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劳动情境+领略民歌魅力——浅谈江苏民歌《打麦号子》的教学.pdf

上传人:da****in 文档编号:115951098 上传时间:2020-02-29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50.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设劳动情境+领略民歌魅力——浅谈江苏民歌《打麦号子》的教学.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创设劳动情境+领略民歌魅力——浅谈江苏民歌《打麦号子》的教学.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创设劳动情境+领略民歌魅力——浅谈江苏民歌《打麦号子》的教学.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设劳动情境+领略民歌魅力——浅谈江苏民歌《打麦号子》的教学.pdf(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Pr i ma Sc h o ol Te a ch in g Re s e ar c h 龟 II 设 情境 镊略 l i l 歃魅 浅谈江苏民歌 打麦号子 的教学 江苏海安县曲塘小学 庞冬梅 教学 目标 : 1 感受一领众和的热火朝天的 劳动场面, 能用热情 、 饱满的歌声演 唱歌曲 打麦号子 。 2 通过欣赏 、 聆听 、 体验 、 创编 , 感受号子一领众和的形式。 3 在教师引导下 , 学生有兴趣积 极参与创编劳动号子 , 感受作品表 达的情感 , 加深对生活与劳动的热 爱。 教学重难点 : 1 感受一领众和的劳动场面 , 能 热情地演唱歌曲 打麦号子 。 2 歌曲中附点与前后十六分音

2、 符节奏的掌握。 教具准备: $ 巍 l 声读, 再说说这种恐龙的特点, 小组合作完成下表。 I 雷 龙 梁 龙 剑 龙 三 角 龙 鱼 龙 翼 龙 特征( 结合书 本) 说明方法( 教 师适当点拨) 中心句 ( 4 ) 课文中用打比方 、 列数据 、 作比较这些说明方法, 使我们对雷龙、 梁龙 、 剑龙、 三角龙、 鱼龙和翼龙的形态特 点有了很清楚的了解。除了课文中介绍的, 你还知道哪 些恐龙 ? ( 5 ) 小结 : 同学们了解的可真多, 难怪课文第2自然 段第一句就说 : 恐龙的种类很多, 形态更是千奇百怪。课 文第 2 、 3自然段就是围绕这一句来写的。 2 自 学 海底世界 第3自

3、然段, 完成下列表格 , 并在 小组内交流。 海参 梭子鱼 乌贼和章鱼 贝类 深水鱼 活动方式 说明方法 中心句 小组内总结 , 并且推荐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 由扶到放 , 由师生互动到学生 自主学习。 通过两个相似段落, 运用极为简明的表格, 让学生通过对 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 并且能够熟练运用, 从而达到培养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 一 、初 听音乐 , 创境导入 1 孩子们 , 听 !音乐传递给你什 么样的 画面 呢? ( 初听音乐 ) 2 ( 播放打麦视频) ( 出示连枷图 片 ) 夏 季 , 正 是麦子成 熟的季 节 , 瞧 !农 民伯伯正忙着抢收麦子呢 ! 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目

4、的。 过渡 : 同学们, 你们有没有发现, 这两部分有什么共 同之处? ( 学生举手回答) 学以致用 , 我们能不能在习作中 也运用这一总分方式。下面我们就来试试。 四、 学生练笔 1 出示题目: ( 1 ) 天真热呀; ( 2 ) 下雨了; ( 3 ) 校园真美呀。 2 学生选择一题 , 进行三分钟内5 01 0 0 字的片段训 练, 也可以直接口头表述。 3 提示 : 学会运用总分关系, 比如天真热呀, 太阳怎 样 , 树怎样以及家里的小狗怎样 , 等等 , 也可以通过制表 来完成。如下表: 太 阳 树 叶 水泥地 小狗 具体表现 中心句 天真热呀 1 4 学生小组内交流 , 全班展示,

5、教师点评。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 自主完成表格以及 习作 。重 点在于 一是强化段 落的总分 关系 , 同时便 于运 用; 二是通过让学生制表反馈来检验一下本节课接受多少。 五 、 教师 总结 整体设计意图: “ 表” 中有天地, 归纳又总结。本课的 最大亮点在于表格。结合大单元教学, 编排相似课文, 让 学生通过独学、 对学、 群学等形式, 结合表格, 运用主干提 炼法, 学会 比较、 模仿、 迁移、 运用等, 从而在这过程中重 点进行学生归纳总结能力的培养。 Pr i mar y Sc h o ol Tea c h i n g Re s ea r c h 他们手 里的工具你见过吗

6、?是什 么?这种打麦的工具叫连枷。, 1 i r l 也挥起连枷来试试吧! 3 让我们一起加入到他们的劳 动队伍中吧 ! 设 计 意 图 : 开 门见 山 的导入 让 学 生在最短 的时间内明确 学- -j目 标。通过聆听音乐初步感受作品的 情绪, 获得最 正确、 最直观 的感 受, 让学生置身于音乐殿堂, 融入学- -j 情境。 二、 听赏感知, 体验号子 1 畦 !有了你们的加入, 麦子已 经 堆积 如 山 了 , 老 师想 把 它们 挑进 谷仓里 去 , 你们愿意为我加油 吗? 好 , 我来挑 , 你加油1 2 在这样的气氛中参加劳动, 你 的心情会如何 呢?像刚才这样 , 老 师的领加

7、上大家的和, 发出了一个 有节奏 、 有声势的声音 , 我们把这种 形式称为“ 一领众和” 。谁说说领在 劳动中起了什么作用?是的, 劳动 人民就是这样相互鼓劲的, 他们在 劳动中 自发创作出来 的一种民歌形 式, 叫“ 号子” 。 自己读一读。 设计意图: 此环节的设计, 通过 师生互动, 让学生感知歌 曲念 白部 分的节奏特 点、 力度 对 比、 一领众 和。在教 师一系列 引导下 , 走进歌 曲热 闹的气氛中, 在润物无声中让 学生理解号子的概念、 特点, 以及一 领众和 的独特 形式。 三 、 歌 曲教学 。 反复咏唱 刚才我们听到的就是一首打麦 号子。号子不仅有铿锵有力 的节 奏 ,

8、 还有优美动听的旋律 。 ( 出示全 曲) 咱们来感受一下1 1 这首歌就是咱们今天要学习 的江苏靖江 民歌 打麦号子 , 跟着 老师的琴声慢慢地唱一唱歌谱。 2 真不简单 , 第一次就能唱这么 棒 !再来唱一唱 , 你们的火眼金睛 能不能找到歌谱 中相近的旋律 呢? ( 解决教学难点 ) 3 能把歌谱再完整地唱一遍吗? 4 学唱歌词。 歌谱唱得这么好 , 那学唱歌 词肯定是小菜一碟了, 试试吧 ! ( 师 及时纠正存在的问题) 设计意图: 教师幽默的语言“ 歌 谱唱得这么好 , 那学唱歌词肯定是 小 菜 一碟 了, 试 试 吧” , 既活跃 了课 堂气氛 , 又体现 了教师对学生的充 分尊重

9、。充分贯彻 了以学定教的思 想, 有效避开 了讲授 的教 学方式与 学生自身的独特体验相矛盾的情况 发生。 当然, 教师在学生的理解出 现偏差时, 并没有退 出“ 舞 台” 而是 主动积极地 引导, 扮演好 了教师的 角色。 第二段呢?自己试试! 加速演唱。 听听这段音乐 , 和我们 刚才 唱的有什么不一样? 跟录音唱。 5 完整演唱全曲。 6 分角色演唱。 男生领 , 女生和。 跟音乐律动。 谁愿意领着大家一起劳动? ( 放音乐伴奏) 7 这样的曲子如果用我们的方 言演唱 , 肯定会更有真实感 , 更有韵 味 ! 设计意 图: 教师抓住 了音乐 中 识谱与节奏、 歌词的通感作用, 从歌 曲的

10、实际出发, 将 完整的歌谱学习 分解成若 干个 由浅入深 的有序 子 问 题 。 抓住 音 乐 的特 点 , 利 用 多种 方 式和手段, 层层深入, 让学生在学唱 过程 中, 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协作 的力量。 四、 拓展迁移 , 创编号子 1 其实 , 我们通州也有自己的打 麦号子, 你听过吗? ( 听赏通州原生 态 打麦号子 ) 2 在平时的生活或学习中, 你听 过哪些劳动场面喊过号子呢? 3 号子有很多种 , 搬运号子 、 工 程号子 、 农事号 子 、 船夫号 子 , 等 等。下面我们就再来欣赏一首湖南 澧水河畔的船夫号子。 4 船夫们不管是拉纤 , 还是划 桨, 他们唱出的都是与激流

11、 、 险滩搏 击的生命号子。让我们来体验 与生 命搏击的艰险! 同学们那( )天气变 了( ) 风雨停了( ) 加把劲啊( )暴风来 了( ) 天气晴了( ) 不怕 风 啊 ( )憋 足劲 啊 ( ) 喘 口气啊( ) 不怕 浪啊 ( )向前冲啊 ( ) 是太平啊 ( ) 设计意图: 此环节通过欣赏律 动 、 创作 等多种方式 , 结合音乐力 度 、 速度 、 节奏等多种要素, 体验号 子的巨大魅力。学生角色的作用充 分凸显 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自主 感受、 体验不同类型号子的魅力, 提 高学- j 兴趣, 开拓知识面。 五、 总结全课。 升华情感 太让人激动了!老师仿佛看到 了船夫们激励搏斗的

12、场面。这就是 号子 , 这就是 中华儿女在劳动中创 作出来的民歌 , 让我们带着对 劳动 者的尊敬 , 对生活的热爱 , 挑起担 子 , 唱起号子 , 结束我们愉快 的一 课 ! 整节课 的设计意图: 本课 的设 计以劳动情境贯穿始终 , 让学生在 劳动情境的感染下, 通过欣赏 、 聆 听、 体验、 创编等多种活动感受号子 一 领众和的形式。通过跟唱歌谱 、 寻找歌谱异同点、 试唱歌词、 跟录音 唱 、 加速 唱 、 整体唱 、 分 角色演 唱 、 用 方言唱, 以及 唱不同的号子等 多种 形式, 让学生进行歌曲的学习、 情感 的体验 , 进而使得学生能用一领众 和的形式以及热情、 饱满的歌声, 演 唱歌曲 打麦号子 这首江苏民 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