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专题一.ppt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5959275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X 页数:90 大小:19.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文阅读--专题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0页
古诗文阅读--专题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0页
古诗文阅读--专题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0页
古诗文阅读--专题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0页
古诗文阅读--专题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诗文阅读--专题一.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文阅读--专题一.ppt(9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一读懂古诗明诗意,知题材第二章专题微语古诗鉴赏,其前提是要读懂诗歌。对于命题者来说,如何引导考生先读懂后鉴赏,命题的导向至关重要。对于考生来说,能否全面理解、深刻领悟作品的内容和技巧,能否读懂诗歌极其关键。在考场上,究竟怎样才算读懂了一首诗歌呢?一是明白表层意思:能翻译出大意,把握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景物等基本内容;二是领会深层意思,即能看出写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等。掌握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题材入手,由类及篇,合理猜读内容索引知识储备读懂诗歌中需要注意的特殊词语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体与社会、个体与自然

2、之间各种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这种规范是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教育和内心信念来维持的。掌握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一、标题切入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标题是诗歌的眼睛,是诗歌内容形式等丰富信息的载体,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有的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有的交代了诗歌的题材、体裁。从标题切入,就是要把握住这些丰富信息。边练边悟1.试读下面的诗题,看看能读出哪些重要信息。(1)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2015全国)答案点明了“留别”的出发地、目的地。“留别”暗示了诗的类别送别怀人诗。“临洮”“北庭”两个边塞地名,暗示了诗中

3、将写边塞风景。(2)残春旅舍(2015全国)答案交代了写作的季节、地点。“残”字可透露出心情可能也“惨”。“旅舍”暗示此诗可能是一首羁旅行役诗,诗中要写的可能是一种思念、牵挂之情。(3)木兰花慢赠弹琵琶者(2015浙江)答案词题暗示词的内容是描写琵琶弹奏及听的感受。(4)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2015江苏)答案“秋日”点明了写作的季节。“题新居”表明了写作缘起。“新居”暗示诗的内容可能要写“新居”的内外环境。“窦员外”这一称呼表明了作者与窦员外的朋友关系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初冬夜饮杜牧淮阳多病偶求欢,客袖侵霜与烛盘。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诗题为“初冬夜饮”,结合全诗,

4、请分析诗人是如何扣题的。答案第一句,“偶求欢”的“欢”指代酒;第二句,“侵霜”与“初冬”暗合,“烛盘”点出了冬夜秉烛独饮;第三句,“一堆雪”写窗外飞雪,点出了冬天的天气。二、细读正文诗的正文是阅读的核心,也是读懂诗歌的关键所在。在方法上有以下两点很关键:(一)懂得古诗的基本特点和章法结构1.基本特点:情景结合古人云:作诗无他端,只“情”“景”二字。我们读诗、赏诗也一样,只要抓住了“情”“景”,就等于抓住了“牛鼻子”。在正常情况下,旧体诗、词的基本章法是先写景,后抒情。对于近体诗来说,绝句的一、二两句,律诗的一、二两联,词的上片是写景部分;绝句的三、四两句(尤其是末句),律诗的三、四两联(尤其是

5、尾联),词的下片是抒情部分。而词,又特别强调上下片之间的过渡(过片)。情景结合不仅要注意其顺序,更要注意情与景之间的关系: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乐情、哀景哀情。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明景衬暗情等。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旅夜书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该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各层次的大意是什么?答案分为两层。前两联为一层,写孤舟夜泊河岸的图景;后两联为一层,抒发自伤漂泊之情。4.下列句子中,情景关系不一致的一项是A.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6、;今我来思,雨雪霏霏。B.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C.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答案解析A项是以乐景写哀情,其他三项是以哀景写哀情。鹊桥仙陆游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答: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封侯拜将,

7、而自己只能做一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2.章法结构(近体诗):起承转合近体诗的写作思路一般为:起承转合。理解了这一特点,可以读懂诗的层次脉络、大体内容。“起承转合”是古人写诗填词所遵循的结构章法。“起”即开篇,“承”是对“起”句的承接、拓展,“转”是诗意的跳宕转折,“合”是收束全诗。边练边悟5春思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请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答案解析该诗首句从草色、柳色写起;次句写桃花、李花,继续从色彩角度写生机盎然的春光;第三句转写诗人的愁恨;第四句以“春日”结景,以“恨长”结情。(1)“起”在古诗词中,“起

8、”句就是开头,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方式多样。其作用主要有两种:a.点明题旨,统领全诗,奠定感情基调;b.托物起兴,烘托铺垫,渲染映衬。边练边悟6东坡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确:山多大石貌。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的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答案(2)“承”在古诗词中,“承”句或写景,或叙事,或抒情,或议论,与“起”句自然衔接,是“起”的延伸、拓展。“承”的形式有总接、分承、明顺、暗接、欲扬

9、先抑、欲抑先扬等。其主要作用有:a.承上启下,b.铺垫下文。边练边悟7(2011山东)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咏山泉储光羲山中有流水,借问不知名。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转来深涧满,分出小池平。恬淡无人见,年年长自清。结合全诗,简析“映地为天色,飞空作雨声”的妙处。答案解析这两句从声与色的角度描写了山泉的情态。山泉平缓流淌时,清澈见底,水面映照天光云色;凌空而下时,水石相激,作风雨之声。山泉虽然无名,却有映地照天、兴风作雨的奇观。这两句与前面两句形成了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的效果。前两句写山泉的平凡无名,为抑;这两句凸现泉流山中的奇观,为扬。如此描写也为最后两句称赞山泉做了铺垫。解析(3

10、)“转”在古诗词中,“转”句在绝句里是第三句,在律诗中指颈联,在词中多指过片。“转”句十分关键,往往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由浅入深,从正到反,思路的转换体现诗意的跳宕转折。边练边悟8望湖楼晚景苏轼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第三句描写相对静止的画面,请说说它的作用。从“横风吹雨”转入“雨过潮平”为描写雷电蓄势,承上启下。答案(4)“合”在古诗词中,“合”是结句,全诗不论写景、抒情、叙事、阐理,“合”句水到渠成,往往是诗歌主旨或诗人感情的凝聚之处。作用一般有a.呼应开篇或诗题,圆合首尾;b.对比前文或总结全诗,卒章显志;c.以景结情,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11、。古诗词“合”的方式基本上分为两类:一是直笔明接,即直接抒情、言志、阐理;二是曲笔收束,用折射、暗示、象征等手法曲折表达作者的感情、寄托诗歌的主旨。边练边悟9碛中作岑参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今夜未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试赏析本诗末句的作用。末句并不正面回答第三句的疑问,而是以景结情,描写明月照耀下的朦胧、沉寂、荒无人烟的莽莽平沙,气象阔大,含蓄地暗示了戍边将士风餐露宿的艰苦生活,余味无穷。答案3.利用律诗中间两联对仗特点理解诗意,甚至艺术手法对仗,就是对偶,只在律诗中称“对仗”。对仗,从内容角度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三种。“正对”是指上下句从两个不同角度来说明同一个道理。李白登金

12、陵凤凰台“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从两个时代的角度抒发人事代谢、怀古伤今之情。“反对”是指上下两句意义上互为对立。高适燕歌行“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就是把军中战士和将帅的两种生活放置在一起,构成反差,从而抒发忧愤之情。“串对”是指构成对偶的上下两句在语意上有承接、因果、假设等各种语法关系的一种对偶形式,亦称“流水对”或“走马对”。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两句说的是从四川出三峡而北上的行程,前后一贯,又有次序。另外,根据律诗上下句词性相对、结构相同的形式特点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诗句的意思。(二)细读,反复品读正文中国古典诗歌大都篇幅短小,钱钟书

13、用“闪电战”来形容古诗鉴赏。而其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含蓄而有跳跃性。因此,读诗时千万不能匆匆一扫而过,而应一个字一个字地品读,边读边想其意,力求还原诗歌画面。1.阅读步骤(1)多读全诗。力求在3分钟左右至少读三遍诗,“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先对全诗有个总体印象。(2)找出诗中的写景、写物、写人的名词,当然更重要的是融入情感的形象(意象),弄清全诗写了什么。(3)找出这些名词或前或后的动词、形容词(如惜、怨、悲、空、独等),弄清全诗的感情基调。2.抓住重点(1)抓住意象。意象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意象就是诗歌看得见的灵魂,抓住一首诗的意象就等于获得解读该诗

14、的一把金钥匙。钓船归贺铸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请结合词中意象分析该词所表达的情感。词人通过“钓船”“柴扉”“白鸥”“鳜鱼”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的自然之美,寓示了词人自甘淡泊,以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的内心世界。答案(2)捕捉、咀嚼诗歌中主观色彩较浓的词语、句子。从传达诗歌情感、主旨的程度上看,关键词有显性与隐性之说。显性关键词是可以明显看出诗歌情感类型的词语,如包含“愁”“怨”“愤”“恨”“忧”“凄”“喜”“乐”“思”“怜”“泪”“闲”“怆”“怅”等字眼的词语,多为动词或形容词,决定了诗歌抒情的方向和基调,这种

15、语言叫“情语”,这些“情语”有时藏在“景语”等其他语言之中。如“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中的“独”它揭示出诗人的孤独感;如“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中的“独”“闲”就是情感语言,揭示出诗人的孤独、无聊之感。隐性关键词在传达情感、意图时较为含蓄、间接。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词语一般是隐性关键词,它们不是诗眼,但能暗示作者的思想感情,这种语言叫景物语。另有一些典故语,挖掘典故的本义来探寻作者的用意;含有表达技巧的语言(如拟人、比喻、双关、反语、借代等),需要还原基本义。还有一些表情态、语气的虚词,如“但”“惟”“空”“又”等,每一首诗都有关键句,句子往往透露出作者的感情、感悟、观点态度等(诗词

16、的主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琵琶行中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就表达了诗人的沦落天涯之恨。兵车行中的“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既揭露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苦难,又指出苦难的根源,概括了本诗的主旨。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卒章显志,是古诗词常见的写法,古诗词常在末尾两句点明题旨,阅读时应该重点注意。梦江南温庭筠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答案试分析该词所表达的情感。梦江南纳兰性德江南好,城阙尚嵯峨。cu形容山势高峻,也指坎坷不平,或者形容盛多故物陵前惟石马,遗踪陌上有铜驼。玉树夜深歌。答案“故物”二句:石马,指前代帝王陵墓前的石刻。铜驼,晋陆机洛阳记:“洛阳有铜驼街,汉铸铜驼三枚,在宫西,四会道相对。俗语云:金马门外集众贤,铜驼陌上集少年。言人物之盛也。”洛阳铜驼(街)是繁华的地方,故风流少年多会于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