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保护原理基础_线路保护

上传人:xmg****18 文档编号:115945987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146 大小:9.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继电保护原理基础_线路保护_第1页
第1页 / 共146页
继电保护原理基础_线路保护_第2页
第2页 / 共146页
继电保护原理基础_线路保护_第3页
第3页 / 共146页
继电保护原理基础_线路保护_第4页
第4页 / 共146页
继电保护原理基础_线路保护_第5页
第5页 / 共1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继电保护原理基础_线路保护》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继电保护原理基础_线路保护(1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继电保护原理基础 继电保护原理线路保 护 用 电 变 输 电 发 电 电 一次设备:包括发电机、变压器、断路器、母 线、输电线路、电动机等。 二次设备:对一次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视、 测量、控制和保护的设备。 根据电力系统在不同运行条件下的系统与 设备的工作状况,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分为 正常工作状态、不正常工作状态和故障状态。 1.正常工作状态 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约束条件 等式约束条件: PLj PS = 0 PGi = 0 QGi QLj QS 发电机或其他电源设备发出的有功和无功功率 1.正常工作状态 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约束条件 等式约束条件: PLj PS = 0 PGi = 0 QGi

2、 QLj QS 负荷使用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 1.正常工作状态 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约束条件 等式约束条件: PLj PS = 0 PGi = 0 QGi QLj QS 电力系统中各种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损耗 1.正常工作状态 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约束条件 不等式约束条件: k . maxk S S 用电设备的功率及其上限; 母线电压及其上、下限; 线路电流及其上限; Ui.min Ui Ui.max I ijj I ijj . max f min f f max 系统频率及其上、下限; 2 不正常工作状态及其危害 所有的等式约束条件均满足,部分的不等式约 束条件不满足但又不是故障的工作状态称为不正

3、常 运行状态。 常见的不正常状态及其危害: 过负荷:因负荷超过电气设备的额定值造成 的电流增大; 危害:造成载流导体的熔断或加速绝缘材料的老化和损坏从而导致故障; 频率降低:系统中出现有功功率缺额而引起; 危害:1)影响产品质量; 2)降到4748HZ以下会引起频率崩溃; 3)使电压下降可能引发电压崩溃。 2 不正常工作状态及其危害 所有的等式约束条件均满足,部分的不等式约 束条件不满足但又不是故障的工作状态称为不正常 运行状态。 常见的不正常状态及其危害: 过电压:发电机突然甩负荷而产生; 危害:造成绝缘击穿导致短路。 系统振荡:因系统受到扰动而失去功率平衡。 危害:系统振荡时,电流和电压周

4、期性摆动,严重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 3.故障状态和故障类型 (2) ab (2) ca (1) a (2,0) ab (2,0) ca a b c (2) bc a b c (1) b (1) c a b c (2,0) bc 两相短路 Phase -to-phase 单相接地短路 Phase -to-ground 两相接地短路 Phase -to-phase- tto-groundd 常见的十种短路类型 aa b c b c 一相断开 两相断开 纵向不对称故障(断线) 复杂故障:在电力系 统的不同地点(两处 或两处以上)同时发 生不对称故障的情况 最常见且最危险的故障是各种类型的短路 短路的

5、后果 数值很大的短路电流通过短路点将燃起电弧,使故 障设备损坏; 短路电流通过故障设备和非故障设备时,产生热和 电动力的作用,致使其绝缘遭到损坏或使设备缩短 使用寿命; 电力系统中大部分地区的电压下降,使大量电能用 户的正常工作遭到破坏或产生废品; 破坏电力系统并列运行的稳定性,引起系统振荡, 甚至造成整个电力系统瓦解。 继电保护的概念及作用 一、继电保护的概念 是继电保护技术与继电保护装置的总称。 继电保护技术 包括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继电保护原理及设计、配置整定 、运行维护及调试等技术。 继电保护装置 能反应电力系统中电气设备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 并动作于断路器跳闸或发出信号的一种自动

6、装置。 继电保护的概念及作用 二、继电保护的作用 自动、迅速、有选择性的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 中切除,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遭到破坏,保证无 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运行。 反应电气元件的不正常运行状态,并根据运行维 护条件,而动作于发出信号或跳闸。 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 构成和分类 1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 基本原则: 找出正常运行与故障时系统中电气量 或非电气量的变化特征 1 电流增大 电压降低 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 过电流保护 低电压保护 电流电压间的相位角会发生变化 20 正常运行时: arg 方向保护 U I 线路正方向 三相短路: 60 85arg U I 1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 测量阻抗发生变化

7、阻抗保护 U I Z = 正常运行时:负荷阻抗 短路时:短路阻抗 测量阻抗变小 1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 电流差动保护 元件流入电流与流 出的关系发生变化 正常运行时:流入电流流出电流 内部故障时:流入电流流出电流 正常:I = 0 短路:I = Id 1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 序分量保护出现负序和零序分量 正常运行时:只有正序分量 发生不对称故障时:有负序、零序分 量出现 两相短路时有负序分量出现 接地短路时有零序分量出现 2继电保护的分类 按被保护的对象分类 输电线路保护、 发电机保护、 变压器保护、 母线保护、 电动机保护等。 按保护原理分类: 电流保护、 电压保护、 距离保护、 差动保护、 方

8、向保护、 零序保护等。 2继电保护的分类 按保护所反应故障类型分类 相间短路保护、 接地短路保护、 匝间短路保护、 断线保护、 失步保护、 失磁保护及过励磁保护等 继电保护测量值与整定 值的关系分类: 过量保护: (测量值整定值) 欠量保护: (测量值整定值) 2继电保护的分类 按保护所起的作用分类: 主保护、后备保护、辅助保护等。 主保护: 反映被保护元件本身的故障,并以尽 可能短的时限切除故障的保护; 2继电保护的分类 按保护所起的作用分类: 主保护、后备保护、辅助保护等。 后备保护: 主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用来切除故 障的保护。又分为近后备保护和远 后备保护。 2继电保护的分类 按保护所起

9、的作用分类: 主保护、后备保护、辅助保护等。 近后备保护: 在本元件处装设两套保护,当主保护拒 动时,由本元件的另一套保护动作; 远后备保护: 当主保护或断路器拒动时,由上一级相邻电 力设备或线路的保护来实现的后备保护。 2继电保护的分类 按保护所起的作用分类: 主保护、后备保护、辅助保护等。 辅助保护: 为补充主保护和后备保护的性能或当主保护 和后备保护退出运行而增设的简单保护。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工作配合 发电机保护区 变压器保护区 高压母线II保护区 线路保护区 低压母线保护区 高压母线I保护区 高压母线保护区 对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的基本要求 选择性、速动性、灵敏性、可靠性 选择性 选择

10、性是指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保护装置 仅将故障元件切除,而使非故障元件仍能正常 运行,以尽量缩小停电范围。 例: 当k1点短路时,保护1、2动跳1QF、2QF 有选择性 选择性 选择性是指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保护装置 仅将故障元件切除,而使非故障元件仍能正常 运行,以尽量缩小停电范围。 12 AB 例: 34 568C 7 D k2 当k2点短路时,保护5、6动跳5QF、6QF 有选择性 选择性 选择性是指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保护装置 仅将故障元件切除,而使非故障元件仍能正常 运行,以尽量缩小停电范围。 例: k3 当k3点短路时,保护7、8动跳7QF、8QF 有选择性 选择性 选择性是指电力系

11、统发生故障时,保护装置 仅将故障元件切除,而使非故障元件仍能正常 运行,以尽量缩小停电范围。 例: k3 当k3点短路时,若保护7拒动或7QF拒动,保 有选择性护5动(远后备)跳5QF 选择性 选择性是指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保护装置 仅将故障元件切除,而使非故障元件仍能正常 运行,以尽量缩小停电范围。 例: 停电 k3 当k3点短路时,若保护7正确动作和7DL跳 闸,保护5动跳5DL,则越级跳闸 (非选择性) 选择性 小结: 选择性就是故障点在区内就动作, 区外就不动作。当主保护未动作时,由 近后备或远后备切除故障,使停电面积 最小。 速动性 速动性是指尽可能快地切除故障。 其主要原因如下:

12、提高系统暂态稳定性; 减少用户在低电压下运行的时间; 降低设备的损坏程度; 避免故障进一步扩大。 速动性 故障切除时间: t = tPR + tQF tPR保护动作时间; 一般为0.060.12s,最快0.010.04s。 断路器动作时间;tQF 最快0一般为0为0.060.15s, 快0.020.06s。 灵敏性 灵敏性是指在规定的保护范围内, 对故障情况的反应能力。满足灵敏性要 求的保护装置应在区内故障时,不论短 路点的位置与短路的类型如何,都能灵 敏地正确地反应出来。 灵敏性 灵敏性用灵敏系数来衡量,并表示为Ksen。 对反应于数值上升而动作的过量保护(如 过电流保护) K sen =

13、= 保护区内金属性短路时故障参数的最小计算值 保护的动作参数 I k .min I set 灵敏性 灵敏性用灵敏系数来衡量,并表示为Ksen。 对反应于数值下降而动作的欠量保护(如 低电压保护) K sen = = 保护的动作参数 保护区内金属性短路时故障参数的最大计算值 U set U k .max 可靠性 可靠性是对继电保护性能的最根本 要求。包括安全性和信赖性。 安全性:在不该动作时,可靠不动作, 即不发生误动作。 信赖性:当发生了属于它该动作的故障 时,可靠动作,即不发生拒动; 上述四个基本要求是分析研究继电保 护性能的基础。在它们之间既有矛盾的 一面,又有在一定条件下统一的一面。 例

14、如强调快速性时,有时会影响可靠性 、选择性和灵敏性,强调选择性时又会 影响快速性和灵敏性。继电保护的科学 研究、设计、制造和运行的绝大部分工 作是围绕着如何处理好这四个基本要求 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而进行的。 50 70 192727 192020 191010 190808 190101 方继电保护的发展 过 电流 差 动 向 电流 距 离 高 频 微 波 行 波 保 护 保 护 保 护 保 护 保 护 保 护 保 护 微机化 网络化 智能化 年年 年 年 年年 年 保护、控制、 测量、通信 一体化 装置发展 年 代 年 代 60年代50年代 70年代80年代90年代 整流型晶体管型集成电路型

15、 微机型 机电型 (电磁型、感应型) 线路电流保护 三段式电流保护的配置与整定 主保护 三 第段:电流速断保护 第段:限时电流速断保护 段 式 第III段:定时限过电流保护 后备保护 (一)瞬时电流速断保护 1.动作电流 2.动作时间 3.灵敏度校验 = K I 式中: Krel =1.2 1.3 Iset.1 1、动作电流的整定原则 躲本线路末端短路时的最大短路电流整定; k2k1 QF1QF2QF3 Ik I 1 2 I rel k.B.max I set.1 I I l Ik.B.max 2 I set.1 2、最小保护范围校验 k2k1 QF1QF2QF3 (% = 3 E I Ik

16、ZS.max ) 1 Z AB lmin l 1 2 a lmin b 要求(1520%) I lmax l I set.1 Ik.B.max (一)瞬时电流速断保护 优点:动作速度快,接线简单; 缺点:不能保护线路全长,保护范围受 运行方式的影响。 = K I I set.1 Krel = 1.1 1.2 I set.1 I set.2 (二)限时电流速断保护 1.动作电流的整定 整定原则:整定值与相邻线路第段保护配合 QF1QF2QF3 II set.1 II I rel set.2 I Ik 式中: II I II I l t 1t 2 (二)限时电流速断保护 2.动作时限的选择 + t= III t 通常取为0.5s Iset.1 (二)限时电流速断保护 3.灵敏度校验 按系统最小运行方式下,本线路末 端发生两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