锯削说课课件李海荣讲述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981081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锯削说课课件李海荣讲述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锯削说课课件李海荣讲述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锯削说课课件李海荣讲述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锯削说课课件李海荣讲述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锯削说课课件李海荣讲述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锯削说课课件李海荣讲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锯削说课课件李海荣讲述(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钳工工艺 与技能训练 李海荣 2010年8月 说课思路 v教材分析 v学情分析 v教法学法分析 v教学过程 v教学效果评价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出 版的钳工工艺与技能训练第二单元课题 二的内容。 锯削:是钳工一项重要的基本操作技能 ,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鏨削与锉削,这 为过渡到本节起到了铺垫作用,同时,掌握 了锯削的操作技能也为以后的综合技能训练 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学情分析 参加本堂课学习的学生是我校一年级第一学期 钳工专业的学生,他们对理论的学习兴致不高,但大 部分同学动手能力较强,对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已有 初步的了解,但总体存在着实践经验不足的现象,本

2、节课利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的理论知识得 以巩固,实践操作能力得以加强。 根据教材特点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们的认知 结构和心 理特征,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 让学生掌握锯条的安装方法,正确锯割姿势及工件的锯 削方法 2、能力目标 能够根据不同的材料正确选用锯条 能够掌握各种材料的锯削方法 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发现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素质目标 通过实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 安全意识,质量意识。 教学重点及难点 v重点: 锯条的安装 、 工件的夹持 、锯割要领、 锯割 行程和速度。 v难点: 正确起锯的

3、动作要领及锯削姿势 废品分析 三、教法、学法分析 v说教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们都知道钳工是实践 性较强的一门专业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使理 论紧密联系实际,才能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基于本 节课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 利用图片和实际操作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 握。 2、设疑诱导法 通过设置疑问,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练习法 通过学习亲手操作练习,使学生认识到只有付 出努力反复多练,才会有好的的技能;同时培养学 生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 4、讨论法 针对一些问题(包括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

4、, 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 ,同时也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自主探究的精神。 说学法 如何使学生自觉自主的学习,使学生真正变成 学习的主人,这是教学的关键,也是教学的精华。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 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v 观察发现法 v 动手操作法 v 自主探究法 v 合作交流法 v 根据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为了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我本节课设计思路为 : v 组织教学复习提问导入新课运用 直观演示法、现场教学法、设疑法感悟新知 学生练习废品分析与安全文明操作 归纳小结布置作业 (七个环节) 四、教学过程阐述 第一个环节:组织教学 第二个环节:导入新课

5、如何将材料分割? 让同学们踊跃发言选择能分割材料的方法,最后 引导学生回忆钳工 的基本操作内容,从 而引出锯削的定义。 1、锯削的定义 用手锯对材 料或者工件进行 切断或切槽的操 作称作锯削。 可调式锯弓 1-固定部分;2-可调部分;3-固定拉杆;4-销子; 5-锯条;6-活动拉杆;7-蝶形螺母 第三个环节:讲解新课(本环节主要采用设疑诱导和现场 演示为主线) ( 这里发给每个学生一把手锯,固定式,可调式) 手锯是由锯弓和锯条组成 (1)锯弓:作用是用来装夹并张紧锯条,便于双手操持 。 分类有可调式和固定式两种。 v(2)锯条: 通过仔细观察引出锯条的材质、长度规格 、锯齿的排列形状,并思考为

6、什么这样排列 。培养观察事物、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探 究能力。通过学生回答,我来做总结从而得 出锯路的概念及作用 设疑诱导:想象锯齿像什么? 錾子的几何角度有几个?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 关系?让学生回答,从而引出锯齿的切削角度。并 设置疑问: v 如果锯条安装反了,切削角度发生了什么样的 变化?这种变化对锯削 加工会产生什么样的影 响?同学们分析并回答, 由我做出正确的锯条 切削角度的讲解。 3)锯条的粗细选择及分类 每25mm长度内的齿数应用 粗1418锯削软、厚材料比如黄铜、紫铜、铝、 铸铁 等 中2224锯削中等硬度钢、厚壁的钢管、铜管 细32锯削硬、薄材料比如工具钢、合金钢、 薄壁管子、

7、薄板等 细变 中3220一般工厂中用,易于起锯 锯齿的粗细以锯条每25mm 长度内的锯齿数 表示,可以和锉齿的粗细 规格作比较。 4)锯削方法 手锯的握法、锯削的姿势、压力大小、运 动和速度 v(演示:演示过程要慢每个动作分开讲解,讲解完毕 邀请学生来演练,让同学们观察这位同学的动作与指 导老师的动作有何不同,在这个互动学习过程中,加 深学生对动作要领的掌握。突破本节课的重点。) v(1)手锯的握法: 右手满握锯弓手柄, 左手轻扶锯弓前端。 v(2)锯削姿势:锯削的站立姿势和锉削基本一 致,摆动要自然。(和前面所学锉削姿势錾削姿 势做比较 ) v(3)压力 推进时施加适宜的压力,回程不施加压力

8、.这里设 置提问: 锯削软硬不同材料时,锯削的速度和压力怎样控 制? 由学生分组讨论后,由每组代表回答,指导老师 进行总结。锯硬材料时速度要慢些,压力要大,压力 太小锯 齿就不容易切入,可能打滑使锯齿变钝;锯软 材料时速度要快些压力要小,压力大了会使锯齿切入 过深而产生咬住现象容易崩齿。 v(4)运动和速度 v 1)锯弓的运动方式有两种: v 一种是直线运动 v 另一种是小幅度的上下摆动式运动 v2)锯削的速度:3040次/分钟。(推进时 稍慢,压力适当,保持匀速;回程时不施 加压力,速度稍快。应使手锯的往复行程的长 度不小于锯条全长的2/3) 4、锯削操作方法: v作为本节的重点部分,我分别

9、采用了口诀的方式帮 助大家记忆, “一夹、二安、三起锯” v(1)工件的夹持 (一夹) (现场演示几种工件的错误的装夹,以提醒学生在 操作时避免此类错误。) v1)工件夹持在台虎钳的左侧; v2)工件锯缝离开钳口侧面20mm左右;(不应过长 ,防止振动) v3)锯缝要与钳口侧面保持平行 v4)避免夹伤已加工表面及避免将工件夹变形。 (2)锯条的安装 (二安) v 让同学们现场操作安装锯条,提示学生 注意锯条装夹正确、如果错误安装会怎样? v 锯条的安装要领: v 齿尖朝前 v 松紧适度 v 两面平行 (3)起锯方法:远起锯、近起锯。 (三起锯) v 因为:起锯是锯削工作的开始,起锯质量的好 坏

10、,直接影响锯削质量。 v 所以:为使起锯顺利,可以用左手大拇指对锯条 进行导靠(导向)。 va、 起锯要领: 行程要短,压力要小,速度要慢。(短、小、慢 ) vb、起锯角:起锯角应在15左右。 vc、起锯方法的选择:一般选择远起锯。 通过边演示边讲解的教学方法,加深了学生对 知识的自我建构,使之 在学生的头脑中更加形象生 动。 本环节主要通过层层设疑,培养了学生善于思 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一些图片展示 及实物的直观印象加深了对本节重点知识的理解, 激发了想动手操作的愿望;通过现场演示及互动指导 突破了难点的掌握;通过比较分析法加深了对已学知 识的巩固。 第四个环节:锯削实习训练

11、v先用废料进行锯削基本功练习; v练习步骤: v1、在工件上划线; v2、锯削前要认真检查划线情况,确认无误后 再锯 削加工; v3、要求锯削姿势正确、协调,及时克服和纠 正不正确的姿势。 v 通过锯削练习,同学们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锯齿崩裂、锯条折断及锯缝不直或尺寸超差等同 学们可以分成三组,每组同学可以互相纠正,共同 讨论,一起探究总结。 本环节设计意图为:通过学生亲自操作加深了对 理论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训练中发现自己存在的 问题,自觉得去思考问题的原因所在。 第六个环节:学生练习的废品分析及安全知识 v一、废品分析 v 1、锯缝不直的原因分析 v 2、锯齿崩齿的原因分析 v 3、锯

12、条折断的原因分析 v 4、锯削面凸凹不平的原因分析 v 5、尺寸超差的原因分析 v二、锯削时的安全知识 第六个环节:归纳小结 v 本节课的重难点一是起锯方法和锯削要领的掌 握,二是如何避免锯削时的锯缝歪斜。所以: v(1)锯削练习时,必须注意“一夹”“二安”“三起锯” ; v(2)初学锯削,还要注意锯削速度、压力、摆动姿 势、摆动幅度不宜过大。 v(3)要注意锯缝的平直情况,及时借正; v(4)锯削的安全文明操作 v大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较高,在我的引导下能自 主地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动手能力 较强。 第七个环节布置作业: v(1)锯削可应用在哪些场合?试举例说明。 v(2)锯条折

13、断的原因? v(3)怎样选择锯条?安装锯条应注意什么?如果锯条反装 会怎样? v(4)起锯和锯削操作的要领是什么? v(5)预习下一节课内容:各种材料的锯削方法 v(6)锯削30mm25mm正方形要求边长尺寸25+-0.6mm v(7)锯削30mm25mm正方形要求边长尺寸25+-0.3mm v本环节的设计意图为: 针对学生的素质差异把作业分为必做 题和选做题,既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 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五、教学效果分析 v 从授课实践来看,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爱好调 动比较高。层层设置疑问,由学生自己总结出答案 ,在互动互学的教学情境中,通过老师、学生及其 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 和发现过程,使学生们获得知识、技能。达到了预 期的教学效果。缺点就是个别动手能力较差的学生 在起锯及锯削的动作要领掌握不够准确。 v 最后,用我的一点心得来结束今天的说课:用信 任的目光去鼓励学生尝试;用赞许的目光去鼓励学 生创造;用微笑的目光去评价学生的成绩。 各位评委,我的说课到此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