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云南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15955339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48.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云南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云南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云南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云南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8-2019学年云南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学年云南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学年云南省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8-2019学年云南省云天化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第卷(选择题,共60分)1、 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英文里的姓名书写是不一样的,英语中西方姓氏的特点是名在前姓在后,而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中国人的姓名特点反映的实质是A男尊女卑思想严重 B专制王权强大C个人观念淡薄 D家族宗法观念浓厚2周的政治体制中实权下放、虚权保留的模式,在彼此矛盾激化、亲情疏远的情况下,自然不再温情脉脉,春秋时代也便有且只有僭越频发的可能。材料中评价的政治体制为A分封制 B宗法制C郡县制 D礼乐制度3剑桥中国史载:“对帝

2、国而言并不是新东西,也不是起源于秦。但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断然摒弃了必然引起间接统治的重立列国的思想。”材料评说的制度应是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4.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下列史料中,对考证秦朝设郡数目最有说服力的是A春秋的记载 B民间的传说C史学家的论述 D秦简的记述5读下表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朝代曹魏西晋东晋隋唐北宋比例26%15%4%172%245%461%据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引起表中数据出现先降后升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环境动荡不安 B中央集权的不断发展C制度的变革和创新 D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6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论中

3、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材料中两次“大变动”分别指的是A分封制、宗法制 B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C郡县制、行省制 D三省六部制、内阁制7元朝时,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最大创新是设立了A中书省 B节度使C行省制 D三省六部制8有学者指出,我国古代专制制度在肯定君主一人对国家最高权力的独占,在赋予君主以无限的权力(全权)的同时,也就使他背上了无限繁重、超负荷的管理负担。与此描述最为符合的史实是A西汉实行郡国并行制 B北宋设通判监督官吏C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4、D明朝废丞相,权分六部9史书载,明代内阁“掌献替可否,奉陈规晦,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清代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屈指,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这说明两者都辅助皇帝,处理国家政务 防止大臣专权,加强君权职权明确,正式统帅六部 招揽人才,扩大统治基础A BC D10南京条约规定:“凡系中国人,前在英人所据之邑居住者,或与英人有来往者,或有跟随及侍候英国官人者,均由大皇帝俯降谕旨,誉录天下,恩准全然免罪。且凡系中国人为英国事被拿监禁受难者,亦加恩释放,这说明的本质问题是,鸦片战争中A英国人大量利用中国民众 B民众可自由选择服务对象C民众缺乏民族意识和觉悟 D

5、民众对战争胜负漠不关心11李明在假期里观看了以下四部影视剧,按照所反映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太平天国 鸦片战争辛亥革命 甲午风云A BC D12钱穆先生提出了对太平天国的看法:“他们对下层民众,想推行均田制度,粗浅一些的社会主义,大抵他们是有此想法的。”能够证明这一观点的是太平天国A发动天京变乱 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C定都天京 D提出资政新篇13资政新篇批判重农抑商,尊重科学技术,提倡兴办企业,主张工商牟利,鼓励私人资本。这说明资政新篇A注重广大民众利益 B符合太平天国实际C得到西方列强支持 D顺应历史发展潮流14时空意识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素养。下列两幅图是近代中国不同时期的通商口岸示意图。下

6、列从通商口岸变迁中提取的历史信息,正确的是该变迁发生于两次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外国侵略势力从沿海深入到内地中国贸易主权一步步遭到了严重破坏A BC D15庚子诗鉴载,1900年间,拳民搜索教堂,“见蜡人不能辨,以为人腊。遇粤之荔枝干,又以为人眼,相与痛詈西人,暴其惨酷”。据此推断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义和团痛恨西方列强侵略 B义和团能正确区分外来侵略和近代文明C清政府成为了列强“以华制华”的工具 D农民阶级展开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161912年3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参议院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下列条款,直接制约临时大总统权力的是A“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临时大

7、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C“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 D“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17辛亥革命时期,因女子参军而出现了女子国民军、女子北伐光复军、女子军事团、女子经武练习队等团体。与此同时,还涌现出了女子参政同盟会、女子参政同志会、中华女子共和协进会等团体。这表明A国民政府重视对女性权利保护 B政治变革推动了社会风气变化C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社会转型期女性平等地位确立18孙中山说:“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纵观孙中山的一生,他顺应世界潮流的做法有提出三民主义 领导五四运动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领导北伐战争A BC D19有人在描述某历史事件时说:“前

8、期青年学生是先锋,后期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他描述的是A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C国民革命 D土地革命20.国民革命运动中,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这次北伐的最主要成果是A完全推翻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 B歼灭了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C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部分武装 D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21“这种战略为俄国所忽略。这种从农村中建立政党与军队的共产革命方式,是毛泽东自中国独特历史环境所领悟的。“这种战略”提出于A大革命时期 B井冈山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22“万里征途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与诗中空格部分相关的历史事件应是A南昌起义 B八七会议C遵义

9、会议 D中共二大232017年1月,教育部下发重要文件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将“八年抗战”一律改为“十四年抗战”。下列哪一事件应作为“十四年抗战”的开始A九一八事变 B七七事变C西安事变 D华北事变241937年9月23日,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本日罗店第四军溃退,但左右各部队未动摇,故未致大害。保定阵线如常,山西平型关幸获大胜,此晋局转危为安之机乎。”材料表明A国共两党实现了全方位合作 B全民族抗战的局面由此开始C. 平型关大捷增强其抗战信心 D正面战场不再是抗战主战场25民国二十九年九月二十二日新蜀报的社论写到:“华北方面,我军采取英勇的攻势,所获战果,

10、最为伟大,在三年抗战中,创造了敌后游击战争的少有的辉煌记录。”该社论评论的战役是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C百团大战 D平津战役261953年6月24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A. 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 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C. 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 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27.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新中国

11、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外交事宜是A. 参加万隆会议 B.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出席日内瓦会议 D.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8.学者汪晖在谈论新中国的某一制度时说,它“汲取了传统中国从俗从宜的治边经验,根据不同的习俗、文化、制度和历史状态以形成多样性的中央地方关系”。这材料中的“它”是指A.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 政治协商制度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村民自治制度29.2016年12月20日,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政府宣布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2017年台湾当局另一个更为看重的“邦交国”巴拿马与中国建交,其“邦交国”仅剩20个。材料表明A.台湾当局已经认可“一国两制” B.国际社会促进两岸和解C.“一个中国”的国际认同度增加 D.两岸关系面临新的挑战30.下图所示的“两国领导人横跨太平洋的历史性握手”,标志着“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这表明A美国世界霸权地位丧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