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有效设计初探.pdf

上传人:da****in 文档编号:115924263 上传时间:2020-02-28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204.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有效设计初探.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有效设计初探.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有效设计初探.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有效设计初探.pdf(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 中 数 学 课 堂 教 学 目 标 有 效 设 计 初 探 林 甲模 ( 瑞安市马屿镇第一 中学 , 浙江 瑞安3 2 5 2 0 0 ) 摘 要 : 数 学课堂教学 目标在教 学过程 中起到重要 作用。 教师必须充分认 识教 学 目标的几大功能 在设计 时突出以下 理念 : 以生为主 、 发展 为本 , 尊重差异 、 层级递进 , 强调过 程、 多 元并进。 使知识与技能 、 数 学思考 、 问题 解决、 情感态度 四个方 面 目标 有 机 结 合 整 体 实现 课 程 目标 。 关键词 : 数学课 堂教 学 目标 有效设计 策略 与方 法 数学课堂教学 目标是课堂教学系统设计 的一个重

2、要组成 部分。 它是对课堂教学设计 的一种定位 , 是完成数学课堂教学 任务的指南。 课堂教学 目标 不仅 可以预见教学活动的结果 , 而 且可以为教学活动的组织 和实施提供依据。 但是 , 新课程实施 以来 。 许多教师只注重数学课堂教学 活动 , 而对数学课堂教学 目标有效设计的意识 比较淡薄 课堂教学 目标达成度不容乐 观 。因此 , 本文先谈谈对教学 目标功 能的认识 , 接着分析 了数 学教学 目标设计的现状 ,最后提出 了科学合理地设计数学课 堂教学 目标的策略与方法 。 一 、对 数 学 课 堂 教 学 目标 功 能 的认 识 数学教学的基本 目标是使学生通过数学学习 促进 自身

3、 的整体发展。确定课堂教学 目标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 的首要 环节 , 也是关键环节 。它在整个教学 中起着重要 的作用 , 重视 教学 目标的功能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关键。 教学 目标调控着 整堂课 , 对整堂课 有一种约束力 。 确定不 同的教学 目标 , 将达到截然不同的教学 效果 。 课堂教学 目标 的 制定要考虑能否使每一位学生都充分地运用 自己知识与潜能 去获得发展的机会。数学课堂教学 目标 的制定为学生学习数 学指明了方向, 激发了学习的动力 。数学课堂教学 目标设计是 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学生能否达到 目标。 二、 数学课堂教学 目标设计存在 的问题 新课标 提出 : “ 人 人都

4、 能获得 良好的数学教育 不 同的人 在数学 上得 到不 同的发展 。” 但落实到操作层 面。 并没有很好 地根据 具体 的课 堂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有效地设计课堂 教学 目标 。 在教学实践中 , 我们发现数学课堂教学 目标设计存 在 以下 问题 : ( 一 ) 教学 目标过偏 、 整体不一 。 教师对教学 目标 的设计偏 重 知识 与技 能的落实 , 过程与方法展开不够 对情感态度与价 值 观的认识 比较 简单肤浅 , 忽视 了目标 的整体性 。 ( 二 ) 教学 目标不 明、 主体不分 。 从 “ 使学生 - 1 的表述来 看 , 行为 主体是教师 , 而不是学生 , 容易导致 教师实

5、施教学 活 动 的随 意 性 。 ( 三 ) 教学 目标定位 , 一厢情愿 。 在教学设计时一些教师 由 于缺乏激发学生兴趣 、 调控学生情绪的基本功 。 常常在学生还 不具有学 习心 向时就开始进行课堂教学 ,导 致课 堂教学效 率 低下 , 学生对学习感 到厌倦 。 因此 , 我们 不仅 要明确课 堂教学 目标设计的功能 而且要 正确理解和把握课堂教学 目标设计 的原则 有效设计数学课 堂教学 目标 , 并在教学过程中得到贯彻落实。 三、 数学课堂教学 目标有效设计的策略与方法 课 堂教学 目标的设计是 数学教学设 计 的一项 重要 内容 。 是促进教学 活动有序 开展并取得 良好效果的前

6、提 。课堂教学 目标有效设计必须体现 以下几点 ( 一 ) 以生为主 , 发展 为本。新课标 倡导 “ 以人为本 ” 的理 念 , 促进学 生的全面发展 。 因此数学课堂教学 目标的设 计要体 现出学生在 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背景之下 , 依据教材特点 确立教学基点 , 把握教学 目标的效度 。 使不同层次 的学生都在 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因此 , 课堂教学 目标的定位要体 现发展性 。 要遵循近期 目 标与远期 目标相结合的原则 。远期 目标是数学教学活动的一 个方 向,对数学教学设计具有指导性意义 远期 目标确定 以后 , 所有的相关教学 活动都应 当作 为实现 目标 的一个环节

7、确立远期数学教学 目标时 ,应当注意它与所授课任务的实质 性联系 , 避免 目标 空洞 、 无法落实 。 ( 二 ) 尊重差异 , 层级递进。 新课程的实验过程 中常常会出 现令人 “ 担忧” 的情况 两极分化 现象变得严重 了 。 这 里的 “ 两极分化”是指学生之 间在 数学学 习结 果方面的“ 差 异增 大” 。怎样看待这种 “ 差异增大 ” ? 其实 , “ 差异 ”并不可怕 ,只要 “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 学 ” , 掌握必需 的数学知 识和方法 , 并具 备问题解决 的基 本能 力 。事实上, 正因为数学能力方 面的“ 差异” 语言能力方面的 “ 差异 ” , 操作技能力方 面的

8、“ 差异 ” , 所有的差异造就 了形 形色色 的人 , 丰富 了行行业业 的人 才 , 也使得社会 人才济济 。 数学教学将不可避免地扩大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的 “ 差异” 因为有效的数学教学设计能帮助每一个学生在数学方面朝着 最适合 自己的方 向获得 最充分 的发展 。 现代教学论要求教育 目标尽可能具体化 、 明确化 , 利于作 出反馈和评价 。 教育 目标应有层次 , 构成“ 层级结构” 。 因此 , 课 堂教学 目标 的设计应采用 : 在不 打破班级授课制 的前提下 根 据学生 的实 际情况分层设计 教学 , 基本思路是 “ 小 步子 、 低 门 槛 , 多层次 、 分层递进 ” 。即

9、让 每一个学 生都能够进入到课 题 中, 但不是所有人都达到相同的 目标 , 具体方法 : ( 1 ) 用不同层次 的问题组成一个 “ 问题串” 贯穿整个 目标 。 ( 2 ) 课堂练习层级递进 , 逐步拓展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 达到不同层次 的目标。 练习是 实现课堂教学 目标的有效手段 良好的练习设计应融情景性 、问题性 、拓展性与创 造性 于一 体 , 使 学生在巩固知识与技能 的同时 , 过 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得到有效的融合 , 使教学的 目标实现立体化拓展 。 在练习设计中, 教师在形变 中把握了本质的不变, 通过非本 质变化的题组练习巩 固, 同时通过练习设计 ,

10、增加非本质特征的 相离度, 学生在知识内化的过程 中实现了思维方法的拓展。 数学教学不可能“ 均富” 每一个学生都学到很多数学 。 数学教学不希望“ 均贫” 为每一个学生提供简单 、 浅 薄的数学 。 数学教学要体 现不 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 同的发展 ( 三) 强调过程 , 多元并进 。从教学结果 的角度分类 。 数学 课堂教学 目标可以分为 : 知识与技 能 、 过 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 即所谓 的三维 目标 。 这里我们特别关注数学课程标 准所提 出的过程性 目标 经历过程 “ 经历过程 , 获得 体验 ” 的关键在于“ 过程让学生 体验到 了什么” ?值得提出的是 ,

11、结果性 目标都是我们 比较熟 悉或 能够把握 的 , 因为它 能够 很快产生 出一种“ 看 得见 、 摸得 着 ” 的结果 学会一种运算 、 解 决一种方程 、 知道一 个性质 ( 定理 ) 而过程性 目标 , 即“ 经历活动” 有一点 “ 摸不着 边” 经过一段较 长时间的活动 , 学 生似乎没学 到什么“ 实 质性” 的东西 , 只是在操作 、 思考 、 交流 , 它真 得很重要 吗?然 而 ,在数学课堂教学改革 的道路上 ,数学教学 目标的确定从 “ 只要结果 , 不要过程” , 到“ 在知识 的形成过程 和应用过程 中 学 习知识 ” ,再到新课程倡 导的 “ 过程 本身就是一个 课程

12、 目 R1 匪一兰 如 何 在 初 中数 学 课 堂 教 学 中进 行 有 效 提 问 郭 大俊 ( 任丘市西环路 中学 , 河北 任丘0 6 2 5 5 0 ) 课 堂提问是指教师在课 堂教学过程 中通过 指出问题 针 对 学生 的回答 ,及时 了解学生的学 习状态 ,适时调整教学策 略 , 启发 学生思维 , 促使其 主动思考 , 理解和掌握知识及 发展 能力的一类教学行为 。那么如何在初 中数学课堂教学 中进行 有效提 问, 演绎更 多的精彩课堂教学呢? 1 结合教学环节 的特点 。 准确把握课堂提 问的类型 。 不失 时 机地 进 行 。 一 般根据提问的 目的和作用 有以下三种不 同

13、的类型 1 1 组 织学 生的注 意定 向、 集 中和 转移 的提 问。这类 提 问适用 于新课 或新教材 教学的开始 。 或 演示实 验等 , 目的在 于激发学 生 的学 习知识 的兴趣 , 调动学 生的学 习积极 性 激 励 学生质 疑 , 使 学生 的听与教 师的讲协 调一致 。如 “ 轴对 称 和轴对 称 图形 ” 一节 , 在学生折 三角 形 、 圆和平 行 四边形 等 活动 后 , 提 问 : “ 对 折后 两边 的图形 完全重 合 吗? 完全重 合 意味 着什 么?它有什 么特点 ?” 学生集 中注意 力 , 全身 心地 投入 到问题 的探究之 中 ,在操作 和答 问中 自然 地

14、引入 轴对 称概念 。 1 2 启发学 生掌握知识关键和本质 的提 问, 为推导公式和 法则辅衬。目的是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进而熟练掌握法则 、 定 理和公式 。如教学 “ 多边形 的内角和” 时, 设计如 下一 系列 问 题 , 为证 明定理做思想 和方法上的准备 : 四边形的内角和是指哪些角的和? 内角和等于多少度? 是怎样知道 的? N边形有几个顶点? 几个 内角? 是否可 以“ 转化” 为多个 三角形的角来求得呢?如何“ 转化 ” ? 还可以怎样做? 通过老师的点拨启迪 , 学生抓住 了求证的关键 , 寻找到 了 解证的方法 , 同时也明确了“ 转化” 这一数学思想方法 , 奠定 了 进

15、一步学习数学 的基础 。 1 3 引导学生进行推理 、 归纳、 概括的启发性提 问。这类提 问用于例题讲 授 、 课堂 练习、 探求新 的解题 方法 、 纠偏查错等 教学环节 ,使学 生的认识从局部的片面的发展到完整 的全 面 的, 由机械套用发展到深刻理解并熟练 。 2 从初 中生 的兴趣点入手 进行有效提问。 兴趣激发灵感 。 兴趣是发现的先导 。 数学课不可避免地存 在一些缺乏趣味性 的内容 教师要善于提出新颖 、富有 吸引 力 、 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问题 , 使学生一开始 就对新 问题产 生 浓厚的兴趣。例如 , 速算王 的绝招 平方差公式 的引入 , 师 :在一次智力抢答赛中 ,主持

16、人提供 了两道题 : 2 1 1 9 = ?; 1 0 3 9 7 = ? 。主持人话音刚落 ,立刻有一个同学刷地站起来抢 答 : “ 第一题等于3 9 9 , 第二题等于9 9 9 1 。” 其速度之快 简直就 是脱口而 出。同学们 , 你知道他是如何计算的吗?你想不想掌 握这种简便 、 快速的运算招数呢? 奇异的事物 和现象背后往往 隐藏着奇妙的数学规律。 在案例中, 教师利用 “ 速算王” 的神奇 速算 , 巧妙设 问, 使学生对 “ 速算王 的绝 招” 平方差公式 产生 了强 烈 的探 究 欲 望 。 3 掌握好问题的难度。 课堂提问难度要适中。 课堂提问内容要有难易差别 符合 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若 内容过于简单 则达不到启发 的 目的 ; 提 问的内容过难 , 又让学生不 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