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名句的积累与运用——以“月”为话题.pdf

上传人:da****in 文档编号:115952997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35.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文名句的积累与运用——以“月”为话题.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古诗文名句的积累与运用——以“月”为话题.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诗文名句的积累与运用——以“月”为话题.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文名句的积累与运用——以“月”为话题.pdf(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备课网页 教学设计 古诗文名句的积累与运用 以“ 月“ 为话题 口 陈军 教学目标 : i 知 识与能力 : 引导学 生将古诗文名句按意象( 如水、 月 、 山 、 风 、 雨等等) 分类整理积累 。 2 情感态度价值观 : 梳理探究该意象在古诗文中的意 义 。 所体现作者的某种感情。 3 方法与过 程 : 教师创设情景 , 让学生尝试着将积累 运用出来。 教学重点 : 古诗文名句 ( 有关 。 月 ) 的积 累 、 梳理和 探 究。 教学难点: 如何灵活运用古诗文 的名言名句。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 O 月 2 4日。 嫦娥一号 即将升空 , 千百年的 飞天梦 想 将得以实现。 这和什

2、么有关啊 ( 月 亮) 说到月亮, 我们想起 刚刚过了中秋节 , 请先看下面的题 目。 ( 展示投影) 根据下面提供的特定环境 , 请说出相关的古代名旬。 中秋节 美萤岛分中国留学生聚会。 主持人发言弓l 用了 张九龄 望月怀远 诗中的 一句名 言 : 海 上生明月 , 天涯共 此时。 同学们 先后弓 l 用了一些古诗文名句。假如你在场, 你会引用哪一句有关月亮的诗句 学生自由发言 。 说 出自己的诗句。 二、 梳理探究 1 一起再来看看这道题 根据下面提供的特定环境 , 涛说出相关的古代名句 , 这里的特定环境是什么呢?时间 是中秋( 生齐答) , 地点导美国( 生齐答) 。 对象是中国留学

3、生 ( 生齐答) 。 在这 羊特定的环爨下 。 决定了我们所引用的诗句 要跟什么有关呢9 主题 : 总 ( 生齐答 , 师板书思乡) 。 2 好 , 那我们现在反观一下 , 刚才我们几个同学说 的 是否都符合这个特定的环境 , 是否都能表现思乡这个主题。 3 总结 : 总而言之 , 我们在弓l 用诗句的时候 , 一 定要把 引用的诗句与你所要表达的意思 、 话题 联系起来 , 让古代诗 句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从刚才同学的举例也可以看出 。 同学 们对有关月亮诗句的积累还是相当下功 夫的。 ( 展示学生积累的有关 月 的古诗文名句) 朗读 。 积累 了这么多的诗句 。 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灵活运用

4、。 这 节谋我们就来学习怎徉把积累的诗句运用于行文之中。 三、 表达与交流 大家先看这道题 , 把它补充完整。 ( 展示投影) ( 一) 从所积累的有关月的诗句中选择一恰当的填在下 边横线上 。 同是长空中的月 李白则 月下独饮 , 举杯相邀 。 有 了“ ” 的慰藉: 杜 甫发 出 了“ ” 的感慨 ; 而王雏却 别有一番“ ” 的清净恬远之情。 明月松闻照 清泉石上流 ( 举杯邀明 月 对影成三, 、 ( 露 从今 夜 白 月 是故 乡明 ( 明月几时有,把 酒问青天 ( 二)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 两题在诗 句引用上有何 同特点 , 表达中连用名句, 形成由整句构成的语段( 排比) ,

5、既展 示了作者 丰富的文化底蕴 , 又展示了文采, 使语意显得更丰 富具体 。这种方法大家可以再自己训练加强一下。 ( 三) 诗 歌一 般借具体的意象来表达 情感 , 古代诗人们 借 月 这一意象能表达什么样的情思呢P ( 展示投影) “ 举头望明 月 低头恩故 乡” “ 露从今夜 白 月是故 乡明” “ 但 愿人 长 久 千里 共 婵 娟 思念故乡, 怀念亲友 : 寄托绵绵 相思与 美好祝愿。 “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 昏后” “ 明月松问照 清泉石上流” “ 明月照高接 流光正徘徊 喜悦、 欢畅 、 闲适的心情 “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 “ 风鸣两岸叶。 月照一孤舟” “ 人 有悲欢 离

6、合 月有 阴晴圆缺” “ 今 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凄清、 孤寂 、 落寞的心境 总结 : 鉴赏诗歌惑象所代表的主体情感 。 需要从诗人所 处的环境、 背景 、 身世、 年龄、 气质综合考虑。 ( 四) 下面我们再来看另一道题。( 展示投影) 模仿第二段写法 。 把下面一段补充完整。 “ 月” 是 中国人 喜爱的一种 自然景物 尤其是 中国古代 作家更是把“ 月” 当作朋友。 “ 月” 是李白的朋友 李 白有一 次 下山, 月亮送他 回家: “ 暮从碧山下 山月随人归。 ” 老人 家做 人 豪迈痛快 。 心情激动的时候怕人说他是疯子 。 所以只有去 找月亮喝酒去说过耍到天上去找月亮玩

7、儿的傻话 : “ 欲上 青天揽明 月” 他常常请月亮喝酒, “ 举杯遵明 月 时彰成三 学语文 2 0 0 8 年第6 期 备课网页 讲读 参考 对话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口 周鹏 有学 者 指 出 我 国 的语 文 教学 可 望 由 “ 训 诲 驯 化型 ” 和“ 传授 训 练型 ” 发展 为“ 对 话 型” 。犹如一 只美丽 的蝴蝶 , “ 对话 ” 飞进语 文教 学 的窗 口。新颁 语文课程标准 明确指出: “ 语文教 学应 在师 生 的平等对 话 中进 行 ” : “ 阅读 教学 是 学 生 、 教师 、 文本之 间对话 的过程 ” 。那 么 , 在 语文 教 学 中如何实施对 话教 学

8、呢 ? 课前 预 习 : 与文 本对话与作者 对话 很久以来 我们把教科书称为“ 课本” 而非“ 文 本” , 对教科书的这种定位 , 其实都是基于传统教 材观 : 把教材 当成“ 教本 ” , 学生 只是 一个接 受语言 材料 的容器 。没 有 问题 , 没 有对 话 , 有 的是 听 , 是 记 , 是背 , 这 样 的学生 是 流水 线上 的 “ 产 品 ” , 缺乏 创新能力 ,这显然与新课标的要求不符。时下有 一 个新说法 。 认为一节好课应该是学生带着问题 来 ,带着更 多 的问题去 。“ 学 生带着 问题 来 ” , “ 问 题” 从 哪来? 答 案是从 课前 预习来 。 过去

9、预习 , 总是 老师出思考题, 学生带着思考题读文本 , 这固然方 便 了老师 的教学 , 但无 形 中, 学生思 考的 范围变得 相 当狭 小 了 , 质 疑的空问 也就相对缩 小 , 创新 的欲 望继 而减弱 这显 然不利 于学 生创 新能力 的培养 , 更无从 让学生 体会 自主学习 的乐趣 。 爱因斯 坦说 : “ 提 出一个 问题 比回答一个 问题更有 价值 。 ” 再 则 , 语 文教学 的本 质是学 习语言 、培养 语感 和思维 能 力。 因此 , 在 预习 中 , 教 师除了 向学 生提供 一些背 景资 料 , 应 放手 让学 生 自读 文本 , 走进 文 本 , 与文 本广泛

10、对话交流; 同时, 走近作者 , 全面了解作者 的身世为人 、创作风格和创作这篇文本的背景与 意图 并学会迁移学习作者的其他作品 真正与作 者 广泛 对话交 流 , 走 进作者 的精神世 界。总之 , 在 预习 中要 学生 自己发现 问题 , 提出 问题 , 以便带着 问题走进 课堂 。 课 堂学 习 : 与作者对 话与生活对 话与老师 对 话与 同学对话 课堂 , 过去叫讲堂, 顾名思义 , 那个叫讲堂的 地 方 , 是 以教 书先生 的讲 为主 的地方 , 学生 只是带 着 耳朵听 。“ 对话 教学 ” 则不是 这样 , 它是 民主 的 、 平等的教学 是沟通的、 合作的教学 , 是互动的

11、 、 交 人” 。李白、 月亮、 影子 多热闹。 三个知心朋友 , 但是也多寂 寞。 。 月 是 的朋友。 在这个语段中 。是以 。 月是诗人的朋友 为话题 。大 家先一起分析第二段话的写法。 。 李白有一次下山,月亮 送他回家 说过要到天上找月亮玩的傻话 他常常请 月亮喝酒 等一些语句是想象诗人写这首诗的情景 。 。 豪 迈痛快 是诗人的性 格 。 。 激动 寂寞 是诗 人的心 情 。也就是说 ,这个语段把诗人的情感 、性格结合起来 , 再加上作者自己的想象 ,与相应的诗句融合在一起组织成 一 段话。大家再来看看所引用的诗句与话题的关系 。月是 李白的朋友 。也就是所引用的诗句应该要体现出诗

12、人与月 亮之间的这种亲密的朋友关系。 。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 归 。 欲上 青天揽明月 举杯邀明月 。对影成三人确 实能体现这种朋友关系。下面我们 也来模仿这种写法 ,结 合诗人的情感 、性格、经历等 再借助一定的想象 。选择 相应的诗句 。写一 月是 的朋友的语段。 ( 学生写完后交流 。 老师注意点评 , 注意引导学生关注 所引诗句是否符合话题 , 并引导学生对精彩语段鼓掌肯定) 例: 月是苏轼的朋友。 看啊 。 在夜深人静之 时。 它出来为 苏轼照明了 。 月出于东山之上 , 徘徊于斗牛之间 ; 在中秋 之夜 , 月 亮又来与苏轼作伴了, 。 此生此夜不长好 , 明月明年 何处 看 ;

13、 在苏轼喝酒解闷B 寸 , 月亮为之助兴 , 。 明月几时有 , 把酒问青天 。月亮 真是苏轼的好朋友。 四、 课堂小结 这节谋我们学 习了诗词名句运用的两种方法 :一是连 用名句使语段意蕴 更丰富 :二是把 诗句运用与作 家的经 历 、性格 、感情等结合起来 。加上自己的想象,使语段意 蕴 更深入。 五 、 作业 ( 展示投影) 阅读下面的材料 , 根据要求作文。 髓风潜入夜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春风唤醒万物 ; 清 风 半夜鸣蝉 , 夏风清凉怡入 ; 。 秋风 萧瑟天气凉一秋风秋雨 愁煞人 , 秋风吹卷落叶; 风劲角弓鸣夜阑卧听风吹雨 , 朔风寒冷刺骨。 请以 那一缕清风 为题 , 写一篇散文。 要求 : ( 1 ) 叙述 、 抒情 、 描写相结 合 ; ( 2 ) 语言 生动 、 优 美 ; ( 3 ) 不少于 8 0 0字 。 ( 作者单位: 广 东珠海 市斗门一 中) 【 贵编陈新平 学语文 2 0 0 8 年第6 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