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与评析.pdf

上传人:da****in 文档编号:115965458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63.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与评析.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与评析.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与评析.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与评析.pdf(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教 例 反 思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与评析 。 教学 目标】 1 正确 、 有感情地 朗诵诗歌 , 背 诵积累诗歌。 能正确默写名句。 2 感悟 诗歌 的内容 , 想 象诗 歌 所描绘 的情 景 , 体 会朋友 间深厚的 情谊。 【 教学过程】 I 听古代 歌曲一首。 ( 1 ) 今 天, 老师给大家带来 了一 首传唱不朽 的唐朝流行 歌曲 , 看看 你们能听懂 多少 。 ( 2 ) 播放 歌曲( 古语 演唱的 渭 城 曲 ) , 随机采访 : 你 听懂 了什 么? 2 读准字 音, 读 好旬尾字调。 ( 1 ) 老师把唱词带来了( 随即出 示本首诗 ) ,今天我们 就来学 习这 首诗 。

2、( 2 ) 这首诗连 同题 目、 朝代 、 作 者 只有t 3 7个 字 ,请你 用普通话 好 好儿读读。 ( 3 旨 名读题 。 结 合注释 , 了解题 目的意思和正确读法。 ( 4 ) 指名读诗歌 , 注意 多音字 “ 舍 ” 的正确读音。 ( 5 ) 同学们 , 诗歌的 朗诵 , 读好 句 尾词语是相 当重要的。 请你读读 , 特 别 注 意把最后一个字的字调读到位 。 ( 课 件 显示 逞轻尘柳 色新一杯酒无 故人 ) 3 了解地名 , 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 1 ) 这首诗表示地点的词语有好 几个 , 请你快速圈出来。 ( 2 ) 咱们 按顺序 一起说安西 渭 口 杨 中原 设计费蔚

3、 评点 城 客 舍 阳关 ( 3 ) 同学们 , 渭城 在这 儿( 在黑板 上贴示 ) ,那 么阳关和安西在 哪儿? 请 同学上来贴 ,思考你们从哪儿知道是 这样 的地 理位 置。 ( 板书 :安西 阳关 渭城 ) ( 4) 你们能利 用上面 的词语 , 说说 这首诗 主要讲 了一件什 么事吗 。 4 教学一 、 二两 句 , 感 受含 蓄的离 另 青 1 不。 ( 1 ) 好好 读读 一、 二 两句 , 说 说你 的眼前仿佛 出现 了一幅怎样的 画面7 ( 2 ) 这幅 图景 带给你怎 样的 感受 呢? ( 清新 、 美丽 的 ) ( 3) 眼前飘洒着绵绵细 雨, 雨 中是 随风摆 动的杨柳

4、 ,作者为什 么单单 选 了它f l l ? 它们 向我们传达 了些什 么7 ( 板书 : 雨柳 ) ( 4)是啊 ,雨带给人惆怅 , 而 “ 柳” 呢 , 在古人眼里那更有含义 了。 课件 出示 : 古有折柳送行的 习俗。来到送 别的地方 , 折 下柳枝送给行人 , 表示 折柳赠别。 从汉魏 到隋唐 , 这一 习俗 相沿下来。 所 以古人看 到柳 , 就会产 生离别之意。 柳与留音相近。 ( 5 ) “ 雨” 一 “ 柳 ” , 悄 然传递 了 缕缕情思,蒙上了一层淡淡的离别 情愁 , 同学们又该怎样读 这两句呢? 5 教学 三 、 四两句 , 感受深挚 的 送别情怀。 这份离 别情怀真像

5、细雨搅 扰你 的心地, 真像柳条拂拭你的心扉, 而 这份情在喝饯行 酒的时候表现得更 为浓烈 。 ( 1 J 诺你用心体会三、 四两句。 你 感受到这份深情 了吗? ( 2) 为什 么王维 的这 种离 别情会 表现得这样强烈呢? 同学们 , 元 二这次 可不是般 的远行啊。 你看 A ( 课件 显示唐朝地图 ) ,从渭城 到安西相隔多少距离( 3 0 0 0多公里) , 古人远行的交通工具是什么 ( 马车) , 紧赶慢赶也得三四个月 , 一路的风尘 , 一 路的坎坷 , 到了安西。 B 安 西又是 一个 怎样 的地 方 , 请 同学们想象一下。 c 课 件播 放 这就 是安 西 , 这 J 再

6、 IA O X U而 E Y U 再E K A N 丽X IA O X U E B A N -D 2 0 ( 9固 厂 一 教 学 月 】J卜 学 版 )9 土 薯 教例 反 思 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啊? ( 西域无情的风 沙、 荒漠 ) D 而他们现在喝酒的地方渭 城 ,又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7 ( 课件 显 示一、 二两句 ) ( 一派处处春意盎然、 生 机勃勃的景象 ) 面对此情此景 , 遥想前途莫测 , 王 维对元二的这份情怎能不强烈 ,怎能 不深挚呢? ( 3 ) 请你试着 口头完成下 面的填 空 。 元二啊 , 你西出阳关到安西 , 这一 去 , 没有 , 没有 只有 一,只有一。 (

7、4 ) 同学们 , 这是 一 杯怎 样 的酒 哇? ( 板书 : 酒 ) ( 5 ) 送别诗中千古名句有很多。 课 件显示 : 王勃的 “ 海 内存知 己, 天涯若 比邻 ” , 高适 的“ 莫愁前路无知己 , 天下 谁人不识君” 。 读读他们的诗句 ,再读读王维的 这两句话 ,你有什么别样 的感受7 ( 这 两句诗更道出了常人的情感,所以被 后人推为送别诗之首。 ) 6 配乐 阳关三叠 , 吟诵古诗。 7 抄默千古名句 。 8 填词吟唱。 王维 的这 首诗 被谱成 了曲子 , 千 古流传, 我们一起来听听其中的一段。 评析 阅读 教学是“ 披 文得意 ” 的过程 , 也是 “ 缘意学文” 的

8、过程。 因此 , 既要引 领学生进入文本 ,直面语言领悟其中 的意义 、 意境 ; 又要依托文本体会语言 在表达意 义、 意境 上的精妙。 所 以 无 论是 “ 披文得 意” 还是 “ 缘意学文 ” , 都 不 能 “ 得意 忘言 ” 。 如 何做 到 “ 意 在言 中” , 得意 而不忘言? 杨 中原老师所执 教的 送元二使安西 为我们提供了很 好的范例。 1 亲近语言, 整体感知 亲近语言的基本做法就是引导学 生“ 读 ” 。 古诗教学要 引导学生读得 正 嗣 JIAO X而U E YU再E KA N X IAO X而UE BA N 确 、 流利 , 读 得有感 情 、 有 滋味 。 教

9、学 时, 教师先让学生 自由朗读诗歌 , 在朗 读评价 中引导学生 阅读课 文注解 , 了 解诗题意思和正确读法 ;再通过读 好 句尾词的方法,指导学生将诗歌读得 字正腔圆。上述做法 ,从诗歌语言着 手 , 以读为策略, 读中渗透学法指导, 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亲近语言 ,还要让学生 了解诗歌 的意思。尽管诗歌教学的目的不是单 纯 了解诗意 ,但是不了解诗意对诗歌 情感 的把握 ,意境的体会都会形成一 定的障碍 , 所以 , 诗歌教学不能 回避诗 意理解。那 么怎样指导学生理解诗意 呢? 教学 中, 教师采用说说诗歌介绍 了 哪些地方 , 在黑板上摆摆地名的方式, 让学生借助地 名来说诗歌

10、大意 。这一 做法结合语境 ,为学生提供 了必要 的 语言支持, 符合其认知特点, 降低了理 解难度。 2 推敲语言, 精读深悟 王国维先生在 人间词话 中说: “ 红杏枝头春意闹 , 着一 闹 字而境 界全 出。 云破月来花弄影 , 着一 弄 字而境界全出矣 。 ” 这说明诗歌 中确有 精妙 的语 言需要我们去 品味研 究。 诗 歌教学不在于求全 , 而在于精当。 如何 引导学生精思深悟?杨老师采取了以 下策略 : ( 1 )围绕重点词体 悟诗歌情感。 送元二使安西 描述了不少诗歌“ 意 象” , 如 “ 雨 、 柳、 酒” 等 , 藉此来表达 离 别的恫怅。 教学时, 教 师先从字意理 解

11、 的角度提问 : 这是一场怎样的“ 雨” ? 学 生阅读诗歌后通过“ 泡轻尘” 明白这是 一 场 “ 绵绵细雨 ” , 而后想象 到清风细 雨 , 杨柳依依 的美景 ; 接着教师又引出 “ 柳 ” 的隐 喻 , 预 示折柳送 别 , 情 深意 切 ,使学生从如诗如 画的 自然风景 中 渐增离愁别绪的情怀 ;在感受 了安西 的贫瘠 荒芜后 ,教 J ff L 提一问 : “ 他们 喝的究竟是一杯怎样 的酒? ” 由此触动 学生的情感, 引发多元感悟, 学生对诗 歌内涵的理解更为深入。 ( 2 ) 运用比较法洞悉诗歌情感。 比 较是让人变聪明的方法 ,语文教学也 不妨使用。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诗

12、歌中所萦绕的惆怅情怀。杨老师为学 生提供了高适 “ 莫愁前途无知己 , 天下 谁人不识 君” 和 王勃 “ 海 内存知己 , 天 涯若 比邻 ” 的诗句 , 通过 反复 比较 , 来 品读洞悉诗歌 与众不同的、独特的情 感 , 这不失为一种智慧的做法。 3 丰富语言, 拓展资源 古诗多为诗人感怀之作 ,由于历 史年代久远、 人文环境差异 , 现代人读 来难 免会 造成情感和认 知的断层 。 如 何解决这些问题?这就需要借助丰富 的资源来弥合。 杨老师在教学 送元二 使安西 时, 整合 了音乐、 文字、 图片等 资源, 使学生在达成认知目标的同时, 潜移默化地落实了审美和感受祖国传 统 文化 的

13、人文要求 。 以“ 安西 ” 的教学 为例 , 教师先出示一幅地图 , 让学生找 找安西在哪里 ; 而后提供具体数字 , 使 学生模糊的认识逐步变得清晰 ;最后 让学 生想象安西会是怎样 的地方 , 并 通过呈现图片,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 塞外大漠 自然环境 的恶劣 ,进而加深 了对 “ 西 出阳关无故人 ” 的理解。 这一 教学过 程中 , 地 图、 数字、 图片等课 程 资源的引入 , 丰富了学生的认知 , 让凝 练的文字变得具体、 生动、 形象。 4 积累语言, 潜移默化 。 语文课程标准 提 出 “ 语文教学 要注重语言的积累、 感悟和运用 , 注重 基本技能的训f 练 ,给学生打下扎实的 语文基础 。 ”诗歌教 学尤其要 重视 积 累 ,使 其对学生的语言和精神共振产 生潜移默化的作 用。杨老师在教学 即 将结束时,布置 了诗歌经典名句抄 写 的作业 , 比较好地体现 了朴实、 扎 实、 求实的教风 ,体现 了课标提出的语言 积累理念。 ( 浙江省 杭州市江干 区教师进修学校 3 1 0 0 0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