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岩性简述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5964785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层岩性简述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分层岩性简述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分层岩性简述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分层岩性简述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分层岩性简述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层岩性简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层岩性简述(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侏罗系上统遂宁组(J3sn)岩性组合:岩性为褐色褐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浅灰色绿灰色细砂岩、褐色褐灰色绿灰色粉砂岩,底部为绿灰色细砂岩。分层依据:a、遂宁组下部岩性以厚层块状泥质岩类沉积为主,下伏上沙溪庙组上部沉积了一套以砂岩为主的地层。b、遂宁组地层下部自然伽玛曲线形态常呈齿化的厚层块状,中高值;视电阻率曲线呈低幅的块状。下伏上沙溪庙组顶部自然伽玛曲线呈指状、小尖峰状,中低值,与上覆遂宁组区别较明显;视电阻率曲线呈山峰状。地层接触关系与下伏地层上沙溪庙组呈整合接触关系。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岩性组合:本组可分为三个岩性段:5褐色褐红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与绿灰色褐灰色细砂岩、粉砂岩组成多

2、个“上细下粗”的正旋回韵律层。褐色褐红色泥岩、泥质粉砂岩与褐灰绿灰色细砂岩、粉砂岩不等厚互层。褐色褐红色紫褐色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与浅灰色绿灰色灰色细砂岩、粉砂岩组成多个“上细下粗”的正旋回韵律层。底部厚层浅灰色细砂岩夹灰色褐色泥岩。分层依据:a、上沙溪庙组底部砂岩为浅灰色绿灰色,呈厚层块状。b、上沙溪庙组自然伽玛曲线、视电阻率曲线均具三分性,下部曲线形态以齿化的厚层块状为主,局部呈指状。视电阻率曲线下部曲线形态以齿状为主,局部呈指状、山峰状。下伏下沙溪庙组顶部自然伽玛曲线呈齿状、小尖峰状,高中值,明显与上覆上沙溪庙组的中低值相区别;视电阻率曲线呈厚层块状高值。地层接触关系与下伏地层下

3、沙溪庙组呈整合接触关系。侏罗系中统下沙溪庙组(J2x)岩性组合:本组岩性为浅灰色灰色粉砂岩、细砂岩、中砂岩、灰色泥质粉砂岩与褐色灰色泥岩、灰色粉砂质泥岩不等厚互层,底部为一厚层块状灰白色中砂岩。分层依据:本组地层下部泥质岩类颜色为“褐、灰”相间,色较杂,与下伏千佛崖组的“灰色深灰色灰黑色”截然不同,底部厚层块状中砂岩区域分布稳定,上下地层界线清楚地层接触关系与下伏地层千佛崖组呈整合接触关系。千佛崖组二段(J2q2)1岩性组合: 灰深灰色泥岩与浅灰色细砂岩呈不等厚互层,间夹薄层浅灰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 千佛崖组二段(J2q2)岩性组合: 灰深灰色泥岩与浅灰色细砂岩呈不等厚互层,间夹薄层浅灰色粉

4、砂岩、泥质粉砂岩。 分层依据:a、千二段岩性为灰深灰色泥岩与浅灰色细粉砂岩呈不等厚互层,是一套浅灰灰色地层;下伏地层千一段上部为一套黑色页岩和灰色粉岩地层,颜色明显不同,分界清楚。b、千二段自然伽玛曲线呈齿状,上部局部呈尖峰状。视电阻率曲线呈波状、峰状,局部呈低齿状,下伏地层千一段呈峰状,底部呈齿化箱状。千佛崖组一段(J2q1)岩性组合: 中上部黑色页岩、深灰灰黑色泥岩与灰灰黑色粉砂岩、泥质粉砂岩呈略等厚互层,底部厚层灰色细砂岩。分层依据:a、千一段灰黑色页岩发育,底部为厚层块状灰色细砂岩,下伏自流井组大安寨段为绿灰灰色泥岩间夹深灰色介屑灰岩和灰色粉砂岩。地层由黑色变为灰色,明显变浅,且出现介

5、屑灰岩。二者分层界线明显。b、千一段自然伽玛曲线呈峰状,底部呈齿化箱状,视电阻率曲线呈峰状,底部呈齿化箱状。下伏自流井组大安寨段自然伽玛值明显增高,曲线形态以波状、齿状为主;视电阻率亦明显降低,曲线呈起伏较大的齿状、峰状。侏罗系下统自流井组 (J1z)大安寨段(J1z4)岩性组合:灰色绿灰色泥岩,与灰色粉砂岩不等厚互层,间夹深灰色介屑灰岩、棕红色泥岩和绿灰色软泥岩。分层依据:a、自流井组大安寨段底部以一层深灰色介屑灰岩与下伏自流井组马鞍山段分界。b、自流井组大安寨段自然伽玛曲线呈波状、齿状,下伏马鞍山段则呈较松散的齿状互层。从视电阻率曲线看,大安寨段呈山峰状、尖峰状互层,下伏马鞍山段比大安寨段

6、有降低的趋势。 马鞍山段(J1z3)岩性组合:绿灰色泥岩与灰色泥质粉砂岩局部粉砂岩不等厚互层,间夹灰白色软泥岩,底部较厚层灰色细砂岩。分层依据:a、马鞍山段砂岩为粉砂岩,下伏地层东岳庙段主要发育细砂岩。b、自然伽玛曲线马鞍山段呈较松散的齿状互层,下伏东岳庙段则呈齿化块状、齿状。从视电阻率曲线看,马鞍山段呈山峰状、尖峰状互层,下伏东岳庙段均呈尖峰状,局部齿状互层。东岳庙段(J1z2)岩性组合:绿灰色泥岩、灰色粉砂质泥岩与灰色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略等厚密集互层。分层依据:a、东岳庙段为一套绿灰色泥岩和灰色砂岩不等厚互层,下伏珍珠冲段则为一套灰黑色页岩和灰色砂岩互层,由“绿灰色段”进入“灰黑色

7、段”,界线明显。b、本段自然伽玛呈齿化块状、齿状,下伏珍珠冲段曲线形态呈较密集的齿状互层。从视电阻率曲线看,东岳庙段和下伏珍珠冲段均呈尖峰状,局部齿状互层,但自上而下电阻率有升高的趋势。珍珠冲段(J1z1)岩性组合:灰黑色页岩与灰色泥质细砂岩、泥质粉砂岩呈略等厚互层。a、珍珠冲段底部以厚层灰黑色页岩与下伏须家河组顶端厚层块状灰黑色细、中砂岩相接触,地层分界明显。b、本段自然伽玛曲线形态呈较密集的齿状互层,下伏三叠系须家河六段自然伽玛曲线呈块状、齿化箱状为主。从视电阻率曲线看,珍珠冲段呈尖峰状,局部齿状互层,下伏须家河组六段视曲线呈旗状、块状、齿化的箱状,视电阻率值明显增高。地层接触关系与下伏地

8、层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呈不整合接触关系。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T3x)须家河组六段(T3x6)岩性组合:灰黑色细、中砂岩与灰黑色页岩、灰色泥岩呈略等厚互层,间夹黑色煤,底部为厚层灰黑色中砂岩、杂色砾状砂岩。分层依据:a、须六段为一套较粗粒的砂岩为主的地层,下伏须五段为一套页岩为主的地层,岩性明显变细。b、须六段自然伽玛呈齿化箱状、尖峰状较低值,视电阻率呈峰状、旗状高值。下伏须五段自然伽玛呈齿状起伏的高值,视电阻率曲线呈齿状起伏,比上覆地层有所降低。须家河组五段(T3x5)岩性组合:灰黑色页岩与杂色砾状砂不等厚互层。分层依据:a、须五段为一套页岩为主的地层,下伏须四段为一套砂岩为主的地层,岩性明显变粗

9、。b、须五段自然伽玛呈齿状起伏的高值,视电阻率曲线呈齿状起伏。下伏须四段自然伽玛多呈齿化箱状、峰状起伏的低值,视电阻率曲线呈齿状起伏,呈高值。须家河组四段(T3x4)岩性组合:上部灰色含钙质细砂岩、中砂岩、粉砂岩与黑色页岩不等厚互层,间夹黑色煤;下部厚层灰白色砾状砂岩夹黑色泥页岩。分层依据:a、须四为一套陆相碎屑岩地层,须三段主要为一套页岩地层,二者从粗到细,分界明显。b、须四段自然伽玛多呈齿化箱状、尖峰状低值,视电阻率呈峰状、旗状高值。下伏须三段自然伽玛呈齿状起伏的高值,视电阻率曲线呈齿状、峰状起伏。须家河组三段(T3x3)岩性组合:黑色页岩与灰色泥质粉砂岩、粉砂岩不等厚互层,间夹薄层煤。分

10、层依据:a、须三段为一套页岩为主的地层,下伏须二段为一套厚层砂岩为主的地层,岩性明显变粗,分界明显。b、须三段自然伽玛呈齿状起伏的高值,视电阻率曲线呈齿状、峰状起伏。下伏须二段自然伽玛呈齿化箱状起伏的低值,视电阻率曲线呈低齿状起伏,呈较低值。须家河组二段(T3x2)岩性组合:上部灰白色砾状砂岩夹黑色页岩,下部巨厚灰色中砂岩、细砂岩。分层依据:a、须二为一套陆相碎屑岩地层,须一段主要为一套页岩地层,二者从粗到细,分界明显。b、须二段自然伽玛呈齿化箱状、尖峰状低值,视电阻率呈低齿状较低值。下伏地层须一段自然伽玛呈齿状起伏的高值,视电阻率曲线呈齿状起伏低值。须家河组一段(T3x1)岩性组合:黑色页岩

11、夹灰色泥质细砂岩。分层依据:a、须一段为一套页岩为主的地层,下伏地层雷口坡组三段为一套海相碳酸盐岩地层,分界明显。b、须一段自然伽玛呈齿状、尖峰状高值,视电阻率呈齿状低值。下伏地层雷口坡组四段为一套海相碳酸盐岩地层,自然伽玛呈齿状起伏的低值,视电阻率曲线呈齿状起伏高值,明显高于上覆须一段。地层接触关系与下伏地层上中三叠统雷口坡组呈不整合接触关系。三叠系中统雷口坡组(T2l)雷口坡组四段(T2l4)岩性组合:深灰色灰质白云岩夹浅灰色白云质灰岩。分层依据:a、该段为一套白云岩为主的地层,下伏雷三段以灰岩为主,分界明显。b、本段自然伽玛曲线呈较密集的齿状起伏,呈低值,反映岩性的不均一性;视电阻率曲线

12、呈齿状、峰状低值。下伏雷三段自然伽玛曲线波状为主,局部呈状、尖峰状较高值,视电阻率曲线呈齿状、波状中值,深浅侧向异常幅度较大。雷四段和雷三段曲线反映呈一个台阶。雷口坡组三段(T2l3)岩性组合:深灰色灰岩夹深灰色含泥灰岩。分层依据:a、雷三段为一套灰岩为主的地层,下伏雷二段为一套硬石膏岩和灰岩地层,分界明显。b、从雷三段到雷二段自然伽玛曲线由低的齿状、波状变为齿状、齿化箱状、波状、局部尖峰状,自然伽玛值由低值中值趋势明显。视电阻率曲线形状由波状、齿状为主渐变成尖峰状、齿状,阻值增高。雷口坡组二段(T2l2)岩性组合:本段岩性可分为四个“上膏下灰”韵律段,即上为灰白色硬石膏岩间夹薄层深灰色白云岩

13、和薄层深灰色含云灰岩,下为深灰色灰岩夹深灰色含泥灰岩。分层依据:a、雷二段为灰岩和硬石膏岩地层,下伏雷一段为一套白云岩和硬石膏岩地层,从灰岩过渡到白云岩,地层分界明显。b、从雷二段到雷一段自然伽玛曲线由齿状、齿化箱状、波状、局部尖峰状,变成以尖峰状为主。自然伽玛值由中值高值趋势明显。视电阻率曲线形状由尖峰状、齿状,变成尖峰状为主。雷口坡组一段(T2l1)岩性组合:灰、深灰色灰质白云岩与灰白色硬石膏岩频繁略等厚互层,间夹灰白色白云质硬石膏岩、灰色白云岩、灰色硬石膏质白云岩。a、雷一时,川东北地区早期有海底火山喷发活动,喷发物质为火山灰及二氧化硅,形成绿豆者,为区域标志层,且作为中下三叠世界面,本

14、井未能钻遇。雷一段为灰、深灰色云岩与灰白色硬石膏岩频繁略等厚互层,间夹灰色云质硬石膏和含灰白云岩。反映水体受到局限,并强蒸发b、雷口坡组为一套碳酸盐岩、膏岩地层,从雷三段到雷一段碳酸盐岩由石灰岩为主渐变为以云岩、泥云岩为主,膏岩由雷三段到雷一段增加趋势亦很明显。碳酸盐岩的泥质含量由雷三段到雷一段增加的趋势也较明显。下伏嘉陵江组五段为巨厚的硬石膏盐岩。c、从雷三段到雷一段自然伽玛曲线由低的齿状、波状变为齿状、齿化箱状、波状、局部尖峰状,再变成以尖峰状为主。自然伽玛值由低值中值高值趋势明显。雷二段的尖锋状高自然伽玛值可作为川东北地区电性标志;视电阻率曲线形状由波状、齿状为主渐变成尖峰状、齿状,再变

15、成尖峰状为主。下伏嘉陵江组五段自然伽玛曲线呈波状,局部低齿状低值,视电阻率曲线呈高峰状、旗状高值,比上覆雷一段明显高出一个台阶。6、地层接触关系与下伏地层下三叠统嘉陵江组呈整合接触关系。嘉陵江组五段(T1j5)T1j5-2亚段:上部灰白色硬石膏岩、白云质硬石膏岩,下部深灰色白云岩、灰白色硬石膏岩。(b)、T1j5-1亚段:上部灰白色硬石膏岩、灰白色硬石膏质盐岩不等厚互层,下部灰色灰岩、灰色鲕粒白云岩。分层依据:a、嘉五段一亚段底部存在一较厚层的灰岩和鲕粒云岩地层,下伏嘉四段上部为一套巨厚的膏盐岩地层。b、电性特征看,嘉五段下亚段下部自然伽玛出现一较明显的低台阶相对较高值。嘉陵江组四段(T1j4)(a)、T1j4-2亚段:上部灰白色硬石膏质盐岩、灰白色硬石膏岩。下部灰色砂屑白云岩(b)、T1j4-1亚段:上部灰白色硬石膏岩、灰白色白云质硬石膏岩,下部灰色白云岩。分层依据:a、嘉四段岩性为一套云岩膏岩盐岩,属局限浅海沉积,嘉三段为一套灰岩为主的地层,属开阔浅海沉积。二者从岩性上分界明显。b、电性上看,嘉四段自然伽玛曲线呈平缓状低值,嘉三段呈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