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电压工程 09T教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942642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2.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电压工程 09T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高电压工程 09T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高电压工程 09T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高电压工程 09T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高电压工程 09T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电压工程 09T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电压工程 09T教材(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九章 雷电参数及防雷装置 高电压工程基础 主讲教师:田翠华 2 雷电是一种可怖而又壮观的自然现象,我国东周时庄子 上有记述:“阴阳分争故为电,阳阴交争故为雷,阴阳错行,天 地大骇,于是有雷、有霆。” 人们对雷电现象的科学认识始于18世纪中叶,著名科学家有 富兰克林(Franklin)、MB罗蒙诺索夫(Jiomohocob)、 LB黎赫曼(Phxmah)等,如著名的富兰克林风筝实验,第 一次向人们揭示了雷电只不过是一种火花放电的秘密,他们通 过大量实验取得卓越成就,建立了现代雷电学说,认为雷击是 云层中大量负电荷和正电荷迅速中和而产生的现象。特别是利 用高速摄影、自动录波、雷电定向定位等现代测

2、量技术对雷电 进行的观测研究,大大丰富了人们对雷电的认识。 3 能产生雷电的带电云层称为雷云。 雷云的形成主要是含水汽的空气的热对流效 应。太阳的热辐射使地面部分水分化为蒸汽,含 水蒸汽的空气受到炽热的地面烘烤而上升,会产 生向上的热气流。热气流每上升10km,温度下降 约10,热气流与高空冷空气相遇形成雨滴、冰 雹等水成物,水成物在地球静电场的作用下被极 化,形成热雷云。 雷云的形成 4 雷云的形成过程是综合性的。 强气流将云中的水滴吹裂时,较大的残滴带 正电,较小的水珠带负电,小水珠被气流带走, 于是云的各部分带有不同的电荷,这是水滴破裂 效应。 水在结冰时,冰粒会带正电,没有结冰的被风

3、吹走小水珠将带负电,这是水滴结冰效应。 5 最后形成带正电的云粒子在云的上部,而负电 的水成物在云的下部,或者带负电的水成物以雨或 雹的形式下降到地面。当上面所讲的带电云层一经 形成,就形成雷云空间电场。 由此可见,雷电的成因源于大气的运动。 6 作用于电力系统的雷电过电压最常见的( 约90%)是由带负电的雷云对地放电引起,称为 负下行雷,下面以负下行雷为例分析雷电放电 过程。负下行雷通常包括若干次重复的放电过 程,而每次可以分为先导放电、主放电和余辉 放电三个阶段。 先导放电阶段 主放电阶段 余辉放电阶段 雷电放电过程 8 一、雷电放电的三个阶段 先导放电: E 30kV/cm 主放电: (

4、约50 100s ) 电流极大( 数十上百千安) 余辉放电: v特点:电流不大 (数百安) 持续时间较长( 0.03 0.15s) v特点:存在时间极短 9 负雷云下行雷的过程 (a)负下行雷的光学照片描绘图 (b)放电过程中雷电流的变化过程 10 雷电参数 雷电放电受气象条件、地形和地质等许多自然因素 影响,带有很大的随机性,因而表征雷电特性的各种参 数也就具有统计的性质。 主要的雷电参数有: 雷暴日及雷暴小时、地面落雷密度、主放电通道波 阻抗、雷电流极性、雷电流幅值、雷电流等值波形、雷 电流陡度等。 11 1.雷暴日及雷暴小时 雷暴日Td 是指该地区平均一年内有雷电放电的平 均天数,单位d

5、/a 。 雷暴小时Th 雷暴小时是指平均一年内的有雷电的 小时数,单位h/a。 雷暴日与该地区所在纬度、当地气象条件、地形 地貌有关 Td 15 中雷区 40,多雷区;90,强雷区 (衡量雷电活动频繁的程度) 标准雷暴日:40 12 2 雷电流 雷击小接地阻抗(小于30欧姆)物体时,流 过该物体的电流定义为雷电流。其基本参数有雷 电流的幅值、波形、波头时间、陡度和极性 幅值 (Td20) 峰值等于或大于50kA的雷电流出现的概率为27% (Td20) 主放电通道波阻抗 300欧姆 13 电流的波形和最大陡度 波形 雷电冲击试验和防雷设计中常用的雷电流等值波形有 双指数波、斜角波和半余弦波三种。

6、 雷电流的等值波形 (a)双指数波 (b)斜角波 (c)半余弦波 14 t: 波头时间(波前时间) : 波长(半峰值时间) 1 4 s 平均2.6 s 2 0100 s 多为40 s 15 雷电流陡度 雷电流陡度是指雷电流随时间上升的速度。雷电流陡度 越大,对电气设备造成的危害也越大。雷电流陡度的直接测量 更为困难,常常根据一定的幅值、波头和波形来推算。DL/T 6201997标准取波头形状为斜角波,波头按2.6 考虑,雷电 流陡度 。计算雷电流冲击波波头陡度出现的概率可用 下列经验公式计算: 或 16 平顶斜角波 陡度 a= I/t= I/2.6 kA /s 防雷设计中取 t /2.6 /

7、40 s 17 当雷云电荷为负时,所发生的雷云放电为负极 性放电,雷电流极性为负;反之,雷电流极性为正 。实测统计资料表明,不同的地形地貌,雷电流正 负极性比例不同,负极性所占比例在75%90%之间, 因此,防雷保护都取负极性雷电流进行研究分析。 雷电流极性 18 3. 地面落雷密度 表征雷云对地放电的频繁程度以地面落雷密度来 表示,是指每一雷暴日每平方公里地面遭受雷击的次 数。地面落雷密度和雷暴日的关系式为: DL/T 6201997标准取 为基准,则 实测统计得:0.07 次/平方公里雷暴日 4.线路每百公里每年的雷击次数N 19 防雷保护设备 雷电放电作为一种强大的自然力的爆发是难以制止

8、的 ,产生的雷电过电压可高达数百至数千kV,如不采取防护措 施,将引起电力系统故障,造成大面积停电。 目前人们主要是设法去躲避和限制雷电的破坏性,基 本措施就是加装避雷针、避雷线、避雷器、防雷接地、电抗 线圈、电容器组、消弧线圈、自动重合闸等防雷保护装置。 避雷针、避雷线用于防止直击雷过电压,避雷器用于 防止沿输电线路侵入变电所的感应雷过电压。 20 避雷针(线)的作用:引雷 、泄雷 21 9.2.1 避雷针和避雷线保护范围 1.避雷针防雷原理 避雷针是明显高出被保护物体的金属支柱,其 针头采用圆钢或钢管制成,其作用是吸引雷电击于 自身,并将雷电流迅速泄入大地,从而使被保护物 体免遭直接雷击。

9、避雷针需有足够截面的接地引下 线和良好的接地装置,以便将雷电流安全可靠地引 入大地。 22 2. 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表示避雷针的保护效能,通常采用保护范围的 概念,只具有相对意义。避雷针的保护范围是指被 保护物体在此空间范围内不致遭受直接雷击。我国 使用的避雷针的保护范围的计算方法,是根据小电 流雷电冲击模拟试验确定,并根据多年运行经验进 行了校验。保护范围是按照保护概率99.9%确定的 空间范围(即屏蔽失效率或绕击率0.1%)。 23 (1) 单支避雷针 单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如图所示: 单单支避雷针针的保护护范围围 24 两线外侧的保护范围按单根避雷线方法确定;两线内侧的保护 高度由两线及保

10、护范围上部边缘最低点O的圆弧来确定。O点为假想 避雷针的顶点,其高度按下式计算: (2)两支等高避雷线 高度为h的两支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 式中: 两针间保护范围上部 边缘最低点高度,m D 两避雷针间的距离, m。 25 (3)两支不等高避雷针 两支不等高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如图所示。 两支不等高避雷针针的保护护范围围 26 (4)多支等高避雷针 由于发电厂或变电所的面积较大,实际上都采 用多支等高避雷针保护。三支等高避雷针所形成的 三角形的外侧保护范围分别按两支等高避雷针的计 算方法确定。四支及以上等高避雷针所形成的四角 形或多角形,可先将其分成两个或数个三角形,然 后分别按三支等高避雷针的方

11、法计算。 27 三支等高避雷针在hx水平面上的保护范围如图 (a)所示,图(b)所示为四支等高避雷针在hx水 平面上的保护范围。 三、四支等高避雷针针在hx水平面上的保护护范围围 (a)三支等高避雷针针在hx水平面上的保护护范围围 (b)四支等高避雷针针在hx水平面上的保护护范围围 28 2 避雷线防雷原理及保护范围 避雷线,通常又称架空地线,简称地线。避雷线的防 雷原理与避雷针相同,主要用于输电线路的保护,也可用 来保护发电厂和变电所,近年来许多国家采用避雷线保护 500kV大型超高压变电所。用于输电线路时,避雷线除了 防止雷电直击导线外,同时还有分流作用,以减少流经杆 塔入地的雷电流从而降

12、低塔顶电位,避雷线对导线的耦合 作用还可以降低导线上的感应雷过电压。 29 单根避雷线的保护范围如图所 示,在hx水平面上每侧保护范围的 宽度按下列公式计算: 当 时 时 式中:rxhx水平面上每侧保 护范围的宽度,m; hx被保护物的高度,m; h避雷线的高度,m。 单单根避雷线线的保护护范围围 避雷线的保护范围比避雷针小,因为其对雷云先导的畸变作用小于避雷针的缘故 30 两根等高平行避雷线的保 护范围如图所示。两线外侧的保 护范围按单根避雷线的计算方法 确定。两线间各横截面的保护范 围由通过两避雷线1、2点及保护 范围边缘最低点O的圆弧确定。O 点的高度应按下式计算: 式中: 两避雷线间保

13、护范围上部 边缘最低点的高度,m; D两避雷线间的距离,m。 两根平行避雷线线的保护护范围围 31 表示避雷线对导线的保护程 度,工程中常用保护角来表示 ,如图所示。保护角是指避雷线 和外侧导线的连线与避雷线的垂 线之间的夹角。保护角愈小,避 雷线就愈可靠地保护导线免遭雷 击。一般=20 30,这时即 认为导线已处于避雷线的保护范 围之内。 避雷线线的保护护角 绕击? 电气几何模型? 32 9.3 避雷器 避雷器是专门用以限制线路传来的雷电过电压或操作 过电压的一种防雷装置。避雷器实质上是一种过电压限制 器,与被保护的电气设备并联连接,当过电压出现并超过 避雷器的放电电压时,避雷器先放电,从而

14、限制了过电压 的发展,使电气设备免遭过电压损坏。 避雷器的常用类型有:保护间隙、排气式避雷器(常称 管型避雷器)、阀式避雷器和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常称氧 化锌避雷器)四种。 33 第三节 避雷器 n一 基本要求 避雷器就是一种普遍采用的侵入波保护装置,它是一种过 电压限制器。 n基本要求: (1)保护装置的冲击放电电压Ub(i)应低于被保护设备绝缘 的冲击耐压值。 n(2)放电间隙应有平坦的伏秒特性曲线和尽可能高的灭 弧能力。 34 一、保护间隙 优点:结构简单、价廉。 缺点:保护效果差,与被保护设备的伏秒特性不易配合 ;动作后产生的截波,对变压器匝间绝缘有很大的威胁。因 此它往往与其它防护措施

15、配合使用。分散性大。仅用于I0kV 以下的配电网中 保护间隙常用双羊角状间隙,取其 有电弧上吹特性,我国常用于3 10kV 电网中。保护间隙有一定的限制过电压 效果,但不能避免供电中断。 工频续流? 过电压消失后,由工频电压形成的工频电弧继续流过间隙 35 二、管型避雷器 外间隙 内间隙 1产气管;2胶木管套; 3棒电极;4环形电极; 5贮气室;6动作指示器 能熄灭的续流具有一定的上限和下限。 排气式避雷器的主要缺点: 1) 伏秒特性太陡,放电分散性较大,难以和被保护设备实现 合理的绝缘配合 2) 排气式避雷器动作后会产生高幅值的截波,对变压器的纵 绝缘不利 线路保护,变电站的进线段保护 36

16、 三、阀型避雷器 当过电压达到间隙动作电压,间隙动作,冲击电流经阀 片流入大地;之后,阀片仅受到工频电压作用,由于非线性 关系,阀片电阻值增高,使流过的工频续流受到限制,并在 第一次过零瞬间,由间隙将此续流切断。 注意:避雷器从间隙击穿到工频续流被切断不超过半个周波 ,因此电网在整个过程均保持正常供电。 37 普通阀式避雷器(火花间隙、非线性电阻) 单个火花间隙的结构 a.保证间隙中 的电场为均匀 电场,伏秒特 性平缓;b.电 晕可缩短间隙 放电时间 阀片的伏安特性 多个短间隙串联易 于切断工频续流。 (复合与散热) 多个间隙串联电压分布 不均匀,使避雷器灭弧 能力降低。可使用并联 电阻使电压分布均匀。 a. 当电流增大时,阀片呈现 低阻值,使避雷器上电压降 低,增加了避雷器的保护效 果。b. 希望在工频电压升高 后流过间隙阀片的续流不超 过规定值,此时阀片呈现的 电阻要有足够的数值。 普通阀式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