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拜二午睡时刻》的教学设计.pdf

上传人:da****in 文档编号:115971498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36.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礼拜二午睡时刻》的教学设计.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礼拜二午睡时刻》的教学设计.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礼拜二午睡时刻》的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礼拜二午睡时刻》的教学设计.pdf(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备 礼拜二午睡时刻的教 学设计 费亚芬 一 、教学目标 ( 一 )理解并体会小说传 达的超越道德 、世俗 、宗教 的无所畏惧的母爱情感和悲悯情怀 ( 二)体会小说手法中节制胜于放纵的力量,提高学 生对小说是如何处理情感的认知 二 、教学重点 体会 小说手法 中节 制胜于放纵 的力量 ,深入理解 “ 悲 悯情怀 ”的 内涵 。 三、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当加西亚 马尔克斯 以斐然的小说创作成就获得诺 贝尔文学奖时,一名记者问他 “ 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动手写 一 本书 ”时,他很干脆地 回答: “ 一个 目睹的形象 !”他 认为 : “ 别的作家有 了一个 想法 ,一种观念 ,就能写 出一

2、本书来 。我总是先得有 一个形象 。”那 么 礼拜二午睡 时 刻 中他 塑造 的是一 个什 么 形象 ? ( 学生 自由发 言 :母 亲、神父、妹妹等) 明确:母亲:有尊严、坚强、倔强、慈爱、执着、瘦弱 ( 二 )母亲为什么要在礼拜二午睡时刻去看望儿子 明确:母亲的时间很急, “ 火车三点半就要开了”: 午睡时刻,知道消息的人很少;这是个很远的小镇,母亲 要坐火车经过长途跋涉才到达。 ( 三)作者为什 么要这样处理 明确: 1 母亲一贯的作法:她脸上露出那种安贫若素的人惯 有的镇定安详的神情 。苦难练就 了母亲的坚强,不 屈就 。 2 母亲特殊的身份:她是一位小偷的母亲 。她是带 着 屈辱前去

3、 的,她如此 镇静地前去 ,是 因为她对儿子 的爱 护,她认为儿子是 “ 是 一个非常好 的人 ”,无论 是怎样的 誓儿子,在母亲的眼里都是最优秀的, “ 爱孩子是母鸡也会 蚕 2 0 1 2 1 1 的事 ”,母亲的镇静是在为儿子洗刷别人带给他们的耻 辱,所以母亲必然是镇静的。 3 母 亲所见的对象 :神 父 。作为神职人 员, “ 神父 ” 这一身份代表着宗教的某种权威,他的一举一动也许会被 认为寓示着人世的基本道德准则,在没有其他人在场的情 况下,他对 “ 小偷”及 “ 小偷”家属的态度也无疑将成为 一 种参照。 4 母亲面对的环境: “ 在这个钟点,大街上通常是没 有人 的。可是现 在

4、不光是孩子们在 街上 ,在杏树 下面还聚 集着一群群 的大人。 ” “ 大街上 乱哄哄 的反常样 子。 ”母 亲所面对的这一群人是充满着敌意的陌生人,他们爱看热 闹,没有同情心,是冷漠的人群。 这是作者在设置故事情节时的需要,他让我们看到了 特定情况下的爱。这是在一个特定时刻、特定背景下、特 定 的人群 参与的特定 的爱, 由此体现 出的母 爱是无所畏惧 的,是无所不在的,是超越了世俗、道德 、宗教的爱 。 ( 四 )小结 正如受马尔克斯影响的作家余华在 温暖和百感交集 的旅程中所说的: 马尔克斯的叙述简洁和 不动声 色,人物和场景仿佛 是在摄影作品中出现,而且他只写下了母亲面对一切的镇 静,

5、镇静的后面却隐藏着无比的悲痛和宽广的爱。为什么 神甫都会在这个女人面前不安?为什么枯萎的鲜花会令我 们战粟?马尔克斯留下的疑问十分清晰,疑问答案也是同 样的清晰,让我们觉得 自己已经感受到了,同时又觉得 自 己的感受还远远不够 读第8 6 页上的4 4 5 7 段,再次体味节制的母爱。并思 考:除此之外,你还感受到了什么?结合神父的这句话作 深入的情感体会。 “ 您从来没有想到要把他引起上正道吗?” “ 哎!上帝的意志是难以捉摸的。” 这句话体现 了神父内心的一种很复杂的情感 ,不仅 仅是被这种痛苦悲悯所打动所感染,更体现出了作为神的 代言人的他内心世界的一种矛盾。这里他并没有否定上帝 的意志

6、、否定神的安排,但他觉得有点不合理。一个苦命 的儿子,即使他有小偷行为,也应当宽容,而且他偷的是 食物,可以原谅。这句话在整篇文章的价值,不仅仅是余 华 所讲 的 “ 不动声 色 ”,这 句话背后 也蕴含着 一种深深 的 爱意,揭开了神父的宗教面纱,流露出他作为人的悲悯之 情 。这是人 的悲悯情怀 的 自然流露 。 ( 五 )神 父 的悲 悯情 怀 还体 现 在 哪里 ?请 说说 你 的 理 解 1 “ 天太热 了, ”他说 , “ 你们 可 以等到太 阳落 山嘛 !” 明确:神父心里没有负担,完全从天气状况出发的, 很常规很家常的问候。 2 “ 等一会儿走吧,”他说。说话的时候,他没有看 那

7、个 女人 。 明确:为避免母女俩受到更多伤害,力阻她们在人群 围观下去墓地 ,是一种设身处地 的体贴 。 3 “ 等到太阳落山再去吧!”神父说。 明确:面对态度和行为坚决的母亲 ,神父的劝阻显得 无力。 小结:面对孱弱的母亲,神父的悲悯情怀占了上风, 他的 “ 脸红”、 “冒汗”、 “ 劝阻”早 已超越了他的身份 所应持有的情感,所以悲悯情怀是人类最高尚的情感。 ( 六 )结合整篇文章 ,说说你所理解 的悲悯情怀 明确:悲悯情怀是人类最高尚的情感,它是超越了宗 教与世俗的界限,超越了贫富与阶级界限的情感。神父面 对母亲的坚强与执着 ,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这种母爱又 促生 了他 内心对一 个贫穷

8、者 在落魄 时的深深 同情 ,这种 同 情基于人 内心的善良,而非宗教;在母亲的身上,她同样 也有这种悲悯情怀 。她将母爱深深地克制起来,但是又无 时无刻不 在释放着 对儿子 的爱 。在面对 神父 的质 疑与 小镇 人的 围观 时 ,她 “ 挽着小姑 娘的手朝 大街走去 ”的行 为, 更显示了她不屈的尊严,让小镇人见识了母亲对儿子的不 一 般的爱,这种爱超越了贫穷与身份。 ( 七 )总结 母亲面对神父时的情感是节制、冷静的,神父面对母亲 时的情感也是简短、欲言又止的,两人都把 自己的情感很好 地收敛了起来。这样的情感处理方式不仅没有使他们显得冷 漠无情,相反让我们看到了特定情境中的两个有血有肉

9、的人 物形象。正如德国文艺理论家莱辛所说: “ 在一种激情的整 个过程里 ,最不能显出这种好处的莫过于它 的顶点。到了顶 备露 点就到了止境,想象就被捆住了翅膀”所以在处理情感 上 ,不宜饱满和激 烈。相反 ,适当的隐忍和节制,能让小说 情节和人物 自己说话,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 八)拓展作业 悲悯情怀是人类最高尚的一种胸怀,这种情怀超越了 贫富与阶级、国家与民族的界限,使人们关注那些苦难中 的同类,关怀和同情弱者,令我们在冷酷的现实面前感到 了一丝暖意 。 结合我们 以前所学的作品,说说作品中的悲悯情怀。 四、教 学反思 礼拜二午睡时刻是外国小说欣赏第七单元 的文 章,这篇文章所阐述的故事

10、很简单,讲述的是母亲去看望 亡儿,但这简单背后却隐藏了丰富的情感,需要仔细阅 读、细细探究才能有一些与众不同的收获。在备课之时, 笔者把教学重点放在了情感的 “ 节制胜于放纵”上。 如何 突 出这 个 重 点 ,让 学生 更好 地 理解 ,是 教学 设 计上的一个难 点。先前笔者的教学设计是让学生先从母 亲这个形象入手 ,从不同角度来分析人物形象,从而比 照 出母亲 在 对 待不 同人 时 所 持 的同一 种 态度 冷 静 , 但这样一来,如同给人物贴标签一样,很容易使学生先 有 母亲形象 ,而后缺 乏深入 的分析 。所 以在正式分析人 物 形象时,就改换了提问方式,不再问 “ 这是怎样的一个

11、母 亲 ”,而是换成了 “ 礼拜二午睡时刻中塑造的是一个 什么形象?”让学生先 自由分析 自己喜欢的角色,结果学 生的自主发言大多都集中在了母亲身上,这样就在分析过 程 中自然而然地完成了母亲的形象分析。其次,在分析了 主 要 的人物 形象时 ,我们很容 易忽略掉这 篇文章 中的另一 人物神父,在很多分析资料里,神父这一人物的出现 主要是突显 “ 悲悯情怀 ”这一主题,但如果深究人物的语 言 、动作 ,不难发现在神父的身上其实也有着节制的一 面,比如他对母亲的三次劝阻的话语。正式教学时,让学 生朗读 、分 析神父 的话 语 ,加深 理解 “ 节制胜 于放纵 ”这 一 情感的处理方式。 在作最后总结的时候,笔者让学生再次回看神父的情 感 和母亲 的情感 ,这两 种情感都 有超越 ,所 以学生在看到 神父身上的 “ 悲悯情怀”时,也看到了母亲身上的 “ 悲悯 情怀”,这样一来, “ 悲悯情怀”的厚度也就加深了。 回看整个教学设计,笔者在突出了重点 “ 情感的处理 手法”的同时,也把另一个重点对 “ 悲悯情怀”的理解带 了进去 ,可 以说这个教学设计还 是有 了深度的。 ( 费亚芬浙江省德清县高级中学3 1 3 2 0 0 ) 2 o 1 2 1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