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5 声音的传播|教科版(9)

上传人:烟*** 文档编号:115979895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5 声音的传播|教科版(9)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5 声音的传播|教科版(9)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5 声音的传播|教科版(9)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5 声音的传播|教科版(9)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5 声音的传播|教科版(9)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5 声音的传播|教科版(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5 声音的传播|教科版(9)(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声音的传播 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三5声音的传播科 别小学科学年 级四年级上册设计者时 间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声音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传播;不同的物体传播声音的本领是不同的;声音的传播离不开物质。”2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渗透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引导他们科学地进行观察和实验,让他们从中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并不断保持和发展他们探究周围事物的兴趣和爱好。3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物体传播声音的观察研究,在活动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动手制作实验器材的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的能力,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教 后 记包括设计的一些初步说明、根据反馈信息所作的调整设想、及一些应急措施的使用和效果等。

2、此教学设计将“玻璃钟罩、抽气机”这个实验室专配的实验仪器用自制教具“真空能传播声音吗简易演示器”来替代,解决了很多学校仪器不足的现实问题。我在教学中通过设置情景,表扬激励等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既长知识又长智慧,在学中乐、乐中学。(任务分析)声音的传播为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5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部分声音有关的知识后提出的一个新的探究问题。四年级的学生通过之前的科学学习过程,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实验能力等,同时对科学这一学科也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介质(物质)是声音传播的条件,这是本节教学的中心。对此,学生在生活中会有一些肤浅的认识

3、,而对于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学生可能就知之甚少,所以实验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和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效果的差异是本课的关键。学生的科学探究需要建立在实验材料准备充足的基础上。所以,在本课的教学前,我为各小组准备了比较有结构性的器材:土电话、铝箔、米尺、尼龙线、棉线、音叉、水槽等。本课教材中安排了两个活动:振动物体与声波、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传播,我在教学环节中增加了两个小活动:1.发声喇叭和蜡烛火焰;2.做一个尼龙线和棉线的土电话。同时,我将实验进行了改进:其一,我自制了教具“真空能传播声音吗简易演示器”解决了实验室仪器短缺的现实问题;其二,为了更好地控制好发

4、声物体所发出的声音保持一致性,我用手机铃声代替小朋友说话声放在话筒这边进行实验。通过增加小活动以及实验改进后中,不仅增加了实验教学的有效性,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思维。本课的教学思路可以概括为:把分散的探究知识组合化,形成理论支撑;把深奥的科学概念直观化,帮助学生体验到探究声音传播现象的乐趣。教学准备小组准备:土电话、铝箔、米尺、尼龙线、棉线、音叉、水槽等 教师准备:真空能传播声音吗自制演示器,声音的传播PPT。教学过程(一) 创设活动情景,设疑导课。1.问题激趣同学们,看!这是在哪儿?是的,月球上。宇航员在月球上不能直接听到对方的声音,只能通过特殊的装置传递信息。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5、请几名学生猜猜看,听取学生的各种回答)2.设疑引课看来,大家都认为这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造成的。到底是不是这样呢?那声音是通过什么进行传播的呢?我们还是需要找到一些证据才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声音的传播,寻找声音传播的秘密。(板书课题)有趣的导课不仅可以有效地激起学生的探究兴趣,甚至可以影响一节课的成败。本课是实验教学课,导课时,我通过情景再现,提出真正可探究的问题,设疑导入。这样一来,更能激发学生错的探究兴趣,为后面的探究活动作铺垫。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二)引导点拨,与学生共同进行实验探究。过渡:同学们,在第2课中我们用击打过的音叉轻轻触及水面时,我们就已经看到了音叉的振动引起的说

6、的波动。那么,振动的音叉又是怎样引起水面波动的呢?1.活动1:振动音叉与水(1)今天,让我们再次观察这个实验,并与小组同学交流自己的想法。同学们,在这个实验中要用到水,你觉得实验时该注意些什么呢?(艳艳,你来提醒大家!请坐!)大家看!每个小组都有一块抹布,试验完成后可以用抹布擦干音叉并整理好材料。准备好了吗?那开始吧!(师巡视小组实验,着重指导观察“水面的波纹是从振动振动的音叉开始,逐渐向四周传播的。)(2)同学们都已完成实验了,请坐端正。谁愿意来分享你的发现。(指名说)其他同学有补充的吗?(指名说)同学们观察时非常仔细。在实验中,我们发现:音叉振动发出声音,同时可以引起周围水的振动,从而使声

7、音向四周传播。过渡:那么,声音在空气中也能这样传播吗?(看来,这个问题把大家难住了!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不容易观察。怎么办?)别急,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件材料音箱、蜡烛、火柴。你能用这几样材料来做个实验,让我们看到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吗?(指名说)师:说得太好了,那我们就用这个方法做做看吧!2.活动二:发声喇叭和蜡烛火焰(1)师演示:用喇叭和蜡烛演示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情况。(PPT出示)演示后,问:大家发现了什么?(请几名学生说)说得没错!声源没有振动时,周围的空气也没有振动。声源振动时,引起周围的空气也跟着振动起来,通过蜡烛火焰可以看出周围空气振动的情况。(2)小结:(PPT)水面向外

8、扩散的一圈圈圆形波纹这是水波;空气向外扩散的一圈圈疏密变化这是声波。 过渡:那么,声波是怎样传播的呢? 3.活动三:玩一玩“土电话”。(1)同学们,下面我们来做个“土电话”玩玩吧!老师给每个组都准备了材料,两个杯底已穿小孔的纸杯、一根约5米长的棉线,大家只要将棉线的两端分别穿入小孔打个结就可以了。(2)师演示制作“土电话”:看,“土电话”做好了。两个纸杯分别作为话筒和听筒,棉线作为电话线。拉直电话线,一位同学在电话线的一端对着话筒小声地说话,另外一位同学在电话线的另一端用听筒接听,然后,彼此交换听和说。大家会了吗?大家注意了,由于这个游戏要离开座位,所以我们小组尽量就近玩游戏,声音要轻,不要影

9、响到别的小组,行吗?请同学们一边玩,一边思考:声音是怎样从“土电话”的一端传到另一端的。(3)学生制作土电话并试一试通话。(4)师生小结后,PPT出示以下这段话。声音是通过物体以波的形式传播,当声波遇到物体时,会使物体产生振动,声音就是这样通过各种物质,从一个地方传播到另一个地方的。4.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三、进一步探究,了解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1)师:声音的传播很奇妙!它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情况是否一样?让我们像研究“尺子的音高变化”那样,探索声音的传播?(ppt出示)(2)师演示:准备一张铝箔,纵向折叠几次,做成挺直的铝箔尺;一根木制的米尺。这些材料的长度相同,比如都是1米长。(3)

10、生预测:声音在铝箔、木制米尺中的传播效果是否一样。声音通过哪一种材料传播效果最好?然后记录在表格中。(4)探究“声音在尼龙线中的传播”。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法。(比如:用尼龙线再制作一个土电话,尼龙线的长度和棉线土电话的棉线长度相同,比如都是8米。为了保证音量相同,我们在听筒处用手机播放声音。)(5)师:看来,声音在不同物体中传播的效果是不同的。以上实验说明:声音可以通过水、空气、棉线、木尺、铝箔、尼龙线等物质进行传播。其中,空气是传播声音的重要物质。假如没有空气,我们也能听到铃声吗?(指名说,并想办法验证)(6)师用自制的“真空能传播声音吗简易演示器”演示。提问:音乐盒中的声音是怎么传到我们耳

11、朵里的?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吗?(指名说)四、总结拓展,激发后续探究欲望。过渡:(PPT)通过今天的学习,现在你能告诉大家:在月球上,宇航员之间为什么要用无线电话交谈了?(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播声音。)1既然月球上没有声音,那如果有大陨石撞上月球,地球上的人能否听到撞击声?(NO,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2(PPT)如图所示,图甲为小朋友在敲鼓,鼓能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这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_产生的;图乙玻璃罩内的空气已经被抽走,玻璃罩外的小朋友就_铃声总结:同学们,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关于声音,你还想知道什么?(哦!你想知道声音在不同物体中的传播速度怎样?这是一个值得

12、研究的问题)同学们,让我们在生活中继续探索声音的秘密吧。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辛苦了。下课。板书: 5.声音的传播声音 波 传播 水、空气 棉线、木尺 铝箔、尼龙线真空 在科学探究中,提出一些有价值的研究主题很有必要。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就是要围绕一个研究主题进行一些深入的学习。在探究中,我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提升学生的实验能力。在这个环节设计中,我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各抒己见,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培养更好的合作,探究事物的能力。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在这个环节中设计一个玩一玩土电话的活动,可以提升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这个探究活动,使学生养成进一步思考、质疑以及

13、寻找证据的习惯。学生科学学习的空间绝不能仅限于我们的课堂。在教学中,我设计这个拓展知识,可以引导孩子们在课外多多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科学。这个板书设计简明、易懂,高度概括了本节课的重难点。本教学设计特点的概括简约是一种智慧,有效是一种追求,亲历是一种美好,探究是一种享受,简约有效、亲历探究是我本课教学设计所追求的目标。 本节课通过“亲历探究-思考分析-总结提升”的形式,步步深入,培养了学生实验分析能力,同时注重讲练结合,让学生通过猜测、动手和亲身经历来研究身边的科学,然后把学习到的科学知识拿到日常生活实际中寻找例子。最后,设计了一个“我来解释”的生活题,让学生能体会到“科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

14、生活”的真谛。今天的探究活动是学生既熟悉又陌生的。要说熟悉,孩子们每天都能接触到声音;要说陌生,孩子们对声音的传播这一现象很少去思考。因此在教学中,我把探究的活动逐步铺开,通过“振动音叉和水发声喇叭和蜡烛火玩一玩“土电话”声音在不同固体中的传播是一样的吗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吗”等多个问题的串连,使整节课的探究活动既有联系,又有梯度。教学中,我努力引导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并在探究中学会质疑、学习寻找证据,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总之,我在教学设计时力求把分散的探究知识组合化,提高教学有效性;把深奥的科学概念直观化,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优势(及局限分析)在本课的设计中,我觉得最大的优点是:我将专配的实验仪器玻璃罩、抽气机等进行改进,采用了自制的“真空能传播声音吗简易演示器”(主要由拔罐器和音乐盒组成)向学生演示了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的现象,改进后的教具使实验现象变得可听可视,效果相当明显。此外,我遵循“以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倡导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在导课时先从登月宇航员在月球怎样互相沟通入手,提出声音传播的问题,然后通过三个活动(“振动音叉和水”、“发声喇叭和蜡烛火焰”与 玩一玩“土电话”)证明了“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