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理论.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971733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3.2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心理学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发展心理学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发展心理学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发展心理学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发展心理学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心理学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心理学理论.(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发展心理学 任课教师:郭振娟 1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发展心理学的界说 第二节 发展心理学的变迁 第三节 发展心理学的进展 2 第一节 发展心理学的界说 v一、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 v二、种系发展与个体发展 v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3 一、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 v(一)心理学 p心理学的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 和行为表现的一门学科。 心理科学具有特殊性 心理现象分类图 4 心理现象分类图 心理过程 心理状态 个性心理 认识过程感知、表象、思维、想象、记忆 情感过程对事物的态度体验过程 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注意、灵感、激情、犹豫 心 理 现 象 个性倾向需要、动机、信念、理想、

2、价值观 个性心理特点能力、气质、性格等 5 一、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 v(二)发展心理学 p1、发展心理学的概念: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 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 律,即研究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6 一、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 v(二)发展心理学 p2、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认知过程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感觉、知觉、记 忆、思维、想象,主要是思维的年龄特征。 社会性发展的年龄特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 、价值观、自我意识、能力、性格,主要是人格 的年龄特征。 7 一、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 v(二)发展心理学 p3、发展心理学研究范畴: 心理发展的社会生活条

3、件和教育条件 生理因素的发展 动作和活动的发展 言语的发展 8 二、种系发展与个体发展 v(一)种系发展 p种系心理进化过程 p人类心理进化过程 9 二、种系发展与个体发展 v(二)个体心理发展 p个体心理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 社会化是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 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 社会化的过程是在一定社会环境中,个体在生理 和心理两方面发展而形成适应社会的人格,并掌 握社会认可的行为的过程。 10 二、种系发展与个体发展 v(三)个体心理发展和种系心理发展的关系 p复演说 20世纪初霍尔(G.S.Hall)提出应该把个体心理 发展看做一系列或多或少复演种族进化历史的理

4、 论。他提出“儿童乃成人之父”的说法。 复演说看到了个体发展史和种系发展史的联系, 错误在于把个体发展史和种系发展史完全等同。 p个体发展史和种系发展史既有联系,又有本质的区别 。 11 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v(一)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p1、遗传和环境(含教育)在心理发展上的作 用:遗传提供了可能性,环境提供了现实性。 p2、心理发展的外因和内因:外因通过内因起 作用。 p3、心理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心理发展是 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统一。 12 三、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v(二)年龄特征的划分标准: p婴儿:02或3岁; p幼儿:2或37岁; p儿童:712岁; p少年:1215岁; p青

5、年早期:1518岁; p青年中期: 1825岁; p青年晚期: 2535岁; p中年: 3560岁; p老年: 60岁以上 13 第二节 发展心理学的变迁 v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 v二、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全程发展的 研究 v三、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 14 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 v(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v(二)儿童心理学的演变 15 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 v(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 l达尔文根据观察自己的孩子的心理发展的记录 而写的一个婴儿的传略,推动了儿童发展 的传记法研究。 p德国生理学家和实验心理学家普莱尔( W.T.Preyer)是儿童心理学的创

6、始人。他于 1882年出版的名著儿童心理标志科学儿童 心理学的诞生。 16 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 v(二)儿童心理学的演变 p1、准备时期(19世纪后期之前) p2、形成时期(从1882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 p3、分化和发展时期(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p4、演变和增进时期(二战以后):包括理论 观点的演变和具体研究工作的演变。 17 二、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全程发展的研究 v(一)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范围扩 大到青春期。 v(二)精神分析学派对个体一生全程的 发展率先作了研究。 v(三)发展心理学的问世及其研究 18 二、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全程发展的研究 v(一)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的

7、研究范围扩大到青 春期。 p斯坦利霍尔 Granville Stanley Hall 1844.02.011924.04.24,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 ,美国第一位心理学哲学博士,是美国心理学会的创 立者,发展心理学的创始人,将精神分析引入到新大 陆的第一人,也是冯特的第一个美国弟子。 p1904年,霍尔出版了青少年:它的心理学及其生理 学、人类学、社会学、性、犯罪、宗教和教育的关系 ,确定了现代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 19 二、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全程发展的研究 v(二)精神分析学派对个体一生全程的 发展率先作了研究。 p荣格最早对成年心理发展进行研究。 p埃里克森将弗洛伊德的年龄阶段划分

8、扩充到 老年期。 20 二、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全程发展的研究 v(三)发展心理学的问世及其研究 p世界上第一部发展心理学著作:美国心理学 家霍林沃斯于1927年出版了发展心理学概论 。 p1957年,美国心理学年鉴用“发展心理 学”章名代替了“儿童心理学”。 21 三、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 v中国古代心理学思想 p先天与后天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 孟子性善论 荀子性恶论 p毕生发展的年龄特征: 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 欲,不逾矩”。 v发展心理学研究中国化需要突破 22 第三节 发展心理学的进展 v一、发展心理学研究体制的进展

9、 v二、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进展 v三、发展心理学研究理论的进展 23 一、发展心理学研究体制的进展 v新的交叉学科不断出现 p发展心理语言学 p发展心理生物学 v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向人生的两极延 伸 p从胎儿到衰老、死亡发展历程进行研究。 v侧重发展心理学应用研究 24 二、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进展 p(一)系统科学原理成为发展心理学方法论基 础 p(二)发展心理学的生态化取向 p(三)重视纵向(或聚合交叉研究) p(四)研究方式的跨学科与跨文化特点 p(五)研究方法的综合化与研究手段的现代化 。 p(六)研究结果的数量化特征 25 二、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进展 v(一)系统科学原理成为发

10、展心理学方法论基 础 p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具有一 定组成、结构和功能的整体来加以考察的方法。 v(二)发展心理学的生态化取向 p生态化观点强调在现实生活中、自然条件下研究个体 的心理和行为。 v(三)重视纵向(或聚合交叉研究) p发展心理学越来越重视纵向研究,但为了克服时间太 长这一缺点,开始重视聚合交叉研究,即把纵向研究 和横断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26 二、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进展 v(四)研究方式的跨学科与跨文化特点 p发展心理学与心理学领域内和领域外学科相协作。 v(五)研究方法的综合化与研究手段的现代化 。 p研究方法的综合化体现在: 采用多种方法研究;大量使用多

11、变量设计; 采用聚合交叉设计;将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 p研究手段的现代化:录音、录像、摄像 v(六)研究结果的数量化特征 p采用多元统计分析;建立模型; p模糊数学和拓扑原理的运用。 27 三、发展心理学研究理论的进展 v认知发展的三级水平观点: p卡洛尔提出智力的三层级理论: 最高水平层由一种因素构成,即一般智力因素; 中间水平层由七种因素构成; 最低水平层特殊因素构成。 v提出五种新智力理论 p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p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论 p珀金斯的真智力理论 p梅耶尔和戈尔曼的情绪智力理论 28 第二章 发展心理学理论 v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v第二节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12、 v第三节 维果茨基的心理发展观 v第四节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v第五节 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 29 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v一、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v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30 一、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观 v(一)概述 p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 1939年9月23日),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犹太人, 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 p精神分析学说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由弗洛伊 德在毕生的精神治疗实践中,对人的病态心理经过无 数次的总结,多年积累而成。 p精神分析理论影响可与达尔文的进化论相提并论。 弗洛伊德曾无不自豪地以人 的地位下跌为线

13、索,把他的 心理学视为哥白尼天体运动 论和达尔文进化论之后对人 的自尊心的第三次重大打击 。 31 一、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观 v(二)精神活动构成 p意识 p前意识 p无意识(潜意识) 是人们经验的大储存 库,由许多遗忘了的 欲望组成。 研究方法:“自由联 想”、释梦、分析人 的日常生活、言谈、 举止。 一位校稿员把某篇文章 的结尾敬语“Heil Hitler”(向希特勒致 敬)排印成“Heilt Hitler” (给希特勒治 病),因而被逮捕。 纳粹虽然早已焚烧弗洛 伊德的作品,却了解他 的理论。这个笔误分明 展示了校稿员对希特勒 的不满,希望上帝能够 医好他的疯狂。日常 生活中的精神病理

14、学 32 一、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观 v(三)人格理论 自我是人格中理 智的、符合现实的 部分,它派生于本 我。现实原则 l本我被比作一团混沌、一口 充满沸腾的激动的大锅。 l弗洛伊德提出:“本我不知 道价值判断:不知道什么是 好的和什么是邪恶的,也不 知道什么是道德” 。快乐原 则 l超我包括良知和自 我理想两部分。 l超我遵循至善原则 ,代表道德的限制 。 l超我和本我处在直 接的冲突中。 l请用弗洛伊德的 人格理论分析 西游记中孙悟 空的个性中所具 有的兽性、人性 和神性。 33 一、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观 l压抑l转移 l否认l升华 l投射l幽默 l退化l合理化 v(四)心理防御机制

15、34 35 36 37 38 39 40 41 一、 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观 v(五)性心理发展阶段 p弗洛伊德根据力比多兴奋和满足的中心( 性感区)的变化,把个体心理发展阶段划 分为五个时期: 1、口唇期(01岁)嘴和唇 2、肛门期(13岁)肛门 3、前生殖器期(35岁)性器官 4、潜伏期(512岁)力比多处于休眠状 态 5、生殖欲期(1220岁)生殖器 弗洛伊德把力 比多看作是人的 一切心理活动和 行为的动力源泉 ,是性欲、性本 能冲动。 42 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v(一)简介 p埃里克森(Erik Erikson 1902- )出生于德国,后加入美国公民 。师承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弗

16、洛伊德,曾任匹茨堡大学医学院 及哈佛大学医学院的教授。 p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 到生物学的影响,也考虑到文化 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43 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v(二)埃里克森理论观点 p埃里克森把自我意识的的形成与发展划分为八个相互 联系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各自的发展任务。这八个 阶段的顺序是由遗传决定的,但是每一阶段能否顺利 度过却是由环境决定的 。 p埃里克森认为,在每一个心理社会发展阶段中,都包 括了积极与消极两方面的品质,如果各个阶段都保持 向积极品质发展,就算完成了这阶段的任务,逐渐实 现了健全的人格,否则就会产生心理社会危机,出现 情绪障碍,形成不健全的人格。 44 二、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v1、婴儿期0-2岁:信任感不信任感 p此时不要认为婴儿是一个不懂事的小动物, 只要吃饱不哭就行。此时是基本信任和不信任 的心理冲突期,因为这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