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以《孔乙己》阅读教学为例.pdf

上传人:da****in 文档编号:115952975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2.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以《孔乙己》阅读教学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以《孔乙己》阅读教学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以《孔乙己》阅读教学为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以《孔乙己》阅读教学为例.pdf(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 - 以 孔乙己 阅读教学为例 辽 宁 省 大 连 市 第 十 四 中 学 吴 玮 摘要: 课堂提问是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和桥梁, 提问 设计是否精巧, 关乎着课堂教学气氛创设得是否合适, 课 堂教学效果是否高效。 孔乙己 是名家名篇, 在阅读教 学中,教师可以运用提问法来展开教学,以有效激活学生 思维, 使之形成深度探索。提问设计要关注学生个体的学 习差异,符合学生的认知基础,提高问题的覆盖面,发挥 提问教学的效力。 关 键词: 初 中 语 文 提 问 策 略 课 堂 效 率 教 学 目 标 “ 非学无以致疑, 非问无以广识。 ” 这是对学问的经典 诠释。提问是阅读教学中

2、的一种常见引导方法, 巧妙设计 提问,适时投放提问,往往能呈现出更丰富的引导力量。 在 孔乙己 教学中, 教师合理使用提问法, 能为课堂教学 带来新契机。初中生的思想还不够成熟, 稳定性较差, 教 师应避免“ 满堂灌” , 但也不能“ 满堂问” , 如何使两者相辅 相成, 提升学生思维呢?这是语文阅读教学必须要正视的 问题。 一 、 结 合 文 本 发 问 , 引 发 学 生 关 注 1. 深 度 挖 掘 文 本 内 涵 要避免问题设计的随意性, 就要对教材文本展开深度 解读, 通过多重比对和探索, 找到文本思维和学生思维的 对接点, 这样才能确保问题设计的合理性。 教师要利用多种 信息来进行

3、问题设计。 孔乙己 是鲁迅的小说, 因其写 作背景与学生认知有一定距离, 教师解读文本时, 要注意 从人物描写上寻找突破口。由此展开问题设计, 不仅符 合学生的学习基础, 还提升了学生的探索兴趣。 2. 合 理 选 择 提 问 投 放 时 机 提问时机的选择非常关键, 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来设 计具体问题, 掌握学生的思维发展, 提升提问的有效性。 在 孔乙己 教学中, 当学生结束自主阅读后, 教师可这样 设计“这是鲁迅最喜欢的一篇小说, 孔乙己是现代文学史 上的不朽人物形象, 那么, 孔乙己到底是怎样的人物呢? 他平时最喜欢什么?他说话有什么特点?” 学生很快展开 热议, 有的学生说“孔乙己是

4、一个读书人, 但他虚荣、 迂 腐。 ” 有的学生说“孔乙己好喝酒, 还偷人东西, 说起话来 满口之乎者也。” 有的学生说“孔乙己是封建科举制度的 牺牲品。” 教师对 孔乙己 这篇小说做出了明确评价, 对 孔乙己的地位做出了明确判断, 引发学生高度重视, 通过 适时提问, 让学生很快领悟到其中的要义, 学生也便自然 给出了问题答案。 教师适时提问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关注力, 进而对研究 对象展开探索, 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使课堂学 习气氛浓烈, 学习效果显著。 教师有选择性地设计提问, 有 目性地提示, 能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 孔乙己这个人 物形象特点突出, 教师的提问可强化学生的阅读

5、认知, 使学 生对这个人物形象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 为课堂教学的顺 利展开做好铺垫。 适时提问能成功激活课堂积极因子, 帮 助学生顺利完成阅读认知构建。 二 、 联 系 实 际 设 问 , 形 成 多 重 探 索 1.创 设 提 问 适 宜 场 景 提问需要适宜的场景, 这样才能成功激活学生思维。 教 师在具体设计时, 要从多角度切入。“ 孔乙己到酒店去喝 酒” 这个场景是小说最关键的情节, 教师可组织学生展开 课堂演绎活动, 找三个学生分别饰演孔乙己、 酒客、 店老 板。 展示刚开始时, 这三个学生不够严肃, 课堂笑声不断, 教 师便及时给出提示“ “ 孔乙己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 是被摧 残

6、的人物, 酒客、 店老板都在讥笑他, 这是病态社会造成 教法猓秘 J IA O F A T A il 35 ZHONGXUE KECHENG ZIYUAN 的。 你们要想演绎好这段场景, 就必须根据角色需要来表 演, 如果你是观众, 看到孔乙己如此狼狈不堪, 到底该不该 笑呢? ” 学生很快安静下来, 课堂再也没有出现失控的 情景。 学生出现“ 笑场” 是正常的现象, 在他们看来或许感 觉人物描写比较滑稽, 有可笑之处, 并没有想得太多。 教师 应对孔乙己进行深度解读, 提醒学生要以正确的态度去面 对这个人物形象, 为提问奠定基础。 在教师的提问下, 学生 对孔乙己有了一定了解: “ 孔乙己这

7、个人物虽然充满笑 料, 但他却是一位受害者, 我们应予以同情, 不能有意或无 意地戏弄。” 教师的及时提示,矫正了学生的错误思维。 2.联 系 学 生 生 活 实 际 学生对孔乙己生活的年代缺少必要认知, 因此, 教师 应对文本形成背景和人物命运进行重点解析, 为学生把握 核心思想、 认识人物创造良好条件。 孔乙己是一个读书人, 这与学生有着共同特点, 如展开今夕比对, 自然能给学生 带来深刻认知。 为此, 教师可设计问题“孔乙己是读书人, 我们也是读书人, 但因时代不同, 命运也就不同, 那么有 哪些不同点呢? ” 学生开始讨论起来, 很快就给出了答案。 有的学生说:“ 孔乙己是一个读书人,

8、 但却没有良好的学习 环境;而我们不仅有富裕的物质资源,还有富有的精神资 源,我们和孔乙己的命运有着天壤之别。” 有的学生说: “ 孔乙己读书是为了中举,结果却名落孙山, 一事无成, 甚 至失去了生存的能力; 我们考大学, 即使考不上, 也有很 多事情可以做,因为从事哪个行业都可以获得成功。” 从学生的认知情况可以看出,通过联系生活实际, 展 开多重比对,学生不仅对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有了全新 的认识, 而且对自身成长也有了更多反思,这种阅读学习 效果很好。 三、拓 展 域 度 反 问 , 建 立 阅 读 认 知 体 系 1.适 度 延 伸 思 维 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来设计教

9、学 活动, 借助问题对学生的思维进行深度挖掘, 并快速拓展 其思维域度, 帮助学生构建阅读知识体系。 激发学生主动 学习的方式有很多, 问题设计是最常用的一种方式, 也是 最有效的方法, 教师应深入探究教学问题,提升课堂提问 的价值,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关于孔乙己这个人物悲怆命运形成的原因,学生已能 达成共识,即是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 教师在学生陈述情 感时,可适时进行点拨和提示: “ 孔乙己是封建社会中的 人物, 其命运和社会制度有着直接联系, 但孔乙己命运的 形成都是社会的责任吗? 如今, 在我们身边还有没有像孔 乙己这样的人呢? ” 学生议论纷纷, 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有 的学生

10、说:“ 孔乙己生活在封建社会, 他的命运与社会形成 了必然联系。但孔乙己的自身原因也不能忽视, 他身材高 大, 却不能自食其力, 而要靠偷盗过曰子, 这是由个人原因 造成的。所以, 鲁迅用八个字对这一人物表明了自己的态 度 , 即 哀其不幸, 怒其不争 。 不管是什么时代, 我们每一 个人都要选择正确的生存方式,而不能像孔乙己那样自甘 堕落。 ” 学生能够运用鲁迅的名言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这说 明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了, 教师应对学生做出积极评价。 2.理 性 认 知 构 建 学生对孔乙己命运产生的原因有普遍共识, 但很明显, 如果将所有责任都推给社会是不合理的, 教师可针对这一 问题设问“孔乙

11、己命运与社会有关, 与自身认知有关, 还 与什么有关呢?” 学生展开讨论, 并形成了共识“孔乙己 的确是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其命运与社会制度有着密切的 联系, 但他命运的形成不都是社会的责任。 孔乙己思想迂 腐 、 自命清高, 这是封建思想侵蚀的结果, 也是自身意志 不坚定造成的, 人的成长与社会息息相关, 但自我约束也 非常重要。” 教师通过问题设计, 给学生创设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学生也因此很快领悟了教师的意图, 深入探究学习, 形成 理性认知。 提问法能激发学生思维, 促使学生进行深度探索, 打 造高效阅读课堂。 问与答是思想交流的方式, 在阅读教学 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 什么时候提问” “ 什么环节提 问” , 教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良好的 引导效果。 参考文献: 1 何俊英.提问: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 J . 教育教学论坛,2012(19). 2 贺广富.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提问艺术探讨 .中国校外教育,2016(28). 3 卢建斌.试析初中语文课堂的提问艺术 .新课程(中学),2016(9). 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