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学讲解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924125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4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炮制学讲解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中药炮制学讲解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中药炮制学讲解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中药炮制学讲解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中药炮制学讲解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炮制学讲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炮制学讲解(5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药炮制学中药炮制学 陈陈 缤缤 第一章第一章 绪论绪论 1.中药炮制 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 药需要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 剂的不同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 2.中药炮制学 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专门研究中 药炮制理论、工艺、规格、质量标准、 历史沿革及其发展方向的学科。 名词名词 修治 治削 修事 炮炙 炮制 中药炮制学的任务中药炮制学的任务 1.继承整理传统文献 2.探讨炮制原理,建立质量标准 3.改进或统一炮制工艺 4.创立新工艺,寻找新辅料,增加新设 备 中药炮制的依据中药炮制的依据 中国药典 部标 省标 第二节第二节 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中药炮制的起源与发展 一.

2、中药炮制的起源 1.中药的发现和应用: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 2.火 3.酒 4.陶器 二二. .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 1.春秋战国唐以前:中药炮制的起始形成 时期 秫米半夏汤黄帝内经 “燔治左角发” 黄帝内经 蒸桑螵蛸;熬露蜂房,外加蜣螂和蛇蜕; 酒煮刺猬皮;大火烧贝子;火炼硝(石) 礬(石)雌(黄)雄黄,外加石胆朴(硝 )(禹)余粮神农本草经 金匮玉函经张仲景桃仁去皮尖 第一部炮制专书:第一部炮制专书: 雷公炮炙论雷公炮炙论 南北朝刘宋时期,雷敩,药300种 特点: 1.集古代炮炙之大成 2.蒸、煮、浸法为多 3.有时、有量 4.创立新方法 5.真伪鉴别 版本(辑佚本)版本(辑

3、佚本) 1.民国 张骥 线装:180种药 2.王兴法:上海中医学院出版社,268种药 ,1986年 3.施仲安:江苏科技出版社,1985年 4.尚志钧:安徽科技出版社,1991年,300 种药 2.2.中药炮制的发展时期(唐、宋)中药炮制的发展时期(唐、宋) 作豉:发酵法 作曲:发酵法 作蘖:发芽法 证类本草唐慎微:最好的保留了雷 公炮炙论的内容 千金要方合和篇孙思邈 3.3.中药炮制理论形成时期(金、元、明)中药炮制理论形成时期(金、元、明) 陈嘉谟本草蒙荃 酒制升提 姜制发散 用醋注肝经且资住痛 入盐走肾脏,仍仗软坚 乳制滋润回枯助生阴血 米泔制去燥性和中 童便制除劣性降下 蜜制甘缓难化增

4、益元阳 陈壁土制切真气骤补中焦 麦麸皮制抑酷性勿伤上膈 李时珍:本草纲目 修治 第二部炮制专书:炮炙大法第二部炮制专书:炮炙大法 明代,缪希雍,439种 总结出雷公炮炙十七法 4.4.中药炮制技术扩大应用时期中药炮制技术扩大应用时期 第三部炮制专书:修事指南 清代,张仲岩,232种 名词解释名词解释 米泔水第二遍洗米水 汤洗热水洗 燔制最早的炭药血余炭 苦酒醋 呚咀春秋战国时代切制的饮片 浆水熟炊粟米,趁热投瓷缸中,浸五、六朝 , 渐酸,生白花,色白类浆,故名 作蘖发芽法 作豉发酵法 作曲发酵法 黄鍪土钵、土罐 五药草、木、虫、石、谷 第三节第三节 传统制药的原则传统制药的原则 相反为制,是指

5、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包 括药物)来制约中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 相资为制,是指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或某 种炮制方法来增强药效。资,有资助的意 思。 相恶为制,炮制时可利用某种辅料或某种 方法来减弱药物的烈性(即某种作用减弱 ),使之趋于平和,以免损伤正气。 相畏(或相杀)为制,是指利用某种辅料 能制约某种药物的毒、副作用来炮制该药 物。 第四节第四节 炮制对药性的影响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一、 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1.反制 :通过炮制纠正药物过偏之性。 2.从制 :通过炮制,使药物的性味增强。 3.通过炮制,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的用 途。 二、炮制对升降沉浮的影响二、炮制对升降沉浮的影响 小茴香、

6、砂仁 盐炙 引药下行入肾 黄柏、大黄 酒炙 引药上行 明本草纲目云:“升者引之以咸寒,则 沉而直达下焦;沉者引之以酒,则浮而上 至巅顶。” 药物大凡生升熟降,辅料的影响更明显, 通常酒炒性升,姜汁炒则散,醋炒能收敛 ,盐水炒则下行。 三、炮制对归经的影响三、炮制对归经的影响 生姜 发表散寒 肺 干姜 回阳救逆 心 煨姜 暖脾止泻 胃脾 炮姜 温经止血 脾 醋炙入肝经 蜜炙入脾经 盐炙入肾经 第三章第三章 中药炮制的目的及对药物的中药炮制的目的及对药物的 影响影响 第一节 中药炮制的目的 1.保证药物的净度 2.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副作用 3.改变或缓和药性 4.增强疗效,扩大用药范围 5.改

7、变或增强药物的作用部位和趋向 6.利于贮存,保证药效 7.便于调剂制剂 8.矫味,便于服用 第二节第二节 炮制对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炮制对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 一、炮制对含生物碱类药物的影响 1.增加溶解度 2.降低毒性 3.注意生物碱流失,遇热活性降低 二、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二、炮制对含苷类药物的影响 1.杀酶保苷 2.苷类易水解,少泡多润 3.苷类水解,可降低毒性 一般少用或不用醋处理 三、炮制对含挥发油类药物的影响三、炮制对含挥发油类药物的影响 1.一般生用 2.抢水洗,喷淋法 3.降低刺激性,缓和药性 第四章第四章 中药炮制的分类及辅料中药炮制的分类及辅料 第一节 炮制的分类 1.三品

8、分类法 2.按药物属性 3.三类分类法 4.五类分类法 5.新三类分类法 6.工艺与辅料相结合分类法 雷公炮炙十七法雷公炮炙十七法 明代缪希雍在炮炙大法卷首把当时的 炮制方法进行了归纳,载述了“按雷公炮炙 法有十七:曰炮、曰爁、曰煿、曰炙、曰 煨、曰炒、曰煅、曰炼、曰制、曰度、曰 飞、曰伏、曰镑、曰摋、曰晒、曰曝、曰 露是也,用者宜如法,各尽其宜。”这就是 后世所说的“雷公炮炙十七法” 。 雷公炮炙十七法雷公炮炙十七法 1炮 即将药物埋于灰火中,“炮”到焦黑。 2爁 淮南子:“火爁焱而不灭。”集 韵:“火焚也。”是对药物进行焚烧、烘 烤之意。 3煿 玉篇:爆,落也,灼也,热也。 说文:灼也,暴

9、声。广韵:迫于 火也。徐铉曰:火裂也。是以火烧物,使 之干燥爆裂。 焙干。 雷公炮炙十七法雷公炮炙十七法 4 炙 a.五十二病方之“炙蚕卵”及“炙梓叶”,是将药 物置于近火处烤黄。 b.张仲景用的炙阿胶同于“炒”、“羊脂炙”等系指涂 辅料后再炒。 c.局方的“炙”与“炒”区别不明显,如该书中“炒 香”与“炙香”即无区别。现已基本统一,“炙”即药 物加液体辅料后,用文火炒干,或边炒边加液体 辅料,继续以文火炒干。 雷公炮炙十七法雷公炮炙十七法 5煨 陶弘景谓煨为“糖灰炮”,即将药物埋在尚 有余烬的灰火中缓慢令熟的意思。现在已广泛采 用面裹煨、湿纸裹煨等. 6炒 汉代以前“炒”法少见,多为“熬”法

10、,只是 使用的工具有所不同,但均是置药于火上,使至 达到所需的程度。雷斅时代已有麸皮炒、米炒、 酥炒、酒炒等加辅料炒法,宋代局方中记述 的炒法更多,现在炒法已成为炮制操作中的一项 主要方法。 雷公炮炙十七法雷公炮炙十七法 7煅 将药物在火上煅烧的方法。多应用于矿物药 与贝壳类药物的炮制,如云母、矾石的“烧”,张 仲景的“炼”钟乳石,实际上都是煅。有些药物的 煅常与淬相结合,以利于溶解和粉碎。 8炼 将药物长时间的用火烧制,其含义比较广泛 ,如炼丹等。长时间熬煮,如炼蜜等。 雷公炮炙十七法雷公炮炙十七法 9制 为制其药物的偏性,使之就犯的泛称 。通过制,能改变某些固有的性能。 10度 指度量物体

11、大、小、长、短。五 十二病方中某些药物是以长度来计量的 。如黄芩长三寸。杞本(地骨皮)长尺, 大如指。随着历史的发展,后来逐步改用 重量来计量。 雷公炮炙十七法雷公炮炙十七法 11飞 指“研飞”或“水飞”,部分药物为了 达到极细的目的,常将其研为细末,置水 中研磨,漂取其浮于水面的极细粉末备用 。如水飞朱砂、水飞炉甘石等。而“飞丹炼 石”的“飞”,则是指炼丹过程中的升化过程 。 雷公炮炙十七法雷公炮炙十七法 12伏 一般指的是“伏火”,即药物按一定 程序于火中处理,经过一定的时间,在相 应温度下达到一定的要求。药物不同,伏 火的要求不同,如伏龙肝,系指灶下黄土 经长时间持续加热而成,其中氧化舞

12、较多 ,呈弱碱性,已非一般黄土。 雷公炮炙十七法雷公炮炙十七法 13镑 是利用一种多刃的刀具,将坚韧的 药物刮削成极薄的片,以利调剂和制剂, 如镑檀香、羚羊角等。 14摋 打击之意,使药物破碎。 15晒 即晒。如白居易诗中有:“其西晒药 台”的记载。 雷公炮炙十七法雷公炮炙十七法 16曝 是制在强烈的阳光下曝晒。 17露 制药物不加遮盖地日夜间暴露之, 即所谓“日晒夜露”。如露乌贼骨。 第五章第五章 炮制品的质量要求和贮藏保管炮制品的质量要求和贮藏保管 第一节 炮制品的质量要求 一、净度 杂质异物23% 二、色泽气味 三、片型及粉碎粒度 四、水分 7%13% 五、灰分 生理灰分 :药材或饮片在

13、高温下灼烧灰化, 所剩残留物的重量,干净而无杂 质的合格炮制品的灰分 酸不溶性灰分:在生理灰分中加入稀盐酸滤 过,将残渣再灼烧,所得之灰分 。 六、有效成分 七、有毒成分 中药炮制品的贮存与保管中药炮制品的贮存与保管 中药贮存的历史 1.传统时期(春秋清) 通风晾晒 2.化学时期(20年代80年代) 硫黄 氯化苦 磷化铝 3.现代技术时期(80年代现在) 气调养护 环氧乙烷防霉 贮藏中的变异现象贮藏中的变异现象 虫蛀 发霉 腐烂 变色 变味 冲烧:自燃 泛油:又称“走油”。是指药物中所含挥发油 、油脂、糖类等,因受热或受潮而在其表面 出现油状物质和返软、发粘、颜色变浑,发 出油败气味等现象。

14、风化: 是指某些含结晶水的矿物类药物,因 与干燥空气接触,日久逐渐脱水而成 为粉末状态。易风化的药物有芒硝、 硼砂等。 潮解:是指固体药物吸收潮湿空气中的水分 ,并在湿热气候影响下,其外部慢慢 溶化成液体状态。如咸秋石、硇砂、 青盐、芒硝等药物 药材贮存中的变异原因药材贮存中的变异原因 基源因素:采集;加工;包装;运输 环境因素:日光;空气;温度;湿度 生物因素:仓虫;仓鼠;微生物 时间因素:先进先出 炮制品贮存的方法炮制品贮存的方法 1.传统方法: 通风;晾晒; 吸湿(防湿养护法 ):生石灰、木炭、草木 灰等。 对抗:是采用两种以上药物同贮或采用一些 有特殊气味的物品同贮而起到抑制虫蛀、霉

15、变的贮存方法。如:丹皮与泽泻、山药同贮 。 2.化学熏蒸法 氯化苦:挥发性油状液体 优点:不燃烧,不爆炸 缺点:刺激性强 磷化铝:自燃 硫黄: 现代技术贮存方法现代技术贮存方法 1.气调养护法 原理:降氧充氮 2.气幕防潮 3.环氧乙烷防霉 4. 60Co-射线辐射技术 5.低温冷藏 6.蒸汽加热 7.真空包装 先进先出 三勤:勤检查;勤通风;勤倒垛 第七章第七章 净选与加工净选与加工 净选加工的目的 1.保证药物的净度 2.分离药用部位 3.去除非药用部位 4.进行分档 1.1.去除杂质去除杂质 一、挑选 :去除杂质劣品,大小分档 二、筛选 :根据药物和杂质的体积大小不 同,选用不同规格的筛和罗,以筛去药物 中的砂石、杂质,使其达到洁净。 三、风选 :是利用药物和杂质的质量不同 ,借风力将杂质除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