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培训体会2017年

上传人:ji****en 文档编号:115933636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X 页数:47 大小:3.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培训体会2017年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培训体会2017年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培训体会2017年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培训体会2017年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培训体会2017年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培训体会2017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培训体会2017年(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 改进培训体会 2017年2月 目 录 一、整体印象 二、专业层面 三、教师层面 四、学生层面 一、整体印象 (一)背景 经济增速换挡 结构调整阵痛 新旧动能转换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国家创新驱动战略 中国制造2025 互联网+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一带一路 精准扶贫 (二)战略推动 对人才培养质量对人才培养质量 提出新要求提出新要求 一、整体印象 (三)机遇与挑战 如何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 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工业4.0下人才培养变革? 如何重塑工匠精神? 如何探索现代学徒制路径? 一、整体印象 对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对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提出更高要求提出更高要求

2、 (四)存在问题 定位不清。盲目追求专业设置和建设,与经济建设和产业升级不对接。 培养模式陈旧。不符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规律。 课程体现僵化。不符合时代产业特点知识、技术、技能结构。 教材相对落后。不符合产业转型升级。如何推进职业教育供给侧改革? 教师队伍滞后。知识结构、素质结构与现代职业教育与较大差距。 实训条件差。设备技术水平落后,不适应产业升级。 一、整体印象 一、整体印象 (五)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 目标是:目标是: 构建网络化、全覆盖、具有较强预警功能和激励作用的内部 质量保证体系,实现教学管理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 任务是:任务是: 完善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 提

3、升教育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 树立现代质量文化 输入 产业需求社会需求政府要求 质量方针与目标 输 出 社会满意度 企业满意度 学生满意度 家长满意度 决策指挥质量生成资源建设支持服务监督控制 专业质量保证 专业建设规划 目标 标准 诊改 制度 实施 运行 外部 诊断 课程质量保证 课程建设规划 目标 标准 诊改 制度 实施 运行 实施 效果 师资质量保证 队伍建设规划 目标 标准 诊改 制度 实施 保障 实施 效果 学生质量保证 育人规划 目标 标准 诊改 制度 安全 保障 生活 效果 成长环境 工作制度工作制度实时准确实时准确日常监控日常监控定期分析定期分析 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 职能部门科

4、室职工学生企业二级单位教研室教师 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架构 纵向系统 横向层面 信息平台 数据源 监控 决策 专业建 绩效标准 资源 资产经营 学校质 量报告 总规划 设规划 专业标准 培养体系 校园文化 专业人才 培养方案 课程教 学实施 教师的研 究与发展 学生的学 习与发展 基地建设 资源管理 教学条件 实训条件 资源使用 教学设施 工作设施 学习设施 生活设施 条件链 专业质 量报告 课程质 量报告 教师发展 质量报告 学生发展 质量报告 课程建 师资建 设规划 设规划 课程标准 教师发 展标准 学生发 展标准 育人 规划 质量方针 章程 结构 与总目标 生成 支持 校企合作 资源开发 五

5、纵五横质量保证体系 实验实训部、资产经营处、校企合作处 财务处、人事处、科技处、后勤服务、工会、团委等 质量管理办公室、审计处、监察处 教务处、学工处、继教处 党委、院长、质量保证委员会 建设任务标准体系 组织机构 组织职责 组织岗位 岗位工作标准 决策指挥系统组织 资源建设系统组织 质量生成系统组织 支持服务系统组织 监督控制系统组织 学 校专业课程教师 学生发 展标准 建设任务标准体系 学 校专业课程教师 学生发 展标准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标准 专业建设标准 专业诊改标准 要素(定性)符合度 指标(定量)满意度 目标修改 课程建设 实训基地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 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学生质量提升

6、对接职业(技术)标准 专业课程体系开发 课程资源建设 教学模式改革 论证流程 文本编辑 控制要点 需求调研 目标描述 课程设置 组织实施 论证流程 文本编辑 控制要点 通识课程体系 专业课程组成 建设任务标准体系 学 校专业课程教师 学生发 展标准 课程建设标准 课程标准(大纲)制定 课程教学标准 毕业设计(论文)标准 课程诊改标准 授课计划 备 课 课堂教学 作业布置 辅导答疑 实践教学 课程考核 教学纪律 对接职业(技术)标准 专业课程体系开发 课程资源建设 教学模式改革 论证流程 文本编辑 控制要点 课程目标 课程学时 课程内容 教学组织 课程考核 文本编辑 控制要点 选题 开题 课题实

7、施 论文撰写 论文批改 学生答辩 考核成绩 要素(定性)符合度 指标(定量)满足度 建设任务标准体系 学 校专业课程教师 学生发 展标准 专业发展标准 成熟期标准 成长期标准 教师培养体系 课程教学 班级管理 课程设计与教学 研究起步 进修学习 敬业精神及态度 班级管理与辅导 研究发展和进修 敬业精神及态度 学生学习促进与创造力激发 数字化教学工具的设计与开发 信息化时代学习与工作典范 成为学生的良师和榜样 参与专业发展和提升领导力 建立常态化职业院校自主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机制 逐步推进建立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 全面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 引导和支持学校开展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 切实发挥学校教育

8、质量保证的主体作用 不断完善内部质量保证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 依据: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的通知(教职成厅20152号) 持续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的重要举措和制度安排 是教育行政部门加强事中事后监 管、履行管理职责的重要形式 二、专业层面 二、专业层面 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教职成司函2015168号) 引导和帮助高职院校建立常态化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 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建立人才培养质量制度保证体系,在 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各个层面形 成相对独立完整又相互关联支撑的保证机制; 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

9、质量保证的成效,建立人才培养质量监测与预警机制; 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强化质量意识,以内涵建设为重点,形成特色质量文化。 有利于促进高职院校完善治理结构,提高治理能力; 有利于推进学校信息化进程,利用信息技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保证水平; 运用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加强人才培养质量监测与预警,引导高职院校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专业层面 2 专业质量保证2.1专业建设 规划 规划制定与实施 专业建设规划符合学校发展实际; 专业结构不断优化。 目标与标准 有明确的专业建设目标和标准;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科学、规范并不断优化。 条件保障 新增专业设置程序规范; 专业建设条件(经费、师资、实验实训条件)有明

10、确保障措施。 2.2专业诊改 诊改制度与运行 学校内部建立常态化的专业诊改机制; 形成校内专业设置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 诊改效果 专业自我诊改形成制度,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校企融合程度、专业服务社会能力不断提升; 品牌(特色/重点)专业(群)建设成效显著。 外部诊断(评估 )结论应用 积极参加外部专业诊断(或评估、认证); 外部诊断(评估)结论得到有效应用; 对学校自诊自改起到良好促进作用。 2.3课程质量 保证 课程建设规划 课程建设规划科学合理; 课程建设规划严格执行。 目标与标准 有课程建设目标; 课程标准、规范性; 课程目标、标准有落实保证措施。 诊改制度实施与 效果 开展校内课程

11、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诊改; 形成常态化的课程质量保证机制; 对提高课程建设水平和教学质量产生明显推进作用。 三、教师层面 中国制造2025,是中国政府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 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 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 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 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 原则。 围绕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中国制造2025明确了9项战略任务和重点,提出了8个方面的战略支撑和保障。 通过“三步走” 实现制造强国的 战略目标: 1 2 3 到2025年 迈入制造 强国行列 到2035年中国制

12、造业整体达到世界 制造强国阵营中等 水平 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 时,综合实力进入世 界制造强国前列 三、教师层面 八大政策保障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完善金融扶持政策 加大财税政策支持力度 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完善中小微企业政策 进一步扩大制造对外开发 健全组织实施机制 九大战略任务 提高国家制造业穿心能力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强化工业基础能力 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全面推进绿色制造 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 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 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服务 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十个重点领域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 航空航天装备 海洋工程装备

13、及高技术船舶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电力装备 农机装备 新材料 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 工业4.0是德国政府提出的一个高科技战略计划。该项目由德 国联邦教育局及研究部和联邦经济技术部联合资助,投资预计达2亿欧 元。旨在提升制造业的智能化水平,建立具有适应性、资源效率及人 因工程学的智慧工厂,在商业流程及价值流程中整合客户及商业伙 伴。其技术基础是网络实体系统及物联网。 三、教师层面 德国所谓的工业四代 (Industry4.0)是指利用物联信息系 统(Cyber-PhysicalSystem简称 CPS)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 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 速,有效,个人

14、化的产品供应。 三、教师层面 工业4.0已经进入中德合作新时代,中德 双方签署的中德合作行动纲要中,有关工 业4.0合作的内容共有4条,第一条就明确提出 工业生产的数字化就是“工业4.0“对于未来中 德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双方认为,两国政 府应为企业参与该进程提供政策支持。 三、教师层面 “工业4.0“概念包含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的基本 模式转变,目标是建立一个高度灵活的个性化和数字化的产品与服 务的生产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传统的行业界限将消失,并会产生 各种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创造新价值的过程正在发生改变, 产业链分工将被重组。 德国学术界和产业界认为,“工业 4.0“概念

15、即是以智能制造为主导的第四 次工业革命,或革命性的生产方法。该 战略旨在通过充分利用信息通讯技术和 网络空间虚拟系统-信息物理系统 (Cyber-Physical System)相结合的手 段,将制造业向智能化转型。 一是“智能工厂“,重点研究 智能化生产系统及过程,以及网 络化分布式生产设施的实现; “工业4.0“项目主要分为三大主题: 二是“智能生产“,主要涉及整 个企业的生产物流管理、人机互动 以及3D技术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应 用等。该计划将特别注重吸引中小 企业参与,力图使中小企业成为新 一代智能化生产技术的使用者和受 益者,同时也成为先进工业生产技 术的创造者和供应者; 三是“智能物

16、流“,主要通过互联网、物联网、物 流网,整合物流资源,充分发挥现有物流资源供应方 的效率,而需求方,则能够快速获得服务匹配,得到 物流支持。 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 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是 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新词。促进消费品工业增 品种、提品质、创品牌,更好满足群众消费升 级需求。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 中首提“工匠精神”,国务院常务会新闻通 稿中首次使用“品质革命”这一提法。) 三、教师层面 1、精益求精 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 改进产品,把99%提高到99.99%。 2、严谨,一丝不苟 不投机取巧,必须确保每个部件的质量,对产品采取严格的检测标 准,不达要求绝不轻易交货。 内 涵 信 息 3、耐心,专注,坚持 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因为真正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