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E管理体系32个常用术语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115937816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HSE管理体系32个常用术语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HSE管理体系32个常用术语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HSE管理体系32个常用术语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HSE管理体系32个常用术语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HSE管理体系32个常用术语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HSE管理体系32个常用术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HSE管理体系32个常用术语(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HSE管理体系32个常用术语 22 / 22HSE管理体系32个常用术语1.事故 accident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污染、损坏或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释义】事故是造成不良结果的非预期的情况。HSE管理体系(HSE-MS)在主观上关注的是活动、过程的非预期结果,这些结果的性质是负面的、不良的,甚至是恶性的:对于人员来说,可能是死亡、疾病或伤害,包括“伤亡事故”和“职业病”;对于物质财产来说,是损毁、破坏或其他形式的价值损失;对于环境来说,可能是生态破坏、造成不良环境影响。2.内部审核 internal audit客观地获取审核证据并予以评价,以判定组织对其设定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审核准

2、则满足程度的系统的、独立的、形成文件的过程。注:在许多情况下,独立性可通过与所审核活动无责任关系来体现。【释义】1)内部审核,有时称第一方审核,用于内部目的,由组织自己或以组织的名义进行,可作为组织自我符合声明的基础。2)审核准则即审核的依据,一般有三种: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 规范标准;组织应遵守的健康、安全与环境法律、法规、标准及要求;组织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手册、程序及其他要求。3)审核证据指记录、陈述及其他可验证的信息。4)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审核需制定相应的文件化的程序,以保证审核过程的系统性、一致性和可靠性。5)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可由组织内部或外部人员进行

3、,但无论由内部或外部人员进行审核,都应保证其审核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独立性。6)应将审核结果形成书面报告并呈报管理者。7)有关审核准则、审核发现、审核证明、审核结论等术语和定义参见审核指南标准。3.审核员 auditor经过培训,并取得相应资质,有能力实施审核的人员。【释义】1) HSE审核员包括集团公司HSE审核员和企业HSE内审员。2) 具备要求条件(教育、经历等)的人员经集团公司注册的培训或咨询机构培训,通过考核,可取得HSE审核员资质。3) 集团公司HSE审核员可从事HSE体系认证审核和集团公司总部组织的对企业HSE体系审核。4) HSE内审员可从事本企业内的HSE管理体系审核工作。4.

4、清洁生产 cleaner production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减少或消除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释义】1)清洁生产通常是指在产品生产过程和预期消费中,既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又把对人类和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需要,使社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一种生产模式。清洁生产还有一些其他的提法,如“少废无废工艺”、“无害工艺”、“污染预防”等。2)实施清洁生产的途径:资源综合利用;改革工艺和设备; 组织物料再循环;加强管理;产品的替代和开发,改革产品体系;必要的末端处理;组织区域范围内的清洁生产。3)清洁生产审核程序包括审核准备,预审核,审核,

5、实施方案的产生、筛选和确定、编写清洁生产审核报告等。4)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对清洁生产的原则要求:对生产,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有害的原材料,减降所有废弃物数量和毒性;对产品,要求从生命周期的各阶段,减少原材料、产品、包装对人类和环境的不利影响;对服务,要求从设计、施工、验收全过程考虑环境影响,并将环境成本纳入生产经营管理。5.持续改进 continual improvement为改进健康、安全与环境总体绩效,根据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组织不断强化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过程。注:该过程不必同时发生在活动的所有领域。【释义】1)一个组织的持续改进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健康、安全与环

6、境管理体系的改进。这里指组织通过日常监督检查、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方式不断根据组织内外部要求和变化条件,对包括方针、目标、指标等体系要素的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不断调整和完善的过程。组织健康、安全与环境绩效的改进。这里指伴随着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改进,按照组织的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目标去实现绩效的改进。这种改进具体地指:事故的减少;员工工作场所的改善;水、电、煤等资源的节约;污染物质排放的减少;化学物质、钢材、氟里昂等原材料消耗的减少。体系的改进是手段,健康、安全与环境绩效的改进才是建立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的最终目的。2)持续改进的思想应贯穿于管理体系建立、实施和运行的自始至终。

7、同时改进所有的方方面面是不可能的,因此应根据组织的经济、技术可行性和组织的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目标和指标来选择改进的方向、内容和程度。6.纠正 corrective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释义】1) 针对HSE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不符合,组织应采取措施,消除不符合。2) 纠正不符合可减少因不符合而产生的影响,并不能防止不符合的再次发生。7.纠正措施 corrective action为消除已发现的不符合的原因所采取的措施。【释义】1) 针对HSE管理体系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不符合,在进行纠正的同时,还应进行原因分析,并针对原因制定纠正措施。2) 纠正措施的有效实施能防止不符合的再次发生。3)

8、对纠正措施实施的有效性应进行验证。8.顾客 customer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释义】1)接受产品的组织和个人可以包括消费者、委托人、最终使用者、零售商、受益者和采购方等。顾客可以是组织内部的,也可以是外部的。2)“接受产品”是特定的组织和个人在特定的时间内发生的产品接受过程,接受产品不一定是买卖关系。9.文件 document信息及其承载媒体。注:媒体可以是纸张,计算机磁盘、光盘或其他电子媒体,照片或标准样品,或它们的组合。【释义】1) 信息和媒体单独存在都不是文件,只有二者结合,才构成文件。2) 文件可以是纸质文件,也可以是电子文件或其他类型的文件。3) 文件的作用在于统一行动,沟通意

9、图,保证运行的一致性,为保持、更新、培训、交流等提供便利。10.环境 environment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自然资源、植物、动物、人,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注:从这一意义上,外部存在从组织内延伸到全球系统。【释义】1) 组织是本标准进行环境管理的主体,本定义是从组织的角度进行表述的。2) 组织运行活动的外部存在,指组织置身其中的空间内各种自然因素(包括人)及其相互关系的总和。3) 一个组织对环境的影响,并不是局限于它的周边环境,而可能向全球范围延伸,如运行中的废气排放对温室气候变化、臭氧层破坏等全球性环境问题造成影响。11.环境影响 environmental i

10、mpact全部或部分地由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害或有益的变化。【释义】1)组织的活动指组织采购运输、存贮原辅材料、产品的设计制造、资源的开发、能源的利用、产品的存贮、销售等。组织的产品指活动或过程的结果。产品可以是有形的,产品也可以是无形的。组织的服务既可以是与组织与顾客之间,也可以是组织内部活动生产的结果,服务的提供者可以是人员,也可以是设备或设施。2)影响可能是有害的,也可能是有益的。如污水的排放、化学品的泄漏等活动对水体、大气和土壤等环境造成的影响是有害的影响;而使用可回收的包装材料、绿化、安装节能灯以及使用电、天然气、风能等清洁能源替代燃煤都是有益的影响或变化。本标准

11、所定义的危害因素强调了造成有害的环境影响这种情况。3)评价环境影响是一个过程。4)由于环境影响的重要程度因组织而变,因此,对环境影响予以量化可有助于对其进行判断。12.健康 health影响工作场所内员工、临时工作人员、合同方人员、访问者和其他人员的身体、精神、行为等方面达到良好状态的条件和因素。【释义】职业健康是指影响特定人员的健康的条件和因素。受影响的人员包括正式员工、临时工、合同方人员、参观访问人员、顾客等。工作场所包括组织内部的所有场所,也包括与生产活动有关的临时、流动场所。这些条件和因素可包括,如尘毒作业环境、高低温环境、工时安排、人机工程条件等等。13.危害因素 health,sa

12、fety andenvironment hazard一个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有害的环境影响或这些情况组合的要素,包括根源和状态。【释义】1)健康、安全与环境危害因素是指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物质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以及有害的环境影响以及这些情况组合的要素,包括了根源或状态。2)根据GBT1386119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有关健康安全的危害因素可分为以下六类: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生物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心理、生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行为性危险和有害因素;其他危险和有害因素。3)

13、有关环境的危害因素可分为以下八类:向大气的排放;向水体的排放;向土地的排放;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使用;能源使用;能量释放(如热、辐射、振动等);废物和副产品;物理属性,如大小、形状、颜色、外观等。14.危害因素辨识 health,safety andenvironment hazard identification识别健康、安全与环境危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释义】1)危害因素辨识是指一个动态的过程,该过程包括以下两方面:识别危害因素的存在,即采用特定的方法和手段找出所有与组织的运行活动有关的健康、安全与环境危害因素。组织在运行过程中使用能量和物质,并会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危害因素是必

14、然存在的,但存在形式可能多种多样,有的显而易见,有的则因果关系并不明显。为此,需要采用一些特定的方法和手段对其所有运行活动进行严密的分析,根据因果关系确定危害因素。确定危害因素的特性,即对所识别出的危害因素进行分析并确定其类别和特点(如危害因素会造成何种疾病、伤害、损坏或其他损失;谁会受到伤害;如何受到伤害等)。2)在进行风险评价时要考虑以下方面:十个方面:员工和周围人群、设备、产品、财产、水、大气、废物、土地、资源、社区和相关方;三种状态:正常,即正常生产状态;异常,即开工或停工等异常状态;紧急,即事故或自然灾害等状态;三种时态:过去,即组织历史上造成的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和影响;现在,即组

15、织目前的生产情况可能造成的风险和影响;将来,即将来由于原材料更替、工艺改进等因素可能造成的风险和影响。3)危害因素辨识是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最基本的活动。危害因素辨识的方法包括:询问和交谈、现场观察、工作任务分析、检查表、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事件树分析(ETA)、故障树分析(FTA)等等。4)为满足ISO14001的要求,组织可在健康、安全与环境危害因素辨识的基础上,通过设定相关准则引入环境因素的概念,从三种时态、三种状态、八个方面进行环境因素识别。15.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 health,safety andenvironment management system(HSE-MS)总的管理体系的一个部分,便于组织对与其业务相关的健康、安全与环境风险的管理。它包括为制定、实施、实现、评审和保持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