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荆轲荆轲刺秦 语文课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929306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咏荆轲荆轲刺秦 语文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咏荆轲荆轲刺秦 语文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咏荆轲荆轲刺秦 语文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咏荆轲荆轲刺秦 语文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咏荆轲荆轲刺秦 语文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咏荆轲荆轲刺秦 语文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咏荆轲荆轲刺秦 语文课件.(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荆轲 咏荆轲 注释 赏析 刘裕代晋 作者 咏荆轲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出京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君子重义气为知己而死,荆轲仗剑就要辞别燕京。 他到处招集有本领的人,这一年年

2、底募得了荆卿。 燕国太子喜欢收养门客,目的是对秦国报仇雪恨。 饮饯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 他明知这一去不再回返,留下的姓名将万古长存。 唱到商音听者无不流泪,奏到羽音荆轲格外惊心 。 座席中吹过萧萧的哀风,水面上漾起淡淡的波纹。 渐离击筑筑声慷慨悲壮,宋意唱歌歌声响遏行云。 易水边摆下盛大的别宴,在座的都是人中的精英。 个个同仇敌忾怒发冲冠,勇猛之气似要冲断帽缨。 君子重义气为知己而死,荆轲仗剑就要辞别燕京。 登程 勇往直

3、前行程超过万里,曲折行进所经何止千城。 登车而去何曾有所眷顾,飞车直驰那秦国的官廷。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搏击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 可惜呀!只可惜剑术欠佳,奇功伟绩终于未能完成 。 翻完地图忽地现出匕首,秦王一见不由胆颤心惊。 叹,叹,叹!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荆轲其人虽然早已死去,他的精神永远激励后人。 此篇大约作于晋宋易代之后。诗 人以极大的热情歌咏荆轲刺秦王的壮 举,在对奇功不建的惋惜中,将自己 对黑暗政治的愤慨之情,赫然托出。 写得笔墨淋漓,慷慨悲壮,在以平淡 著称的陶诗中另具特色。 诗歌按照事件的经过,描写了出

4、京、 饮饯、登程、搏击几个场面,尤其着力于 人物动作的刻画,塑造了一个大义凛然的 除暴英雄形象。比如,“提剑出燕京”, 写出了荆轲仗剑行侠的英姿;“雄发指危 冠,猛气充长缨”,更以夸张的笔法写出 荆轲义愤填膺、热血沸腾的神态。而“登 车何时顾”四句,排比而下,一气贯注, 更写出了荆轲义无反顾、直蹈秦邦的勇猛 气概。诗中虽没有正面写刺秦王的场面, 但从“豪主正怔营”一句,可以想见荆轲 拔刀行刺之时那股令风云变色的虎威。 这首诗还通过环境气氛的渲染来烘托荆 轲的精神面貌。最典型的是易水饮饯的场景 。在萧杀的秋风中、滔滔的易水上,回荡着 激越悲壮的乐声,“悲筑”、“高声”、“ 哀风”、“寒波”相互激

5、发,极其强烈地表 达出“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英雄主题。朱 熹说:“陶渊明诗,人皆说是平淡,据某看 他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觉耳。其露出本相 者,是咏荆轲一篇。”这是颇具眼力的 。 战国 秦 西汉 新 东汉 三国 魏 三国 蜀 三国 吴 西晋 东晋 十六国 南朝 宋 南朝 齐 南朝 梁 南朝 陈 前475年 -前221年 前221年-前206年 前206年-公元8年 公元8年-23年 25 年-220年 220年-265年 221年-263年 229年-280年 265年-316年 317年-420年 304年-439年 420年-479年 479年-502年 502年-557年 始皇(嬴政) 高

6、祖(刘邦) 王莽 光武帝(刘秀) 曹丕 刘备 孙权 武帝(司马炎) 元帝(司马睿) 刘裕 萧道成 萧衍 陈霸先 拓跋珪 咸阳 长安 长安 洛阳 洛阳 成都 建业 洛阳 建康 建康 建康 建康 建康 平城洛 阳 刘裕代晋 灭南燕、后秦 南燕是鲜卑贵族慕容氏建立的国家,在今山东和河南东部,以 广固(今山东益都)为都城,屡次南侵,东晋的北边很不安宁。义 熙五年(409年),刘裕亲率大军北伐,水陆并进,连破燕军。次 年二月,就灭掉南燕。 后秦是羌族贵族建立的国家,在今陕西、甘肃和河南西部,以 长安为都城。桓玄、谯纵叛乱,都得到后秦的支持。义熙十二年( 416年),后秦的统治集团发生争权斗争,刘裕乘机出

7、兵两路,于 次年八月攻破长安,灭掉后秦。 刘裕伐南燕时,“河北居民荷戈负粮至者,日有千数。”伐后秦 时,军粮不继,“百姓竞送义粟”,使晋军“军食复振”。可见这两次 出兵都得到北方汉族人民的欢迎和支援。 整顿政治、经济 刘裕从他掌权时起,到他代晋做了皇帝,曾对当时积弊已久的政治、经济状况有 所整顿。主要有如下四个方面: 一、整顿吏治枣他当时罢掉或处死的官吏有许多是士族或皇族出身。他的亲信、 功臣中有“骄纵贪侈,不恤政事”的,他也严厉惩罚,甚之处死。 二、重用寒人枣东晋时期,中央和州、郡的大权一直掌握在王、谢、庾、桓四大 家族手中,选拔官吏,主要依据门第,所谓“下品无高门,上品无贱族”。选出的官吏

8、多 是无才无识之辈。刘裕掌权后,下令改变这种状况,要求按照九品中正制初置时的精 神选拔人才。他重用出身“寒微”的人,如刘穆之、檀道济、王镇恶、赵伦之等。 三、继续实行“土断”,抑制兼并枣刘裕于义熙九年(413年)再次实行“土断”政策 。除南徐、南兖、南青三州都在晋陵(今江苏镇江、常州一带)界内,不在土断之列 外,其余都依界土断。多数侨置郡、县被合并或取消。在户籍上,不再分土著和侨人 。对于势家大族隐藏户口的,严厉清查。还禁止豪强封锢山泽、乱收租税,人民可以 任意樵采捕捞。 四、整顿赋役制度枣刘裕下令严禁地方官吏滥征租税、徭役,规定租税、徭役, 都以现存户口为准。凡是州、郡、县的官吏利用官府之名

9、,占据屯田、园地的,一律 废除。凡宫府需要的物资,“与民和市”,照价给钱,不得征调。还减轻杂税、徭役等。 刘裕对政治、经济的整顿,进一步打击了腐朽、黑暗的贵族、士族势力,改善了 政治和社会状况,对劳动人民的痛苦亦有所减轻。 废晋建宋 刘裕由于功高权大,在安帝义熙十二年(416年),任相国,封宋公。次年,进爵 为王。又次年,安帝死,恭帝立,刘裕辅政,掌握东晋军政大权。六月,恭帝禅(sh 鄋善)位,刘裕正式称帝,是为武帝,国号宋,史称“刘宋”,年号永初。 陶渊明 (365427)晋宋时期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一名潜 ,字元亮,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人。出 生于一个没落的仕宦家庭。曾祖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祖父 作过太守,父亲早死,母亲是东晋名士孟嘉的女儿。陶渊明 一生大略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28岁以前,由于父亲 早死,他从少年时代就处于生活贫困之中。第二时期,学仕 时期,从公元393年(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他29岁到公元 405年(晋安帝义熙元年)41岁。第三时期,归田时期,从 公元406年(义熙二年)至公元427年(宋文帝元嘉四年)病 故。归田后20多年,是他创作最丰富的时期。陶渊明被称为 “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田园诗一体。陶诗的艺术成就从 唐代开始受到推崇,甚至被当作是“为诗之根本准则”。传 世作品共有诗125首,文12篇,后人编为陶渊明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