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设备安全管理.ppt.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15922874 上传时间:2019-11-15 格式:PPT 页数:92 大小:4.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特种设备安全管理.ppt.(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 2014年6月26日 第一部分 特种设备安全法解读 加强特种设备安全工作,预防特种设备事故,保障 人身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立法 宗旨 特种设备安全工作原则 预防为主 综合治理 节能环保 安全第一 工作原则 确保 安全 节能 降耗 特种设备安全工作目标 双重目标 高温 高压 高空 高速 易燃 易爆 有毒 特种设备的特点 1 2 3 过于倚重政府安全监察和检验机 构,对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强调不够。 特种设备现状 相关民事关系不规范 ,对违 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 特种设备现状 1. 安全形势严峻 (“十一五”期间统计数据 ) 总 量 气气 瓶瓶 管管 道道 事事 故故

2、 伤伤 亡亡 821万台 13880万只 85万公里 1538起 3400人 爆炸 泄漏 着火 倒塌 坠落 撞击 剪切 事故特点 承压类 机电类 违章作业、设备缺陷、 安全附件失效 混入可燃介质、非法改装、 非法倒装、野蛮装卸 事故原因 锅炉 操作不当、设备缺陷、 安全附件失效 压力容器 气瓶 设备隐患造成爆炸、泄露 违章作业、设备隐患, 如吊具坠落、部件断裂等 违章作业、操作不当。叉 车事故最多。 事故原因 压力管道 起重机械 厂机动车 2001年7月17日,上海沪东造船公司船坞 工地,600吨170米龙门起重机在吊装主梁过 程中发生倒塌,造成36人死亡,两人重伤,一 人轻伤。 【上海龙门起

3、重机倒塌事故】 2007年6月20 号,永城市交通 局职工楼工地, 工人升高塔吊时 ,塔身突然拦腰 倒下,40多米长 的吊臂从高空砸 落,当场砸死1 人、砸伤5人。 【永城塔吊事故】 2011年7月5日,北京地铁四号线动物园站 上行电扶梯发生故障,由于上行电梯突然倒, 人群纷纷跌落,导致踩踏事件发生。造成1人死 亡, 2人重伤,26人轻伤。 【北京地铁 四号线电梯 事故】 2012年9 月13日,武汉 “东湖景园” 工地一台升降 机,在升至30 层时发生坠落 ,19名工人随 梯坠下,当场 死亡。 【武汉工地电梯坠落事故】 2013年6月3日,吉林宝源丰禽业公司发生特大火 灾爆炸事故,共造成12

4、1人死亡、76人受伤,17234平 方米厂房及设备被损毁,直接经济损失1.82亿元。 【吉林液 氨爆炸事 故】 2013年11月22日,黄岛区输油管破裂爆燃, 同时在入海口污染海面上发生爆燃。共造成62人 遇难,13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亿元。 【青岛输 油管爆炸 事故】 特点1:三位一体管理体制 按设备特点采取方法 按设备场所确定程度 分类监管 重点监管 特点2:分类监管与重点监管 销售 经营 出租 特点3:完善了监管范围 制造 使用 设计 进口 特点4:明确了各方的责任 1、进一步明确了企业的主体责任。 2、规定了监察部门、检验机构的责任。 3、突出了各级人民政府对特种设备领 导、协

5、调、管理的责任。 安全 节能 特点5:节能与安全完美结合 特点6:确立了可追塑制度 1、特种设备实行全过程监管 2、每个环节监管都要做好记录 3、制造单位出厂技术资料要齐全 4、经营销售也要有技术资料 5、安装、改造、维修资料要齐全 6、保管历年的检验报告和记录 格 设 备 合 不 特点7:确立了召回制度 制造企业 特点8:确立了报废制度 1、达到报废条件的设备要强制报废。 2、防止报废设备再次流入市场被人使 用。 3、不能销售和使用国家已经淘汰及报 废的特种设备。 特点9:事故陪偿 民事优先 1、责任单位无力支付处罚和民事陪偿或 欠债时,应当优先赔付老百姓,优先 赔付消费者。 2、事故陪偿民

6、事优先,体现了以人为本 的重要思想。 特点10: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1、单位处罚最高为200万元;个人处罚 最高为上年收入的30-60 %。 2、处罚的种类:行政处罚、停产整 顿、吊销许可证、追究刑事责任 等。 第二部分 特种设备管理方法 承压类 特种设备 锅 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 特种设备分类 机电类 特种设备 大型游 乐设施 电梯 起重机械客运索道 厂内 机动车 特种设备分类 除了八类设备 外,其他法律、法 规规定适用本法的 设备也视为特种设 备。 授权国务院对 特种设备采用目录 管理方式,由国务 院决定将哪些设备 和设施纳入特种设 备范围。 定义 利用各种燃料、电或者其他能源,将所

7、盛装的液体加热到一定的参数,并承载一定 压力的密闭设备。 参数范围 1)容积30L的承压蒸汽锅炉; 2)出口水压0.1MPa(表压),且额定 功率0.1MW的承压热水锅炉; 3)有机热载体锅炉。 锅 炉 定义 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 设备。 参数范围 1)盛装最高工作压力0.1MPa(表压), 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2.5MPaL的气体、液 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标准沸点的液体的固 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 2)医用氧舱 压力容器 定义 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 力的密闭设备。 参数范围 盛装公称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 0.2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 大于或者等于1.0MPa

8、L的气体、液化 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者低于60液 体的气瓶。 气 瓶 定义 利用一定的压力,用于输送气体或 者液体的管状设备。 参数范围 最高工作压力0.1MPa(表压)的 气体、液化气体、蒸汽介质或者可燃、易 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 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且公称直 径大于的管道。 压力管道 定义 由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 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路运行的梯级(踏 步),进行升降或平行运送人、货物的 机电设备。 常用电梯 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 人行道、杂物电梯(餐梯)、液压电梯 等。 电 梯 定义 用于垂直升降或者垂直升降并水平 移动重物的机电设备。 参数范围 1

9、)额定起重量0.5的升降机; 2)额定起重量1,且提升高度 2的起重机和承重形式固定的电动 葫芦等。 起重机械 场(厂)内机动车辆 定义 在厂矿、码头、机场、旅游景点 、建设工地、游乐场所等特定区域使 用的专用机动车辆。 范围 不包括由公安部门管理的道路交 通车辆和农业部门管理的农用车辆。 特种设备人员:掌握安全知识,减少事故发生。 群众:普及安全知识,增强安全意识。 安全管理人员、检测人员和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 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格,方可从事相关工作;应当 严格执行安全技术规范和管理制度,保证特种设备安 全。 工作资格 应当做好自 行检查和维护保 养工作。 对国家规定 实行检验的特种 设备应

10、当及时申 报并接受检验。 自行检查与维护保养 节能 降耗 确保 安全 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TSG) 的规定和设备使用保养说明进行,自行检 查情况必须加以记录。在自行检查和维护 保养中,发现异常情况要采取有效的处理 措施。 自行检查项目、要求 采用新材料、 新技术、新工艺 ,与安全技术规 范不一致的,应 当通过安全技术 机构评审并经国 务院批准后,方 可投入生产、使 用。 新技术审批 使用登记证 建立岗位责任制、隐患治理制度、 应急救援制度,制定操作规程,保证特 种设备安全运行。 制度建立 (一)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 明、安装及使用维护保养说明、监督检验证明 等相关技术资料和文件

11、; (二)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记 录; (三)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 (四)特种设备及其附属仪器仪表的维护保养 记录; (五)特种设备的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技术档案 对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进行定期校验 、检修,并作出记录。 管理人员应当进行经常性检查,发现 问题立即处理;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 止使用。 作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不安全因素 ,应当立即报告;运行不正常时,按照 操作规程采取有效措施。 工作职责 特种设备进行改造、修理,按照规定 需要变更使用登记的,应当办理变更登 记,方可继续使用。 改造与变更 使用单位应当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 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提出定

12、期检验要求。 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将定期检验标志置 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未经定期检验或者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 ,不得继续使用。 存在严重隐患、无修理价值,或者 达到其他报废条件的,应当依法履行报 废义务,采取措施消除其功能,并向原 登记的管理部门办理注销手续。 特种设备的报废 应当向检 验检测机构提 供相关资料和 必要的检验、 检测条件,并 对资料的真实 性负责。 检验条件 突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重在对事 故现场的应急处置和应急救援上。每类 设备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应急演练。 内容包括:应急指挥机构、职责分 工、现场涉及设备危险性评估、应急响 应方案、应急队伍及装备保障、应急演 练及预案修订

13、等。 应急预案 事故发生单位应当按照应急预案采取 措施,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 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护事故现场和 有关证据,并及时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特种设备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不得迟报、谎报或者瞒报事故情况 ,不得隐匿、毁灭有关证据或者故意破 坏事故现场。 事故报告 “十七字”要点 三落实 一检验 两有证 正确 使用 精心 维护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概括 “三落实” 要落实管理机构和责任人员; 要落实岗位责任制及各项管理制度; 要落实操作规程; “两有证” 特种设备要有注册登记证; 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要取得作业资格证; “一检验” 要在检验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主动申报 定期检验。 合理确定

14、使用条件,加强对使用过程 中技术要素的控制,严禁超规范、超 负荷运转; 合理制定操作规程,严格按操作规程 操作; 合理选用安全保护装置,确保灵敏可 靠; 作业人员持证上岗,严禁违章作业。 “正确使用” 根据不同设备的不同时限要求,定期 自行检查和维护保养,发现异常情况 及时处理,做好记录; 定期对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 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仪器仪表进 行定期校验、检修,做好记录。 “精心维护” 第三部分 今后的重点工作 1、依法履行管理职责 (1)提高认识,落实安全主体责任 生产、经营、使用单位是特种 设备安 全的责任主体。 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 各分管领导和各职能部门承担分管范 围内的

15、责任。 各岗位员工对本岗位的安全负责。 (2)健全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 按规定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管理机构 ,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 明确管理职责、任务、目标。 建立考核评比制度,实施目标管理 。 (3)建立健全制度、操作规程 企业的制度和规程必须齐全、严 密、具有可操作性,并认真落实。 加强使用登记、检验检测、操 作、维护保养、安全技术档案等各环 节、全过程的管理。 (4)落实“十七字”要点,夯实基础 (5)遵守安全技术规范 安全技术规范是对特种设备安全技 术管理的基本要求和准则,同样具有法 律地位,要加大安全技术规范(TSG) 的学习和执行力度。 2、扎实开展设备点检 点检要求 定人 定

16、点 定标 定法 定期 * 第24页起为安全管理 人员的特种设备点检表 实行三级点检制定人 第一级:岗位日常点检(A、B、C类) 第二级:车间级点检(A、B类) 第三级:厂级点检(A类) 完善两大标准定标准 完好标准、点检标准,是对设备进 行点检、维护、修理、技术管理等标准 化作业的基础与重要技术依据。 点检判定基准: 优先定量,其次定性。 机械设备点检十大要素: 压力、温度、流量、泄漏、润滑状况、 异音、振动、磨损或腐蚀、裂纹或折损、变 形或松弛。 电气设备点检十大要素: 温度、湿度、灰尘、绝缘、异音、异味 、氧化、连接松动、电流、电压。 点检内容定点 视、听、触、味、嗅 “五感点检 法”; 借助于简单仪器、工具进行测量; 用专用仪器进行精密点检测量; 点检方法定方法 依据设备作业率、使用条件、工作环 境、润滑状况、对生产影响的程度、其他 同类厂使用实际、制造厂家的推荐值等, 先初设一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