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11月月考试题11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115930127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湛江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11月月考试题11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东省湛江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11月月考试题11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广东省湛江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11月月考试题11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广东省湛江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11月月考试题11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广东省湛江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11月月考试题11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湛江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11月月考试题1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湛江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11月月考试题11(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学期高二语文11月月考试题11第卷 阅读题甲 必考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文学:人类生存的一种支撑无论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是在我们的语文教育中,文学的价值都没有得到应有的评估,尤其是在当前这个浮躁、喧嚣的消费社会中。以往,我们侧重强调的是文学的思想教育作用和宣传鼓动作用;现在,人们更看重的是文学的消遣和娱乐作用,甚至它的市场轰动效应。文学最内在、最深层的价值却被忽略了。在我看来,文学作为人类的精神创造活动,它还应当是人的生命存在的一种支撑,一种情感与精神的支撑。 从原始文化学的意义上讲,人类在其还不太会直立行走的时候就已经能够翩翩起舞,在其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已

2、经能够唱歌,在其还不会写字的时候就已经能够绘画,在其还不会制定法律条文、撰写科学论文的时候就已经会创作故事和诗歌。因此我们可以断定:文学艺术,是人类生命进化史中的一个包容诸多的“原点”,一个出发点。而同时,这个“原点”又使它在人类生命活动史中永远占据一个“顶点”,一个精神的制高点。如俄国美术家瓦西里康定斯基所说的:“人类的精神生活可以用一个巨大的锐角三角形来表示,它缓慢地、几乎不为人们觉察地向前和向上运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三角形的顶端经常站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像贝多芬、德彪西、梅特林克、莫奈、马蒂斯、毕加索这样的伟大的艺术家,当然也包括像荷马、但丁、莎士比亚、歌德、托尔斯泰这样的诗人、

3、小说家。 在人类生活与人类历史中的定位使文学艺术拥有了这样一些“天性”:既根植于大地,又仰望着天空;既是真实的生活,又是虚幻的想象;既是本能的喷涌,又是理性的张扬;既拥有肉体的丰厚,又拥有精神的空灵;既是对于往昔的追忆,又是对于未来的憧憬。它拒绝一切形式的人与自然的割裂、物质与精神的偏执、思维与本能的对立、本体与现象的拆解、理智与情感的剥离。它始终追求的是一种圆满、充盈的生命形式,一个真实、独特、富有创造活力的个体。人类的文学艺术活动,几乎就是地球生态系统中天地神人和谐相处、健康发育的一个楷模。 文学艺术可以作为一个时代的精神状况的象征“在艺术得不到人们的维护,同时又缺乏真正的精神食粮的时代,

4、精神世界是衰微的。灵魂不断从高处跌落到三角形的底部,整个三角形显得死气沉沉,甚至倒退和下滑”。 文学艺术作为一种精神又是内在于每一个人的身心之中的“任何人,只要他把整个身心投入自己的艺术的内在宝库,都是通向天堂的精神金字塔的值得羡慕的建设者”。 文学艺术,并不只是一种职业一门技能,在现实生活中,远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创作出成功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但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拥有诗的心境和艺术的情致,以超越功利的、发自内心的、充满喜悦和感激的心态对待生活,这样的人即使一字不识,也仍然是一位艺术家,一位诗人。 诗意地栖居意味着独立自主、自得其乐、自我完善。文学艺术本质上是肯定,是祝福,是生存的神话,是人们的自

5、我救治、自我保健。无论你从事的是什么职业,只要你能够走进这样一种人生境界,你的生命就是富足的、健康的、美好的,那么,你也就在精神上站稳了生存的出发点,同时也占据了生存的制高点。1对文学艺术拥有的“天性”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文学艺术仰望着天空,是虚幻的想象、理性的张扬,拥有精神的空灵,是对于未来的憧憬。 B文学艺术应该是人与自然、物质与精神、思维与本能、本体与现象、理智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C文学艺术追求的是一个真实、独特、富有创造活力的个体。 D文学艺术是地球生态系统中天地神人和谐相处、健康发育的模范。 2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文学是人类的一种精神创造活动,因此,它应该支撑起

6、人的生命、支撑起人的情感和精神。 B文学艺术是人类生命活动史中的精神制高点,贝多芬、托尔斯泰等艺术家是这个制高点上的代表人物。 C文学作品既可以内在于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中,又可以反映一个时代的精神面貌。 D只要每一个人都努力创作,那么,你就会在精神上站稳生存的出发点,占据生存的制高点。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错误的一项是( )A在当前这个浮躁、喧嚣的消费社会中,我们更应该重视和挖掘文学最内在、最深层的价值。 B重视、维护文学艺术,可以让我们的精神世界更加丰富起来,我们的时代也可能因此拥有更加充盈的精神食粮。C艺术家、诗人并非专指能够创作出成功的艺术作品和文学作品的人。 D只要创作出成功

7、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就能诗意地栖居。 二、古代诗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6题(每小题3分)郭文,字文举,河内轵人也。少爱山水,尚嘉遁。年十三,每游山林,弥旬忘反。父母终,服毕,不娶,辞家游名山,历华阴之崖,以观石室之石函。洛阳陷,乃步担入吴兴余杭大辟山中穷谷无人之地,倚木于树,苫覆其上而居焉,亦无壁障。时猛兽为暴,入屋害人,而文独宿十余年,卒无患害。恒著鹿裘葛巾,不饮酒食肉,区种菽麦,采竹叶木实,贸盐以自供。人或酬下价者,亦即与之。后人识文,不复贱酬。食有余谷,辄恤穷匮。人有臻遗,取其粗者,示不逆而已。有猛兽杀大麋鹿于庵侧,文以语人,人取卖之,分钱与文。文曰:“我若须此,自当卖之。所

8、以相语,正以不须故也。”闻者皆嗟叹之。猎者时往寄宿,文夜为担水而无倦色。余杭令顾飏与葛洪共造之,而携与俱归。飏以文山行或须皮衣,赠以韦袴褶一具,文不纳,辞归山中。飏追遣使者置衣室中而去,文亦无言,韦衣乃至烂于户内,竟不服用。王导闻其名,遣人迎之,文不肯就船车,荷担徒行。既至,导置之西园,园中果木成林,又有鸟兽麋鹿,因以居文焉。于是朝士咸共观之,文颓然箕踞,傍若无人。温峤尝问文曰:“人皆有六亲相娱,先生弃之何乐?”文曰:“本行学道,不谓遭世乱,欲归无路,是以来也。”又问曰:“饥而思食,壮而思室。自然之性,先生安独无情乎?”文曰:“情由忆生,不忆故无情。”又问曰:“先生独处穷山,若疾病遭命,则为乌

9、鸟所食,顾不酷乎?”文曰:“藏埋者亦为蝼蚁所食,复何异乎!”又问曰:“猛兽害人,人之所畏,而先生独不畏邪?”文曰:“人无害兽之心,则兽亦不害人。”又问曰:“苟世不宁,身不得安。今将用先生以济时,若何?”文曰:“山草之人,安能佐世!”导尝众客共集,丝竹并奏,试使呼之。文瞪眸不转,跨蹑华堂如行林野。居导园七年,未尝出入。一旦忽求还山,导不听。后逃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临安令万宠迎置县中。及苏峻反,破余杭,而临安独全,人皆异之,以为知机。 选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采竹叶木实,贸盐以自供 贸:购买B食有余谷,辄恤穷匮 恤:救济C取其粗者,示不逆而已 逆:违背,拂人意。D余

10、杭令顾飏与葛洪共造之 造:拜访5以下各组句子,表明郭文“爱山水,尚自然”的一组是 ( )倚木于树,苫覆其上而居焉 韦衣乃至烂于户内,竟不服用年十三,每游山林,弥旬忘反 山草之人,安能佐世园中果木成林,又有鸟兽麋鹿,因以居文焉 后逃归临安,结庐舍于山中A B C D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文自幼喜欢游山玩水,到山林中去游玩,十多天也不回家。后来父母死了,他守孝完了以后,也不想成家立业,干脆离别家乡,到名山大川游历。B郭文搭建简陋的草棚作为栖身之所,当时山中猛兽肆虐,而郭文独宿山中十余年竟安然无恙。打猎的人经常到他那儿寄宿,并在夜里为他挑水,毫无厌倦之色。C王导

11、听说郭文的名声大,派人请他出山。郭文不肯坐船乘车,自己挑了担子徒步行走。D郭文在王导的园子里住了七年,一直不曾出园。有一天他提出要求回归山林,王导不答应。后来郭文寻了个机会逃出,欲继续过与猛兽为友的日子。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于是朝士咸共观之,文颓然箕踞,傍若无人。(5分)_(2)先生独处穷山,若疾病遭命,则为乌鸟所食,顾不酷乎?(5分)_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千 秋 岁 秦 观水边沙外,城郭春寒退。花影乱,莺声碎。飘零疏酒盏,离别宽衣带。人不见,碧云暮合空相对。 忆昔西池会,鹓鹭同飞盖。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注千

12、秋岁:词牌名。此词作于词人被贬处州时。西池:汴京(今开封)金明池。鹓鹭:两种鸟,这里借指同游的同僚、朋友。8词的开头四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描述。这四句在全词中有何作用?(5分)_9“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请结合全词内容对其表现手法进行赏析。(6分)_10默写填空。(6分)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_,定乎内外之分_,斯已矣。 _,形影相吊 。 _,秋水共长天一色。 _,_。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请从以下的两大题中选定一篇文章,阅读后完成后面的问题。考生作答时,请在答题卷上先标注出所选做的阅读文章的标题,然后再在相应的答题区内作答。11阅读

13、下面的文字,回答(1)(4)题。木 笛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招收一名木笛手。 应试者人头攒动,石头城气氛热烈这是一个国际级乐团,它的指挥是丹麦音乐大师,这位卡拉扬的朋友长期指挥过伦敦爱乐乐团。 考试分初试、复试和终试三轮。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进行。 “木笛。有请朱丹先生。” 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