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内容才能更好地达成体育教学目标.pdf

上传人:da****in 文档编号:115940679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77.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选择内容才能更好地达成体育教学目标.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选择内容才能更好地达成体育教学目标.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选择内容才能更好地达成体育教学目标.pdf(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学教学参考 教 学 时 空 如何选择内容才能更好地达成体育教学目标 广西兴业县蒲塘 高中( 5 3 7 8 2 0 ) 何国玲 由体育课变为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课程, 由体育 教学大纲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变革, 使多数惯于 在 体育教学大纲 的规定下 , 兢兢业业地安排完成大纲 内容任务的教师,感到无所适从。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 准 里没有规定具体的学内容 , 它是通过 目标统领内 容, 只是提出活动的建议 , 而不是规定, 也没有哪些具体 的技术性动作要领去进行练。在这样的新课程背景 下 , 如何选择教学内容才能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7 对五个领域学目标的理解 : ( 一 ) 运动参与目标

2、( 二 ) 运动技能 目标 ( 三 ) 身体健康 目标 ( 四 ) 心理健康 目标 ( 五 ) 社会适应 目标 针对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的教学 目标 , 没有了统 一 的大纲, 我们如何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才能更好地达成 教学 目标呢?以往的体育教学大纲是按照各个年级分别 设置教学 目标 ,教学要求规定教学内容和时数比例, 这 给老师的工作带来了方便, 但没能充分考虑各地 、 各学 校的差异, 要求所有的学校“ 齐步走” 。而 标准 里的五 个领域学目标 , 给每个学校 、 老师和学生在选择教学 内容上留有很大的空间, 也就是说, 不管选择什么内容 、 采用何种方法, 只要有助于达成学目标就行。

3、另外, 由 于 标准 对学生情意和健康方面的要求比较具体, 教师 必须全面地学和领会 标准 的精神, 理解每个学领 域各水平 目标以及达到水平目标的学要求,从地区、 学校和学生 的实 际出发 ,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 中心 , 而 不是以运动项 目或教师为中心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 因此, 教师在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时 , 可以考虑 以下几 点原则 : ( 一 ) 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 传统的体育教学大纲特别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化 和竞技化, 因而所规定的许多教学内容不符合学生身心 的发展,结果造成了许多学生对体育课的教学 内容不 感兴趣,也影响了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 9 6 中学教学参考

4、( 下旬1 2 0 0 9 4 总第 l 2 期 l 性。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标准是按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 来划分 学生学 水平 的 ,并按 学 水平 来设置 学 目 标 。 ( 二 ) 注意教学内容 的实效性 所谓实效性 , 简单地讲, 就是某一活动是否实用 , 是 否简便易行 , 是否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体育课程是 一 门以身体活动为主要手段 、 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 要目的的课程。可以这样认为, 一切对学生健康有利的 教学内容都可以纳入选择的范围之内, 这样 , 可使体育 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 三 ) 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 规范化的教学内容体系 , 与学生的活泼好动 、 求新 追

5、异、大胆冒险等体育学本能行为产生极大冲突 , 并 压抑、 遏制了学生张扬和释放身体活动的本能, 导致学 生缺乏积极性 , 学处于消极状态 , 结果使许多学生对 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失去兴趣 , 并厌恶体育课。因此, 在选 择体育课程内容时要关注学生的学兴趣 , 对现有的运 动项 目进行适当的改造, 或引进一些学生喜欢的新兴体 育项 目, 那些普遍不受学生欢迎的运动项 目完全可以不 选择 。 ( 四 ) 注意教 学内容的科学性 选择教学内容要注意健身性和兴趣性, 但并不意味 着未来的体育课程就不关注教学内容的科学性。 为了适 应学生的身心特征, 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 可以对一些 竞技运动项目进行适当改造 , 如简化规则 、 修改内容、 改 造场地器材 、 降低难度等。同时, 也可以根据本地、 本校 的实际情况, 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些学生喜欢的趣味项 目。根据民族地域的不同, 开发民族 、 民间传统体育资 源, 以增加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 标准 对教学内容并没有作出明确 、 具体的规定。 它以目标的达成来统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各 地 、 各校和教师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内容, 采取多种不 同的形式和方法去达成课程教学目标。 ( 责编黄晓周侯辰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