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连轧技术改造项目厂房及设备基础桩基施工组织设计》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5939483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冷连轧技术改造项目厂房及设备基础桩基施工组织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冷连轧技术改造项目厂房及设备基础桩基施工组织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冷连轧技术改造项目厂房及设备基础桩基施工组织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冷连轧技术改造项目厂房及设备基础桩基施工组织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冷连轧技术改造项目厂房及设备基础桩基施工组织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冷连轧技术改造项目厂房及设备基础桩基施工组织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冷连轧技术改造项目厂房及设备基础桩基施工组织设计》(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技术部分1、工程概况1.1工程概况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冷连轧技术改造项目厂房及设备基础桩基工程位于太钢厂区内冷轧区域,工程内容包括桩基工程(PHC桩)、3#热线基础、两条RAP线基础及附属电器室厂房基础等设施。质量要求为:分项工程合格率为100%,单位工程合格率为100%。1.2编制依据本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编写依据是:国家及行业有关标准、规范及规程;本次招标文件;我单位的施工经验和各种管理规章制度。参照的国家和行业有关标准、规范及规程如下:(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30-2001)(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3)工程测

2、量规范(GB50026-2007)(4)建筑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GB/T50328-2001)(5)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评价标准(GB/T50375-2006)(6)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1)(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9)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GJ106-2003)(10)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11)、施工现场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2005)(12)、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1.3编制原则(1)保护环境、文明施工;(2)加强领导、强化管理

3、、安全优质、确保工期;(3)合理利用本地资源,降低工程成本;(4)科学组织,合理安排,优化方案,推广新技术、新工艺。2、总体组织规划及平面布置图2.1总体施工组织布置本工程目前没有详细的施工图纸,工程量为招标文件暂定量,本规划根据招标文件总工程量进行安排。在施工场地及水泥供应满足施工要求的情况下,拟采用15-20台左右深层搅拌桩机进行搅拌桩施工,具体设备数量根据甲方工期要求进行调整,保证满足施工需要。设备根据构筑物具体施工图工程量进行分片、分块施工,达到设备人员的最优化配置。2.2 施工规划若我公司中标,我公司将在接到中标通知书三天内组织项目部人员进驻现场,组织前期准备。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完善施

4、工现场平面布置图,确保设备、人员、材料提前准备就绪。 我公司将派出一流的项目班子,一流的施工设备,组织施工确保本工程质量达到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优良标准,确保本工程为精品工程。 项目总体目标为: (1) 分项工程合格率为100%,单位工程合格率为100%,优良率达95%以上。 (2) 消除质量通病。 (3) 杜绝因工死亡、重伤事故,因工受伤率控制在0.5以下。(4) 确保达到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的要求。 2.3 施工现场平面布置示意图 为了保证本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根据现场条件和有关要求对施工场地进行合理布设,综合考虑生产各环节间的关系和生活诸多因素,合理使用有限场地,使生产在施工期间保证安全的

5、前提下达到最优化配置。在甲方指定的施工区布置临建、材料场地;把现有的电源接入点引入场地施工需要布置的区域,在方便施工而不影响兄弟施工单位施工的地方放置输送泵和配电柜。现场施工道路利用现有的厂区道路,施工场地内临时道路根据需要进行修建,施工完毕后进行拆除,恢复。综合考虑生产各环节间的关系和生活诸多因素,合理使用有限场地,使生产和生活在施工期间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达到最优化配置,具体施工布置详见附图一施工平面布置示意图、附图二临时用地表。 3、施工准备3.1施工现场准备3.1.1组织勘察施工现场,了解现场地面、路面、内外通道、场地地质条件及周围环境情况;3.1.2按合同规定的时间进入现场,搞好生产、办

6、公及施工人员等临时生活设施的建设; 3.1.3做好通水、通电及现场安排布置,现场悬挂“五牌一图”(即工程概况牌、安全施工牌、消防保卫牌、主要管理人员名单及监督电话牌和施工平面图); 3.1.4加强与业主、监理单位的联系,掌握其施工时的具体要求;3.1.5熟悉图纸,作好图纸会审前期工作;3.1.6认真研究工程各轴线及桩位的相对位置关系,向业主主动索取基准点的资料 ,制定放线方案和措施,并报监理审查;3.1.7检查进场各种施工机械设备的进场、组装和调试工作,并做好各易损、易耗件的储备工作;3.1.8按现场平面布置图规划堆放好弃土地点、原材料的堆放位置、水泥浆搅拌泵送场地;3.1.9对施工桩位平面图

7、中的桩位进行编号,方便施工;3.1.10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及有关规范规定,对作业班组进行图纸技术交底工作,作好施工前安全文明教育。3.2施工材料准备3.2.1提前做出水泥用量预算,排除日计划、周计划并报甲方予以调拨;3.2.2水:根据现场条件,解决水泥浆用水。3.2.3 按计划组织施工材料进场;3.2.4水泥进场前,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及试验报告单,经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确认后,进入施工现场,专门存放在水泥库内,入库的水泥按品种、强度等级、出厂日期分别标识堆放,并设置标志,做到先到先用,防止混掺使用。水泥存放时应垫起,离地约30cm,离墙应在30cm以上,堆放高度一般不超过10层。3.3 技术准备3.

8、3.1组织技术人员熟悉图纸及有关资料,通过图纸会审掌握设计人员的设计要求及施工要求,并做好会审纪要;3.3.2做好三级技术交底,尤其对工程的设计重点、主要变更及施工中应注意的特殊工序及质量要求。要进行详细的文字交底,做到人人心中有数,严格按设计及规范有关要求施工;3.3.3认真阅读研究相关施工图纸及其它技术资料,获取基准点的资料,制定放线方案和措施,作好测量定位工作,并作好记录;3.3.4认真熟悉并掌握施工现场的工程地质情况及有关的水文资料; 3.3.5做好各工种岗前培训工作,特种工种要求持证上岗;3.3.6做好各级安全文明施工交底工作,真正做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3.4劳动组织准备3.4.1

9、建立施工项目领导机构。根据工程规模、结构特点和复杂程度,确定施工项目领导机构的人选和名额;遵循合理分工与密切协作、因事设职与因职选人的原则,建立有施工经验、有开拓精神和工作效率高的施工项目领导机构。3.4.2按照开工日期和劳动力需要量计划,组织工人进场,安排好职工生活,并进行安全、防火和文明施工等教育。3.4.3配备特种技术等级证、上岗合格证及资格证的工人及管理人员。3.5 机械设备配备3.5.1拟采用15-20台左右深层搅拌桩机进行搅拌桩施工,具体设备数量根据甲方工期要求进行调整,保证满足施工需要。3.5.2进场前组织人员对设备进行检修和维护,并进行试运行工作;3.5.3对其它设备和钻机的配

10、套设备进行检修和试运行;3.5.4购买一定数量的各种机械设备的易损件,以备施工中换用。4、深层搅拌桩施工方案及技术措施4.1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工艺:平整场地、测量放线位钻机就位准确对点、调整垂直度搅拌下沉水泥浆配制搅拌注浆提升至桩顶标高注浆、搅拌、提升拔除注浆管清洗钻机移至下一桩位。流程图如下:搅拌机就位、调整垂直度平整场地、放样钻机就位搅拌下沉拌制水泥浆注浆、搅拌、提升重复搅拌下沉重复提升关闭搅拌机搅拌机移至下一桩位4.2施工技术要求4.2.1测量定位通过深层搅拌桩机步履自行至桩位处对中。当地面不平时,应调整塔架杆或平台基座,使搅拌机保持垂直。桩位偏差不大于50mm。由于止水桩泥土置换量大,用

11、间接控制桩位的办法控制桩位,平行于支护桩轴线设置两条线绳,在线绳上按桩的距离做好标识,桩移位时可按线绳的标识进行移动桩位。4.2.2浆液配制严格控制水灰比,按设计要求进行浆液的配制,待深层搅拌机下沉到桩顶标高时,即开始按设计确定的配合比拌制水泥浆,水泥浆必须充分拌和均匀。4.2.3喷浆搅拌下沉桩位对中后,开启电机,开启灰浆泵将水泥浆压入桩内,使搅拌钻头边搅拌,边切土下沉。4.2.4喷浆搅拌提升深层搅拌机下沉到设计深度后,并且边喷浆,边旋转搅拌钻头,同时严格按照设计确定的提升速度提升深层搅拌机。 4.2.5重复搅拌下沉和提升待搅拌桩机提升到设计加固范围的顶面标高时,为使土体与水泥浆搅拌均匀,再次

12、下钻至桩底后提升至桩顶,进行二次搅拌,采用两喷四搅工艺,料斗中的水泥浆应正好排空。4.2.6移位将深层搅拌机移位,重复上述15步骤,进行下一根桩施工。4.2.7清洗当晚上不能连续施工或出现异常情况时,停工后向集料斗中注入适量的清水,开启灰浆泵,清洗全部管路中残余的水泥浆,直到基本干净,并将粘附在搅拌头上的软土清除干净。4.3施工质量控制4.3.1保证垂直度:为使搅拌桩垂直于地面,要特别注意深层搅拌机的水平和导向架对地面的垂直度,应控制机械的垂直度偏斜1.0。始终保持机架垂线垂直于下标志钉。4.3.2保证桩位准确度:布桩位置与设计误差不得大于20mm,而成桩桩位偏差不应超过50mm。用标志线、标

13、志杆进行控制。4.3.3水泥应符合要求:对于喷浆搅拌工艺所使用的水泥浆要严格按设计的配合比拌制,制备好的水泥浆不得有离析现象,停置时间不宜过长。为防止水泥浆发生离析,应将水泥浆留在灰浆拌制机中进行不断搅动,直到送浆前才缓慢倒入集料斗中。对停置时间超过2小时的水泥浆不得使用。用水尺测量水深,水泥计量投放。4.3.4确保搅拌施工的均匀性:a.搅拌机械预搅下沉时应使土体充分搅碎。对遇到硬土,搅拌机下沉速度过慢时,对于喷浆搅拌可采用冲水下沉,但在喷浆提升前必须将输浆管中的存水排净。b.严格按设计确定的参数控制水泥浆的喷出量和搅拌提升速度。水泥浆的供应必须连续;一旦因故中断,必须将搅拌头下沉到停浆面以下

14、0.5m处,待恢复供浆后再搅拌提升,以防断桩。c.应控制重复搅拌时的下沉和提升速度,以保证加固深度范围内每一深度均得到充分搅拌。4.3.5确保壁状加固体的连续性:对设计要求搭接成壁的桩应连续施工,相邻桩的施工间隔不得超过12小时,相邻桩的重叠满足设计要求。两机接头处和因故超过12小时的连接处,应在帷幕桩外侧增打不少于2根的桩,以确保连接处不漏水。4.3.6施工记录应详尽完善:施工记录必须有专人负责,深度记录偏差不得大于5cm;时间记录误差不大于1min,施工中发生的问题和处理情况,均应如实记录,以便汇总分析。4.3.7接桩头时要有补桩措施,确保搅拌桩搭接符合设计要求。5、工期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

15、5.1工期计划按照招标文件要求承诺按甲方要求完成施工。根据甲方总体施工进度合理安排施工节点时间,配合甲方总体施工进度安排,确保达到科学、优化的进度安排。5.2保证工期的措施根据施工期间影响施工计划的潜在问题和施工进度计划中的关键路径,为保证工期的实现,拟采取以下措施:5.2.1保证工期的组织措施5.2.1.1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项目组织保证体系,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在项目经理的领导下,强化施工管理,建立严格的责任制。项目部成员配置齐全,责任分明、层层把关。积极配合项目法人及监理工程师的工作,有事共同协商,保证工程的连续性。5.2.1.2选派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专业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组成项目经理部和各专业施工队。5.2.1.3按计划组织施工人员进场,搞好临建设施。5.2.1.4抓好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做到“五落实”:即组织落实、技术落实、资金落实、材料落实、机具落实。5.2.1.5积极加强施工生产调度,同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密切配合,定期召开现场协调会,并把协调会形成制度,要确定协调会的时间,参加人员、解决问题的办法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