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资格的证综合素质常考材料分析题

上传人:不*** 文档编号:115928490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师资格的证综合素质常考材料分析题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学教师资格的证综合素质常考材料分析题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学教师资格的证综合素质常考材料分析题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学教师资格的证综合素质常考材料分析题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学教师资格的证综合素质常考材料分析题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教师资格的证综合素质常考材料分析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师资格的证综合素质常考材料分析题(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资格证20道常考材料分析题 教师资格证的童鞋们的福音来了,即资格证“大题”作文做了相关的考情分析与整理后,小编第一时间对资格证“科目一”综合素质的高分题型,材料分析题进行了整理与分析,基本上涵盖了各个方面。希望小编做的能对对同学们的备考有所帮助。1. 据 羊城晚报2005年9月13日报道:广州某高校学生小陈说从开学至今有一位专业课的老师。每逢上课必先推荐自己编写的教材。“我这本教材已经卖出了 3000多册了,很受欢迎的。看在你们是我的学生,原价45元。按优惠价40元卖给你们吧。”看学生好像听得有点儿不耐烦,该老师立即变换脸色,强调这是 自愿购买的,但期未考试与这本教材有很大关系。另一名学生

2、小曾也讲述了令他们哭笑不得的事情。系里开选修课,学生都兴致勃勃地去听课。大家都没忘带上师兄 师姐用过的教材。上课时,任课老师询问是否都有教材,学生大多说有了。“怎么可能,我还没向你们介绍我的书呢?”老师很纳闷,看了学生们手中的书才发现、 都是借来的旧书。“书岂能乱借?是谁借给你们的,我要去追究他”该老师大发雷霆。后来,很多学生怕连累了师兄师姐,都乖乖地买了新书,还都排队让老师 签名。签名时,该任课老师很高兴因为她认为学生舍得买书才会专心读书。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的角度对该材料反映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 。答:(1)该材料反映出教师在处理学生关系上存在的职业道德问题。违背了尊重和热爱学生和

3、廉洁从教的道德要求。(2)教师向学生推销自己的书,把学生当做自己牟利的对象。表明了我们的一些教师已经受到市场经济唯利是图思想的影响,使师生关系变味,对学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3)教师以考试作诱饵,威胁学生买书,事实上已经超出了自由、自愿的范围,是以权谋私的行为。(4)不允许学生借书,并要追究出借人的责任,更是一个蛮横的、侵犯学生合法权利的行为.违背了依法执教的职业道德要求。2. 全 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下,怎样评价学生的优、良、中、差呢?为此,我制订了这样的标准:一是在大纲规定的基础科60分以上,并能发现自己的特长且有所发展 的,视为及格;二是基础科及格或良好,特长科明显超过同年级学生的,视为

4、良好;三是基础科良好,特长科大大超过同年级学生或有所发明创造的,视为优秀;四 是仅基础科及格或仅特长科有所发展的,均视为不及格;五是仅基础科良好,或特长科单方独进的,视为畸形发展,作降格评价。这一评价标准的实施,使绝大部分 差生都抬起头来走路,找到了自己成才的优势与途径,也使文化课考试分数好的学生不再自我感觉良好,从而找到了良性互补、和谐发展的新路子。通过一个学期的 实践,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高涨,各科学习成绩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各科总分由原来年级的倒数第二,上升到年级的第二名。问题:请你针对案例中制订的评价标准,谈谈自己的看法。答: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且具有个人特长的有用人才

5、,其实质就是通过合格加特长的标准和策略培养人才。因此,我们应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意在 学生的身心特性确立发展方向时.特长的发展最好与相关方面的发展和谐并进。但和谐发展与全面发展又有所区别。和谐发展是学生对全面发展的具体选择。作为学 生整体来说,应把全人类的知识、技能和优良品质都继承下来;但作为学生个体来说,只能以特长为龙头带动相关方面和谐发展.成为基础相对宽厚而特色鲜明的人 才。3. 某 校班主任李老师在批改作业时,发现学生高某的作业本中夹了一封写有收的信件,李老师顺便拆封阅读了此信。这是高某写给一位女同学的求爱信,李老师看 了十分生气,后来在班会上宣读了此信,同时对高某提出了批评。次日高某在

6、家留了一张字条后离家出走。高某家长找到李老师理论并要求将高某找回。李老师解释 说:“我作为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是我的职责,我批评高某是为了教育和爱护他。他是从家中出走的,我的工作没有关系。” 问题:(1)李老师的哪些做法不正确?试述你的判断所依据的法规及条款。 (2)李老师的解释是否正确?为什么?答:(1)李老师私自拆阅学生高某信件的行为和在班会上宣读高某信件的行为是不正确的。因为上述行为违反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0条和第31条的规定。 (2)李老师的解释不正确,因为李老师有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的职责.但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必须建立在尊重学生人格、平等相待的基础上。教师法 规定,教师要“

7、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教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不能 借口教育和爱护学生而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本案例中,李老师不适当的教育方式对学生高某的离家出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4. 作 为一名语文教师,我热爱我的工作,注意在学习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但是,我真的感觉学生有的时候实在是太吵闹了。在讲课过 程中,有的学生会在下面说话或插话进来;在自学或做练习时,有的学生会在那里窃窃私语或很自由地讨论问题;在课堂讨论的时候更是难以把握,学生会争论不 休;在课间休息时更是乱作一团问题:如果你是这位老师,对于

8、课堂吵闹的现象,你的基本态度和常规做法是什么?答: (1)基本态度: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课堂纪律要有助于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少年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他们的不同个 性。学生的动作与声音(言为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校应适应学生的发展,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教师的教学过程。动作和语言是少年儿童情绪、情感的 伴随物,在激烈的讨论中少年儿童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教师要与学生分享这种情感。(2)常规做法: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保持稍微的喧闹。改变课堂的主体定位,即由教师作为权威的主体和偏向于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力

9、结构转变.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学习热情作适当而必要的引导。5.孙老师住房问题与单位领导发生口角,后又在职称评定时,认为是院领导有意整她故到院办大吵打闹。因备感委屈,上课时控制不住自己而声泪俱下,无法继续上课,。后又在教师的集体活动中,不顾场合,只要看见院领导就想发脾气,宣泄心中的不快。问题:如果你是当事人,你会怎么做?你认为孙老师应如何认识和处理与领导的关系?答: 此题评价教师处理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及对荣誉的态度。按照教师在人际关系中的道德要求:(1)教师应正确地对待领导,正确地对待荣誉。正确地对待自己,冷静 地处理与领导的关系,多从自身寻找原因;(2)教师不应该影响正常的课堂教学,

10、不应将不快的情绪告诉学生。否则,就会影响教师的形象,也影响教书育人的效 果:(3)领导对教师也要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并根据规定与可能维护教师的正当利益。6.一 个基督徒问牧师天堂与地狱之间有什么差别,牧师把基督徒带到地狱,看到地狱里有一口巨大的盛满丰富食物的铁锅,地狱里的每个人都拿着一个长长的勺子去舀食 物吃但是勺子把太长,他们无法把食物送进自已嘴里,结果只能空着肚子饱受饥饿的煎熬,望锅兴叹。牧师又把基督徒带到天堂,看到天堂里仍然是一口巨大的盛 满食物的大锅。人们手上也拿着一个长长的勺子,但天堂的人们却没有饿着肚子,而是在享受着丰美的食物,其乐融融。为什么天堂的人这样快乐?原来天堂里的人 用

11、长勺彼此喂对方去吃!这就是天堂与地狱之间的差别。问题:(1)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哲理?(2)请您谈谈对这个故事的理解。 答:(1)这故事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社会哲理:双赢思维是一种基于互敬,需求互惠的思考框架和心意。目的是为了获得更丰盛的机会、财富和资源。而推你死我活的敌对式竞争。(2)读了这个故事,我受益颇深。 1. 双赢既非损人利己(赢一输),亦非损己利人(输一赢)。我们工作的伙伴及家庭成员都要从互相依赖的角度来思考(是“我们”而非“我”)。双赢思维鼓励我们共同解决问题。并协助个人找到互惠的解决办法,是信息、力量、认可和报酬的分享。 2.助人者自助!社会的发展使人们之间的交往变得更加

12、频繁而深入,合作、互利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显示重要作用。孤家寡人是不可能成功的因而一个 人要想在自己的事业中取得成功,一定要广结善缘,乐于助人,在帮助别人获得成功的同时,自己也获得成功达到“双赢”的功效! 3.中 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提出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 风”。这就是告诉我们教师,任何一所学校,全体教师必须本着双赢的思维,齐心协力。才能完成学校教书育人的重任。虽说广大教师的工作目标和根本利益是一致 的,教师之间是平等的同志关系。但不能否认,在现实生活中,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之间、教师与教辅人

13、员之间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对此教职工之间应该提倡同心 同德、团结协作、敬业乐群的双赢理念。教师之间无论是在思想上、业务上、工作上还是生活上,都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尊重,尊重对方的自尊心,尊重对 方的劳动,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树立同行相亲、相助的新风尚。任何轻视、贬低别人的言行或不择手段地抬高自己都是不道德的。只有这样,上下一心,左右协 调,团结乐群才能形成良好的环境氛围,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才能使学校兴旺发达。7. 某初三学生平时学习懈怠,课堂自律能力差,且经常干扰其邻座学习,班主任老师多次教育不见改变。教师联系父母,因种种原因,一直未能联系上。班主任便三番五次找该生谈话,希望其自动退学

14、,该生一来厌学,二来老师不断施压,最后选择了自动退学。问题:请就该班主任的做法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并结合你的经验给予该班主任建议。答:(1)根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适龄儿童少年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学校不得开除学生;适龄儿童少年因为身体状况需要休学,要经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2)案例中某初三学生属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生,学佼应当依法保护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包括“劝退”的方式,来侵犯适龄儿童 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另外,今后如果因为学生学习差就将学生“劝退”,也不符合“依法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应当按照规定标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第五 条)

15、、“保证达到国家规定的基本质量要求”(第三十五条)、以及使学生“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第三条)等法律规定。 (3)关于材料中学生,有课堂自律性差且干扰其他学生的行为,依据法律的规定,学校、教师首先应当批评教育,对学生负有教育的义务,不能简单地将学生推 出校门,更不能随意劝退、开除学生。如果学生屡教不改,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秩序,可按照有关法律规定的程序。将具有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的严重不良 行为的适龄少年转送入专门的学校。继续接受义务教育并接受对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8. 1998 年9月4日,对于辽宁朝阳市第二中学高(二)8班的男生崔某来说,是一个灾难的日子。当晚6时,学生下课的时

16、候,学生多聚集在楼内走廊,外面正下着大雨。 秩序非常混乱。崔某在走廊内鼓掌喧闹,被时任副校长的易淑荣撞见。易拍打崔某后背几下,说:“你起哄什么。幸灾乐祸呀!”易拽住崔某的衣服去八班。崔某边 走边嚷:“你校长凭什么打人?”高二(8)班班主任许晓晨上前打了崔某左面部两耳光。崔某感觉听力下降耳鸣。经法医鉴定,崔某左耳被暴力打击造成外伤性 鼓膜穿孔,构成轻伤。后又经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所对崔某进行精神病司法鉴定。结论为“患神经官能症,人格偏离:被打后所反映出来的神经性症状与被打事件 及个性特点存在一定的关联性。”据辽宁晚报报道,经过三年多诉讼后,对学生实施体罚的老师和校方赔偿崔某各项经济损失人民币31万元。据悉,这是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专业基础教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