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学科建设八大关系教育论文

上传人:郭** 文档编号:115952620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75.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教育学科建设八大关系教育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职业教育学科建设八大关系教育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职业教育学科建设八大关系教育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职业教育学科建设八大关系教育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职业教育学科建设八大关系教育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教育学科建设八大关系教育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教育学科建设八大关系教育论文(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业教育学科建设八大关系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职业教育学是学科化的职业教育知识;职业教育学科建设包括理论职业教育学科与实践职业教育学科建设;职业教育学研究对象是对职业教育现象和问题建构的结果;催生职业教育学派形成职业教育研究范式是职业教育学科建设的重要任务;职业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建构有赖于对职业教育工作体系的深入研究不可一蹴而就;职业院校管理人员及一线教师具有双重身份他们与职业教育知识生产者之间的矛盾关系更多体现出理论与实践的紧张;职业教育研究须在吸收国外知识成果基础上形成适合国情的本土理论;强化多学科、跨学科研究吸引理工科背景生源方能改善职业教育学术共同体结构 论文关键词:职业教育学;学科建设;

2、关系 我国职业教育学科建设起步较晚而且受到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强势学科以及国外职业教育研究的影响和控制职业教育学科研究多是基于职业教育研究者主体的诉求而展开的但即使是在职业教育学术共同体内部职业教育学研究领域也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职业教育学科发展缓慢地位不高本文继承前人研究试图澄清影响职业教育学科建设的八对主要关系以超越研究困境推动职业教育学科研究发展 一、职业教育知识与职业教育学科 学科在狭义上是指学问、知识的分科狭义上讲的学科与知识有着天然的联系新牛津英汉词典中对“Discipline”的解释是“Abranchofknowledge,typicallyonestudiedinhigh

3、ereducation”(知识的分支尤其指高等教育中学习的知识分支)现代汉语词典(修订版)对“学科”的解释均与知识相关:“1.按照学问的性质而划分的门类;2.学校教学的科目;3.军事训练或体育训练中的各种知识性的科目(区别于术科)” 学科与知识也有着根本的区别“学科是主体为了教育或发展的需要通过自身认知结构与客观结构的互动而形成的一种具有一定知识范畴的逻辑体系它具有创造知识、系统管理和全面育人的功能和价值”“从发生学的角度看任何一门学科领域形成的初始原因并不是建立学科体系的需要”学科的产生是为了满足知识生产和教育的需要一门学科是在该学科知识足够丰富的基础上为了管理和发展的需要对其进行系统化的结

4、果 狭义的职业教育学科指涉职业教育的知识领域它是在职业教育知识不断丰富的基础上为了使人们有序和整体地把握职业教育知识对其进行系统化、符号化和社会化的结果职业教育知识是职业教育学的基础和前提职业教育学是学科化的职业教育知识职业教育学的出现是为了更好地管理职业教育知识不断促进职业教育知识的生产根据职业教育知识的成熟状态其需要经历无形的职业教育思想、有形的个人理论和有形的职业教育学科理论三种状态职业教育学从无到有是一个“自在”到“自为”的过程一旦职业教育学可以以一门学科的身份进入人类知识总库的殿堂职业教育知识的生产便逐步进入到规范化、学科化和自觉化时期而后随着学科意识的不断增强还会出现对职业教育学科

5、发展的元研究这种元研究是有关职业教育学科或知识的知识其不断系统化和逻辑化最终发展成为元职业教育学即反思的职业教育学而元职业教育学的形成可以认为是职业教育学科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 二、理论职业教育学科与实践职业教育学科 在中国文献中“学科”一词最早出现在北宋欧阳修等人所修新唐书中的儒学传序其本意为儒学的科目分类现代话语中“学科”一词主要采用英文“discipline”(学科规训)的涵义:一是指学科知识内部的“规范体系”;二是指学科为构筑内部知识体系界定研究边界而进行的外部“制度建设”或称为“学科建制”有观点认为学科发展史即是学科理智史和学科制度史的双重动态史正是在这种意义上职业教育研究领域内有研究

6、者提出了“理论职业教育学科”与“实践职业教育学科”的分野:前者指职业教育学科性质、研究对象、研究范式、理论体系及研究学派的集合;后者则主要包括职业教育学术平台、人才培养及科研项目等内容 判断一个知识领域是否成为一门学科的基本依据是只有当观念层面和社会建制层面均独立成体系的时候我们才能说某一知识领域是一门独立学科如果仅有社会建制和社会运作层面上的范式建构对其恰当的称谓是“制度化”了的研究领域因此我们可以说理论职业教育学科是“质”而实践职业教育学科是“形”;实践职业教育学科为理论职业教育学科提供制度支撑和物质基础理论职业教育学科为实践职业教育学科提供精神家园和价值追求二者相伴相形相辅相成循环发展在

7、理论研究及日常话语体系中凡论及职业教育学科建设我们不仅是在谈论职业教育学术组织建设、研究生培养、学术刊物的发展以及学术著作的规划与出版而且更应当包括职业教育研究对象的确立、研究方法与研究范式的运用以及理论体系的构建等职业教育学基本理论问题的研究与回答这两方面均为职业教育学科建设的题中之义 三、职业教育现象与职业教育问题 研究对象是一门学科划定的“势力范围”学科自身的发展是随着人们对其研究对象的逐步把握而不断走向成熟的从相关研究成果看目前对职业教育学研究对象的捕捉归纳起来主要有“现象说”、“问题说”以及“规律说”等三种职业教育规律是职业教育学的研究目标已经被排除在职业教育学研究对象之外“现象说”

8、与“问题说”争执的根源在于对职业教育学研究目标的把握:我们是要解决职业教育的现实问题还是要透过职业教育现象发现规律增加职业教育知识事实上我们既需要解决问题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为职业教育教学问题提供答案又需要研究现象“格物致知”发现新知识还需要研究理论与体系对学科体系进行建构忽视了问题研究职业教育理论与体系就会成为无源之水;偏废了现象研究与体系的构建职业教育现实问题将很难得到根本的解决 职业教育现象纷繁芜杂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问题重重职业教育现象和职业教育问题可以作为公共管理、社会学、经济学以及心理学等学科的研究对象从职业教育研究现象看多数研究者的确把职业教育现象和职业教育问题作为职业教育学的研究

9、对象对待那么如何区分他们的研究与社会学等其他学科对职业教育现象及问题研究的不同便成了一个问题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指出社会科学研究中存在着许多“偷运进社会科学大门的社会问题”这些作为社会科学研究的“社会问题”只是随着社会上或者学者们对时事态势的把握而起伏不定、左右摇摆而相关的社会科学的知识生产者因其思想停留在“不思阶段”而沦落为社会潮流的工具和“玩偶”9职业教育知识性质的应用性要求职业教育研究必须紧紧依靠职业教育实践但这并不是说职业教育研究要沦为实践的“奴隶”和“玩偶”它必须对职业教育表象问题进行科学建构必须有适度的超前性才能对实践发挥有效的指导作用可以说职业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从职业教育学科的视角

10、对职业教育现象和问题的建构它不是对现象和问题的直接研究而是“抱着建立模型的宗旨去处理具体的经验个案”之后建构的结果 四、职业教育研究范式与职业教育研究方法 独特的研究方法曾经被认为是一门学科得以成立的必要条件但随着跨学科、多学科研究的兴起单一研究方法的成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怀疑一些研究方法在不同学科领域的通用性质也得到了证实人们随即改变对学科观念的认识对尚未成熟的职业教育学而言相关研究主要关注于对统一研究范式的追求英国教授托尼比彻等认为“清晰明确的范式表明学科达成了一致意见;范式之间如果是相互对立、尚未定形或尚未产生就要归咎于学科内部在观察世界的一般方法和处理研究问题的具体方法上有很大程度的分歧

11、科学进步根源于在一个对理论、研究方法以及学科新成员的培训等问题观点紧密一致的环境”范式一方面反映了维持科学共同体的形而上学的约束另一方面也揭示了实践的约束相应的范式所带来的规训制度维持着学科的完整与稳定但是由于“范式”一词有着极大抽象性和复杂性职业教育理论工作者从一开始就对其含义存在着分歧目前存在着“起点范式说”、“方式范式说”以及“取向范式说”等不同种类的职业教育学研究范式 事实上作为一门软科学职业教育需要研究的问题的性质决定了研究方法的选择需要研究问题的性质不同采用的研究方法也不同此外研究者的知识结构、主观认识等都可能对研究方法的选择造成影响这样就有可能形成不同的研究范式和研究传统所以职业

12、教育可能存在着不止一种的替代或者潜在研究范式或者会出现多种范式共存的状况职业教育研究范式的更迭或者范式的共存主要取决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职业教育研究共同体内部的结构特征当社会结构变迁或出现社会转型职业教育的功能和任务发生改变时职业教育研究的范式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当职业教育知识生产者共同体存在多个独立而成熟的学派时范式共存是必然的;否则学术上的霸权必然导致“范式”的霸权当然这只是一种理想的情况就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学科而言不是范式更迭和共存的问题而是如何培育起成熟范式的问题当然这并不排斥多元研究范式共存的可能性我国著名学者梁漱溟在比较中西学术之不同时指出了“真学问家”的共同之处:“凡真学问家必皆有其根

13、本观念有其到处运用之方法或到处运用之眼光”他认为“不同学派即不同方法”梁漱溟所谓“方法”实为“研究范式”的同义语职业教育学独特研究范式的出现有待职业教育研究者全体同仁共同努力有待中国的职业教育学派的形成 五、职业教育工作体系与职业教育学理论体系 “科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从那些混乱和不断变化的现象中探索出一个有秩序和有意义的协调一致的结构并以这种方式解释和超越直接经验”学科的科学体系与学科的科学理论是紧密相联的没有科学的学科体系很难有科学的学科理论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在有关哲学体系的论述中讲到“哲学若没有体系就不能成为科学没有体系的哲学理论只能表示个人主观的特殊心情它的内容必定是偶然性的哲学的内容

14、只有作为全体中的有机环节才能得到正确的证明否则便只能是无根据的假说或个人主观的确信而已”职业教育学同样如此经过体系化按照一定的逻辑建构起来的职业教育学体系才能对职业教育实践产生深远影响和指导意义就目前情况看在学科发展的初始阶段由于人们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尚不够深入理论抽象层次还不够高许多学科概念还没有从日常用语上升为科学概念职业教育学科中的许多理论还处在经验事实的简单概括阶段目前形成的职业教育学体系具有较多的经验描述色彩它仅是经验水平上的职业教育学较具“现实”模仿性这一“现实”即是职业教育的工作体系:从多数职业教育学著作看相关章节试图建立起一个与职业院校工作体系一一对应的职业教育学体系这反映出职业

15、教育学理论研究初始状态的特点 事实上职业教育工作体系仅是系统化的职业教育现象它可以成为任何社会学科的研究对象职业教育学科体系要超越经验水平的体系须要运用职业教育学自己的方法与视角通过“科学与基础相交”、“经验与思辨结合”、“归纳与演绎并容”以及“历史与逻辑统一”方能建立起范畴水平的职业教育学体系需要指出的是职业教育学科体系的建立是一个历史的过程它是建立在对职业教育工作体系深刻认识基础之上的它有赖于职业教育实践研究的不断深入试图通过教科书化方式在一部著作或者一个人的著作中完成是不现实的 六、职业教育知识生产者与职业教育知识消费者 职业教育知识的生产者与消费者的关系反映的是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16、随着职业院校校本研究的开展以及“教师即研究者”观念的深入职业院校的管理者和一线教师逐步加入到了职业教育知识生产实践中这一现实模糊了职业教育知识生产者与知识消费者之间的界限但就身份而言职业院校的管理人员及教师仅是非专业意义上的职业教育知识生产者他们是学科的“边缘人”他们生产着部分的职业教育的实践理论知识同时也作为职业教育知识生产的主要消费者而存在 作为“实践理论知识生产者”的职业院校的管理者及教师他们的经验上升为职业教育实践理论知识需要得到职业教育学术共同体的认可而当职业教育理论研究落后于职业教育实践或者与职业教育发展错位而不能为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有效的解释和解答时他们就会抱怨专业理论知识脱离实际不具实用性所以这些“非专业者”对“专业者”心理是矛盾的:爱是因为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