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瘦身.pdf

上传人:da****in 文档编号:115938723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69.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例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瘦身.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例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瘦身.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例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瘦身.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例谈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瘦身.pdf(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I 茎: 墼 二 象所表达的意义 ,再结合意象所传达 的情感去把握作 者在整 首诗 当中的情感 , 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第一 、 根据传统 古诗词 中的意 象的意义 来把握意 象特征 , 理解作 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 : 月光 、 月亮 : 常用来寄托情思 春江花月夜 : “ 春 江潮 水连海平 海上 明月共潮 生。 ” “ 不知江月待何 人, 但见长江送流水 。 ” 整首诗围绕 月亮来描 写 表达作者思念之情 菊花 : 花中四君子 表现高傲的一种风格 屈原 离骚 : “ 朝 饮木兰之 坠露 兮 夕餐秋 菊之落 英。” 诗人以饮露餐花 象征 自己品行的高尚和 纯洁 杜鹃鸟 : 象征凄凉 、 哀伤

2、的情感 李 白 闻王 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 “ 杨花 落尽子 规啼 , 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 月 随君 直到夜 郎西 。” 子规即杜 鹃 , 此处用杜 鹃来寄托 自己内心凄凉 、 哀伤的情 感 例如 : 元代词人 马致远 著名之 作 天净沙 秋思 “ 枯藤老树昏鸦 , 小桥流水人家 , 古道 西风瘦马 夕阳两 下 , 断肠人在天涯。” 整首词三句用十八个字 流畅地用 九个意象描述 , 画面立刻呈现在眼前 枯萎 的藤条爬上 了枝叶凋零 的老树 , 天空传来老了 的乌鸦 的声声哀鸣 流水潺潺 , 走过小桥 , 不远处可 以看到村庄 “ 流水” 在 古代诗歌里 , 水和绵绵的愁思联系在一

3、起 多表达世 事 无常 , 命运多舛的哀愁与伤感 。而“ 枯藤 老树 昏鸦” 则表现 的是秋天 的意象。整首诗以乐景写哀情 烘托了 离家的游子 , 沦落他 乡内心 无助忧伤 的情 感 体 现了游 子漂泊 的羁旅愁思 , 无奈的思 乡之情。这首词运用了寓 情于景的手法 , 将作者的情感用意 象表现传达出来 又如 , 菊花 、 田园 、 风 、 鸟 、 酒 、 云等常常代表 田园生 活的象征 。例如陶渊明 的 归去来兮辞 中“ 携 幼入室 。 有酒盈樽。” “ 云无心一出岫, 鸟倦 非而 知还 ” 等 来 表 示田园生活 的恬静以及诗人对 田园生活 的喜爱 第二 、 分析个性 , 了解 诗人惯用

4、的意 象群 。所有的 事物有 共性 也有个性 , 虽然大部分是常规 的意象意义 但是有时候 ,感情色彩在个别诗 词和诗人 中存在 细微 的变化。这就要求老师和学生把 握好作者 的个性风格 以及养成整体理解的方法 ,甚至有 时候 还需要了解作 者所生活的朝代和历史背景 ,这样 有利于更有联 系的 去理解意象所传达的情感 李 白, 诗人 的性格是慷慨激 昂并且浪漫的 因此 多 用黄河 、 大鹏 、 明 月等 。屈原是楚辞的代表诗人 惯 用的 意象群多为美人 、 香草等。虽然有传统的意义。 但是也 应该根据诗人的性格还 有整 首诗 的情感来进行分析 例 如 : 陶 渊明 饮 酒 中 “ 采菊 东 篱

5、 下 , 悠然 见 南 山 。” 此句诗中的“ 菊” 意象 表达的是一种 闲适 悠闲的 情感 , 描述了一种悠然 自得的田园生活 8 8 自居易 , 一生平淡 。其 常用的主要意 象就 是松竹 、 白发 、 笼禽 、 花 、 琵琶等意象。来抒发 自己的心理 例 如 , 其诗歌 琵琶行 中“ 我 闻琵 琶 已叹 息 又 闻 此语 重唧唧 ” “ 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 月夜 往 往取酒还独倾” 等体现 自己内心凄凉的感情 杜甫 , 一生追求仕途 , 可是空有一身 才能却屡屡怀 才不遇 。心 中十分的愤慨。其主要用茅草 、 秋风 、 白发 、 雨等意象来体现 自己的内心情感 例如 , 诗歌

6、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中写道 “ 八 月秋高 风怒号 , 卷 我屋 上三 重茅。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 麻 为断 绝。” 等体现 了诗人内心孤苦 的情感 学 习诗 词最 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意 象教学 意象是 诗词的灵魂所在 , 是 诗人 寄托情感的载体 , 意象教学可 以提高学生 的审 美 , 有利于学生把握 诗词的意蕴 我们 在教学或者学 习诗词 的过程 中 要利用正确 的方法来 把握意象所传达的情感 作者单位: 安徽六安市六安一 中东校 区 俐谈高中语丈阅 读教学瘦身 国 吴蔚萍 考察我们的一些语文课堂 , 在带来新气 象的同时 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 教学 目标纷繁模糊 教学环节 臃肿 琐 碎

7、 , 阅读文 本过度解读 , 课 堂拓 展不加节 制 导 致 语 文课堂 教学 中看不中用 , 表面奢华 热闹 实际上是教学 资源 、 教学活动 的严 重浪费 。这一切与“ 有效” 的课堂相 违背 , 看来给语 文阅读教学“ 瘦身” 已刻不容缓 笔者以 为 , 语文教 学要走向务实 、 高效 , 就要减 少环 节 删 繁就 简 , 引领学生涵咏感悟 , 凸显语文学科本色 一 、教学 内容有所选择 简要不缺其真 教师的专业能动性之一体现在对 教学内容 的选择 上。老师不仅 要知道自己为什么选教这些内容 而且要 使整堂课所选教学内容相对 集中 ( 一) 挖掘教材价值 精选教 学内容 为保证教学内容

8、 的有效 , 我们 必须进 行预设 耍对 教学的内容进 行适 当的“ 裁减” , 而不必全盘接受 文本 处理 很 重要 的一 点就是 有 时候 可以 攻其 一点 兼及 其 余 , 甚至攻 其一点不及其余 才能确保教学 的重点和难 点的有效 突出。 对同类内容合并处理 。 如 必修 三 肖邦故园 祖 国 土 等 文主要 是让学 生结合 自己的体验与认 识 了解祖 国的文化内涵 ,认识祖 国对个体 的意义以及 自己对 国 家所应承担的责任 。基于此 , 我们 可删繁就简 合并二 文进行整 合处理 , 重点在 人际伦理 ( 爱国 ) 挖掘 上而 不 必牵技拉蔓。 用典型作品引领同类。 南州六 月荔枝

9、丹 文体特 征非常典 型 因此可重磅 出击 引领教 学 : 用一课 时 了 解该文先主后次 、 由表及里地说明事物的顺序。再用一 课时掌握综合运用多种手段说明事物 的方 法。最后花 一 课时让学生体会本文既有科学性 、 又有文学 的语 言。 而其他文章则可一带而过 。 ( 二 ) 凸显教 学 目标 筛选教 学内容 有人总想把 一堂课的 目标毕全功于一役 :感情能 力 、 修养审 美 、 个性 人格 , 知识能 力 、 过程 方法 、 情 感态 度 面面俱到 , 结果可想而知。我们应根据学生的“ 最近 发展区” 确定具体 目标 , 力求让 学生 “ 一课一得 ” 。 教学 李凭箜篌引 。 可 以

10、确 立专一的 目标 , 即学 习 本诗描 写音 乐的“ 以声 写声 、 以形写声” 的主要手法。为 此筛选 的教学内容赏读 也就要 围绕这个 目标 。 种树 郭 橐驼传 , 因柳 宗元是唐 代古文运动 中“ 文以明道” 的提 出者 所 以在确 定教 学 目标就 定为 “ 掌握其创作体现 文以明道 之特 点” : 首先让学 生了解中唐豪强地 主兼 并掠夺 土地的背景 接着找现实与本 文内容的联系 。 即 养树之道 、 移之官理 。然后找 共同点 : 顺民之性 以养民 。 对 内容 的有效取舍 完全是 为体现 “ 如何载道 ” 这个单 一 目标 。 二 、 教学设计有心提炼 。 简 约不失充实 我

11、 们不妨 罗 列一 些 问题 进 行筛 选整 合 , 力求 设 计 一两 个主 问题进 行教 学 简 单而 不纷 繁 简 约却 又 充实 。所谓 主问题 , 它是经过概 括 、 提炼 的 , 是教师 精 细 阅读课文 与精心思考 教学 的结 果 。 是一种 具有整 体 性 阅读 的教学问题 在教学 中显现 着“ 以一抵 十” 的力 量 。 ( 一 ) 纲举 目张, 有 效设计 , 提 炼、 整合问题 教师既不必面面 俱到 也不能囫 囵吞 枣地 展开教 学 我们得抓住课文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 之处 , 从 整 体参与性 上引发学生思考讨 论 、 理解 品味 从 而简化 课堂环 节 , 使教学更

12、加 务实有效 。 如抓住 文眼设计 主问题 文眼可 以是标题 、关键 词 、 主题词 、 重复词句 、 中心旬等。 始得西山宴游记 可 围绕标题 以“ 为何 冠以 始得 二字 ” 作 为设计 问题 主 纲 然后分而议之 : 西山之景有何特点 ?游 西山之前的 状态如何?再合之 : 作者通过“ 始得” 想告诉我们什么 。 陈情 表 , 围绕标题 中的“ 情” 字拓展 , 依托 文本一一落 实。 一个人 的遭遇 小说篇幅长 , 但只要对照标题来设 计 主问 , 即可披沙拣金 , 完成任 务。 一个人指的是谁 ? 他 是怎样 的一个人? 这一个人遭遇 到了哪些事? 这说明了 什么?遭遇 战争 、 失

13、去亲人 、 泪浸枕 头的只有索科洛 夫 一 个人吗?层层深入 叩响主旨。 大 语 文 论 坛 教 法 一 得 - 攀 ( 二) 设计语 文活动 。 注重体验 实践 。 串联组合相 关 问题 当某些课文 问题琐碎而 又需落实 以致难设计主 问题 时 , 我们不妨巧 借某种形式 , 设 计语文 特色活动 注重体验实践 从而在活动 中串联 问题 达到精简设 计 、 简化环节之功效 。 如拟题活动 。笔者在 在 马克思墓前 的讲话 中开 展了结合文本拟 正标题活动 。 然 后阐述理 由。 如 此就可 以圈进学生整体把握文章 内容 、基 调等相关 问题 。如 天亮 了 , 启明 星却落 了 追忆伟人 的

14、一生 光荣 的荆 棘路 永久的空白 巨星之陨 人走了, 雪在飘 等。 如辩论活动。学 习 季 氏将伐颛臾 , 孔子用长篇大 论来教育弟子 , 弟子接受了吗 ?课 文没有交代 。所以可 设计推理 辩论活动 让 “ 德政 ” 在 辩题 中贯 穿 : 冉 有 、 季 路在孔子的教 育之后将会劝阻季孙氏伐颛臾( 正方 ) 继 续支持季 孙氏伐颛臾 ( 反方 ) 。 三、 教评手段有 意简化 。 简单不 乏实效 有良知的语文教师都认识到 当前语 文教学与评 价的手段已经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繁杂 的教评 手段干 扰了学生的视 、 听觉 , 阻碍了学生语言品味和想 象思维 能力的发 展。因此 , 教学中应力

15、求省略 不,必要 的教学手 段和教学技术 让学生通过生动 、扎实 的语 文实践活 动 把握文本言语的内在精神 。 ( 一 ) 教 学手段适 用就好 著名 语文特级 教师余映潮说过 语 文课 需要亮出 它因朴 素而优雅的面孔 , 如此语文课才会简约 务实 。 有时教学媒体 使用过度 听课交流 时常 会发现这 样一种课 : 整个 课堂多媒体 一直参与 其中 , 色 、 光 、 声 、 像齐全。老师完全丢掉 了粉 笔离开了黑板 , 站在演示台 前, 点击着鼠标 。 或把教材文字图像化 , 或把内容声音 化 或干脆放起 电影 来。忽视 学生的个性 扼 杀了学生 的想象力和创造性 。 ( 二 ) 评价手段提升 即可 笔者以为简化语文课堂评价方式 ,注重评价的可 操作性 才能凸显评价及 时反馈 、 指向明确 的特点 。 笔者曾观摩 省一 等奖 的展示课 声 声慢 , 老 师建 议学生为百度写个关于李清照“ 愁 情” 的感悟 句条 。结 果学生深刻的认识让听课者震撼 !很大 原因在于这个 评价手段的简捷化 , 学生有时间思考 , 有时间表述 。 与此相反 某老师上公开课时 为调动学生积极 性 开展一 些比赛 , 发言获胜有奖品 。于 是学生争着喊 着抢着 , 仿佛表现出极 大的求 知欲望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