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模电(唐治德版)课后习题答案习题

上传人:shaoy****1971 文档编号:115923386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大学模电(唐治德版)课后习题答案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重庆大学模电(唐治德版)课后习题答案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重庆大学模电(唐治德版)课后习题答案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重庆大学模电(唐治德版)课后习题答案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重庆大学模电(唐治德版)课后习题答案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大学模电(唐治德版)课后习题答案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大学模电(唐治德版)课后习题答案习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 1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或“”表示判断结果。 解:(1) (2)(3)(4)(5)(6) 11.2 单项选择题 解:(1) (2)(a) (b) (c) (3) (a); (b); ; (c) 11.4电路如题11.4图,试求解:(1)RW的下限值;(2)振荡频 率的调节范围。 vo RW 解:(1)根据起振条件 故RW的下限值为2k。 (2)振荡频率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 11.5 电路如题11.5图, 稳压管DZ起稳幅作用,其稳定电压VZ 6V。试估算: (1)输出电压不失真情况下的有效值; (2)振荡频率。 vo 解:(1) (2)电路的振荡频率: 11.6文氏电桥正弦振

2、荡器如题11.6图,已知R=10K,RW=50K, C=0.01F。A为性能理想的集成运放,求(1)标出运放A的同相、反 相端符号;(2)计算振荡频率fo;(3)分析二极管D1、D2作用。 A vo 解:(1)极性是上“-”下“+”; - + (2) (3)D1、D2起正向和反向稳幅 的作用;稳幅原理: 当vo幅值较小时,二极管D1、 D2开路,由D1、D2和R1并联支 路的等效电阻为R1 ; 当vo幅值较大时,D1或D2导通路,由D1、D2和R1并联支路 的等效电阻为R1与二极管的比较小的导通电阻并联 ;A减小, vo幅值减小,从而保持vo稳定。 11.8题11.8图所示振荡电路,问: (1

3、)a、b两个输入端中哪个是同相端哪个反相端?请在图中标出; (2)该电路振荡频率 为多少? (3)Rt应具备正温度系数还是负温度系数? (4)在理想情况下最大输出功率为多少? 解:(1)极性是上“-”下“+”; - + (2) (3)Rt应具备正温度系数 以保持输出电压稳定。 (4) 11.14 试标出题11.14图中(a)-(d)各电路变压器的同名端,使之满足 正弦振荡的相位条件。 解题11.14图 解: 各同名端如图所示 11.21 (教材例题:P292)电路如题11.21图,运放A和二极管D1、D2都是理想器 件,稳压管DZ的稳压值为UZ。要求:1)分析电路的功能; 解: (1)为便于分

4、析,可先画出 和 的波 形示意图如图(b)所示。 电路为振荡电路 11.21 (教材例题:P292)电路如题11.21图,运放A和二极管D1、D2都是理想器件 ,稳压管DZ的稳压值为UZ。要求:2)证明调节电位器RW改变矩形波占空比时, 周期T将保持不变。 ; 解: (2)当输出电压为UZ时,uO通过D1对电容充电 当输出电压为UZ时,uO通过D2对电容充电 故矩形波周期: 可见,在改变RW滑动端位置时,T保持不变。 11.22 在题11.22图的三角波发生电路中,设稳压管的稳压值Uz4V,电阻 R2=20k,R32k,R4=R5=100k,要求: 若要求输出三角波的幅值Vom =3V,振荡周

5、期T=1ms,试选择电容C和电阻R1 的值。 试画出电压vo1和vo的波形图,并在图上标出电压的幅值以及振荡周期的值。 vo1 DZ R3 R3 R2 R1 R4 R5 vo 解: 因此,R1=15k; 故: vI 解: 补充 题1: 试求出其门限电压(阈值电压)VT,画出其电压传输特性。 设运放输出的高、低电平分别为VOH和VOL。 利用叠加原理可得 因为vPvN0,即 门限电压 门限电压(阈值电压)VT:使输出发生 跳变的输入电压值。 同相 VT 补充 题2 : 解:(1)门限电压 (3)输出电压波形 电路如图所示,试求门限电压,画出传输特性和图c所示输 入信号下的输出电压波形。 (2)传输特性 反相 补充题3 解: 03 -3 Vi加在同相输入 端,vo与vi同相 1) 电路为反相迟滞比较器,门限电压为 补充题4 解: (2)画传输特性 -33 9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职业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