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中考语文复习综合性学习与写作专题十二综合性学习

上传人:乐*** 文档编号:115932725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12.8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中考语文复习综合性学习与写作专题十二综合性学习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江西中考语文复习综合性学习与写作专题十二综合性学习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江西中考语文复习综合性学习与写作专题十二综合性学习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江西中考语文复习综合性学习与写作专题十二综合性学习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江西中考语文复习综合性学习与写作专题十二综合性学习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中考语文复习综合性学习与写作专题十二综合性学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中考语文复习综合性学习与写作专题十二综合性学习(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专题十二 综合性学 习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中考语文对考生语文素养、综合能力的考 查也逐渐深入,命题者往往紧扣时代脉搏,注重挖掘现实生活内容,创 设特定情境,对考生的创造能力进行检测。 综合性学习是近年来中考语文出现的一种新题型,是初中语文教学 进入新课程改革的一块试验田。在一份中考语文试卷当中,综合性学习 是命题者在命题时视野最宽阔、角度最自由、形式最灵活的一个考点, 可以说它是整份试卷的一个兴奋点,是中考语文150分钟里一道灵动的 风景线。 考点解读 考点一 图文转换 “图文转换”类题是一种综合性、技巧性强,具有创新特点的新题型 。它要求考生根据图或表中的有关内容,分析有关材料,辨别或

2、挖掘某 些隐含的信息,对材料进行综合性评价或推断,然后,用恰当的语言表 述出来。“图文转换”题,表面看来是“看图说话”,实际上,它综合了“句 式变换”“仿写”“续写”“压缩语段”等多种题型,说到底这类题是在考查考生 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正因为它很好地体现了语文新课标的精神,所以 成为近年来中考语文的新宠。 (一)命题形式的类型 从所给材料角度分为两种: 1表(格)文(字)转换题 2图(又分为“徽标类”和“漫画类”)文转换题 从表达角度分为两种: 1直接表述图表信息 2对图表信息推断总结 应试技巧应试技巧 (二)应对策略 A表文转换题 1解读图表的流程 根源信息(图表)观察认读分析理解归纳概括文

3、字表达。 2把握好四个方面 (1)注重整体阅读。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 或方向。 (2)重视数据变化。数据的变化往往说明了某项问题,而这可能正是这个材料的 重要之处,这也是得出结论的源头。 (3)注意图表细节。图表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它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表下的 “注”等。 (4)把握考题要求。考题要求往往对内容有一定的提示性。按考题要求答题,有 的放矢。 (5)简要归纳概括。答前,要正确分析图表中所列内容的相互联系,找出规律性 的东西。分析出有关材料的内在联系,再归纳概括为一个结论。 3容易失误点 (1)信息总结多余或无中生有。 (2)信息遗漏或缺失。 (3)信

4、息推断错误。 (4)答案表述啰嗦,条理混乱。 4解题思路 (1)认真审题,明确要求。 审题时,要注意表头和表脚的文字,弄清楚图表说明的对象和比较的角度;注 意题干中句式表达的要求(单句还是复句)和字数的限制。有的题目还限定了以某个 具体对象作为答案的主语,类似句子的重组题型,应注意题目要求。 (2)仔细认读图表,全面准确地捕捉信息。 考生要认真观察图表,找出图表中所含的信息:比较对象,比较角度及项目、各种 数据及变化特点等。抓信息要全面而准确。 具体而言,捕捉图表式的信息要兼顾图表的各个要素,坐标曲线图要抓住曲线 变化的规律,柱状饼式图要抓住各要素的比例分配及变化情况,生产流程图要抓住 事理的

5、时空、先后逻辑顺序等。读图表不能顾此失彼,遗漏信息。 (3)依据题干要求,规范作答。 不同的图表形式,题干有不同的要求,答案表述也各异。答题时注意: 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如表达方式转换题,题干中往往有这样一些标志性词 语:“上图显示”“用文字表述出来”“确切表述图表的内容”等。在表述时要有具体的数 据比较、分析,要直接客观地反映图表包含的信息;而信息推断题的题干中往往有 这样一些标志性词语:“该图表表明(说明、证明)了”“用一句话概括为”“所揭示的问题 是”“从中可以看出(得出)”等。 注意题目中的特殊限制。一是句式的限制,用单句表达只能含有一组主谓宾 成分,用复句表达要标明分句间的逻辑关系;

6、二是字数的限制,在表达时要注意年 号和数字的规范。 注意在表达中不能出现语病,特别是在反映事物变化或规律时,选词要准确 。如表明增长趋势的,可用的词语有:“增长(加)了”“增加到”“增长了倍”“与同期相 比,增长”等;表明下降趋势的,可用的词语有:“减少了”“减少到”“减少了(百分 数、分数)”,但其后不能用倍数。又如表示程度范围的概念:“近一半(约50%左右)”“ 大部分(比例约在55%70%)”“绝大多数(比例占70%以上)”“所有”“约几成”等。总之 ,要根据图表数据变化的规律来选用词语表达。 5总结 “结论”包含两方面: 一是比较数字后得出的结果; 二是调查的目的或调查结果所代表的意义

7、。 举例由此链接 B图文转换题 徽标类 徽标,即徽记、标志,它不是一般的图标,往往“言简意赅”,高度凝练,蕴含 着丰富的寓意。因此,解读徽标,一定要透过现象,挖掘本质,才能真正把握其内 涵。 1命题角度 徽标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大众传播符号,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命题者一般从三个方面设计题目: (1)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 (2)要求用简洁的语言表述对徽标含义或寓意的理解; (3)要求用简洁的语言表述从徽标中获得的启示。 2解题思路 (1)观察表象,抓住特点。 (2)由此及彼,展开联想。 (3)分析寓意,文 字表达。 漫画类 漫画是一种具有讽刺性或幽默性的绘画。多从政治事件

8、和生活现象中取材,通 过夸张、比喻、象征、寓意等手法,表现为幽默、诙谐的画面,借以讽刺、批评或 颂扬某些人或事。了解漫画的特点,把握命题的方向,理顺答题的思路,是做好(漫 )画文(字)转换题的前程。 1命题角度 漫画主要由标题、画面、寓意三部分组成,标题和画面是显性的信息,而寓意 则是隐性的信息。根据这一特点,结合语言表达的考查要求,命题一般会从如下几 个角度入手:(1)概括寓意;(2)拟加标题;(3)描述画面;(4)综合考查。 2解题思路 (1)审读画面,观察画面的构成要素。 审读漫画的过程就是对漫画中人、景、物等信息的认知过程,是对画面信息的 初步感知阶段。 漫画的构成 注释(可以没有):

9、是对画面情景的提示与注解。 主体:是画面各“因素”构成的情景。 标题(可以没有):即题目,往往告知或暗示漫画的主题思想。 (2)合理想象,丰富画面信息。 想象补充画面信息,主要是借助漫画提供的情境,以画面为主,结合注释(文字 、符号),丰富画面内容,是对画面信息的深入感知过程。 抓住特征说明,抓住能反映画面寓意的特征进行详细说明,才能清楚地揭示漫 画的内涵。 客观描述画面,描述漫画只要求对漫画内容本身加以说明,不可超越漫画所给图文 的信息进行添枝加叶,不可用主观想象代替画面中并不存在的东西。 (3)类比联想,探究画面寓意。 类比联想是在审读、想象的基础上,将画面信息跟现实生活相联系,深入揣摩

10、作者的创作意图,在类比中明晓漫画寓意的过程。 记叙类漫画对人物应注意他们的言行举止、表情神态、穿着打扮及人物间的关 系;对事情应注意时间、地点、前因后果及发展趋势。 寓意类漫画是以自然现象或景物作为创作素材的,它往往是影射社会生活中的 某类人或某一现象。对这类漫画,应根据现实生活作合理的类比联想。 举例由此链接 考点二 口语交际 考试说明要求:能根据情景,清楚、连贯、文明、得体地表达自己的观 点和意图,不偏离话题。 口语交际,主要是“听话”“说话”。题目一般设计为一种或几种对话情景,要 求学生依据情景答题,可分为单一型对话题和复合型对话题。单一型对话题指的 是设计某一情景,要求考生以自己或以情

11、景中的某个人物的身份对某个人或某件 事说一段简明、得体的话。常见方式有:访谈式、辩论式、劝说式、推荐式等。 而复合型对话则要求考生面对同一情境中的不同对象或不同情境中同一个对象或 不同情境中的不同对象说出应说的话。 考查内容大致为两个方面:“听”的能力,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认真分析说 话者说话的内容,提炼关键信息,注意揣摩说话人的言外之意。“说”的能力, 要求语句连贯,意思完整明白,注意场合、对象,用语文明得体。 口语交际常考的考点有: 1话语理解根据对方的话语,理解对方的观点,听出对方的言外之意 。 2情境对话把握对方说话的要点,做出准确的判断或得体的回答。 3辩论演讲根据演讲主题,简明、得体

12、、连贯地表达见解。 4采访提问根据特定的活动、场合、对象提出与活动主题有关的问题 。 5敬祝告白根据特定的情境、对象表达生活中的情感 6标语广告根据材料要求,用简明生动的语句表达某一种宣传意图。 解答准则:言之有“礼”,即文明得体;言之有“物”,即有内容;言之 有“序”,即说明有合理的顺序;言之有“节”,即简明。 举例由此链接 考点三 材料探究 所谓探究,就是要求通过对几则材料进行阅读、分析、比较、研究,从而有所发 现,然后写出自己发现、探究的结果。而发现、探究就是要通过比较、分析,找到几 则材料之间存在的关系。 方法总结 一般来说,探究性题目总是由23则相互之间有关系的材料组成。它可以单独出

13、 现,也可与阅读文章结合起来考查。 解答此类题目,我们应该思考:这几则材料为什么可以放在一起?一定是材料之 间存在某种关系,通过比较、分析,一定会有所发现。答题时,材料是因果关系的, 要先写主要原因,再写其他原因;材料是同类事物的,要先写共性,再写不同。 可是同学们由于缺乏解题技巧,常常理不出头绪。那么,我们该如何准确、高效 地答题呢? 1明确要求扣题旨 题干不仅明确了命题意图和答题方向,还常常显示答题区域和方法,具有较强的 暗示性。所以读懂题干,明确答题要求,从题干中捕捉有效信息,获得解题要领,是 解答材料探究题的基本条件和准则。 2仔细研读找规律 如果说紧扣题干明确要求是解题的基本准则,那

14、么认真阅读材料、把握规律则是 解题的关键。阅读材料不局限于某一点或某一面,不放过材料中的任何一个细节,进 行正面和侧面、纵向和横向的多维思考。其次,及时筛选信息,努力寻找信息点,从 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找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揭示材料的本质和要旨。 3准确归纳善表达 在解答材料探究题时,还应该按照题目的要求(包括字数),把捕捉到的规律(本质 和要旨)用恰当的词语和完整的句子表达出来,做到没有错别字,语言准确、简洁、连 贯,符合客观实际。 举例由此链接 考点四 语言创作 语言创作在综合性学习题中涉及宣传标语、发言稿、颁奖词、开场白等考点 。江西这几年涉及的考点主要是前三类,考查题型以主观

15、题为主。 1考点解析 (1)解读课标,提炼“综合性学习”中考考点。 (2)“语言创作类”考查形式:介绍类;交往类(劝导等);创意类;辩 论类。 (3)应对策略:关注社会热点,丰富更新信息;善于运用积累,有效调 用知识;仔细揣摩题意,提炼答题信息;审清题目要求,表达简明得体。 2答题方法与基本格式 (1)发言稿的答题方法: 发言稿是在听众面前,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意见或阐说某一事理的活动。其 目的是说服听众或鼓励听众,答题时要注意: 了解对象,有的放矢。要了解听众的一般情况,他们的职业、文化程度、 年龄构成、思想状况等;要了解一下听众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还 要对听众的接受心理有所认识。

16、 主题鲜明,情感饱满。要有一个贯穿全篇的主题。要以人的情感为主,以 行动、语言感染听众。 材料丰富,典型新颖。人无我有,人有我精,平凡中见真情,朴素中显哲 理。 结构清晰,讲究技巧。主次、详略应合理安排。开头抓住听众,中间流畅 自然,结尾短小精悍。 语言规范,通俗生动。语言要生动形象。 (2)颁奖词的答题方法: 总分式。分为“总分”式和“分总”式。 排比式。用排比句式拟写颁奖词,形式整饬,音调和畅,语气强烈,极富 语言美感,极具煽情气势。 用典式。用与获奖人物有关的典故、名言等将颁奖词灵活地串起来,让读者感 到似曾相识的亲切,从而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呼告式。就是用第二人称形式,为获奖人物写颁奖词,这种形式就像与获 奖人物面对面谈话一般,给人真实亲切的感觉。 对比式。就是将相反的两方面进行对照比较,以突出获奖人物的精神品质 。 (3)开场白答题方法: 开场白的撰写大致包括三个环节:首先是称呼和问候语,其次是本次活动的 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