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系教学大纲-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15936448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71 大小:4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画系教学大纲-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动画系教学大纲-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动画系教学大纲-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动画系教学大纲-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动画系教学大纲-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画系教学大纲-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画系教学大纲-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动画专业基础课素描语言实践课(含速写)教学大纲(略)色彩语言实践课教学大纲课程编码:ART261 学时数:80一、 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色彩与物理、色彩与心理、色彩语言的研究与应用等方面知识,并通过色彩语言实践训练,掌握色彩应用规律,为其他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坚实基础。二、 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第一章、彩与物理学 (10学时)第一节、光与色(光谱、单色光与复色光、可见光谱与不可见光谱)第二节、光源与光源色第三节、物体色(平行反射、扩散反射、光的干涉)第二章 色彩与心理 (10学时)第一节、色彩的生理特性第二节、色彩的感觉第三节、色彩的心理分析

2、第四节、色彩与民族、宗教第三章 色彩语言研究 (20学时)第一节、色彩的冷暖感觉与心理第二节、色彩的进退和膨胀与收缩第三节、色彩的轻重与软硬感觉第四节、色彩的华丽与朴素第五节、色彩的积极与消极第四章 色彩语言实践 (40学时)第一节、色彩的时间表述第二节、色彩的空间表述第三节、色彩的民族与地域表述第四节、色彩的味觉表述第五节、色彩的商业应用三、 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讲授实践相结合,并兼以实例解析为辅。四、 成绩考核方法课堂训练、作业相结合。五、主要参考数目1. 赵国志编著:色彩构成,辽宁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2. 乌烈炎编著:装饰语意,江苏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3. 译著编著:塔舍尔的魔镜

3、,TACO德国出版社,1986 /ISBN3-89268-005-1年版。图形语言与创意教学大纲课程编码:ART262 学时数:20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本课程是专业基础课程。图形创意在平面设计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论二维画面、三维画面、静的画面、动的画面都要求富有创新概念,以此吸引人、感动人、达到传播的目的。图形创意正是为此而设立的一门课程,它是设计专业的乃至影视、传媒专业的轴心课程。图形是区别于口语、文字语言的另一种特殊语言,用图形语言与人快速沟通正是此课程研究的目的和任务。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第一章、图形基础 (5学时)第一节、设计基本元素和形的视觉训练一、点、线、面二、三元

4、素第二节、单形元素的视觉想象一、水和火二、走、飞、游三、特定元素的视觉想象1、火柴盒2 、鞋子第二章 图形的联系 (2学时)第一节、正负形第二节、影子第三章 图形变化 (3学时)第一节、同构图形一、双形同构二、特定形空间的想象与构成第二节、异变图形一、同形异变二、不同形异变第四章 图形实践 (10学时)第一节、 元素的替代第二节、 图形实践第三节、 图形表现与应用三、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讲授为主,兼以实例解析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图形认知能力和创造能力。四、成绩评价方式课堂训练、课余作业相结合。五、主要参考数目1. 林家阳编著:图形创意,北京出版社,2003 年版。2. 徐芸编著:设计与蒙太奇,云

5、南出版社,2000年版。3. 译著:摄影图形,辽宁美术出版,1994年版。艺用人体解剖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ART263 (略) 学时数:36学时中国视觉艺术史教学大纲课程编码:ART264 (略) 学时数:36学时外国视觉艺术史教学大纲课程编码:ART265 (略) 学时数:36学时艺术概论教学大纲课程编码:ART266 (略) 学时数:36学时动画史教学大纲课程编码:ART267 学时数:20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动画史是动画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目的让学生了解动画历史及发展历程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程安排第一章绪论(2学时)第一节 动画片的意义第一节 动画片的制作第二节

6、 动画片的形态、产生和发展第三节 动画片的艺术特征第四节 动画片的功能和效用第五节 动画片的产业链第二章美国动画史 (3学时)第一节 美国动画片的初创时期第二节 美国动画片的初步发展时期第三节 美国动画片的发展时期第四节 美国动画片的第一个繁荣时期第五节 美国动画片的萧条时期第六节 美国动画片的第二个繁荣时期第七节 2001-2002 美国动画片第三章 俄罗斯动画史 (5学时)第一节 俄罗斯动画片的最初形态第二节 苏联动画片的黑白时代第三节 社会主义现实方法的运用与民间传统的继承第四节 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苏联动画片第五节 乌克兰的动画片第六节 苏联其他的动画大师第四章 日本动画史 (5学时

7、)第一节 日本的动画片的萌芽时期第二节 日本的动画片的探索时期第三节 日本的动画片的成熟时期第四节 日本的动画片的分化时期第五节 2001-2002 日本动画片第六节 其他日本的动画大片第七节 与日本动画相关的问题第八节 日本动画片的影响第五章 中国动画史 (5学时)第一节 中国动画片的萌芽时期和探索时期(1922-1945)第二节 中国动画片的稳定和发展时期(1946-1956)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动画片第四节 中国动画片的第二个繁荣时期(1976-1989)第五节 20世纪90年代前期的中国动画片第六节 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中国动画片第七节 2001-2002 中国动画产业第八节 台

8、湾省的动画片三、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讲授为主,辅以观摩欣赏。着重培养学生对动画史的了解掌握。四、成绩考核方法笔试五、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1、祝普文编著: 世界动画史,中国摄影出版社, 2004 年版。2、祝普文编著: 中国动画史,中国摄影出版社, 2004 年版。3、乌利希 格雷戈尔 编著:世界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版。电影简史教学大纲课程编码:ART268 学时数:20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电影简史是动画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介绍了世界电影发展的概况,对主产电影国家的电影经济、电影流派、重要导演及其影片作了客观的评价。并结合电影欣赏以直观生动的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本课程目的是通过

9、对电影史的学习,启发学生对电影史的研究兴趣,拓展视野、启迪灵感,形成主动求知的氛围,并吸取精华理论,用此指导作品创作。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程安排第一章 世界电影史的分期 (2学时)第一节 诞生期第二节 成长期第三节 有声电影时期第二章 中国电影史 (4学时)第一节 新中国建立之前的电影 第二节 创建新中国的红色电影第三节 新中国社会主义经典电影第四节 “文革”时期的斗争电影模式第五节 变革与多元的新时代电影第六节 面向中国新电影第三章 日本电影史 (6学时)第一节 诞生时期 第二节 电影的形成第三节 无声电影的完成第四节 有声电影的出现第五节 第二次世界大战和电影第六节 解放的季节第七节

10、反动和醒悟的年代第八节 现在的情况第四章 西方电影 (8学时)第一节 西方电影史上的两大传统 第二节 西方电影的技术主义传统一、技术电影的先驱者二、格里菲斯的贡献三、制片厂制度四、类型电影喜剧片西部片犯罪片幻想片五、战后好莱坞电影的衰落第三节 西方电影中的写实主义传统第四节 西方电影中的现代主义三、教学方法本课程以讲授为主,结合欣赏、讨论的教学方法。四、成绩考核方法笔试为主结合影视作品分析进行综合考核。五、主要参考书目1、乌利希 格雷戈尔编著: 世界电影史,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年版。2、邵牧君编著:西方电影史概论,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年版。3、尹鸿编著:新中国电影史,湖南美术出版社,2

11、002年版。4、岩崎旭编著:日本动画史,中国电影出版社,1981年版。5、沈寂编著:中外电影大观,黑龙江出版社 ,1981年版。6、斯群编著:世界电影博览,重庆出版社,1981年版。摄影摄像原理教学大纲课程编码:ART269 学时数:20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摄影摄像原理是动画专业的一门专业应用课,以培养学生能掌握摄影和摄像的原理为核心,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以致用,学生能了解商业人像摄影、商业广告摄影的拍摄,并能独立进行商业影视短片的拍摄和编辑操作。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第一章 摄影摄像的概念与概况 (1学时)第一节 发展回顾第二节 成像过程第三节 光谱的吸收与反射第四节 色彩HD曲线传

12、统的银盐表现法第五节 色位深度表现法第二章 高品质的影像的成像条件 (1学时)第一节 图象的标准第二节 关于MTF曲线第三节 可移动介质第四节 画幅尺寸与镜头焦长第三章 四次拍摄成像(2学时)第一节 红、绿、兰绿 四次拍摄第二节 红、绿、兰 三次拍摄第三节 白平衡第四节 镜头景深与光圈第四章 数码图象文件格式与色阶调整 (2学时)第五章 数码文件的放大与接片功能 (2学时)第六章 暗房技术 (2学时)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讲授、演示操作的方式授课。四、成绩考核方法笔试、作业相结合。五、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1、周明 林路编著:商业摄影成功宝典, 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年版。2、张戈编著:广告摄影技艺,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版。3、金南权(韩)DV与Premiere完美结合中国青年出版社 2003年版。动画理论教学大纲课程编码:ART270 学时数:40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动画”英文“AINMATION”按照国际通用的解释为“利用逐格拍摄或制作的影片”,现代新技术的应用、新传媒的诞生、应用领域的不断创新、视听语言的不断扩展、材料与手法的不断创新,使得这一概念得到了新的发展与延伸,作为动画基础理论方面的一门重要学科,通过学习要求学生能熟练掌握动画总的概念、规律、制作流程与规范。培养他们建立系统的动画观念,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