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安全技术及管理交流材料.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932103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5.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铁安全技术及管理交流材料.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地铁安全技术及管理交流材料.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地铁安全技术及管理交流材料.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地铁安全技术及管理交流材料.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地铁安全技术及管理交流材料.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铁安全技术及管理交流材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铁安全技术及管理交流材料.(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地铁暗挖区间施工地铁暗挖区间施工 安全技术及管理交流材料安全技术及管理交流材料 前言 前言 前言 前言 隧道坍方的统计 1、较好围岩段坍方比例与坏围岩段相近,甚 至更高 2、在好坏围岩交界处,在好围岩段中或就在 交界部位,坍方比率很高, 3、一些短隧道坍方频率比长隧道还高 4、洞口段、掌子面等部位坍方频率高 事故的发生时间及主要原因 1、前期施工是事故的高发期 2、从事故原因和教训分析:安全责任和安全 教育不落实、违规作业、安全检查走过场、 隐患整改不力、违规分包以包代管、用工管 理和设备租赁不规范等是主要原因。 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现状: (1)、人员设备、管理能力不能满足安全生产需

2、要;(2)、制度 空泛、套话连篇;(3)、安全管理的任务不明确 , 重点不出; (4)、现场管理混乱;(5)、内业管理标准太低。 存在主要问题根源: 1、重视不够: (1)、领导的认识缺乏高度; (2)、部门 机构的管理缺乏深度; (3)、专职安全管理人员的管理缺乏 力度; (4)、现场管理缺乏广度。 2、落实不够:(1)、制度落实差;(2)、规定落实差;(3)、规范 管理落实差。 3、投入不够:(1)、教育、培训投入不足;(2)、设备安全投入 不足;(3)、安全设施投入不足;(4)、人员配备投入不足。 隧道施工思考的几个问题 1、总体布置和进度安排是否合理 2、施工方案、方法选择是否合理 3

3、、生产要素是否匹配 4、进洞及洞口段施工方案是否合理 5、特殊地质地段施工措施是否合理 6、监控量测及超前地质预报措施是否落实 7、安全、质量、环保、工期保证措施是否落 实 8、冬雨季施工措施是否落实 目 录 1、通过前期核对调查,优化设地降低风 险; 2、加强隧道风险段落风险评估及重大危 险源管理; 3、落实安全专项方案的编制、评审; 4、开展开工点验收,落实各项资源; 5、落实区间施工安全措施; 6、安全制度建立、健全; 1、通过前期核对调查,优化设地降低风险 1.1、加强对初步设计阶段图纸核对,提前揭示安全风险,影响和优 化设计,从源头上降低施工风险,保证施工和今后运营安全。 主要在如下

4、几个方面: 1)区域地面地形、地质的核查、补勘;如:埋深;洼地、沟谷位 置、设计图上有明显变化的位置; 2)区域内地表管线型式和埋深(给水、排水、燃气、油气、供电 线路等)、房屋建筑位置和基础型式、城市桥梁墩位和基础深度 和设计型式。特别应了解城市深埋的排水(污)管道漏水情况对 隧道开挖的影响。 3)提出对有影响的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地段的设计方案进行 优化。 2、加强隧道风险段落风险评估及重大危险源管理 2.1分析判定隧道风险段落,揭示复杂地质,进行风险评估 1)、关注围岩过渡段 火炬园站 塘边站 区间顶板 区间底板 水位线 2、加强隧道风险段落及重大危险源管理 2)透水层及相关隔水层之间

5、的关系 水位线 隧道顶 隧道底 2、加强隧道风险段落及重大危险源管理 2.2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管理,明确责任人,落实预防预控措施 1)、掌子面溜塌、初支失稳、隧道冒顶; 2)、爆破开挖盲炮、爆破飞石; 3)、隧道开挖,地下水位下降,引起隧道上方土体不均匀沉降,导致地下管 线断裂、建筑物倾斜倒塌等(如人行天桥、房屋)。 风险风险 等级级 接受准则则处处理措施 低度可忽略此类风险较类风险较 小,不需采取风险处风险处 理措施和监测监测 。 中度可接受 此类风险类风险 次之,不需采取风险处风险处 理措施,但需予 以监测监测 。 高度不期望 此类风险较类风险较 大,必须须采取风险处风险处 理措施降低风险风

6、险 并加强监测监测 ,且满满足降低风险风险 的成本不高于 风险发风险发 生后的损损失。 极高不可接受 此类风险类风险 最大,必须须高度重视视并规规避,否则则要不 惜代价将风险风险 至少降低到不期望的程度。 3、落实安全专项方案的编制、评审 3.1开展施工图现场核对,编制标段和单位工程的实 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序流程清晰、工艺工法 符合标准的作业指导书,制定竖井施工、竖井转区 间施工、区间隧道开挖(包含钻爆设计)、支护及 衬砌施工、地质复杂地段施工、超前地质预报、监 控量测、第三方检测、无损检测的实施方案。 3.2针对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 的方案应组织专家论证、评审。 4、

7、开展开工点验收,落实各项资源 规范临建工程建设 、加强安全质量和技术管理,加大现 场机械设备配置力度 , 落实作业队伍的架构及人员配置,才 能保证项目安全顺利开展。 4.1、大临工程规划(市内场地窄) 1)驻地、实验室:驻地规划应布局合理,功能分 区明确;生 产区与生活区分开设置,封闭管理,设置门卫值班室,设置宣 传栏。 2)拌合站:拌合机组及水泥、粉煤灰、外加剂等储料罐基础 经过设计;拌合机组具备出厂合格证,有使用、操作说明;拌 合机组的计量设备采用电子计量,计量设备经过标定。场地硬 化、整洁、无扬尘,排水系统顺畅;材料标识牌齐全、准确, 砂石料仓分区合理,采用隔墙隔开,设置遮阳棚; 3)加

8、工厂:研究提高 集中度,按照工厂化、机械化生产的要 求进行规划。 4、开展开工点验收,落实各项资源 4)火工品库:公安部门验收记录;落实火工品运输、保管、发 放、退库制度等管理制度;管库人员具备相应职业资格 5)弃渣场:防洪、排水系统设置;堆渣安全。 6)临时用电:临时用电专项设计方案经审批;用电安全:用电 设备实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制,不得用一个开关直接控制二台 及以上的用电 设备,漏电保护器符合国家 GB6829 标准规定, 并需与用电设备相匹配;施工用电按三相五线制配送,采用三 级配电两级保护方式,工作接地值不得大于 4 欧,供电线路始 端、末端必须做重复接地, 当线路较长时,线路中间应增

9、设重 复接 地,其电阻值10 欧;配备发电机,功率与用电量匹配。 7)消防设施:消防器材配备要合理,拌合站、加工厂、驻地设 置灭火器、消防砂等消防器材;消防验收居住 10 人以上聚集场 所,须有公安部门的消防验收证明;消防演练有消防演练时间 、参加人员的记录。 4、开展开工点验收,落实各项资源 7)环境保护:污水处理生产、生活废水设置沉淀池,经沉淀处 理后,达标排放;场区、生活区设置垃圾收集池,统一清运处 理。 4. 2、体系建设 重点落实强化组织保障、成立现场管理机构、 建立安全质量管 理体系、加强技术管理等。核心要求是质量管理 落实到检验批 、安全管理落实到工班、技术管理落实到施工工序。

10、1)组织保障:五公司对现场资源配置及技术 支持协调力度; 2)项目管理机构方面:按照扁平化管理的要求,建立科学高效 的现场生产组织管理体系; 3)安全质量管理体系方面:结合本项目特点制定系统配套的管 理办法和细则,明确各级岗位的安全质量责任,突出对风险段 落施工方案的审查和把关,编制各项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质 量管理:原材料管理、试验室管理、仪器标定、仪器标定、工 程实体质量检测、问题整改闭环 管理; 4、开展开工点验收,落实各项资源 安全管理方面:制定安全管理办法和管理细则,并经审批;各 级岗位安全管理责任制健全,有保证措施;风险管理:有风险 源排查记录,建立了风险问题库,明确各级岗位安全包

11、保责任 ,高 风 险工 程的 措施 经过 专家论证、审查;应急管理:各 项应 急预 案完 成编 制, 经审 查备案,有应急演练的时间和 参加人员记 录;设备安全:大型设备状态良好,经安监部门检 验合格;防止次生灾害:隧道口、竖井排水设施完备;隧道施 工安全:隧 道地 质超 前预 报和 围岩 监控 量测已具备工作条 件。 4)技术管理: 技术资料:施工技术指南、质量验收标准、参考图等技术资料 配备到位;作业指导书工序流程清晰、工艺工法符合标准,并 经审批;施 工图 现场 核对 完成 ,核 对资 料齐全;各级技术 交底完成,有交底记录;完 成混 凝土 湿喷 工艺 试验 ;竖井 、竖井转区间方 案在

12、 现场 核对 的基 础上完成编制和审批;超 4、开展开工点验收,落实各项资源 前地质预报方案完成编制和审批、监控量测方案完成编制和审批 、钻爆设计方案完成编制和审批、涉及铁路既有线、建筑物、重 要管线等施工专项方案完成编制,并经过 专家论证和审批。 4. 3、 资源配置 结合现场生产组 织方式,配置机械设备、物资材料等资源,满 足施工生产的需要。 开工必备的施工设备:隧道工程配备作业台架(受力计算)、混 凝土喷浆 机、装载机、挖掘机、混凝土运输车、自卸汽车、钻 机、空压机、 注浆机、TSP、地质雷达、红外探测仪、发电机等 、衬砌台车(要明确进场时间)、通风设备。 开工必备的物资材料:钢材、水泥

13、、粉煤灰、砂石料、混凝 土 外加剂、隧道防水板、止水带,经检验 合格,有一定的储量, 满足连续施工需要,并完成配合比试验 。 4、开展开工点验收,落实各项资源 4. 4、规范作业队构架及人员配备 作业队要体现专业 化和小型化,人员数量必须满足要求。作业 队生活设施、居住条件、作业环境、作业条件必须符合安全、卫 生标准,开工前要求作业队 构架及管理人员报审批准,要求配 备专项安全员一定要强制执行,否则不予开工;制定架子队管理 办法、岗位职责、工作制度 和考核办法;劳务企业资质、劳务 人员与劳务企业签订的劳务合同合法有效;建立劳务工人员花 名册;培训合格方可上岗,教育培训档案齐全;技术工种上岗 前

14、须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特殊工种的须取得特种作业证书; 作业人员在工班长的带领下进行作业; 5、落实隧道区间施工安全措施 5. 1严格执行施工工艺和作业程序,加强过程工序的转序的质量检 查,发现工序施工质理不到位,严禁转序。 1)洞身开挖:a、挖方法应符合设计要求。b、施工单位应进行钻 爆设计,并根据现场围岩地质情况和爆破效果及时调整爆破方案 或参数。c、开挖进尺、施工步距应符合要求。d、严格控制超欠 挖,拱脚和墙脚以上1m范围内严禁欠挖。5、记录掌子面里程, 与设计围岩级别对比是否一致,作业人员进洞翻牌及检查人员进 洞登记制度落实。 2)支护工程:a、超前支护大管棚、小导管、锚杆施作位置、数

15、量 、搭接长度应符合要求,大管棚、小导管注浆浆液必须充满钢管 及其周围空隙。b、初期支护必须紧跟开挖及时施作。c、喷射混 凝土应采用湿喷工艺,喷射混凝土厚度、强度、平整度应符合设 计要求;锚杆必须设置垫板,密贴岩面,数量、间距、角度应符 合要求;钢架应及时架设,钢架型号、间距、垂直度和钢筋网片 搭接长度应符合要求。 d、按要求设置锁脚锚杆(管)、临时支 撑。e、超挖部分应采用同级混凝土回填。f、钢架应在初喷混凝 土后及时架设,不得侵入二次衬砌断面,底部不得有虚渣。 3)仰拱及填充:a、施作仰拱前必须清除隧底虚碴、淤泥、积水 和杂物,超挖部分应采用同级混凝土回填,应一次灌注混凝土成 型,仰拱施工

16、缝和变形缝严格按设计进行处理。b、仰拱填充不 得与仰拱同时浇筑,仰拱混凝土施作应按要求支立模板,防止填 充混凝土侵入二衬。c、必须控制仰拱开挖进尺,要做到仰拱快 挖快支、快速封闭。 4)衬砌:a、衬砌距掌子面距离符合要求,围岩及初期支护变形 过大或变形不收敛,又难以及时补强时,可提前施作二次衬砌并 予以加强,以改善施工阶段结构的受力状态。浅埋隧道应及早施 作二次衬砌。b、二次衬砌的厚度严禁小于设计厚度;初期支护 与二次衬砌应密贴;竣工后的衬砌严禁侵入轮廓线。c、钢筋安 装位置、排距、间距、数量、连接方式应符合要求。d、施工缝 要凿毛,按要求设置接茬钢筋。e、衬砌混凝土的厚度、强度应 符合设计要求。f、二次衬砌在初期支护变形稳定前施工的,拆 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的100%;在初期支护变形稳 定后施工的,拆模时的混凝土强度应达到8MPa。 5、落实隧道区间施工安全措施 。 1、项目部指定一名领导负责,数据真实 、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