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农科院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及说明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935358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农科院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及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河南省农科院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及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河南省农科院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及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河南省农科院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及说明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河南省农科院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及说明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南省农科院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及说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农科院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文本及说明(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 一 部 分 河南省农科院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实施细则实施细则目录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土地使用第三章 交通控制第四章 空间环境设计第五章 建筑控制第六章 市政设施附录: 名词解释与技术规定 图则索引查询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顺利实施河南省农科院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促进基地开发建设,特制定本规划实施细则。第二条 本细则适用于河南省农科院科技试验示范基地规划范围内各街坊、地块及各类用地建设的规划管理工作,并作为工程项目设计的依据,但不能作为工程项目施工的依据。第三条 本细则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分图图则,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两者应同时使用,不可分割。第四条 河南省农科

2、院科技试验示范基地规划范围内各类建设项目,均应符合本细则和分图图则的规定和要求。第五条 本细则和分图图则未涉及的指标,应符合国家、河南省有关技术规定。第六条 本细则的解释权以及规划实施过程中对各种问题的协调处理,由河南省农科院负责。第二章 土地使用第七条 规划区内土地使用性质分类和分类代号采用国标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的规定。第八条 规划用地布局采用横向并排分区方式。西部以农田建设为主,中段以环境建设为主,东部以产业园区建设为主。第九条 规划范围内依据功能的不同,共划分为A、B、C三个区。A区为农业科学试验区,B区为现代农业展示区,C区为农业科技中间试验项目区。第十

3、条 在开发过程中,由于现实原因或特殊要求,确需变更规划用地性质时,按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大类性质禁止变更;中类性质变更需要有相关分析论证,经专家评审和主管部门核准后,方可变更;小类性质变更必须经主管部门核准。第十一条 以街坊为单位成片开发时,街坊内各地块的用地边界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但其规模和配套设施项目必须符合分图图则所规定的指标要求。第三章 交通控制第十二条 各街坊、地块周边道路网系统、交通设施、配建停车、机动车出入口位置等应符合分图图则的规定。第十三条 道路红线之内的用地为交通设施用地(包括上空),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占道路交通设施用地。第十

4、四条 道路竖向设计应综合考虑地形、防洪防涝、街坊排水和工程管网的布线等要求。道路纵坡应尽量保证在0.24.0之间。第十五条 基地内的电瓶车停靠点、游船码头的安排应结合分区图则的有关规定进行专项设计。第十六条 公共活动场所、人行道等地段必须考虑无障碍设计。第十七条 因建设需要,地块性质或建筑容量需进行调整时,配建停车位也需作相应变动。第四章 空间环境设计第十八条 街坊与地块的空间环境设计应以规划分图图则的相关要求为指导。第十九条 总体景观设计应结合当地农业文化,以现代农业展示区为核心,形成沿基地主干道展开的绿化空间。第二十条 “T”形的景观轴线,将基地中最重要的功能空间、特色场所、景观序列等内容

5、有机连缀起来,是基地的结构性轴线。第二十一条 各种广场空间突出个性,是轴线空间的设计节点;绿地系统结合湖泊沟渠形成网络步行系统;各功能空间形成相应的风貌特色。第二十二条 夜景照明以接待中心和管理中心、展览中心为重点照明地段,以景观大道和主干道的中央步行绿化系统构成重点照明带。第二十三条 广告和标识的安置应考虑环境空间的整体协调性,一般近人尺度范围内禁止安置大型广告。应通过建筑标志系统、设施标志系统、机动车路标系统以及步行道标志系统的设计形成一套有序明确得标识系统。第五章 建筑控制第二十四条 各街坊、地块的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限高、绿地率等指标的控制应符合规划分图图则的规定。第二十五条 建筑后

6、退红线原则按照靠基地主干道一侧后退红线5米,靠次干道一侧后退红线3米,靠支路一侧后退红线1.5米,相邻地块之间后退红线两侧各38米。第二十六条 建筑的形式与色彩应结合不同分区的使用功能和景观要求进行综合设计,需以规划分图图则的相关规定为参考。第二十七条 各街坊、地块、基地内的配套设施项目。数量、位置等要求应符合分图图则的相关规定,如有调整需经规划主管部门批准。第二十八条 任何建筑的间距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日照、消防、卫生、管线埋设和建筑设计规范的要求。第六章 市政设施第二十九条 各类工程管线一般应沿道路敷设,工程管线的布置、走向满足各专业规划要求。第三十条 基地给水采用树状管网进行分质供水,污水以

7、重力自流排放为原则,减少污水提升泵站,雨水以随地势高低就近排放为原则。第三十一条 规划电源为基地内建设的变电站及接线箱,全部采用电缆方式。部分区域可考虑利用光生伏打电池转化太阳能进行供电。第三十二条 广播、保安、有线电视、国际互联网、局域网等全部采用地下或隐蔽方式同路由敷设,交接箱采用落地式或贴墙布置,分线箱全部采用户内式。第三十三条 基地内设置一燃气储气站,枝状管网供气。第三十四条 管线综合规划包括平面综合与竖向综合,按国家有关技术规定。第三十五条 各类地下管线的建设应与道路建设同步进行,不能同步建设的管线应预留位置,其它管线不得占用。其它小型市政设施如公厕、垃圾站、消防栓、雨水口等布置按国

8、家和地方有关规范。附录:一、名词解释与技术规定1、街坊:由基地道路或自然界限、水域围合的建设用地。2、地块:指街坊内被用地权属划分的城市用地。3、用地红线: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定批准的建设项目的土地使用界限。4、建筑红线:又称建筑控制线,基地道路两侧控制沿路建筑物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邻路面的界限。一般应后退道路红线。5、建筑限高:地块内建筑物地面部分最大高度限制值。6、容积率:一定地块内,总建筑面积与建筑用地面积的比值。7、建筑密度:一定地块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用地面积的比例。8、绿地率:基地一定地区内各类绿化用地总面积占地区总面积的比例。二、图则索引查询1、规划分图图则由总

9、图则、法定图则表、分图图则三部分组成,用于规划管理部门提供地块设计条件,实施对地块开发建设的控制。2、总图则包括分区编号(A、B、C)、分图标号(1、2、3)、地块编号(01、02、03)以及用地性质代码。可用于不同信息查询分图图则。3、分图图则由各地块指标控制图组成,便于索取相关控制要求。 第 二 部 分 河南省农科院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控制性详细规划说明书说明书目录第一章 总则第二章 现状用地概况第三章 规划结构与功能布局第四章 农业科学试验区第五章 农业科技中间试验项目区第六章 现代农业展示区第七章 道路系统与交通组织第八章 农田水利工程第九章 环境保护规划第十章 市政基础设施规划第

10、十一章 竖向规划第十二章 旅游观光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第十三章 控制图则第十四章 技术经济指标与投资估算第一章 总 则一、规划编制背景农业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各国都在积极探索适合与自己国情想适应的农业发展模式。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长期面临着人地矛盾突出,资源相对拥有量较少,环境污染严重与生态脆弱,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经济高速增长的支撑力不足这四大问题,严峻的形势呼唤着新的农业发展模式。河南省是我国粮食生产主要区域之一,当前,结合农业发展的历史、现代农业的现状及未来发展方向,立足省情,加快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加快现代农业科技的示范推广,引导农业向优质高效方向发

11、展,确保河南农业的稳定与健康发展,开创河南农业的新局面,已经成为河南省当务之急。河南省农科院是河南省政府直属的综合性农业科研事业单位,多年来在积极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显著成果,获国家级科研成果奖励的数量位居全国省级农科院第一名,育成并经省级以上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的品种数量名列全国省级农科院之首。但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试验示范基地目前面积仅有53公顷,规模小,设施简陋,试验条件落后,只能满足部分科研工作的需要,与农业科技革命和农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科研要作多方位的需求不相适应。且随着郑州市城区的不断拓展,现有试验基地己处于城市中心区,被城市高楼所围,不但难以满足农业科学试验

12、对环境状况的要求,严重影响试验数据的质量,同时对城市发展也造成一些不利的影响。 在河南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河南省农科院在原阳县祝楼乡境内选定了新试验基地,并进行了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的总体规划。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在已经论证的河南省农科院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总体规划的指导下,对其进一步的深化和具体落实,也是土地有序开发和科学管理的前提和依据。二、规划编制的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颁布的行业规范 河南省农科院编制的河南省农科院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规划设计总体要求及项目内容 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水文、地质、气象等基础资 河南省农科院现代农

13、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总体规划三、指导思想 功能设计集中、有限的原则。即基地应充分体现农科院科学研究、技术创新、服务社会的宗旨,集中力量发展独具特色且有普及、推广价值的高新农业技术,并与院本部、省内和邻省其他农业园区之间形成错位、互补的关系。 依托基地带动周边乡镇农业产业能级的提高,赢得支持,互惠双赢。 依托院本部的科技优势,采用高新技术并带动农业工业化,从而促进河南省传统农业的产业升级。 按照研发孵化产业的渐进路径,基地应有计划、分步骤,滚动开发建设。 凝聚省内外有识之士,吸引各种资源,共筑河南省现代农业高地“河南省现代农业创新基地”。四、规划设计理念 体现现代农业特色:构筑农业知识型、技术密集

14、型、资源节约型的现代农业; 体现精明发展目的:对规模进行合理化控制; 体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产业发展、科技研发与生态优化相结合; 体现循环经济理念:充分利用天然能源(太阳、水利、风力等)。第二章 现状用地概况一、地理位置项目建设区位于黄河北岸原阳县祝楼乡境内,滨临黄河,南依省会郑州,北接市府新乡,西傍工业重镇焦作,东与七朝古都开封隔河相望。基地位于中原城市群新乡、焦作与郑州形成的三角地带之间,地处107国道与郑焦高速公路的夹角地带,距郑州市农业农科院办公区23公里。二、地形地貌项目建设区规划用地总面积383公顷,主要是农田,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肥力均匀,属背河洼地,自西南向东北微倾,地面坡降l3000,西高东低,总体落差2m左右。项目建设区内生态环境良好,降低了新试验基地开发建设的难度,地势平坦,便于动植物的试验、生产、管理等。三、气候与大气环境项目建设区地处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一年四季分明,春短风多雨水少,夏季炎热雨水多,秋高气爽日照长,冬长寒冷少雨雪。极端最高气温44.4,极端最低气温39,平均气温14.4,年降水量为700mm,年蒸发量为2034mm,年平均日照在2324.5小时左右,平均日照率53.8%,无霜期2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