n 挂篮及模板自重19t,挂篮与最大梁段重量比0.33 ; n 设计荷载100t,恒载安全系数取1.2,活载安全系 数

5、取1.4; n 走行方式:无平衡重走行方式。 n 走行时抗倾覆系数大于2.0,静止时抗倾覆系数大 于3.0 n 挂篮的弹性变形值为10mm,非弹性变形值为 2mm。 三、挂篮结构形式 n 挂篮主要由承重系统、底模系统、内外模系统、走行 系统、后锚固系统组成。 n1. 承重系统 n每套挂篮由10片H型钢组合梁组成,菱形组合梁由4根 H型钢主梁和1根H型钢立柱组成,同时顶面设水平联 系杆,提高整体刚度。底纵梁梁下设滑道,滑道固定 在已浇筑混凝土梁上。 n前横梁:采用2根I36a工字钢栓接于主梁前端上翼缘, 竖向配置6根承重吊杆。 n后横梁:采用2根I36a工字钢,竖向配置4根承重吊杆 ,2根后锚吊

6、杆。 n立柱:上端设有横向联连接杆,保证主梁横向稳定。 n2. 底模系统 底模长4.5m在砼悬臂施工中承担钢筋砼重量及施工 机具重量,并兼做施工操作平台。底模采用大块钢模 板,模板平铺于底板纵梁上,纵梁在底板下采用11根 I36a工字钢。底板纵梁与前下横梁、后下横梁采用栓 接,前下、后下横梁均采用2根I36a工字钢。 n3.内、外模系统 n 外模用槽钢及角钢做骨架,其外围为大块钢模,钢 模面板用6 mm热轧板,骨架与模板连接均采用焊接, 侧模与底模用螺栓连接,悬臂部分用钢管斜撑在外模 槽钢上,侧面与底模同菱形挂篮一起移动,内模采用 槽钢和角钢做骨架,钢木组合模板,采用内导梁移动 。 n4. 走

7、行系统 n 分为菱形组合梁走行系统,侧模走行系统及内模走行系统三 部分。 n菱形组合梁走行系统:在每片梁前端设滑动点,后部设平衡导 向滑轮,箱梁顶面上设2个滑道,向前滑移。 n侧模走行:外模走行,当松开后锚栓、底模连接螺栓及支撑时 ,在模板自重和调节杆共同作用下,侧模、底模向下脱落在主 梁上,主梁、侧模、底模、内模滑梁同时前进。 n内模走行:放松内模后,内模板即落在内导梁上,与主梁、侧 模、内模同时前进。 n5. 后锚系统 n 后锚栓采用25精轧螺纹粗钢筋。作用是将挂篮承受的荷载 传至箱梁上,并防止挂篮倾覆。主梁移动的倾覆稳定由主梁后 端压紧器来维持。 四、挂篮载荷试验 n 初次使用挂篮前对其

8、进行荷载试验,以检验挂篮的承载能 力和了解挂篮的施工挠度。 n1. 试验方法 n 挂篮使用前在地面进行预压试验,选择在谌家矶左线 引桥107号墩承台进行预压试验。挂篮的试验荷载为80t,大 于混凝土及施工荷载重量的1.3倍。 n 为了确保挂篮荷载的受力情况与真实情况相同,试验 的荷载采用钢材和砼预制板(2.510.2m,每块重1t)。 n 分级加载顺序为:010 50100130 100500。压载时间自压载结束到开始卸载为 48小时 n2. 变形观测 n 在挂篮横梁、后锚、菱形组合梁后部共设置28个观 测点。 n 在每级加载或卸载的时候及时进行观测。 n 在加载过程中应注意检查挂篮各个部位,

9、如发现异常 现象应立即停止加载,进行处理。 n 根据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挂篮施工挠度。 n 本挂篮最终试验结果:挂篮的弹性变形值为12mm,非 弹性变形值为2mm。 五、挂篮拼装 n 挂篮在工地加工制作,用汽车运输到施工墩位处 ,挂篮拼装采用25t吊车提吊拼装,等1号梁段施工完 毕并张拉预应力索后开始拼装。 n 挂篮安装顺序为:将滑道放在已定位置上,并用 压紧器将其固定,以防倾覆用吊车安装主梁,立柱 (菱形桁架底梁锚固在滑道上)及立柱平联安装前 上横梁于主梁端头,并安装平联与主梁连接用吊车 先后吊装前下横梁、后下横梁,并安装吊杆安装纵 梁,侧模及支架。 六、挂篮施工工艺 挂篮移动就位 调

10、整模板测量挠度、确定标高 复测标高 浇筑混凝土 移动挂篮 安装钢筋、预应力孔道预应力筋加工钢筋加工 穿纵向预应力筋 预应力张拉、压浆 养生 n1. 模板调整 n 挂篮前移到位后,由测量人员放出中线和标高,按照 先底模、后内模的顺序进行调模。立模标高的调整以 既要保证主梁各节段绝对标高的精度,又要保证主梁线 形的平顺为原则。中线控制:在上一浇筑梁段上利用 全站仪放出上一梁段的轴线,挂线定出下一梁段的中 轴线。高程控制:挂篮后端标高即为上一梁段混凝土 标高。挂篮前端标高考虑设计标高、上一梁段标高、 挂篮弹性变形、挂篮自重引起的对结构的下挠等因素 。 n2. 钢筋绑扎 n 钢筋按要求下料、弯制,制作

11、成型后挂牌分类堆 放,需要钢筋时吊装至挂篮位置,人工绑扎。先绑扎 底板、腹板钢筋,并安装竖向预应力筋及波纹管道, 待内模前移到位后绑扎顶板底层钢筋,安装顶板预应 力管道,绑扎顶板上层钢筋、安装顶板预埋件。安装 钢筋、波纹管道、预埋件的尺寸偏差不得大于设计和 规范要求。 相应的梁体内为吊杆预留孔道,预埋后锚25精轧 螺纹钢。 n3. 预应力波纹管成孔 n 全桥预应力管道均按照设计要求采用塑料波纹管成 孔,安装波纹管时如果管道与构造钢筋位置冲突时, 适当移动构造钢筋,绝对保证预应力管道按设计位置 定位,并采取加密定位钢筋网片、网片与箱梁构造筋 点焊牢固等措施,保证预应力管道位置在浇筑混凝土 时不移

12、动。所有纵向预应力孔道内设置PVC内衬管, 防止浇筑混凝土时,孔道发生变形。 n4. 混凝土浇筑 n T构两节段同时进行对称悬浇施工,不平衡重按设 计不大于2立方米。 n5. 预应力穿束、张拉及压浆 n 竖向预应力筋采用先穿法,纵向采用后穿法人工穿 束。在梁体强度达到85以后张拉纵向预应力筋,竖 向预应力筋按设计滞后1个节段张拉。压浆采用真空压 浆工艺。 n6.挂篮移动 n 每一节段纵向预应力钢绞线张拉完毕,压浆后,进行挂篮的向下 一梁段移动,准备进行下一梁段的施工,挂篮的移动必须按照以下步 骤进行: n 首先,在梁段顶面测量好滑道位置,找平、铺设滑道。 n 将承重的各吊杆慢慢松开,同一断面的

13、吊杆必须同步放松,当内 导梁、底纵梁、下横梁离开混凝土面15cm时停住。前后横梁梁端两侧 各加挂一个10t的倒链连接上下横梁,防止吊带脆断。 n 此时底模板、侧模板及内模系均与梁体脱离,将菱形梁后锚松开 ,人工采用倒链将主梁拖拉到位,主梁的前移带动侧模、底模及内导 梁整体滑移到位,随着主梁的前移,压紧器应交替前移(不得少于2根 ),以保持主梁的稳定,滑到位以后将主梁后锚杆锚紧(不得少于3根 )。 n 挂篮主梁移动到位后,把底模重新固定在各吊杆上,将内导梁也 和上一梁段预留吊杆及前吊杆固定好。初步调整好中线及标高。 n 根据测量组放样中线及抄平测量精确调整好轴线及标高。水平调 整采用倒链人工调,

14、到位后将各螺母旋紧;标高调整采用千斤顶调节 吊杆可以精确的达到施工要求。 n 挂篮调整好后,安装模板、钢筋,灌注前重复检查中线、高程, 灌注混凝土。并等砼强度85%后张拉、压浆。 n 挂篮向下一节段移动。 人工采用倒链将主梁拖拉到位,主梁的前移带动侧 模、底模及内导梁整体滑移到位 七、线形控制 n 为保证箱梁结构尺寸,使成桥线形满足设计线形的要 求,施工中的线型控制十分重要,箱梁的线型控制包括标 高控制、中线控制。 n1. 控制点及观测点的选择 n 两个0号块施工时,我们在箱梁顶面预埋钢筋作为 测量控制点,采用四等水准测量将2点标高与大堤上的高 级点联测。 n 从箱梁第2号节段开始,在梁段前端

15、距端面15cm断 面(桥纵向),沿横向布置3个箱梁顶面标高测点,其中 中间测点也是连续梁水平轴线的测量控制点。 n2. 标高控制 n 立模标高并不等于设计中桥梁建成后的标高,需设一 定的预拱度,以抵消施工中产生的各种变形(挠度)。所以 施工中需要对梁段进行标高观测。每一个悬浇梁段进行3 种工况的标高观测,即挂篮就位及立模后、浇筑混凝土后 、张拉完预应力钢束后。 n 影响箱梁悬臂端产生挠度的主要因素有:梁体结构自重、施 工荷载、施加预应力、混凝土徐变、挂篮弹性变形 、使用荷载 。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n2. 中线控制 n 弯梁平面线形控制,关键在于控制挂篮及模板的平面位 置。在施工中采取相对平面位置测量)与绝对平面位置测 量相结合的方法,控制平面曲线位置。 n 在已浇注梁段测量定位出箱梁轴线及挂篮滑道轴线 位置; n 在挂篮移动之前将滑道方向调整至与下一梁段轴线 相同方向。并移动挂篮,使主梁平行于箱梁轴线; n 依据测量定位轴线调整底模及侧模标高。首先将后 横梁吊杆稍微放松,放松前横梁吊杆,使挂篮底模系统可 以活动,再用倒链将底模调整至设计中线。接着调整底模 标高。 n 调整内模标高,调整方法同底模。 n 灌注混凝土前复测中线及标高; n 灌注结束后复测中线及标高。 八、挂篮施工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n 挂篮前移后调整中线及标高时间过长。主要原 因为标高调整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