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氢车间应急预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939806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制氢车间应急预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制氢车间应急预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制氢车间应急预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制氢车间应急预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制氢车间应急预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制氢车间应急预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氢车间应急预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_公司制氢车间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单位:预案编号:实施日期:编制:审核:签发人:_公司_年_月_日 引言 为了加强_制氢_车间的管理,保障我公司职工和周边车间和员工生命财产的安全,防止突发性重大事故的发生,并能在事故后迅速有效的控制事故,防止事故的扩大及蔓延。根据GB4962-2008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范,_公司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本着“提高职工对制氢站事故应急处理能力”,“预防为主,自救为主,统一指挥,分工负责”的原则,特修订_公司制氢车间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本预案自颁布之日起实施。目录:1. 预案编制说明1.1 预案编制目的1.2 适用范围2. 编制预案的规范性引用文件

2、3. 名词解释4. 预案编制要求5. 预案编制内容5.1基本情况5.2危险目标及其危险特性5.3主要危险目标发生事故对周边区域可能造成的影响5.4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及主要职责5.5报警、通讯联络方式事故善后处理工作5.6事故发生后的处理措施5.7人员的紧急疏散、撤离5.8事故现场的处置5.9人员搜救和救治5.10现场保护和清消5.11救援保障5.12事故救援工作终止程序5.13应急培训计划5.14预案演练1预案编制说明1.1目的根据“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为了在发生事故时,能以最快的速度发挥最大的效能,有序地开展救援工作,快速地控制事态的发展,尽最大可能地保证车间内外人

3、员的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提高对突发事故的应急处理能力,降低事故灾害损失。1.2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制氢车间内发生的火灾爆炸事故、氢气泄漏事故的应急处理。2.编制本预案的规范性引用文件GB 50177-2005氢气站设计规范GB4962-2008氢气使用安全技术规范3.名词解释制氢站氢气系统爆炸:是指发制氢站内氢电解系统、氢储系统的爆炸。换言之,氢气系统爆炸是指制氢站氢气发生爆炸从而引起的事故。操作员:有资格或正在接受生产操作培训的员工。应急人员:所有在紧急情况下负责的人员。4、预案编制要求制氢车间根据火灾和爆炸各种情况进行编制。要求详细、具体、适用。5、预案编制内容5.1、基本情况制氢车间负责

4、对公司内_供氢工作。及时补充充足、合格的氢气是现场生产稳定、可靠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氢气渗透性强,与空气混合后易发生火灾、爆炸等严重后果。因此,做好氢气系统防火、防爆是保证周围生产、生活正常进行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制氢站采用电解水制氢的工艺,制氢设备为_生产的_制氢设备,正常为每小时产氢_m3,最大工作压力为_MPa,共_套设备切换运行。制氢设备制备符合要求的氢气后,导入储氢罐内储存,根据现场需要,通过管路输送到现场。 5.1.2生产班制和劳动定员1、生产班制(1)年工作日360天(2)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一班制,生产工人及辅助生产工人均为三班制。2、劳动定员本项目根据生产工艺确定劳动定员

5、为 人,其中生产工人 人,管理人员 人、技术人员 人。劳动定员表序号全站定员人 1工 人人 2技术人员人 43管理人员人 5.2危险目标及其特性5.2.1概述氢气还是一种强还原剂,可同许多物质进行不同程度的化学反应,生成各种类型的氢化物。氢气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气体。在空气中的爆炸极限:上限755,下限4:在纯氧中的爆炸极限:上限94,下限4。氢气的着火性能随着温度和压力的不同而变化。通常压力增加,温度上升,可燃气体混合物的着火下限降低,上限提高,着火范围变宽。压力、温度下降则相反。氢气的燃烧过程由于密闭、引燃的状况和气体组合等条件的不同,可以成为爆炸和爆轰两种燃烧反应中的任何一种。 与空气混合

6、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热或明火即会发生爆炸。气体比空气轻,在室内使用和储存时,漏气上升滞留屋顶不易排出,遇火星会引起爆炸。氢气与氟、氯、溴等卤素会剧烈反应。5.2.2制氢车间生产特点:连续性强、工艺流程长、流程复杂、高温、高压、易燃、易爆。5.3、主要危险目标发生事故对周边区域可能造成的影响1、生产过程中氢气蒸气云爆炸的破坏力较小,对设备和人造成一级伤害的范围在2.9m,对设备和人造成二级伤害的范围在5.8m,对设备和人造成三级伤害的范围在14.5m左右。相对来说破坏范围较小,但对电解车间的操作工仍然存在一定的危险性,特别有时氢气在电解槽内爆炸,不仅会对设备造成直接损失,而且电解槽碎片和温度较

7、高的电解液也有可能对员工造成伤害,因此电解时仍需小心操作,防止安全事故发生。5.3.4危险目标周围的安全、消防设施车间消防栓_个,配备消防水带_根,灭火器_个。54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及职责为了便于事故处理的统一指挥、协同处理需要,设车间内部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该组织机构由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和应急救援分队构成。5.4.1.、应急救援机构组成及职责5.4.1.1、机构人员构成人员组 长:副 组 长:成 员:5.4.1.2主要职责(1)在氢站氢系统发生爆炸事故后,立即按本预案规定的程序,组织有关力量赶赴现场进行事故处理,使损失降到最低限,迅速进行恢复和满足现场送氢的需要。(2)负责向_公司报告本

8、厂的事故情况和事故进展情况。(3)负责氢气系统爆炸发生后,涉及到临时封闭道路及其它影响到附近居民的解释和宣传工作。爆炸扑救后,负责组织对现场的恢复工作。(4)各应急小组在氢气系统爆炸发生后,应立即按职责分工,赶赴现场组织事故处理,首先,要按照保人身、保设备的原则,如现场发电机氢系统指标不符合要求,应考虑停止机组运行,避免重大设备损坏事故;尽快恢复氢系统运行。(5)事故处理期间,要求各岗位尽职尽责,联络渠道要明确畅通,联络用语规范,认真做好有关情况的记录工作。(6)制氢站要对事故发生的现象、设备损坏情况和事故处理经过一定要记录清楚,等待备查。(7)事故应急处理的终止:所有停运机组均恢复正常运行,

9、制氢站送出合格、充足的氢气为制氢系统爆炸事故应急处理的终止点。(8)组织和提供事故恢复所需要的备品备件。组织事故恢复所必需的生产车辆。组织实施事故恢复所必须采取的临时性措施。(9)完成制氢站氢系统爆炸事故(发生原因、处理经过、设备损坏和经济损失情况)调查报告的编写和上报工作5.4.2成立事故应急小组(1)消防救援组(2)现场勘察分队(3)医疗救护队(4)物资保障应急组(5)人员搜救分队(6)事故抢修分队(7)车间级应急救援队(8)通讯保障组5.4.2.1分组职责治安消防队:由安全环境部保安队组成。担负现场灭火、警戒、治安保卫工作和道路交通管制工作。负责人:安全环境部经理。现场勘察分队:由重大危

10、险源所在车间内技术人员和岗位工人组成,人数在23人。主要负责对事故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实地勘察,找出事故原因,为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提供准确、可靠的决策依据。 负责人:车间主任医疗救护队:由安全环境部医务室组成。担负受伤、中毒人员抢救工作,若无法处理立即安排送当地医院抢救。负责人:安全环境部经理。物资供应队:由采购部、总经办组成。担负救援物资的及时供给和生活必需品的后勤保障。 负责人:采购部经理。人员搜救分队:由24名身体强壮的人员组成,其中至少有一人必须是事故所在单位的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或岗位工人,另外的人员由保卫人员和岗位人员组成。主要负责进入事故区域,对事故现场有无人员被困或受伤进行仔细搜寻,

11、并在第一时间将其救出危险区域。 负责人:车间主任或技术人员事故抢修分队:由24名身体强健、技术能力较强的机修人员组成。主要负责对事故区域内发生损坏并导致危险物质泄漏的设备进行抢修,消除泄漏源。 负责人:机修车间车间主任车间级应急救援队a各车间分别组建应急救援队,负责本车间的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并服从指挥部的统一调配。b各车间主任为队长,副主任为副队长。负责组织本车间范围内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5.5、报警、通讯联络方式5.5.1事故报警事故发生后由当班班长立即向车间主任汇报,由车间主任根据情况,发布命令启动执行本应急预案。车间主任向主管的二级单位运行应急组首先下达应急预案启动令,运行应急组应立即在

12、运行范围内,紧急启动本预案,各就各位,组织事故的应急处理5.5.2 通讯联络5.5.2.1公司内部通讯联络通信联系电话按本厂下发的电话号码簿执行。在事故发生后,通信应急小组,全力确保与各单位及各小组人员联系的畅通。5.6事故发生及处理措施爆炸发生后,值班员立即断绝氢源或用石棉布密封漏氢处,不使氢气逸出,并用二氧化碳或灭火器灭火。1、值班员无法采取有效措施扑救时,立即切断有关设备电源,报火警119,同时汇报班长、车间主任等领导。报告的主要内容:爆炸发生时间,爆炸情况,有无人员伤亡,设备有无损坏,需要救灾物资人员等。2、主任领导、班长等有关人员接到爆炸通知后迅速赶赴现场组织扑救,防止灾情扩大,停止

13、向外补氢,关闭所有的补氢门。3、所有人员必须服从厂部统一指挥,统一高度,一切从保人身安全,保设备大局出发。4、在扑救爆炸过程中,如有人员烧伤,必须首先抢救受伤人员,以保人身安全为原则开展各项工作。5、爆炸处理期间,各岗位尽职尽责,通讯设备畅通,联络用语简单规范,认真做好有关情况的记录工作。6、爆炸扑灭后,分场领导应组织恢复抢修,恢复制氢设备系统运行,保证下游工序用氢工作。7、分场领导应组织人员分析发生爆炸原因,抢救过程、损失、采取措施等汇报厂部有关单位。5.7、人员的紧急疏散和撤离5.7.1、在进行必要人群疏散和撤离前,必须先确定事故当时的风向,对事故时风向的判断应以现场设置的风向标的指示为准

14、。然后根据事故的大小不同,确定需要疏散和撤离的人员数量与范围。对于小量泄漏事故和火灾事故,且不存在进一步扩大的前提下,事故区域内的人员在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后可撤离出事故区域。5.7.2、在进行事故撤离时,范围较小时,人员撤离工作由事故区域的负责人负责组织进行,撤离出事故区域后,由事故区域负责人或事故所在车间的值班领导负责前进人员的清点,以确保危险区域内人员的安全撤离。对于较大范围内人员的撤离工作,由公司应急救援指挥小组中专门人员进行,对撤离至安全区人员数量的清点工作由公司企管部负责员工考勤的人员进行。当事故已经威胁到公司周边区域人员和企业安全,需进行相应转移时,由公司总经办负责与有关的政府职能部门联系,并按政府的有关指令进行相应救援工作。5.8事故现场的处置事故发生后,为尽可能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防止事态的加剧和恶化,相关事故应急救援分队人员必须按照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的安排进入事故区域开展相应的事故救援工作。5.9 人员搜救与救治为保证事故区域内人员的全部撤离以及被困受伤人员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救护和治疗。人员搜救分队在佩带好相应防护器具(戴空气呼吸器,穿防护服)的条件下,首先进入事故区域,对事故区域内是否存在被困和受伤人员进行查找和确认,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