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度学习困难的成因与教学对策.pdf

上传人:da****in 文档编号:115937157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PDF 页数:1 大小:93.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密度学习困难的成因与教学对策.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页
亲,该文档总共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密度学习困难的成因与教学对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密度学习困难的成因与教学对策.pdf(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密度学习困难的成因与教学对策 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学重点内容 之一 ,也是课程标准中要求的七个 掌握层次的重点知识之一“ 密度” 是在学习了 “ 质量”之后而引入的 一 个新的物理量,它在全章中起到 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在质量的基 础上对物质世界的进一步探索,也 是掌握测定物质密度的方法和解决 有关密度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并为 更深入学习液体压强、浮力等知识 作准备;更有利于学生逐步形成良 好的知识结构 科学探究方法的学 习和掌握的是物理课程的目标,同 样也是本节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 、困难成 因分析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感觉困 难重重,这些困难主要来自于以下 几方面 1 关于比例问题 学生在数学 中

2、已学习过的正比和反比问题 ,由 于时间长造成学生忘记得比较多 2 学生错误的前概念的根深蒂 固和理解偏差会严重干扰本节的学 习 前概念和科学的物理概念同是来 源于人的实践活动,他们都是由认 识主体的认识活动所产生 学生在学 习本节时,潜意识里总是认为铁比 棉花重、 l k g m 1 g c m , 因为 K g比g 大 , in 比 e m 3 大 3 难于利用 “ 比值”定义密 度概念和理解 “ 密度是物质本身一 种性质” 密度是在初中物理 中第 一 个通过比值来定义的物理量 ,比 较抽象,把数学中 “ 比例”应用于 密度 ,数学运算的定势,就表现为 排斥物理概念,产生知识负迁移的 现象,

3、这是一类贯穿于整个中学物 理内容的数学物理关系问题,也是 学生解答问题时经常出错的地方 学生站在物理学角度去理解 “ 同种 物质质量跟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 值”的含义仍有些困难 4 利用实验数据分析和处理得 出物理概念的能力还比较弱 本节是 第一次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分析数 据构建抽象物理概念,对于一向习 惯于利用形象思维方式的初中学 生, 突然要求其具有抽象思维, 学生 在这一过程中对抽象思维能力的培 养需要一个过程 面对学习内容的改 变如何改变学习方式、 方法和策略, 对于中下的学生来说尤其重要 二、教学对策 1 在复习中巩固旧知 本节课前除了复习天平的使用 外 ,我一般还会复习比例问题、质

4、量与体积的单位换算问题 ,目的是 整理学生思想的空间,避免把所有 问题都一起呈现 2 在思维冲突中引入新课 对于本节的引入 ,我首先列出 上一节课用天平在实验室测量出的 体积相同的铜、铁、铝的质量,在 数值上比较其质量,使学生从中悟 出 “ 体积相同时,不同物质的质量 不同” ;再取几个试管,放入质量 相同的不同液体,比较其体积的大 小,使学生悟出 “ 质量相同的不同 物质 体积 不 同” 接着 问学 生 : “ 你真认为铁比棉花重吗? ” 3 有序地进行实验设计和探 究 教材对于实验要求进行设计, 对于初二学生来说还是 比较 困难 的,因此我采用预设步骤引导的方 式,让学生进行实验的设计 ,

5、为的 是在学生头脑中先构建实验设计的 思想,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思维 在实验探究阶段采用分工协作 的方式 ,二人一组 ,分别采用木 块、铁柱体、红萝 卜 块 、肥皂块进 行实验,为学生建立知识体系而提 文 东莞市大朗第一中学魏能新 供丰富的感性认识 4 在分析归纳中构建物理概 念 在初二起始教学中建立正确的 物理模型,一开始就促进正确物理 概念的正迁移,对学生今后的物理 学习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根据学 生在探究实验中获得的数据 ,适 时、恰当地启发点拨学生从数据中 “ 同中求异” “ 异中求同” ,然后再 通过学生用计算器亲 自来计算质量 和体积的比值 ,让学生逐步认识 到:不同物质质量和体积的

6、比值 是不同的,这个比值的大小与质量 的大小无关 ,与体积的大小无关 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 相同的,比值的大小与物质的种类 有关 于是得出:每一种物质都有 其 自身的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在物 理学中将质量和体积的比值用密度 来定义,可通过它鉴别不同的物 质 在这个过程中使得学生的认识 由具体到抽象 ,由感性上升到理 性 ,构建严密的知识体系 5 在习题中进行强化和巩固 学生能力的提高依赖于牢固的 知识基础,而知识的发展,特别是 思维能力也只能以基础知识为起 点 ,由基本方法为起步,在不断创 新的变换 中逐步提高 对于新课阶 段的习题训练,重点应放在考查学 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以及与生 活联系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 认识和理解上,而不宜放在对知识 的简单记忆和重现上 还要注意精 选量少的题,选择的题要对学生进 行思想方法的训练,通过一题的多 解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切忌热衷于 追求试题的新颖、难度及过分强调 解题技巧,而不重视双基的教学 责任编辑罗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