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近代史选择试题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949726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4.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历史近代史选择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中学历史近代史选择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中学历史近代史选择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中学历史近代史选择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中学历史近代史选择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历史近代史选择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历史近代史选择试题(5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4-2015学年度?学校1月月考卷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题型注释)1下图昭示世人:中华民族曾经遭受战争的劫难。它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俄、美军队所为 D南京下关场面2人民英雄纪念碑碑座的第一幅浮雕就是虎门销烟,铭刻这一历史事件的最大功效在于( )A销烟这件事我们不会忘记B林则徐领导的反英斗争永载史册C中华民族反抗侵略的精神世代相传D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作者3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形式不尽相同,但核心都是由议会掌握了国家的( )A立法权 B行政权C司法权 D外交权4“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国会可以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总统否决的法律”

2、,上述条文所体现的原则是( )A中央集权原则、民主原则 B分权制衡原则、民主原则C自由平等原则、权力制衡原则 D中央集权原则、分权原则5下图是美国漫画家纳斯特创作的漫画,发表在“Harpers”周刊上。该画象征“美国的政党选举驴象之争”。下列表述中,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反映两党互相攻击排挤对方B两党政治信仰差异明显C两者代表的阶级本质相同,共同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D从英国的辉格党和托利党移植过来6“德国虽设议院,但贤明皇帝在上,议院之权薄弱”,这句话说明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 )A.民族主义色彩 B.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C.民主性 D.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7美国学者威廉詹姆斯在1901年的一

3、场演讲中说道:“对我们美国人来说,接受欧洲学者和欧洲书籍的教导,是非常熟悉的经验;听欧洲人说话,对我们来说似乎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但是相对地,我们却没养成让欧洲人听我们说话的习惯;而且第一个冒险做出这种事的人,将会因为自己的放肆,而深表歉意。”造成如此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欧洲经济文化的中心地位 B美国人善于学习,谦虚谨慎C美国工业产值已傲视全球 D美欧之间意识形态比较接近8近代工业革命的主要动力之一是技术的创新。在十八世纪的工业革命中, 英国工业的技术创新如何产生( )A科学革命发现新理论,工业家将这些理论直接应用于生产,带来技术的创新B时值启蒙运动,学者热衷于传播科学知识,厂商将这些知识转

4、变成生产技术C此时的技术创新大都是技术工人为适应现实需要,改良原有机械装置的结果D在殖民地战争中,英国击败法国,控制了印度,从印度引进先进的纺织技术9有人评论英国的发展:“英国种族的扩张对全世界都是有利的,但是, 如果英国的下层阶级迅速扩张,超过道德和素质都较优越的上层阶级, 那么,不仅英格兰本土的人口素质会遭破坏,而且美国与澳洲的英国后裔也不会像现在如此聪明。”根据你的历史知识,这种说法是受到哪一种学说的影响?( )A法西斯主义 B帝国主义C民族主义 D社会达尔文主义10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著述中指出:“土地所有者阶级和劳动阶级,即封建主和人民衰落了,资本家阶级、资产阶级则相应地上升了。

5、”导致欧洲16世纪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世界贸易中心变动 B货币贬值,物价上涨C封建世俗统治削弱 D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11梁家麟在基督教会史略中写道:一般的更正教(指新教)传统认为,宗教改革是使“基督教信仰回复它原来的单纯与直接的状态,将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阂除去”。以下主张最有助于“将人与上帝之间由宗教所造成的一切隔阂除去”的是 ( )A先定论 B因信称义 C王权高于教权 D圣经至上12“政府管制外汇、黄金,以平抑物价。1942年,发行一亿美金公债,每一美元定价法币20元, 不久黑市高至法币450元,但有关人士,仍可按官价购进,大获暴利。1943至1945年之间,政府(

6、有缺漏)售黄金,1944年至1945年,举办黄金存款,利益多落入大户之手。”这段叙述最可能和下列哪一议题有关( )A抗战后期政府经济政策与实施情形B抗战期间美元与法币的汇率变化C抗战后期政府对银行、金店、大户的控制D抗战期间政府放任黄金的买卖13下表为近代不同时期列强在华投资最多的国家的相关数据统计(摘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卷十二)。其中表中序号所代表的国家依次为( )时间184018951895191119111927192719371937194519451949国家英国美国美国数量(万元)802633955696271196926209647918比重(%)82.528.144.237.3

7、75.568.1A英国、美国、美国 B美国、日本、美国C英国、日本、美国 D美国、英国、日本14外报的产生、发展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西方传教士在广州办的中国第一份中文刊物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就曾发表了这样一段新闻:“英杰利之公会,甚推自主之理倘国要旺相,必有自主之理。不然,民人无力,百工废,而士农工商未知尽力竭力矣。”这反映出近代外文报刊的创办( )A推动中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B有利于稳固西方在中国的殖民统治C促成了国人创办实业的热潮D开启了民主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之门15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中说:“一个皮匠、铁匠、农民,各有各的工作和职务,但都是被授予圣职的神甫和主教。”对此理

8、解正确的是( )A.从事各种职业的人就是神甫和主教 B.神甫和主教要从各种职业的人中选举产生C.从事各种职业的人都要信奉上帝D.从事各种职业的人是在上帝面前权利平等的教士16在上海世博会的意大利馆内展出了著名画家米开朗琪罗的两幅杰作水果篮和捧果篮的男孩,这位画家曾宣称“画一个苹果和画一位圣母具有同等的价值”。这些画与传统绘画的本质区别在于( )A不再是以宗教人物作为题材B反映资产阶级对现世生活的追求C体现生命的真实而非神D借以对黑暗社会的批判17一位学者对发生于近代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是:“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指的是( )A洋务运动

9、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18下图是鲁迅设计的北大的校徽。20世纪第二个十年,以北大为主要中心,曾经大力宣传的思想是( )兴民权、设议院 民主共和 民主和科学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A BC D19康有为在奏章中往往采取在“中体”中借用西学“移花接木”法,给皇帝讲“心当变法”的道理。顽固派指责他“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康有为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政治学说B.为变法披上传统文化价值的理论C.将西方的政治理论和实践中国化D.用儒家的经典解释西方的政治学说20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萧功秦指出,中国人中的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并不是人权与自由的启蒙意识,而是这种为民族生存

10、而激发的以务实地摆脱危机为目标的避害趋利意识。“世俗理性的最初觉醒”是指( )A明末清初的“工商皆本”意识B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C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主张D义和团运动的“扶清灭洋”主张21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下列口号、标语与五四运动相关的是A内惩国贼 外争国权 B打过长江去 解放全中国C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 D停止内战 一致对外22中华民国成立后,列宁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及其革命的卓越贡献,并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这场革命“正在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列宁的这一看法肯定了A革命派从此登上中国政治舞台B孙中山防止了社会的贫富分化C孙中山为救国救民而不懈

11、努力D辛亥革命打击了列强在华势力23天朝田亩制度中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彼处,彼处不足则迁此处”,这些规定的实质是A否定封建地主所有制 B实施男女平等的分配方案C建立绝对平均的理想社会 D贯彻了平均主义的分配原则241942年春,罗斯福总统说:“假如没有中国,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打下澳洲、印度,打败俄国。”在这段话中罗斯福A、暗示澳洲、印度、俄国将面临日本更大规模的侵略B、试图说服美国政府尽快对日宣战C、肯定了中国战场对抗击日本法西斯起了重要作用D、对中国抗战作出的重大牺牲表示同情251889年,一名

12、参加上海格致书院春季招生考试的学生在答卷中写道:“(某人)一千八百五十九年,特著一书论万物分种类之根源,并论万物强存弱灭之理此谓天道自然之理。”该考生所说“天道自然之理”指的是A经典力学 B生物进化论C量子论 D相对论26薄伽丘在十日谈中有段议论:“我们人类是天生平等的,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的标准,那发挥大才大德的人才当得起一个贵字,否则就只能算是贱”。这段议论 A.否定教会的作用 B.矛头直指封建等级制度 C.肯定知识的作用 D.宣扬了等级制度27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A教会是

13、否腐败 B信仰是否必要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 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28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干什么都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这充分体现了古希腊人强调A数的对称是艺术的价值取向 B万事不以神的尺度为标准C以人的尺度来衡量世间万物 D外在的美胜于内在的美德29毛泽东说:“我在师范学校学习的时候,就开始读这个杂志(新青年)了。我非常钦佩胡适和陈独秀的文章。他们代替了已经被我抛弃的粱启超和康有为,一时成了我的楷模。”这段话表明,毛泽东A历来反对康梁维新思想B是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C曾经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D在师范学校学习时已成为马克思主义者30“维新派与保守派比的不是谁更新,而是谁更旧。只有更旧的学问,才能在理论上吻合孔子的思路。”下列符合这一论断的是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