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2011年版)测评操作手册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5981435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123 大小:9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2011年版)测评操作手册_第1页
第1页 / 共123页
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2011年版)测评操作手册_第2页
第2页 / 共123页
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2011年版)测评操作手册_第3页
第3页 / 共123页
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2011年版)测评操作手册_第4页
第4页 / 共123页
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2011年版)测评操作手册_第5页
第5页 / 共1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2011年版)测评操作手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2011年版)测评操作手册(1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测 评 操 作 手 册2011年4月目 录操作说明.3材料审核操作手册 .5说明.6材料审核索引表.11材料审核地点(单位)申报表16材料审核记录表 .23材料审核操作表 .52实地考察操作手册 .58 说明.59 实地考察地点(单位)申报表63 实地考察操作表 .75 网络(媒体)调查操作手册.87说明 .88网络(媒体)调查申报表.90网络(媒体)调查操作表.96整体观察操作手册 .99说明 .100整体观察操作表 .101主要指标解释 .102操 作 说 明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由各地文明办牵头,根据实际情况分解测评任务,协调相关部门,做

2、好自测和迎接上级测评的准备工作。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主要采用材料审核、问卷调查、网络(媒体)调查、实地考察、整体观察五种方法采集数据。这些方法在测评中具有互补的功能,以保证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综合测评。三、为了保证测评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测评工作应遵循以下操作流程:材料审核实地考察网络(媒体)调查问卷调查整体观察结果汇总结果汇总结果汇总问卷统计结果汇总合成指标状态值测评组和被测评地座谈会合成被测评地总分四、测评组分四个小组进行测评,分别负责材料审核、实地考察、网络(媒体) 调查、问卷调查工作。材料审核、实地考察、网络(媒体)调查、问卷调查工作的具体操作办法分别

3、见相应的说明。五、测评统一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在材料审核、实地考察、网络(媒体)调查、问卷调查工作中,涉及抽取同类地点(单位)的,如无特殊规定,一经抽中、可重复使用,如学校、社区等。六、四个小组在完成各自工作的同时,还应对被测评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进行整体观察,采用集中讨论方式共同确定其“测评组整体感受分数”。七、材料审核以测评年度前两年的材料为主,各类数据取测评年度前两年的平均值,有特殊规定的除外。以2011年测评为例,“上一年度”是指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前两年度”是指2009年、2010年,“前三年度”是指2008年、2009年、2010年,“前

4、四年度”是指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八、在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城区)评选的前置条件进行测评时,除乡村学校少年宫外,对涉及建制村、农村中小学的指标内容不作测评要求。材料审核操作手册被测评地:_测评日期:_说 明一、表格类型与填写本操作手册包括四个表格,即“材料审核索引表”、“材料审核地点(单位)申报表”、“材料审核记录表”、“材料审核操作表”。前三个表格由被测评地填写,最后一个表格由测评人员填写。二、材料提交要求被测评地应提供相关材料,供测评人员审核。测评人员根据被测评地填写的“材料审核记录表”的内容,一一对照材料审核,记录审核结果。被测评地提交材料的具体要求如下:1、提供

5、的材料以被测时间前两年度的材料为主,“材料审核记录表”中有特别规定的除外;2、所有材料均须编号,编号格式如下:-1-,“-1”代表第1个测评内容,“”代表该测评内容中的第1个标准;3、提供的材料须按测评内容分类归档成册,每册编写目录,通过目录将材料中直接相关的内容与各测评标准一一对应。此外,对材料中与测评标准直接相关的内容用下划线予以标注,以便于测评人员查找;4、提供的材料应尽可能是原件。复印件要加盖公章,力求佐证材料的权威性和真实性;5、提供的材料以最具说服力、最符合要求、最能代表被测评地工作水平的材料为宜,不宜面面俱到、求大求多。6、可以通过电子索引在网上查询到的材料,提供电子索引即可,不

6、必另行打印或复印。三、材料记录要求1、“材料审核记录表”的记录应对照考评标准,简明扼要,清晰明确。如说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任务分工的情况,只需记录任务分工的文件名、出台时间即可;列举联合开展的主题实践活动,只需记录活动名称、开展时间和主办单位即可。2、记录的各项内容要有相关材料印证。3、属于随机抽查部分的考核内容,由测评人员记录,不需要被测评地提前填写。四、材料审核地点(单位)申报1、“材料审核地点(单位)申报”主要用于测评时抽取部分地点(单位)进行详细的材料审核。申报的地点(单位)名单须提前报送测评组。申报的地点(单位)分为两种类型:第一种为全部申报类型。包括乡村学校少年宫(附录中有注

7、释)、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附录中有注释)、公益性文化设施(附录中有注释)和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附录中有注释)。第二种为限量申报类型。包括城市社区(居委会)、农村建制村、学校。如被测评地无农村,则对相应测评内容不作测评要求。(1)社区。各区分别申报其中20%的社区,以地市级以上文明社区、区级文明社区和一般社区为分类标准(总申报数目至少20个。若当地社区实际数目少于20个,则按实际数目填写)。(2)建制村。各县(市)分别申报其中20%的建制村,以地市级以上文明村、区县级文明村和一般村为分类标准(总申报数目至少10个。若当地建制村实际数目少于10个,则按实际数目填写)。 (3)学校。各区、县(市

8、)分别申报其中20%的学校(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提供的比例为10%),以高中、面向未成年人的职校、初中和小学为分类标准(总申报数目至少20个。若当地学校实际数目少于20个,则按实际数目填写)。要求重点(示范)学校和普通学校各占一半,并包含城区学校和农村学校。 2、被测评地负责提供所涉及的地点(单位)的名单,并填写“材料审核地点(单位)申报表”(表格不够时可附表)。3、所有参与申报的地点(单位)均需准备相应的考核材料供测评人员审核。4、测评人员根据本操作手册的具体要求从“材料审核地点(单位)申报表”中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相应地点(单位)进行测评。5、社区、建制村、学校、乡村学校少年宫、爱国主义教育

9、示范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和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抽取数量依次为4、2、6、2、2、2和3个。其具体的抽取方法是:(1)测评组从辖区内所有区/县中随机抽取3-4个区/县(市)。(2)测评组对照地点(单位)名单在被抽取的区中随机抽取4个社区,要求省市级文明社区和区级文明社区各1个、一般社区2个;随机抽取高中、职校、初中和小学各1所,重点/示范学校和普通学校各占一半。(3)测评组对照地点(单位)名单在被抽取的县(市)中随机抽取2个建制村,其中文明村和一般村各1个;在被抽取的县(市)中随机抽取农村中学和小学各1所。如辖区全部为区,则在所属区内抽出2个建制村和2所农村中小学。直辖市所属区若无农村,经市相

10、关主管部门出具证明材料后,则不作测评要求,视为达标。(4)2所乡村学校少年宫、2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处公益性文化设施和3处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的名单由测评组对照申报表随机抽取。被测评地若无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经上一级相关主管部门出具证明材料后,则不作测评要求,视为达标。五、材料审核统计口径1、考核数据为被测评地数据,包括其所属区、县(市)农村;2、凡按照统计法和行业主管部门要求纳入当地统计范围的数据,以当地的统计数据为准;3、以人口为计算基数的数据,如果未纳入当地统计范围,以常住人口为统计口径;4、体系中的未成年人包含居住在被测评地半年以上的外来务工、经商人员子女。六、材料审核要求1、

11、形式审核,即测评人员审核被测评地所提供的材料是否符合本说明第二条的规定;2、内容审核,即测评人员根据“材料审核记录表”,对照原始材料审核被测评地是否达到测评体系的相关标准(如被测评地无农村或无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经上一级相关主管部门出具证明材料后,则相应测评内容不作要求,视为达标);3、认真做好审核记录,并将审核结果填入“材料审核操作表”。材料审核索引表此表由被测评地填写基本指标 测评内容材料编号材料出具部门1 关心重视2 检查考核3 工作保障 4 分工合作5 文明委职责履行6 文明办职能作用7 责任落实9 群众参与10 社会组织参与12 德育保证机制13 课堂德育14 日常德育15 健康素质17 德育队伍18 师德建设19 团队建设20 校园文化21 校园安全22 组织指导23 家长学校24 家教活动25 家庭环境27 社区(村)未成年人教育协调组织28 社区(村)未成年人教育工作队伍29 社区(村)活动场所30 社区(村)未成年人教育活动31 未成年人权益保护3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33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活动34 心理健康辅导35 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36 经典诵读37 影视文艺38 图书出版40 免费开放措施41 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