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保障和改善民生收入分配改革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15930504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保障和改善民生收入分配改革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保障和改善民生收入分配改革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保障和改善民生收入分配改革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保障和改善民生收入分配改革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保障和改善民生收入分配改革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保障和改善民生收入分配改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保障和改善民生收入分配改革(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习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保障和改善民生 收入分配改革杨宜勇国家发改委社会所所长 研究员学员们大家好,我是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的研究员杨宜勇,很高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若干建议中间关于收入分配改革的内容。一、“十二五”规划: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规划首先,我讲第一个问题,谈谈我个人对“十二五”规划建议的一个粗浅的认识。我觉得“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它的内容和主题是非常鲜明的,主题就是要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它的主线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通过学习,我个人感觉到“十二五”规划从头到尾就是一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规划,当然这也不是特别新的内容,熟悉我们党

2、的理论都知道,实际上十七大的政治报告就明确提出来了今后一段时期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但是,十七大开后这几年,我们觉得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非常艰巨、非常艰难的一件任务,所以进展不顺利、效果也不理想。所以,今年2月份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又特别强调这个问题,特别就如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了一个专题的报告。他的报告前面又加了四个字叫“刻不容缓”,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们中国现在一个刻不容缓的事情。不能够再拖了,不能够再耽误了,我们也耽误不起。所以说我觉得“十二五”规划自然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使命就是要落实十七大政治报告提出的一些主要的内容。所以,我把“十二五”规划看作一个转变经济

3、发展方式的规划,“十二五”规划的所有内容,一切都是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切都是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包括我们今天讲的收入分配方面的改革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无论是从今年2月份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讲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的八项内容,还是中共中央关于“十二五”规划建议的“五个坚持”来讲,收入分配都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同时,“十二五”规划又一切依赖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所以我个人认为“十二五”发展阶段最后成果的好坏要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好坏来检验,就这一个目标,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检验的目标。所以,我觉得我们各地、各部门在做好“十二五”规划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这

4、一点,紧紧围绕如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做好这一篇文章。为什么我说“十二五”规划彻头彻尾是一个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规划?我觉得可以从它的“五个坚持”来充分体现这一点。中央的文件把坚持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当然这个经济结构包括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也包括一二三产业的结构,还包括城乡结构,还包括空间、区域发展的结构。所以,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候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应该说是一个重中之重,是目标中间的一个目标,是核心目标之一。第二坚持,强调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因为我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有实际的内容,通过科技进步和创新要提升我们在

5、国际产业分工中的地位,要揽瓷器活就要掌握自主创新金刚钻。第三个坚持,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内容也非常丰富,比如说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包括教育、就业、医疗、卫生,包括社会保障,包括住房保障,还包括公共的文化和体育等6个方面。除此之外,转变调整改善收入分配的格局也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中间的一个重要的内容。第四个坚持,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的着力点。这一点我们在“十一五”期间是这么做的,万元GDP的能耗五年下降20%,这一点在“十二五”期间我们为了迎接低炭经济、低炭社会的到来,我们还要毫不犹豫地坚持两

6、型社会的建设,两型社会的建设我们丝毫不能够放松,越到后面我们知道任务可能就更加的艰巨。第五个坚持,要把改革开放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要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改革主要是体制方面的改革,改革的内容应该说也越来越丰富,过去我们主要集中在经济体制领域,现在的改革要向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方面拓展。开放就是对外开放,开放倒逼我们国内的改革,国内的老百姓、人民群众提出的新要求、新期待也是推动着我们国内改革前进的步伐。改革和开放不是目的,改革和开放都是手段,是重要的手段,非常重要的手段,目的就是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7、。我觉得在讲之前首先强调对“十二五”规划主线的一个深刻认识,我觉得是非常重要的。二、定位收入分配改革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之一(一)十七届五中全会决议关于分配制度改革的三层面下面,我讲第二个方面的内容。收入分配的改革,党中央国务院也非常地重视,在这一次的文件中间是把它定位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之一来谈这个问题的。谈这个问题我看文件至少从三个层次上讲到了收入分配的调整和改革,这三个层次的要求我将一一来做解读。在第一个层面上我们可以看文件有这样的提法,就是要加大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要使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的人民。我觉得这三句话指明了收入分配

8、改革的方向、道路和最终的结果。在“十二五”期间收入分配改革一个重要的方向就是要加大收入分配调节的力度,在后面实际上这个文件也讲到了调节的方向,收入分配调节的力度加大以后,就是要扭转区域间、行业间不同人群间贫富之间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这是我们要通过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来实现的一个重要目标。当然实现这个重要的目标是非常困难的,在改革方案的设计中间我们要考虑到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比如说,从理论上讲加大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可以有三个选项,第一种选项就是高收入者负增长,在高收入者负增长的同时中等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快增长。我觉得现在社会上有一种强烈的情绪,直接表述可能是第一种形式,但是这个形式可

9、能也有一点问题,就是说高收入负增长之后,中等收入者和低收入者能不能实现快增长,因为高收入者一般都是企业家,大企业家和高管。还有第二种选项,就是高收入者不增长,中等收入者和低收入者较快地增长,这也是一种选项,但是我们觉得这种选项还很难兼顾到高收入者或者说先富起来的人,或者说企业家的积极性。所以说,按照中国改革开放32年以来我们不断推进的渐进式改革的思路。我觉得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可能的第三种选项是比较接近现实的,可以照顾到各个方面的利益,那就是说第三种选项可能的情景就是高收入者慢增长,中等收入者和低收入者快增长。我要讲的第二句话,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什么要重提这个事情?我觉得我们

10、要坚定信念,当然应该说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提出来了,首先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通过先富带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但是1978年以来到现在我们的基尼系数、我们的城乡差距、我们的行业差距、我们区域间的差距始终是在不断扩大的。也就是说,现在我们还没有看到共同富裕这样一种前景或者这样一种事实的出现,因为过去32年收入差距从各个角度、各个纬度来考量它都是在扩大的,那么在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两种争论或者两种判断,有一种就是传统的经典社会主义的,我们搞社会主义那就必须共同富裕。过去小平同志讲了一句话,说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觉得这个讲的很好,对,我想两极分化、贫富悬殊同样也不是社会主义。所以,我觉得共同富裕

11、,从社会主义的经典理论是能够推导出来的,但现实中间可是我们看不到,所以有人就对走共同富裕这条道路的理念和信念就产生了动摇。我觉得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在这个层面上再一次强调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不走共同富裕可能我们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迈向社会主义中级阶段就肯定相当的困难和艰难。我觉得走共同富裕除了国家层面上要考虑之外,企业组织、社会组织包括我们的劳动者和公民都要有一种共同富裕的思想和理念才能够达成。共不共同富裕很多人好像都认为是政府一家的事情,其实不是这样,国外有一句政治学的名言,叫做有什么样的人民就有什么样的政策,所以我们政策的好坏和我们每一个人的诉求或我们每一个

12、人对自己的约束都是密切相关的。这里我就要讲一讲在亚洲我们的一个邻国日本,有人说中国现在处在经济起飞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共同富裕是不可能实现的,只能说工业化完成以后或者经济起飞结束之后共同富裕才能够出现,但是我们看看日本发展的历史,它在1955年的时候,日本的人均GDP是220美元,当然那时候的美元可能和今天的美元要乘以一个10,就是说50年代1美元相当于今天的10美元,那么就是2200美元,到现在日本人均几万美元。这50多年来的发展,日本的基尼系数一直是从0.25到0.35之间波动,最高的时候也不过就是0.35,我们在改革开放前可能是0.18,0.19,那我们现在到2007年根据北京师范大学李思

13、教授最近的测算,07年中国的基尼系数就达到了0.498,而0.498是一个什么概念呢?联合国认为基尼系数在0.2以下是绝对平均的,0.2到0.3,0.3是相对比较合理的,0.4就是基尼系数在收入分配方面就叫做一条警戒线,那么0.5在国外也叫做动荡线,基尼系数达到0.6,联合国把它定义为革命线,可能很多老百姓就要出来造反了,因为他们无法忍受。所以基尼系数0.498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就是说全社会的收入分配中间49.8%是不平均的,是这么一个概念,所以在宏观上来说这种不平均不能够太大,太大了别的人可能就会有看法。实际上来说,我们人在一个社会中人的能力差别也没有现在收入分配结果的差别这么大。所以,我觉

14、得从日本的经验来看他们证明了一个国家从起飞阶段开始到起飞阶段结束,基尼系数也是可以控制在一个合理范围的。通过日本这50多年的经济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出来日本这样的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它们基本上就走出了比较漂亮的共同富裕的道路。所以,我觉得共同富裕的道路其实老百姓的理念和对社会的文化诉求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在中国当然我们的起点是计划经济,那时候是平均主义,改革开放以来就说要拉大差距,但是差距拉大好像永无截止,比如说国有企业开始内部说拉大差距,厂长和职工可以差7倍,后来又拉大差距,拉到70倍,后来又说和国际接轨有的提出来370倍,这个就拉得太大了。日本为什么基尼系数这么小,我到日本考察过,我也去问过日本

15、比如说索尼,比如说松下,比如说日立这样的公司,就是他们的老总就跟我说,你到企业里面去问,我们企业内部的收入差距一般不超过3倍。在3倍的基础上再通过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也就是我们说的再分配体系保证基尼系数能够达到0.25。日本过去一直是世界经济的第二大国,是老二,但是我这里要强调一点,它在基尼系数方面也是老二,第一小是丹麦,0.24,日本是0.25,所以说他们能做到这一点非常的不容易,所以说企业内部要认同一个文化,比如说日本人以前是终生雇佣制,现在他们的企业文化还是准终生雇佣制。像我们的企业很多40、50就不用了,我觉得对老同志不尊重,所以我觉得日本对老同志是比较尊重的,认为老同志是企业的财富,

16、他们精神的影响,爱厂、护厂、爱护公司的行为,能给很多年轻人树立好的榜样,就是一辈子效忠公司,一辈子为这个公司努力地工作。所以说很多日本人在一个企业干一辈子,你问他是哪儿的,他说是迦南人、日立人,所以我觉得这个非常受启发。我觉得在很多时候我们的企业也应该学习这一点,内部分配初次分配要尽可能的公平,收入差距不要太大。比如我这里要提一下欧姆龙这个公司,欧姆龙这个公司在1998年金融危机之后裁掉一些人,我2000年去的时候它的老总跟我说裁掉了20%的人,他说裁的很心痛,很多人跟了他很多年,十几年,二十年,跟了很多年,裁完之后他很后悔,他说以后绝不会裁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了,日本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我一直也在担心欧姆龙这样的公司,那么恰巧09年的上半年欧姆龙的老板又到北京来了,我们一起吃饭,我问他你们这次裁员了没有,他说我们这一次没有裁员,但是他们是集体降薪20%。所以,我觉得这一点我们作为社会主义的制度背景下的企业更加值得学习,所以说老百姓、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