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枣庄市2016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954824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枣庄市2016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东省枣庄市2016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东省枣庄市2016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东省枣庄市2016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东省枣庄市2016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省枣庄市2016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枣庄市2016届高三3月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A二O一六届高三模拟考试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分别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2.第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

2、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卷(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3题。 ,绝佳(题材/体裁)与深刻思考的背后,往往是搜肠刮肚的劳苦与探赜索隐的心酸:无论是深入到荆棘载途之境,获得璞金浑玉,还是沉潜于生活,以时间磨砺精品。对于前者而言,需要备尝车马颠沛与风霜雪雨;对于后者而言,则要面对长时间的冷清孤寂 ;最后,还要(负责/承担)难出佳作或者佳作不为人所识的风险成本。正如传世名著红楼梦,乃是曹雪芹以前半生呕心沥血为墨, ,凭艰苦卓绝的心志换来宏篇巨制,却又只能以抄本流传, 虽名动一时,亦毁誉参半。(直到/以至)程、高二人苦心孤诣整理出版百二十回全本,又历

3、经几度沉浮,才渐得享誉世界之地位而对作者而言,这又只是无从得知的身后事了。1.文中加点词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A.心酸 璞金浑玉 B.磨砺 艰苦卓绝 C.备尝 宏篇巨制 D.流传 苦心孤诣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题材 承担 直到 B.体裁 承担 直到 C.题材 负责 以至 D.体裁 负责 以至3.在文中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阅读经典必须要沉潜涵咏 后半生于惨淡经营中执笔 B.创作经典不可能一帆风顺 后半生于惨淡经营中执笔 C.创作经典不可能一帆风顺 于后半生惨淡经营中执笔 D.阅读经典必须要沉潜涵咏 于后半生惨淡经营中执笔4.下列各句中,加点

4、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未来五年,中华民族将穿越萦绕千年的小康梦想。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一幅亿万人民勠力同心决胜全面小康的壮丽图景即将展开。B.在马云的“未来医院”,人们通过支付宝就能享受挂号、缴费、查报告、手机问医生等全流程服务,此举不同凡响,颇受欢迎。C.每到阳春三月,广场公园等活动场地总有些书法绘画爱好者现场舞文弄墨,展示自己的书画才艺,也给观众带来了高雅的文化气息。 D.中国银行等五家银行2月25日联合宣布,五大行手机银行转账将免费以降低客户的费用支出,此宣布当行出色,舆论一片赞扬。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国产动画片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不仅在原本不被看好的情况下,以

5、极低的排片率让票房一路逆袭,最终成为国产动画电影史上的票房冠军。B.仙坛山温泉小镇努力打造成现实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休闲文化,为久居都市的人们营造一个自由身心、放飞心灵的休闲空间。 C.2015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纸币增加了光彩光变数字、光变镂空开窗安全线、磁性全埋安全线等防伪标志,并提升了人像水印的防伪性能。 D.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居民是否有权决定开放?小区开放是否意味着小区不再有物业?小区开放后安全如何保证?有关部门的答案是肯定的。 二、(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要所在,其语出自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

6、,君子以厚德载物。”它勾勒出周易中所蕴含的具有原始象征与本体思维的天人合一之境界。 “自强不息”在周易里成为人类觉醒与人性建构之路,具体而言,“自强不息”在品德展开上表现为三个维度。一是自觉性。既然我们的善秉赋于天道,那么效法天道的“自强不息”,也就是自我觉醒便成为了一种必然选择,这种品德的实现原动力来自于人类自身,也只有通过自我努力才可以实现这一品德。“自强不息”表明人类善良本性的显示是一种品性的觉醒,而非规范约束的结果。二是过程性。人类完善自身的品德需要自强不息的精神,“自强不息”是一个过程性的表述,它是一个手段而并非目的。它代表了人类在不断契合天地之道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自我修正性,“厚德

7、载物”则强调人类在契合天地之道的过程中品德与社会公共道德的融合性。只有将“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相连并视为一个整体,人们才能够真正理解何为自我觉醒。三是发展性。“自强不息”的“不息”表明这种品德的发展是没有尽头的,也是对于自身觉醒的一种规范。在人类社会中,人们在“自强不息”的引导下实现自我觉醒,人类的自我觉醒也只能是效法天地之道。周易中对于自然宇宙的表述并非说明人们已经或者能够认知自然,更从未妄想征服自然,其所强调的是在天道之下建立人道,人道所求即是天道的部分实现。 “自强不息”代表了一种人类觉醒过程中的自我修正精神;“厚德载物”则代表了一种反省精神,除了提醒人类要清楚了解自身知识相较于无限

8、宇宙的局限性,也是人类为追求进步,更新自身品德之后的具象落实。“自强不息”的发起者为修德者自身,尽管在“自强”的过程中也会受制于各种条件,但其核心依然是人的主观能动性。而“厚德载物”的出发点则是客观事物,“厚德”与“载物”并非充要条件。简言之,“自强”必可“不息”,“厚德”未必“载物”。“自强不息”表现了天地之道的宏大与深远,“厚德载物”则更为明确地突出了天地之道人所不能为的方面。“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的结合直接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天地之道基础上构建自身人伦之道的特质。 (节选自文道育关于华夏民族精神的若干思考,有删改)6.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是中国传

9、统文化的精要所在,它勾勒出天人合一的境界。 B.只有将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视为整体,人们才能够真正去理解自我觉醒的含义。 C.“自强不息”代表了人类觉醒过程中的自我修正精神,“厚德载物”则代表了反省精神。 D.“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的结合直接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构建自身人伦之道的特质。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自强不息”这种品德的实现原动力来自于人类自身,只有通过自我努力才可以实现。 B.人类在契合天地之道过程中,“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相融合为社会公共道德。 C.周易中对于自然宇宙的表述强调在天道之下建立人道,人道所求即天道的部分实现。 D.“厚德载物”的出发点是客

10、观事物,它更明确地突出了天地之道人所不能为的方面。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绛先生乐观面对人生的浮沉坎坷,百岁高龄依然笔耕不辍,留给世人宝贵的精神财富,体现了“自强不息”的品德。 B.史铁生双腿残废后一度颓废,他在地坛中感受到万物的生生不息,撞开了一条写作之路,展现出品德的自我修正性。 C.鲁迅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初学医后从文,希望以此改变国民麻木的精神及中国贫穷落后的局面,是规范约束的结果。 D.邵逸夫在家道中落时创办影业公司,从1985年开始每年都捐赠巨额资金支持内地社会公益事业,表现出品德的发展性。三、(每小题3分,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楚平王

11、有太子名建,平王以伍奢为太子太傅,费无忌为少傅。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娶于秦,秦女美容,无忌报平王,曰:“秦女天下无双,王可自取。”王遂纳秦女为夫人而幸爱之,而更为太子娶齐女。无忌因去太子而事平王深念平王一旦卒而太子立当害己也乃复谗太子建建母蔡氏无宠乃使太子守城父。顷之,无忌日夜言太子之短,曰:“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无怨望,愿王自备。太子居城父将兵,外交诸侯,将入为乱。”平王乃召伍奢而考问之。奢知无忌之谗,因谏之,曰:“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而疏骨肉乎?”无忌承宴复言曰:“王今不制,其事成矣,王且见擒。”平王大怒,因囚伍奢,而使城父司马奋扬往杀太子。奋扬使人前告太子急去,不然将诛。三月,太子奔宋。无忌复

12、言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可以其父为质而召之。”王使使谓奢曰:“能致二子则生,不然,则死。”伍奢曰:“臣有二子,长曰尚,少曰胥。尚为人慈温仁信,若闻臣召辄来。胥为人少好于文,长习于武,文治邦国,武定天下。执纲守戾,蒙垢受耻,虽冤不争,能成大事。此前知之士,安可致耶?”平王谓伍奢之誉二子,即遣使者驾驷马,封函印绶往许召子尚、子胥。令曰:“贺二子父奢以忠信慈仁去难就免。平王内惭囚系忠臣,外愧诸侯之耻,反遇奢为国相,封二子为侯,尚赐鸿都侯,胥赐盖侯,相去不远三百余里。奢久囚系,忧思二子,故遣臣来奉进印绶。”尚曰:“父系三年,食不甘味,忧父不活,惟父获免,何敢贪印绶哉?”使者曰:“父

13、囚三年,王今幸赦,无以赏赐,封二子为侯。”尚乃入报子胥,子胥曰:“尚且安坐,为兄卦之。君欺其臣,父欺其子。今往方死,何侯之有?”尚曰:“岂贪于侯,思见父耳。一面而别,虽死而生。”子胥曰:“尚且无往。父当我活,楚畏我勇,势不敢杀;兄若误往,必死不脱。”楚得子尚,执而囚之,复遣追捕子胥。胥乃贯弓执矢去楚。楚追之,使者追及无人之野,胥乃张弓布矢,欲害使者,使者俯伏而走。胥曰:“报汝平王,欲国不灭,释吾父兄;若不尔者,楚为墟矣。”使返报平王。王闻之,即发大军追子胥至江,失其所在,不获而返。 (节选自吴越春秋,有删改)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而疏骨肉乎 贼:残

14、害 B.能致二子则生,不然,则死 致:招来C.执纲守戾,蒙垢受耻 执:执行 D.报汝平王,欲国不灭 报:告知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娶于秦 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B.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无怨望 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 C.平王大怒,因囚伍奢 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D.尚且安坐,为兄卦之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无忌因去太子而事平王/深念平王一旦卒而太子立/当害己也/乃复谗太子建/建母蔡氏 无宠/乃使太子守城父 B.无忌因去太子/而事平王深念/平王一旦卒/而太子立当害己也/乃复谗太子建/建母蔡氏 无宠/乃使太子守城父 C.无忌因去太子而事平王/深念平王一旦卒/而太子立当害己也/乃复谗太子建/建母蔡氏 无宠/乃使太子守城父 D.无忌因去太子/而事平王深念/平王一旦卒而太子立/当害己也/乃复谗太子建/建母蔡氏 无宠/乃使太子守城父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伍奢担任太子建的太傅时,知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