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安全事故解读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987219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5.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室安全事故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实验室安全事故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实验室安全事故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实验室安全事故解读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实验室安全事故解读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室安全事故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室安全事故解读(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室安全事故典型案例 和教训 王静刚 2013.03.01 2 安全伴随着大家每一天的生活、 学习和工作,只有你时时具备安全意 识,事事具有安全意识,才能愉快的 度过每一天! 我们做实验,特别是化学实验, 更应强化安全意识! 也许你会觉得安全事故离我们遥远 ,看看下面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安全事 件吧! 3 所内案例:违章操作 误伤手指 2007年9月30日16点35分左右,高 分子事业部员工进行PET加工实 验,在进行切粒时切粒机堵塞,在 未停机的情况下,打开护罩去捋顺 料条,不慎被带入切去中指指端约 1厘米,且被切成两节。 教训:违章操作 4 所内案例:危险实验废弃物处理不当 2008年1月3

2、日16点30分左右,D楼 磁材线切割机旁的木制垃圾箱内起 火,箱内钕铁硼碎屑自燃。内有擦 拭样品的纸巾等未及时清理被引 燃。 教训:危险实验废弃 物处理不当。 5 所内案例:夜间实验 无人值守 2009年8月21日凌晨2点左右,磁 材事业部D1楼工程中心,某研究 生在使用磁场热处理炉时由于晚 上水压增大,冷却水管松脱导致 水漏出,由于没有按照规定进行 加班登记,以致未及时发现,结 果造成大面积积水。 教训:夜间实验,无人 值守,水阀漏水。 6 所内案例:调试设备,人员离开 2010年11月11日11:35,D101发泡实 验室,调试挤出机螺杆控制系统,吃 饭时间人员离开,温度失控,着火并 产生

3、大量烟雾。(处理:全所通报批 评,取消2010年高分子事业部评优。 ) 教训:大型设备运行, 无人值守,调试期间, 实验人员离开。 7 所内案例:实验操作不当 2008年1月9日晚上8点左右,高分 子博士后在D楼清洗10升反应釜, 将导热油管道阀门方向开反,导致 导热油从缓冲口喷出,烟气弥 漫至整个大楼。 教训:没有合理的操 作规程,操作不当。 8 所内案例:管道老化、破损 2008年4月11日约凌晨1点,值班牛学康 老师发现A427实验室漏水,系1#通风厨 的2#水管漏水,经多方寻找,实验室负 责人到场后关闭室内总阀方止住。 教训:未能经常检查老 化、破损管道。 9 所内案例:实验设计不合理

4、 2006年10月,高分子事业部在烘 箱内干燥含有甲醛的样品,未加 任何处理,致使甲醛弥漫四散。 教训:实验设计不合 理。 10 所内案例:做完实验不关水阀 2009年6月18日晚磁材事业部研究 生在D314试验室做完热处理实验 后,未关闭设备冷却水阀,同时夜 间所内冷却水压大而导致冷却水水 管接头处冲开,导致冷却水溢出。 巡逻保安及时发现,及时进行了处 理未造成重大损失。 教训:冷却水管路接 头不老,做完实验不 关水阀。 11 所内案例:超负荷用电 2008年1月27日晚20点左右,研究 生公寓一楼洗衣房对面的配电箱突 然起火。 2010年,高压配电房空调自燃 (长时间运行)。 教训:超负荷

5、用 电,电器长时间运行。 12 所内案例:将废液倒入水池 2011年7月5日11:00,A423实验室员工将含有DMSO的废液倒入水 池,导致A楼多个实验室和办公室充满DMSO气味,无法工作。被质 量办通报批评。 教训:随手将废液倒入水池。 13 所内案例:操作失误,引起着火 2010年9月28日高分子员工在表面A329马弗炉做灰分实验,直接将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放入750度马弗炉中,放置过程,将聚乙烯撒入 马弗炉,立即着火,浓烟引起报警,随后立即用干粉灭火器将火 扑灭。 教训:没有制定合理的实验操作步骤,加 上操作失误,引起着火。 14 所内案例:实验素质差,监管不到位 2012年2月16日,

6、高分子合作企业人员在A417做测试,配溶液时随 手将废溶剂倒入水池,引起下水道管路溶解、漏水。全所通报批 评,罚款500元。 教训:实验人员实验素质差,对外来实验 人员监管没有到位。 15 所内案例:错误违规操作 2012年材料所某实验室,将含有乙醇的物料放入鼓风烘箱烘烘 干,引起烘箱爆炸着火。 教训:含有有机溶剂的样品坚决不能放入 鼓风烘箱烘干,极易引起爆炸着火。 16 所内案例:废液处理不当 2012年磁材事业部通风橱存放有反应活性的废液,长期放置,吸 水引起爆炸。 教训:废液处理不当。 17 所内案例:废液处理不当 某实验室,将正在反应废液倒入废液桶,反应导致废液桶 爆喷,废液四溅。另将

7、酸碱废液混放,引起爆炸。 教训:废液处理不当。 2009年2月27日晚6点左右,中科 院化学研究所一实验室起火,室 内部分器材被烧毁。事发后,三 名保安因吸入烟气被熏倒。事发 后,双榆树消防中队和亚运村消 防中队先后赶往现场,在化学研 究所外拉起了近百米的警戒线。 化学所起火原因是一个以液体乙醇作为循环液体的小型冷却装置的塑料管老化,泄 漏出的乙醇引起了起火。该实验室在实验楼的五楼顶楼,烧毁一个通风橱,失火面 积约3平方米。 所外案例:中科院化学所实验室起火 浙江大学博士生实验室死亡事件 2009年7月3日中午12时30分许,浙大理学院化学系博士研究生袁某发现 博士研究生于某昏厥倒在催化研究所

8、211室,便呼喊老师寻求帮助,并拨 打120急救电话。袁本人随后也晕倒在地。12时58分,120急救车抵达现 场,将于某和袁某某送往省立同德医院。13时50分,省立同德医院急救 中心宣布于某抢救无效死亡。袁某某留院观察治疗,于次日出院。 经初步调查发现,浙大化学系教师莫某某、浙江某高校教师徐某某,于 事发当日在化学系催化研究所做实验过程中,存在误将本应接入307实验 室的一氧化碳气体接至通向211室输气管的行为。莫某某、徐某某的行为 涉嫌危险物品肇事罪,公安机关已立案调查。 2009年2月27日晚6点左右,中科 院化学研究所一实验室起火,室 内部分器材被烧毁。事发后,三 名保安因吸入烟气被熏倒

9、。事发 后,双榆树消防中队和亚运村消 防中队先后赶往现场,在化学研 究所外拉起了近百米的警戒线。 化学所起火原因是一个以液体乙醇作为循环液体的小型冷却装置的塑料管老化,泄 漏出的乙醇引起了起火。该实验室在实验楼的五楼顶楼,烧毁一个通风橱,失火面 积约3平方米。 所外案例:中科院化学所实验室起火 责任人:某某 时间:2004.11.23 地点:新楼3楼 事故经过: 玻璃封管内加入氨水20mL,硫酸亚铁1g ,原料4g,加热温 度160。当事人在观察油浴温度时,封管突然发生爆炸,整个 反应体系被完全炸碎。当事人额头受伤,幸亏当时戴防护眼睛, 才使双眼没有受到伤害。 一一. . 封管封管事故事故 所

10、外案例:中科院有机所 脸上的防护镜被击落 斑斑血迹斑斑血迹 事故原因: 玻璃封管不耐高压,且在反应过程中无法检测 管内压力。氨水在高温下变为氨气和水蒸汽,产生 较大的压力,致使玻璃封管爆炸。 经验教训: 化学实验必须在通风柜内进行,密闭系统和有 压力的实验必须在特种实验室里进行 。 二 . 金属钠燃烧事故 责任人:某某 时间: 2004.3.1 地点: 3#415 事故经过: 将1升工业乙醇倒入放在水槽中的塑料盆,然后将金属钠 皮用剪刀剪成小块,放入盆中。开始时反应较慢,不久盆内温 度升高,反应激烈。当事人即拉下通风柜,把剪刀随手放在水 槽边。这时水槽边的废溶剂桶外壳突然着火,并迅速引燃了水

11、槽中的乙醇。当事人立刻将燃烧的废溶剂桶拿到走廊上,同时 用灭火器扑救水槽中燃烧的乙醇。此时走廊上火势也逐渐扩大 ,直至引燃了四扇门框。 事故第二现场 严禁在有水的环境中严禁在有水的环境中 处理金属钠等遇水易燃试剂处理金属钠等遇水易燃试剂 被 过 火 的 试 剂 事故原因: 反应时放出氢气和大量的热量,氢气被点燃并 引燃了旁边的废溶剂造成事故。 经验教训: 处理金属钠时必须清理周围易燃物品;一次处理 量不宜过多;注意通风效果,及时排除氢气;或与安 全部门联系,在空旷的地方处理。 责任人:某某 时间:2004.3.27 地点:3#-4楼 事故经过: 当日深夜,当事人指导的大学生进行过夜实验 。其所

12、用的油浴突然起火,幸被值日巡逻及时发现 ,未酿成严重后果。 三三. . 油浴燃烧事故油浴燃烧事故 肇事油浴 裸露的 加热电 热丝点 燃了油 浴中的 有机物 打落的反应 瓶 事故原因: 实验时,试剂滴落到油浴中,因油浴未及时 更换,导致事故的发生。 经验教训:经验教训: 经常更换油浴。 (另:水泵的循环水必须经常更 换。) 责任人:某某 时间:2004.11.9 地点: 新楼5楼 事故经过: 用1,4-丁炔二醇和氯化亚砜在吡啶存在下制备4-氯 -丁炔-1-醇,反应完成后用乙醚萃取。经水洗干燥后在常压下 蒸去乙醚和苯,剩下500mL 有机物,用水泵减压蒸馏,蒸出产 物。加热温度110-120,减压

13、20mmHg,反应瓶1000mL。当蒸 出150 mL产品时,内温急剧上升失去控制,随即发生爆炸。由 于通风柜的拉门处于关闭状态,没有造成人员受伤。该反应曾 多次重复做过,因反应量很小,未曾发生事故。 四. 爆 炸事 故 事故原因: 据当事人和其课题组长事后分析,含炔基官能团化合物在 加热条件下容易与浓度较高的杂质发生聚合反应,放出大量的 热量,导致温度失控引发爆炸。4-氯-丁炔-1-醇是含炔基官能 团的化合物,可能与反应中产生的杂质在高温下发生聚合反应 引发爆炸。 经验教训: 当事人佩带了防护镜和手套,并拉下了防爆橱门,因 而该事故未造成人员伤害。在实验中使用危险药品或产物 比较活泼的,在实

14、验前应对该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 性有个预案,并落实防范措施 。 事故经过: 蒸馏烧瓶为3升的三口瓶,内有4-溴吲哚粗品2.2升(约重 3Kg)。由硅油电加热,从上午9点开始,油浴温度为170度左右。 大约在10点前馏分蒸完,换接收瓶收集馏分(馏分温度140度,接 收瓶为2升单口烧瓶)。起初馏分蒸出的速度很稳定,大约在接收 了1升时,馏分不再流出。当事人感觉有点不正常,按以往的收 率估计应该有1.8-2升左右的产品,因此以为是减压蒸馏的冷阱堵 塞导致真空度下降。在查看了水银减压计未发现真空度下降,此 时突然发现就收瓶及冷凝管里有大量白色烟雾涌出,当事人感觉 异常,就急忙蹲下,此时反应瓶发生了

15、爆炸。 五. 过氧化物爆炸事故 责任人:某某 时间:2005.5.16 地点:1#306 被爆炸冲击波压平的铝锅(油浴) 被 震 落 的 照 明 灯 罩 被 炸 飞 的 通 风 橱 玻 璃 事故原因: 存放过程中,四氢呋喃可能产生了过氧化物 ,导致了事故的发生。 经验教训: 在使用乙醚、四氢呋喃等有可能产生过氧化 物的溶剂时,应检验是否有过氧化物存在。在使 用中加一点还原剂以防止有过氧化物的发生。 六. 乙醚爆炸事故 责任人:某某 时间:2005.7.6 地点:1#210 事故经过: 当事人对所合成的产品进行后处理,即用石油醚提纯产品 。反应瓶2升,石油醚1000毫升(30-60),电热套加热

16、回 流,冷凝水冷却,至中午11时左右突然发现通风柜内有火花闪 烁,接着发生爆炸。爆炸引燃了电热套和周围的纸张,当事人 立即拔下电热套插座,并使用灭火器将火扑灭。 被瞬间产生的强大热量烧焦的毛刷 事故原因: 所使用的石油醚是沸点在30-60的低沸点溶剂, 又因夏天的连续高温。经事后测量自来水温度就达33 ,石油醚未能冷却而大量挥发。当石油醚蒸汽与空气混 合达到一定比例,遇火星即发生爆炸。 经验教训: 因回流溶剂时冷却效果不佳致使大量溶剂挥发造成的爆 炸事故已发生多起,这起事故再次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常规 的回流实验虽然简单,但必须保证良好的冷凝效果。天气炎 热时应避免大量使用溶剂,尤其是低沸点溶剂。 七七. . 盐酸盐酸气伤人事故气伤人事故 时间:2005年8月2日 地点:军工基地 责任人:某某 受伤人:某某 事故经过:当日上午当事人、受伤人等在安装高压釜 的紧固件和阀门。在前几日拆卸时已将管道内氯硅烷 液体放出,为挡灰尘用简易塞将氯硅烷液相管塞住。 当时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