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2004—2010年第三产业发展规划纲要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5976715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自治区2004—2010年第三产业发展规划纲要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内蒙古自治区2004—2010年第三产业发展规划纲要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内蒙古自治区2004—2010年第三产业发展规划纲要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内蒙古自治区2004—2010年第三产业发展规划纲要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内蒙古自治区2004—2010年第三产业发展规划纲要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蒙古自治区2004—2010年第三产业发展规划纲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蒙古自治区2004—2010年第三产业发展规划纲要(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内蒙古自治区20042010年第三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是优化经济结构,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增加就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客观要求。编制第三产业发展规划对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促进全区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区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 改革开放特别是“九五”以来,我区第三产业稳步发展,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一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大。1996-2003年,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与同期GDP增速持平;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995年的258亿元增加到2003年的723亿元,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由31%提高到34.5%。二是第三产业

2、已成为增加就业和城乡居民收入的重要渠道。全区第三产业从业人数由1995年的267.6万人增加到2002年的360万人,占全部从业人数的比重由26%提高到33%;服务行业职工工资总额占城镇职工工资总额的比重由29.7%提高到60.4%,农牧民来自第三产业的收入占生产性纯收入的比重由3.7%提高到8.6%。三是服务设施不断完善,服务消费明显增加。一批重点服务业项目相继建成,居民的出行、居住等消费环境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交通通讯费支出由1995年的123元增加到2002年的503元,年均增长22.2%;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支出由224元增加到679元,年均增长17.1%;人均医疗保健支出由100元增

3、加到343元,年均增长19.3%。四是非公有制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全区服务行业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户数由1995年的35.5万户增加到2003 年的50.2万户;个体私营服务业从业人员由60万人增加到116.7万人。 我区第三产业发展也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不大,服务业增加值比重不仅远低于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也低于国内发达地区的水平。二是质量不高,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少,中小企业发育不充分。三是结构不优,传统服务业大而不强,新兴服务业起步晚,发展慢,占服务业的份额较小。四是服务业的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程度比较低,从根本上制约着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二、

4、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我区第三产业发展面临着良好的机遇。一是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升级,为服务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市场需求。二是改革的深化和对外开放的扩大,为服务业的发展注入了体制和机制活力。三是国家和自治区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第三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发展,以推进新型工业化、农牧业产业化和城镇化为依托,以增加供给、优化结构、拓宽领域、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增强竞

5、争力为目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多元投入、项目支撑、龙头带动,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逐步形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现代服务体系。 我区第三产业发展的原则是: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 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加快市场化进程; 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资源配置; 增加就业,努力提高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及人的素质。 主要奋斗目标是: 扩张总量。“十五”后两年,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 %,2005年达到940亿元,“十一五”年平均增长15%以上, 2010年达到1930亿元。 增加就业。“十五”后两年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年均增长5%以上,

6、2005年达到420万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比重上升到38%;“十一五”年均增长5.5%,2010年达到540万人,比重上升到46%以上。 优化结构。继续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到2010年呼和浩特、包头两大城市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区的比重达到55%以上,加快发展中小城市和城镇服务业。进一步改造提升商贸流通、餐饮、运输物流业,努力扩大规模,创新业态,提高经济效; 为促进第三产业加快发展,内蒙古自治区近日出台条优惠政策。优惠政策分市场准入、税费、就业、价格和土地四个部分。市场准入政策,主要针对第三产业部分行业垄断经营严重、市场准入限制过严和透明度低的状况,降低门槛。如明确规定对城市公交线路实行有偿

7、使用,并以公开竞拍等方式引进民间资金;民营运输企业与国营运输企业享受同等政策,公平竞争。市场准入政策专门针对进城农民规定: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区内进城农牧民,经申请,所在地城镇公安部门予以办理城市户口。税费政策规定,对新建大型连锁经营商贸流通企业、市政公用行业的新办企业、年营业额在万元以上规模的新办餐饮连锁企业等类企业实行所得税“免二减三”政策。同时通过税收政策鼓励物流、旅游、物业管理、家政服务、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农技服务、学生公寓、文化企业等加快发展。就业政策鼓励新办的服务型企业招用下岗、失业人员;鼓励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鼓励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改制后新办服务企业,

8、并优先吸纳原企业富余人员。价格、土地政策,从电价、土地等方面对新办的物流、城市社区服务、金融、新建及扩建的民办学校、社会融资建设的体育活动场馆等行业给予优惠。益。大力发展旅游、金融、信息、房地产、社区服务、科技、教育等新兴服务业,逐步提高在第三产业中的比重。 创新体制。加快服务业的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步伐,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到2010年形成以民营经济为主体,竞争有序、充满活力的格局。 三、发展重点和主要任务 (一)商贸流通业 继续加强商贸流通业在我区服务业中的支柱地位。发展重点是突出中心城市和口岸的作用,努力改善流通结构,培育发展新型业态,扩大流通规模,增加就业,提升产业素质和市

9、场竞争力。“十五”后两年,商贸流通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以上,2005年达到190亿元,从业人数达到80万人;“十一五”年均增长13%,2010年达到350亿元以上,从业人数达到100万人以上。 加快现有市场的升级改造,努力扩大经营规模,完善服务功能,提高市场的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发挥中心城市服务网络的优势,建设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现代化特色市场。重点建设呼和浩特北方药都、首府广场,包头钢材、汽车交易市场,通辽绿色食品配送中心,呼伦贝尔友谊公司连锁店等项目,把呼和浩特培育成全国的绿色食品和医药保健品营销中心,把包头培育成西北地区最大的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和重化工产品的营销中心,把赤峰、通辽培育

10、成自治区东部的商贸物流中心,把乌海培育成高载能产品交易中心。 大力培育和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以超市、便利商店为重点,推进零售业的连锁化。鼓励方便生活的连锁企业向城镇社区和乡村延伸。在呼和浩特、包头、赤峰、通辽、呼伦贝尔等中心城市建设一批功能完备、辐射力较强的社会化、专业化商品配送中心。重点支持伊利、蒙牛、鄂尔多斯、鹿王、草原兴发、小肥羊、塞飞亚集团、海拉尔友谊公司、通辽绿太阳实业集团等大型企业,加强配送系统建设,扩大连锁经营规模;支持北京华联、百盛等区外大型连锁企业在我区发展;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国际知名流通企业落户我区。全区新型业态经营额占社会消

11、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2005年达到8%以上,2010年达到20%以上。 继续加强满洲里、二连浩特等口岸的贸易区、出口加工贸易区以及综合配套设施建设,努力扩大口岸贸易量,繁荣口岸经济。完善口岸商贸区设施,提升贸易档次,扩大贸易规模。进一步改善黑山头、室韦的通关条件,扩大过货量。加快策克、甘其毛道、满都拉、珠恩嘎达布其等口岸的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建设,大幅度提高过货能力,力争建设成为国家一类口岸。鼓励自治区及国内有实力有信誉的企业与俄蒙合作,开发能源、木材和其它矿产资源,加快发展境外加工贸易和口岸加工贸易。鼓励和支持区内外企业组织优质货源,供应俄、蒙市场。全区口岸过货量,力争到2005年达到2500

12、 万吨以上,2010年达到4000 万吨以上。 努力扩大进出口规模。继续加强重点企业和呼、包、鄂等重点地区的外贸出口。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和鼓励国内外知名企业、大型国际贸易公司在我区设立分支机构,开拓商贸业务。扩大我区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羊绒制品、稀土及其制品和特色农畜产品出口,提高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继续加强对外工程承包和对外劳务合作,扩大劳务输出。增加关键技术和重要物资的进口。全区外贸进出口总额,2005年达到50亿美元,2010年达到120亿美元。 (二)运输物流业 适应我区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按照客运快速化、物流现代化、管理智能化的要求,加强联通“三北”的运输物流通道建设,加快

13、发展运输物流业。重点建设四大物流基地、五大公路运输枢纽和运输物流信息服务系统。“十五”后两年,运输物流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4 %以上,2005年达到240亿元,从业人数达到45万人以上;“十一五”年均增长16%以上,2010年达到510亿元,从业人数达到65万人。 加快建设四大物流基地。呼和浩特物流基地要重点规划建设呼和浩特综合物流园区、生产物资物流园区、绿色农产品物流园区和城市物流配送园区。到2007年建成呼和浩特综合物流园区,发展一批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配送公司,完成物流网络体系基本框架,逐步形成高效、成熟的现代物流网络系统,总体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到2010年把呼和浩特建设成为集航空、铁路、

14、公路运输为一体、多式联运的中转物流中心。包头物流基地要重点规划建设国际集装箱中转物流园区以及呱呱叫放心便民点网络及物流配送系统,使包头成为联通华北和西北的重要物流中心。通辽物流基地要重点规划建设通辽物流园区和向京、沪两地配送绿色食品项目。满洲里海拉尔物流基地,要重点规划建设满洲里口岸出口加工贸易区、保税仓储区和国际集装箱中转站。赤峰要重点建设平庄物流配送中心等区域性物流园区。继续加快建设集宁、东胜、临河等地的物流项目。 五大公路运输枢纽要重点加强快速货运、集装箱、厢式运输和第三方物流等项目建设。“十五”期间,完成呼和浩特公路主枢纽建设,做好包头、赤峰、通辽和呼伦贝尔二类公路枢纽项目的前期工作,

15、力争开工建设。以提高大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为特征,建成贯穿东西、辐射南北、联接周边、通江达海的干线公路网,保证快速高效的道路运输。到2005年基本贯通省际通道和110国道高速公路,实现旗旗(县)通油路,乡乡(镇苏木)通公路。到2010年基本建成自治区干线公路网及与周边省区快速直达、高效集散的公路交通网络,实现自治区首府到盟市和重要出口路的高速公路连通,乡乡通油路。到2005年公路客运量达到2.7亿人次,货运量达到4.7亿吨;到2010年公路客运量达到3.7亿人次,货运量达到6.3亿吨。 铁路运输业要优化和改善路网结构,提高运输能力和运输效率。重点加强海拉尔满洲里复线、两伊、赤大、霍白、呼准、集张、桑张等铁路建设。到2005 年全区铁路货物发送量和旅客发送量分别达到1.29亿吨和3370万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