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与规律.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945310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2.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运动与规律.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运动与规律.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运动与规律.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运动与规律.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运动与规律.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运动与规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运动与规律.(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什么是物质?物质的唯一特性 是什么?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及方法论? 法国巴黎的报纸上曾登过一则广告,上面写 道:“每个人只要花25生丁(100生丁等于1法郎 )就可以得到既经济又没有丝毫困惫痛苦的旅行 方法。” 有个人按照广告刊登的地址寄去了25生丁。 不久,他收到一封回信:“先生,请您安静地躺 在您的床上,并且请牢记:我们的地球是在旋转 着的。在巴黎的纬度49度上,您每昼夜要跑数 万公里。假如您喜欢看沿路美好的景致,就请您 打开窗帘,尽情地欣赏星空的美丽吧!” 认识运动 把握规律 学习目标 1、识记运动的含义、相对静止的含义、 规律的含义 2、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运动和静止 的辩

2、证关系 3、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4、理解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 系原理 自学指导: 6分钟 阅读教材31、32页,思考下列问题: 1、什么是运动?物质与运动的关系是 怎样的? 2、什么是静止?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是 怎样的? BEA Confidential. | 6 机 械 运 动 珠穆琅玛峰每 年都在升高 苹 果 落 地 机 械 运 动 水的三态变化 化 学 运 动 生 物 运 动 原始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和共产 主义 奴隶社会 运动的概念运动的概念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就是宇宙间哲学上所讲的运动就是宇宙间一切一切事物、事物、 现象的现象的变化变化和和过程过程

3、。 哲学上所讲的运动与具体运动形式之间的关系是 抽象与具体、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 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离开运动谈物质 离开物质谈运动 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 唯心主义观点 形而上学观点 思考:思考:有人说,有人说,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没某些物体从出现的第一天起就没“动动”过过 ,例如,大雁塔在西安,故宫在北京就是如此。所以,例如,大雁塔在西安,故宫在北京就是如此。所以,世世 界上存在着不运动的物质,界上存在着不

4、运动的物质,这种说法你赞同吗?为什么?这种说法你赞同吗?为什么? 物体相对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 ,这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即静止。 世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 的物质,因而的物质,因而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绝对的。 一定时期(阶段)根本性质基本不变 静止概念:静止概念: 事物在它发展的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一定阶段和和一定时期一定时期,其,其根本根本 性质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没有发生变化。 物体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体系相对于某一参照体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 ,或者说物体,或者

5、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没有进行某种特殊 的运动。的运动。 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2 2、静止的特点:、静止的特点: 1 1、静止:是运动的一种、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特殊状态。其含义主要有状态。其含义主要有 : 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 区别: 含义不同 特点不同:运动是无条件的、 永恒的和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 的、暂时的和相对的。 联系: 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的统一。 错误倾向: 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 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相对主义、诡辩论 思维碰撞: 下列这两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人

6、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赫拉克利特 人甚至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克拉底鲁 正确,在承认运动的绝对性的同 时,也承认相对静止的存在。 错误,否认相对静止的存在,是诡辩论。 固有属性 主 体 空间位置不变 动中有静 静中有动 运 动 静 止 物 质 性质基本不变 小 结: 1、物质和运动辩证关系是( ) A. 物质是运动主体 B. 所有物质都是运动的 C. 所有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D. 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2、毕而生说,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 念中运动,这观点属于( ) A. 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观点 B. 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观点 C. 把物质和运动结合的观点

7、 D. 神创论观点 D A 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一切存在物,一切生活在 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地上和水中的东西,只是 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由于某种运动才得以存在 、生活。、生活。 3 3、马克思的上述论断的哲学涵义是马克思的上述论断的哲学涵义是( ) A A、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固有属性属性 B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C、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运动是物质的派生物 D D、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任何运动都有自己的物质承担者 A 4.4.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古希腊哲学家克拉底鲁认为,万物只是 一种不可名状的一种不可名

8、状的“旋风旋风”,瞬息万变。,瞬息万变。 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他拒绝给事物以名称,主张对客观事物 “什么都不能说什么都不能说”。他错误在于(。他错误在于( ) A A、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否定了事物的客观性 B B、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CC、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否认了事物的相对静止 D D、割裂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割裂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C 5我国古诗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原上草”的“枯荣”表明 A物质是运动的主体 B事物是运动变化的 C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B 自学指导: 6分钟 阅

9、读教材33、34页,思考下列问题: 1、规律的含义是什么?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 法论要求是什么?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所谓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 、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非主观臆造的 非现象的非偶然的非易变的 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含义 注意:1、规律与现象的关系 2、规律与规则的关系 判断下列属于规律的是( ) 1、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2、守株待兔 3、水往低处流 4、新陈代谢 5、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6、喜鹊报喜、乌鸦报丧 7、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8、红灯停、绿灯行 判断下列属于规律的是( ) 1、春夏秋冬,四季更替 2、守株待兔 3、水往

10、低处流 4、新陈代谢 5、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6、喜鹊报喜、乌鸦报丧 7、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 8、红灯停、绿灯行 现象的联系 现象的联系 现象的联系 偶然的联系 主观臆造的联系 主观的联系 太阳系模式图 青蛙冬眠 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低 高 人类社会 发展道路 生产关系 一定要适 应生产力 状况规律 遗忘规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用无意义音节和有意 义的文字为识记材料,对人们学习时记忆保持和时间推移 的关系通过实验做了深刻研究,结果发现了遗忘先快后慢 的规律:识记材料后的20分钟内遗忘42%,1小时后遗忘 56%,9小时后遗忘64%

11、,1天后遗忘66%,2天后遗忘71%,6 天后遗忘75%,31天后遗忘79%,可用坐标曲线表示: 这一遗忘规律告诉我们,要想保 持和巩固所学知识,必须趁热打铁 ,赶在遗忘之前及早复习,及时巩 固。例如,每堂课上对所学内容尽 量当堂消化巩固一次,晚自习或做 作业时再巩固消化一次,做到“今 日事,今日毕”。下次上课之前再 挤时间回忆印证一次,单元小结再 巩固一次,期中期末再纳入知识体 系系统复习,这样多次重复,看似 烦琐,实则高效,对熟练掌握大有 益处。 思维领域事物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二、运动是有规律的 人类 社会 的发 展是 有规 律的 太阳系模式图 青蛙冬眠 人类社会发展道路 遗忘规律 自然界

12、事 物的运动 是有规律 的 思维领域 事物的运 动是有规 律的 一切事物的运动都是有规律的 (2 2)规律规律具有具有客观性客观性 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 , 也不能被消灭 。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 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远而辍广。 2 2 、规律的特征规律的特征( (原理原理) ) (1 1)规律规律具有具有普遍性普遍性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 发展律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发展律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率皆有

13、法有法。 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 志为转移,这是否说明人在规律面 前无能为力? 思考 人们能够认识并利用规律 人工增雨:人类根据云的 情况分别向云体播撒致冷 剂、结晶剂、吸湿剂和水 雾等,达到降水的目的。 掌握了化学规律,能在 能制造各种化工产品( 如:晶体胰岛素) 认识了引力规律,克服地球引 力,发射火箭、卫星、飞船为 人类服务(如:卫星上天)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 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 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 、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 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 1、这要

14、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客观 规律办事。 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 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 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特别提示: 1、不能认为任何规律都是永恒存在、万古不变的。 2、不能认为规律有好坏之分。 3、不能认为思维规律是主观的。 4、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这不 能说明人在规律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5、人们对规律的认识和利用,并不意味着改变或创 造规律,规律是不能被改变或创造的,我们只能改 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 易错点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运动。 2.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唯心主义的具体表现 3.运动是相

15、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4.“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个观点既承认运动 又肯定了静止。 5.规律是永恒不变的 6.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属于自然 规律 7.人们可以发现、认识和利用规律,也可以制定、废除 、创造、消灭和改变规律 8.规律是事物之间的一种联系,因此,联系就是规律 9.“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 1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符合规律的普遍 性 课堂巩固 课堂小结 世界是物质的 物质是运动的 运动是有规律的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运动和静止关系: 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 发挥主观能动性,按规律办事 1.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2.

16、新陈代谢 3.昼夜循环 4.彗星、地震、预示着国家的兴衰 5.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6.万有引力 7.守株待兔 8.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 9.苹果落地 10.价值规律 判断下列哪些是规律? 1、我国古代思想家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 尧存,不为桀亡”,“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地 不为人之恶辽远而辍广。”这些话说明( ) A规律的存在和发生作用可以由人的主观意识决定 B自然规律具有客观性,社会规律不具有客观性 C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客观性 D规律是可以认识和利用的 C 当堂训练 2 2、“揠苗助长揠苗助长”事与愿违,事与愿违,“庖丁解牛庖丁解牛 ”事半功倍事半功倍, “揠苗助长揠苗助长”的错误主要在于的错误主要在于 : A.A.夸大的规律的客观性夸大的规律的客观性 B.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