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课件教材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923775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都江堰课件教材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都江堰课件教材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都江堰课件教材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都江堰课件教材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都江堰课件教材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都江堰课件教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都江堰课件教材(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都江堰在四川都江堰市城西,是一项伟大的古代水利工程 ,被称为古代水利建设的灿烂明珠。同时,都江堰这一带风景优 美,有不少名胜古迹,又是一处十分理想的游览胜地。都江堰处 于岷江从山区泻入成都平原的地方。在这项工程建成以前,岷江 水一出山口,流速骤减,易淤易决,常泛滥成灾。距今约2200年 的战国时代,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和他的儿子,吸取前人的治水经 验,率领当地人民,兴建水利工程。 这项工程包括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主 要组成部分。鱼嘴是修建在江心的分水堤坝,把 汹涌的岷江分隔成外江和内江,外江排洪,内江 引水灌溉。飞沙堰起泻洪、排沙和调节水量的作 用。宝瓶口控制进水流量,因口的形状如瓶颈, 故

2、称宝瓶口。内江水经过宝瓶口流入川西平原灌 溉农田。从玉垒山截断的山丘部分,称为“离堆” 。 都江堰建成后,成都平原沃野千里,称为“ 陆海”、“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 天府”。四川的经济文化有很大发展,人民受益 不浅。这项工程直到今天还在起作用。 尤其是近40年来的大力扩建军与渠系改造, 使其灌溉面积由不到300万亩发展到1003万 亩,成为全国最大的灌区。形成了集灌溉、 防洪、城市供水、综合利用为一体的灌区格 局。都江堰科学的原理,精密的设计、巧妙 的技术、宏伟的营构,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 的博大精深及人与自然和谐共荣的思想精髓 。 左上:鱼嘴堰 右上:飞沙堰 左下:宝瓶口 宝瓶口是

3、玉垒山伸向岷 江的长脊上人工凿开的一 个控制内江进水的咽喉, 因形似瓶口且功能奇而名 。其右边的山丘为离堆。 瓶口宽度和底高都有极严 格的控制,古人在岩壁上 刻了几十条分划,取名“ 水则”(我国最早的水位 标)。内江水流进宝瓶口 后,通过干渠经仰天窝节 制闸,把江水一分为二。 再经蒲柏、走江闸二分为 四,顺应西北高、东南低 的地势倾斜,一分再分, 形成自流灌溉渠系,灌溉 成都平原的近一千余万亩 农田。 鱼嘴堰设在岷江出山 后的一段弯道上,把 江流划然中分为内外 两支。外江(处处于河 床弯道凸岸)为为岷江 自然走水河道 ,内江 (处处凹岸 )水进入 成都平原。鱼嘴的设 置极为巧妙,它利用 地形、

4、地势,巧妙地 完成分流引水的任务 ,而且在洪、枯水季 节不同水位条件下, 起着自动调节水量的 作用。 飞飞沙堰处金刚堤下段有 一低平的地段,是内江的 泄洪道。当内江的水量超 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多 余的水便从飞沙堰自行溢 出,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 正流。另一作用是“飞沙 ”,岷江挟着大量泥沙, 石块从山中疾驰而来,如 顺内江而下,就会淤塞宝 瓶口和灌区。飞沙堰则将 上游带来的泥沙和卵石, 甚至重达千斤的巨石,从 这里 抛入外江(主要是巧 妙地利用离心力作用), 确保内江通畅,确有鬼斧 神功之妙。 李冰简介 李冰,战国时期水利专家。约 公元前256到公元前251年被秦昭王 任为蜀郡守。他征发民工在

5、岷江流 域兴办多项水利工程,以都江堰最 著名,二千二百多年来在川西平原 效益卓著。 都江堰水利工程因其历史悠久 、规模宏大、布局合理、运行科学 ,与环境和谐结合;因其独特的历 史、文化和科学内涵,2000年联合 国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4届大会上都 江堰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李冰父子像 李冰石像-东汉 青城山瀑布 余秋雨简介 余秋雨(1946)浙江余姚人。艺术艺术 理论论家,散文家,12岁岁离家到上海求 学,入上海晋元中学,学业业成绩优绩优 秀 (该该校90周年校庆时庆时 ,他与丁关根、 翁史烈等一起列入该该校英才榜)。后 考入上海戏剧戏剧 学院戏剧戏剧 文学系。因成 绩优绩优 秀留校执执教。

6、他治学严谨严谨 ,著述宏富,早年写有 戏剧戏剧 理论论史稿65万字,后又撰写 中国文化史述和艺术创艺术创 造工程 ,从戏剧戏剧 理论论研究转转入人类类文学的研 究。80年代中期,他开始了散文的写 作,出版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记 。文化苦旅表现现了余秋雨散文 独特的文化特质质。评论评论 家说说他用“理 性和感性相融洽的语语言之舟,负载负载 着 思想的重量,把现现代散文推向了一流” 。 课前 国际灌排水委员会主席阿卜杜拉曾说:“都江堰 给我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它体现了人与自然、 人与水和谐发展的精髓,这在倡导可持续发展 的今天尤为可贵。” 司马迁史记说:“都江堰建成,使成都平 原水旱从人,不知饥谨,

7、时无荒年,天下谓之 天府也。” 1颓壁残垣(yun ):残垣断壁。倒塌 、残缺的墙壁。 2惊悸(j ):因惊恐而心跳得厉害。 3邈(mio)远:遥远。 4废弛:原指法令、政令等松弛而变得 无约束力,这里指失去原有的作用。 5华章:华丽的诗文。 6修缮(shn) :修理。 7炫耀:夸耀。 8濡养:将食物弄湿来喂养。 9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 10 驯顺:性情柔和能服从。 阅读课文,找出重点词语 11咆哮:(如猛兽、海浪、人等)发出洪亮有力 的回荡的声音;高声大叫。 12众目睽睽()众人的眼睛都注视着 。 13浚理:疏通治理。 14长锸:挖土的工具,铁锹。 15圭臬():指圭表,比喻准则或法 度

8、。臬,古代测日影的标杆。 16韬(to )略:由古兵书六韬、三 略引申而来,指计策、谋略。 17祭祀:置备供品对神佛或祖先行礼,表 示崇敬并祈求保佑。 18怦然(png ):形容心跳的声音。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 : 用长城作对比,评说都江堰是“中 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 第二部分 : 写偶然发现都江堰的美,并 为它折服。 第三部分 : 由物及人,由歌颂都江堰 进而歌颂其创造者李冰。 作者是怎样表现都江 堰比长城伟大的? 长长 城都 江 堰 修建时间 规 模 占据的是 社会功用 水流外观 文明状况 心 态 比较对象 比较项目 秦始皇时 比长城早数十年 宏大 表面不如长城宏大 辽阔空间 邈远

9、的时间 已废弛 至今在输送清 流 突兀在外 细细浸润,节节延伸 僵硬的雕塑 摆出老资格等待人 们修缮 灵动的生活 卑处一隅,绝不炫耀, 毫无所求,只知贡献 课文第一段说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 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怎样理解? 释疑:都江堰永久性的灌溉了中华民族 ,且绝不炫耀,毫无所求。 怎样理解“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 释疑:作者是说,虽然长城比都 江堰逊色,不是中国历史上最激 动人心的工程,但它也是伟大的 ,因为它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 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 总结: 这部分通过对比,表现了 作者对都江堰的赞美和热 爱之情。 第二部分开头写作者“乘便看一眼”都江堰之前“心绪 懒懒的,脚步

10、散散的”,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欲扬先抑,为后来的“发现”做铺垫,而且与第一 部分结尾盛赞都江堰形成反差,使文章产生起伏 悬念,引人入胜。 第二部分是如何描写都江堰的壮观景象的? 先写都江堰所处环境,再写都江堰的水声, 然后写水形水态。 一、怎样理解“两种判然不同的政治走向”?( 12段) 一种是一些官场丑类的政治走向,他们或是无所事 事,根本无视百姓的疾苦,玩弄权谋,不惜置百姓 于水深火热之中; 另一种是李冰的政治走向,即拥有利民富民的胸怀 与责任感,认定在旱涝成为百姓最大祸患的时候, 治水就是最大的政治,政治家就应该成为水利家。 二、既然“没有证据可以说明李冰的政治才能”, 为什么还说“因有

11、过他,中国也就有过了一种冰 清玉洁的政治纲领”?(14段) 从表面上看,李冰显示的只是水利学方面 的才能;但是,当治水成为政治家的首要任 务时,政治家对治水的倾力投注就成了一种 清明的政治,政治家在水利工程上的实绩就 成了他的第一政绩。 三、怎样理解“这图谱,可与今天的裁军 数据、登月线路遥相呼应”?(16段) 这一方面是说,图谱社会意义的重大,可与 当代政治、经济的重大事件媲美; 另一方面是说,图谱与裁军数据、登月路线 中蕴含的造福于民的思路是相通的。 四、为什么说“他的这点学问永远水气淋漓”?( 17段) 其一,因为“他的这点学问”是水利学界的重要成果, 说“水气淋漓”,显得形象生动。 其

12、二,是为了与厚厚典籍的“风干松脆”对比。这里的 典籍,是腐朽政治纲领的代名词,它们貌似堂皇威严 ,却失却了活力; 而李冰的学问,渗透着民本思想的不朽思想,造就了 都江堰的辉煌,当然永远生生不息、“水气淋漓”。 五、为什么说李冰“大愚又大智,大拙又 大巧”?(19段) “大愚大拙”是说李冰极不擅长无所专攻或蝇 营狗苟的“为官之道”,而只具有田间老农的 思维; “大智大巧”是说政治家正是由于具有了田间 老农的思维,才具备了可贵的唯物意识和民 本思想,从而能够清晰而透明地观照人类生 存的重大问题。 六、“在这里”,作者为什么会“突然产生了对中 国历史的某种乐观”?(24段) 李冰的遗言:政治家应当完

13、全抛弃一己私利,尽心尽 力地去为百姓谋福利。中国历史上有这样杰出的人物 ,当然值得骄傲,当然应当产生“某种乐观”。 另一方面,作者相信这个遗言会长留人间,李冰的精 魂不会消散,继承其精魂者会代代繁衍,这当然是更 加值得乐观的。 在1024自然段中,找出直接高度评价李冰 父子贡献的段落 10 14 19 20 24 剩下的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比方说第11 自然段是用李冰的毫不惹人注目与其他 显赫官僚比较. 政治含义: 浚理,消灾,滋润,濡养 做实事: 具体,质朴 出发点: 百姓生活的现实需要 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 7.李冰的政治观如何? 李冰式精魂 为民造福 务实求真 淡泊名利 贴近苍生 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赞美都江堰,是为了赞美都江堰的设计 者和兴建它的主持者李冰;赞美李冰也是为 了弘扬他的为官之道。三个部分,环环相扣 ,逐层推进。文章围绕一个中心,采用连锁 式联想的方式,深刻地表达了对历史经验和 文化传统的严肃思考。 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