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卷三作文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115932272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244.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卷三作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017卷三作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017卷三作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017卷三作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017卷三作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卷三作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卷三作文(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40年来,高考为 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 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 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 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 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 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 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 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 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 于800字。 解析: 今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以此命题显然着意于引导考 生在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下审视个人发展,激励

2、一代青 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40 年前高考的 恢复,是极富象征意义的事件;直到今天,高考对于 大到国家社会、小到每位亲历其中的个体来说,其重 要性与影响力仍然不言而喻。2017高考作文直接写“高 考”,既出人意表而又在情理之中,无疑是要启发考 生在宏观语境中聚焦个人经验,表达对“高考”的独 特体会和理解,呈现他们的酸甜苦辣尤其是勤学奋进 中的豪迈之情;另一方面,更是要带动全社会站在国 家战略的高度,回顾过去展望未来,理性探索高考的 改革之路,也由此感悟古今融通和传统的继承与创新 性发展等重大问题。 试题材料中的内容,意在引导考生洞悉材料自身的内在 关联与生长性,如为国选材与社会进

3、步,时代拐点与国 家走势,个人奋斗与家庭期许,历史沉思与当下使命, 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今昔对比与感慨生发考生更要 关注题目的具体指令:“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 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不同于一般的话题作文, 聚焦审视与表达的主体“我”,唤醒考生的直接经 验与间接经验,为考生“锁定”作文立意提供支架。考 生对于“我”的构思定位,既可写实,亦可虚构。可供 选择的两个副标题,为考生在不同文体上的选择预留了 写作空间,这样的架构利于考生思想的表达、经历的叙 述与情感的抒发,利于考生完成边界清晰且能自由发挥 的理想写作。 就本题写作的预估和建议来说,若选择以“我看高考” 为副标题写作,写作相对集中,考生

4、须从标题的拟定开 始,就聚焦对于“高考”的看法与评价:既可肯定高考 对于国家、社会、个人的意义与价值,如对于社会进步 的推动价值,对于公平社会的建设意义,对于个人提升 的引领作用等;也可质疑讨论高考考查的科学性、录取 制度的公平性以及高考催生的教育乱象等。 若选择以 “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作,可供考生写作的空间比较 大,选择的文体较多,如记叙类文体,可以围绕材料的 触发点对自己的高考经历或憧憬进行筛选整合,传达出 “我”之于“高考”的生活过往与内心期许,甚至通过 个人轨迹折射时代变迁。有能力的考生还可以将其虚构 为小说,间接传达“我”之于“高考”的独特体验与个 性理解。此题也有散文诗歌等文体的

5、写作空间。 【考场佳作】 1.天涯何处无芳草 一一我看高考 不久前,我有幸加入了一个微信群,这个群是当年一起参加 高考的同学发起的。群主K当年是一个非常矜持的女孩,她的成 绩和容貌一样并不引人关注。可今天,无论气质和人气,她都 是时尚圈里令人羡慕和关注的慈善达人。 微信群里最活跃的是E君,他和当体育委员时一样热情。他 发的信息日过数十条,视频笑话调侃都会叫你忍俊不禁。据说 他高考落榜之后步入社会,笑对人生,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 现供职于某市艾滋病疾控中心,是艾滋病患者最真诚的朋友。 发言最少的是某集团董事长B君和某市副市长C君。即使节假 日,大家讨论得兴高采烈的时候,他俩也是礼节性的三言两语

6、,惜言如金。这种理性与淡定,依然是他们高中时“两耳不闻 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修炼的结果,“礼贤下士”绝非他 们的风格。 大伙印象最深的是班花Y,如今她已经是影视圈里的名 人,年近半百依然那么温婉动人。当年,她曾经是几位男 生的暗恋对象,高考落榜之后就与他们分道扬镳。其实追 到Y的,是一位相貌不扬学历一般的男孩。当初几位暗恋Y 的高材生后悔不已,在微信群里有过软绵绵酸溜溜的表白 ,但对于Y君来讲,一笑了之,不削一顾。 群里常常聊起高考状元A君。他高中入党,可算是他们 当中风光无限的人。前些年平步青云,政绩显赫。不幸的 是,在竞争省委书记的过程中,被人检举巨额受贿,锒铛 入狱。 相比之下,群里

7、过得最棒的要数D君,因家庭贫困,不 得不把录取通知书深藏箱底,经过多年打拼,终于在电子 商务谋得一席之地,拥有多家网站,成了业内大名鼎鼎的 人物。 自称小人物的落榜生F君和X君,如今在省城有了自己 的画院和跆拳道馆,育人无数,小有名气。 那个年代,高考就像一座独木桥,有的人千方百计挤 到梦寐以求的彼岸,以为高楼之下都是贫民窟;有的人没 挤过桥,却无意成为时代风云的主人。 “人生何处无芳草,何必单恋一枝花”,在微信群的 闲聊中,让我感悟到高考固然重要,它将决定一个人的命 运。但决定一个人命运的不止高考这一条道。高考,考的 是数理化;生活,考的是生存之道。“胜不骄、败不馁” ,只要我们有一颗报国的

8、赤诚之心,高考的初心一定会在 我们的血液中永远流淌。 看一个人的人生是否精彩,不是看他的高考成绩,而 是看他能否接受命运的挑战,把握时代的脉搏,用他的一 技之长,伴随他的勤奋与创造,为国家、为社会作出贡 献。 3.人道是清光更多 一一我看高考 四十年华凤和雨,十三亿人笑与泪。旋踵之间,距高 考恢复以历四十载。四十年间,高考“斩去桂婆娑,人 道是清光更多。” 诚然,高考有它的缺陷。在以成绩为基础的选拔上, 应试教育随之而生。许多人都批判高考使人愚钝和呆 板。但我们不能因噎废食,高考所带来的好处是不能忽 视的。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高考,中国将至少倒退十 年。 自古以来,门第都是阻挡学子发展的关卡,

9、高考恢复 ,使得所有的学子都拥有了平等的权利,都拥有了一个 去公平竞争的舞台。高考,为所有考生,洒下了平等的 清光。 “衰兰送客成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是李长吉 (李贺)的悲叹,而导致他写下“可怜日暮嫣香落,嫁 与春风不用媒”的,竟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字。一字避 讳,李贺的一生便就此完结。相较于科举,高考更加的 公平和客观,范围也更加的的全面,他给予我们一次改 变人生的机会。四十年来,创造了无数平民“朝为田舍 郎,暮登天子堂”般的奇迹,为国家输送了难以衡量的 人才。 1977年,当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考生进入考场时,心 中怀着的是对未来的憧憬还是迷惘,或许已元从得知。 但我知道,如今我坐在考场,

10、心中充盈着的,是对高考 的崇敬;笔尖书写着的,是对高考的赞扬。敬畏他带个 我的一切,歌颂他洒下的清光。 罗曼罗兰曾说过:“人总是要失望的,因为他想要的 总比他得到的多。”高考成功与否,成绩高低与否,是 每个人所关注的。有人成功就必定有人失败,成功者喜 笑颜开,失败者痛哭流涕。但这些,并不是高考带给我 们的全部。十年的奋斗与拼搏,艰辛和喜悦,磨砺与苦 难,这才是高考带给我们的。真正彻悟之人,是不会纠 结于是否为应试教育的,因为高考带给了我们更珍贵的 精神财富。 “人生下来不是为了拖着锁链,而是为了展开双翼。 ”维克多雨果曾如是说。而高考,正好为我们提供了机 会。如果说对辛弃疾来说,他的“桂婆娑”

11、是朝廷上的 苟且偷安派。那么,对我们来说,我们的“桂婆娑”便 是门第与内心深处的幼稚。高考“斩去桂婆娑,人道是 清光更多。” 停笔之时,清光洒进胸膛。 4.四十年,追梦人 我看高考 1976年,四人帮下台,邓小平同志立刻进行拨乱反正,恢复了 高考制度,从此以后每一位学子都知道“知识改变命运”,自此 中华英才无需叹息无用武之地。我泱泱中华,当续辉煌。 一次高考,一段岁月 我们有权按照自己的愿望建设更美好的生活。 高尔基 四十年前得知高考要在十二月十日恢复进行后,很多人不过只 有几十天的的时间,可那一张张被幸福涨红的脸,裂开的笑都在 风里雨里追逐着,奋斗着。这几十天对他们来讲金贵于过去的几 十年,

12、高考可以从乡村去到城市,从农民变为高级知识分子。这 么几十天的光阴沉淀着过去,孕育着未来,而无数的人把梦想与 未来交给了这段岁月。那时候的他们面带着青涩的笑容,看着正 向他们招手的幸福。 四十年后的我们,高考对于我们来讲就整个青春。我 们总是把青春挂在嘴边,充斥着疼痛苦涩,甜蜜欢笑 的青春在高考的钟声里迎来了终点。这是无法忘记的 时光,从不谙世事到逐渐清晰明了自己的路,我们跌 跌撞撞并不断成长。高考对于现在的大多数学生来讲 是一道坎,必须迈过才不算白活,在这道坎里,我们 把青涩的爱情,鲁莽的性格,懵懂的过去一起埋葬。 在这段岁月里,我将青春与未来都当作了赌注,放手 一搏,为了我憧憬的生活奋起直

13、追。 一次高考,半生理想 暂时的是现实,永生的是理想。 罗曼罗兰 四十年前理想是什么?是脱下脚上的胶鞋草鞋,换上 皮鞋;是从木凳子上站起来,坐在一张皮沙发上;是背着 我的大包小包,从家里去到大学。朴素的生活塑造的是朴 素的人儿,“文革”浇不灭他的热情,时光催不老他的理 想,用了半生的时光只为坐在课桌前,拿着笔书写自己的 人生。巾帼不让须眉,女孩子们反抗着媒妁之言,扎着麻 花辫,手紧紧地拽着裤子,看着面前白花花的考卷,热泪 盈眶。 四十年后理想是什么?生活的逐渐富庶,使精神层次 的需求更为丰富。从小便琴棋书画样样得学,大学便是一 个精修的地方,也或是一个摆脱这些束缚的地方。高考使 我们获得自由,

14、摆脱家长的一厢情愿,我们无从选择自己 的出生,自己的父母,所能做出的第一个选择便是在高考 ,余生的几十年都在自己的手上握着。就算理想被风雨淋 湿,依旧会为所追逐的远方而风雨兼程,我把半生的理想 都装在了这里。 一次高考,终生缅怀 不论来自何地,生于何时,我们都有一个名字叫做“高考生” 。 四十年前大学录取率只有4.5%,可不论是考上的或是没考上的 ,都没有谁说自己后悔过。在那个贫穷的年代,没有出国,艺体这 么多路可以走,更没有什么自主招生,一次高考为的不是功成名就 ,只是为了自己心中的执着与梦想。生活很简单,我想做我便去做 ,无论输赢,无论姿态,只要不负此生,便够终生缅怀。 四十年后,高考会进

15、行交通管制,母亲穿上红色的旗袍意味着 旗开得胜,父亲穿着红色的马褂意味着马到成功,从教育界到演艺 界,全国的人民送上自己的祝福,每个人的身上都有满满当当的幸 运。这种喜庆的氛围,暖心的话语是一辈子的记忆,那年那日那时 我拥有着全天下的好运气,直到老那片充斥的红色的世界都不会褪 色。 2017年,高考到了不惑之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一带一路”正火热的开展中,“知识改变命运”依然适用, 940万考生一起在课桌前书写他们青春最后的篇章。我泱泱中华, 正在重振辉煌。 2.从独木桥到阳光道 我看高考 四十载岁月流逝,高考仍然是每一代人心中难以忘却 的青春记忆。从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到如

16、今千万寒 门子弟“跃龙门”的“阳光道”,高考,已演变为我国 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 四十年前,高考是一座通往理想彼岸,却随时有跌落 深谷的危险的独木桥。我的父辈都是农民,却也饱受高 考所带来的利弊之苦。曾经,大学生是知识与文化的象 征,却也是高贵与财富的象征。那时的教育远未有如今 这样普及与发达,能考上大学的因素也远不止努力与勤 奋,“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是最贴切的形容,反映了 当时考大学之困难与艰辛。 四十年后,高考是一条宽阔稳固的阳光大道,是付出 便有收获的寒门子弟的成功之道。随着我国国力与日俱 增,教育现状已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考上一所大学早已 并非难事,越来越多的人拥有了获得高水平知识的权 利。随着科技的进步,人文关怀的逐步提升,高考的公 平性也日益明显,使高考从一个冷酷多变的“刑场”成 为了无数人的梦想腾飞之地。 从独木桥到高考如今的阳光大道,这标志着一个国家 的兴盛,一个民族的崛起。“少年强则国强”,高考转 变为教育的发展提供导向。德国总理默克尔认为,一个 国家的教育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未来国力。当越来越 多人不再恐惧于高考的淘汰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